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名师成长方式与教学风格谈(薛法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2 10:21: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名师成长方式与教学风格谈(薛法根)
    每个人成长的方式都不尽相同,我从自己成长的经历中发现,“模仿—融合—创新”是最基本的方式。从模仿起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在模仿运用中体会其中蕴含的教学理念、教学规律,达到一种“浸润”。特别是对于名家的经典课例,我都精心揣摩,用心模仿。这起源于1990年,我在江浙沪两省一市的教学研讨会上,上砸了一节作文课。而后,下定决心打“翻身仗”。当时,没有人来指导,只有靠自己摸索。好在我买了一整套《贾老师教作文》的录像带,就天天晚上看贾老师教作文,用心记录贾老师在课堂上的每一句经典的指导用语,揣摩这样指导、这样说的理据。然后,白天就在自己的班级模仿着上作文课。刚开始觉得很生硬,常常丢三落四。模仿得多了,就觉得很顺手,很自然。后来,俨然自己上课时就像贾老师一样,言谈举止当中有一种大家的风范和气度。原来,有些大家风范是可以在模仿中习得的。当然,这种习得还远远没有贾老师那种源自内心、源自他丰厚的思想底蕴的风范。三盘录像带,我整整模仿了两年。令人惊奇的不仅仅是我逐步学会了上作文课,而且,我的学生也喜欢上了作文课,所写的作文质量远胜于其他班级。这给了我信心。于是,在贾老师素描作文的基础上,我逐步研究生活作文、实用作文,创造性地开始了循环日记交际作文等实验研究,最终形成了自己的作文教学特色。所以,模仿不失为一条成长的捷径。其实,日本的电器,刚开始的时候也是模仿美国的产品,在仿制的基础上在精益求精,不断改进,最终拥有了自己的创造,领先于美国的产品。我想,模仿应该是我们可以选择的成长之路。因为,模仿是靠自己,靠自己的主动学习,主动实践,主动提升,有自己的主动发展的内在需要,一切困难都会得以克服的。比之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直接的指导),似乎更有独立研究的意味。况且,偷偷地模仿、悄悄地成长,不张扬,没有压力,是一种最自然的最舒适的状态。那种急功近利的,试图以专家、特级指导速成的方式,或许可以一时走得快些,但很有可能走不太远。最重要的是,个人在模仿中,自然会有所选择,适合自己的就模仿,不适合自己的就舍弃。这个过程,事实上就是扬自己所长避自己所短,个人的特长就自然融入其中。有了自己的特长、见解的融入,创新的萌芽就开始显现了。正如佛家所云:山是山,水是水;山不是山,水不是水;山还是山,水还是水。模仿—融合—创新,不正是这样的三个阶段,三个入禅的境界吗?
  名师自然会有自己的独特的教学风格,没有风格的教师也不成为名师。只不过有些名师的教学风格鲜明独特,并且冠以一个名号,赋以教学的思想理念;而有些名师则淡化这些而已。我的教学风格不是刻意追求、刻意雕琢出来的,是自然形成的。如果用几个词语来概括的话,“幽默、智慧、简约、朴实”基本上能体现我的风格吧。其实,自己的教学风格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个人觉得不一定要用描述的语言来固定。因为风格是活的,是灵动的。固定的就会僵化,就会走向死亡。所以,名师的教学风格始终处在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当中的。一旦停止这种发展和完善,就必定陷入死亡。对于风格,我最大的感受是:风格即人格!教学风格与一个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联。开朗的人,其教学风格就是活泼、热情、奔放的;不苟言笑的人,一般是不可能有这样的风格的。而性格中有与生俱来的“天性”,也有后天养成的“人格”,天性很难改变,而人格则是自身的修养所致。所以,要成为名师,必然要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人格修养,修养越高,人格的魅力就越大,教学风格就越鲜明。风格与自己的人格相一致,那就会形成互补,就会相得益彰,你就会把教学与生活融通起来,教学即生活,很自然,很舒适,很轻松。符合自然之道,你就会走得长远。否则,你在教学中是这一套,在生活中是另一套,你会觉得很虚伪,活得就很累。一个身心疲惫的人,怎么可能会有什么真正的风格?所以,风格就是你的人格,人格高尚,你的风格自然就有品质,自然就有品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5 11:15 , Processed in 0.09678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