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学是“做出来”的学问(赵福楼)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3-1 17:3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学是“做出来”的学问(赵福楼)



  说出来的,与做成的,这两者之间其实有距离。也就是说,在生活的常态,客观存在“言行不一”的现象。
  如说教学。在听闻里,我们接受了很多经验。各个层面的,这包括理论层面的宣讲,这本身是没有实践基础的,是由某些学者从文献里找出来的,或者主观臆断的一种构想;也包括,一些名师,在话语场合,提升出来的所谓经验,这其中也有一些为自觉或不自觉的夸饰成分;更包括来自舆论宣传的一些典型,本来就是打造出来的,即把其中亮点的东西点亮,故意把另一面掩藏起来。
  因而我们需要认识到,在最高端,作为教学引领的一方,他们的治病药方,未必是灵丹妙药。言行不一,或者被放置在名师、专家崇高地位的人,习惯于说嘴儿,而疏离于实践的,不实践的人,占到大部分。
  在教师的大多数,这个群体则表现为“只做不言”。即属于沉默的大多数。他们只是做,并没有这种可以被发现经验的幸运,也无意让自己光彩照人,他们在一个独立的世界里,做一个普通的人。我最熟悉的是教师。教师中的大多数,属于只做不说的。批判老师的专家总是说,他们是沉默的大多数,是带有盲目性、机械般工作的。最为理想化的设计是,以专家或典型经验引路,转化这些老师,变成有自己思想,有科学教学行为的人。
  掌握话语权力的,总是教师群体中的少数。作为最多数的人,因为他们只是做,上课,做教师该做的,反而成为一种虚拟的被批判者,似乎一切的问题都是因为他们产生的。即使要承担诸多教育教学问题的责任,他们依然只能做一个沉默者,不说只做。
  在现实条件下,一个普通老师,不被关注,缺乏特别的支持,甚至不讨好,领导和家长不喜欢;做久了还有职业倦怠;或许因为教师的普通,在社会交往圈子里,也不被重视。这些带有负面性的生活成分,在心里长期积郁,其结果如何?专家或典型经验,对于这些大多数的教师,可以纾解他们这些心理问题吗?
  当少数人与多数人,以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言行不一,与只做不说,构建对话关系时,很容易出现不协调、不理解的问题。
  少数人腹诽大多数,以为麻木,缺乏思考;而多数人也很不屑,以为你的思想不落地,太飘了,太空了。
  这是一种教育生态吧!从生态建设的角度看,我们宜由关注少数人的提升,要逐步关注到多数人,他们的生态环境。毕竟教育教学落地的时候,还是这多数人的做事,显得重要。
  教学最终要变成“做出来”的学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4 12:15 , Processed in 0.09878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