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8 08:57: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
(《诗经美学》选 高乾源)
一、《关雎》中的动植物:
   1.东方大黄莺或鱼鹰
     雎鸠(JuJiu):旧说是一种鱼鹰类的水鸟,传说此鸟雌雄终生相守。古今注家多解之为鱼鹰。鱼鹰民间称它为“黑老鸨”,通体黝黑,俯冲以利抓抓鱼,饱食后成群在船头、礁石上晾翼。求偶时雄鸟抖动两翼,鸣声粗戾。如此丑陋的形态,比兴为温文尔雅的人间求爱,如同把狼“比兴”为人。为知诗者不取。把鱼鹰和鱼的关系比喻为爱情,如同流行歌唱的“老鼠爱大米”。胡淼先生多年从事农业科技,求证为东方大苇莺。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荇菜(一)
   诗中写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乾源1] ”“关关、关关”,这是雄雎鸠向雌雎鸠歌唱,雌雎鸠对鸣。就像英俊的男子在姑娘的窗前歌唱一样。先闻声后见关雎鸟,虚化而入,别有韵味...
    雎鸠解为鱼鹰不美且丑,然而雌雄能够终生厮守,概说它是有忠贞信念的生命,心美大于形美;若为黄莺、唱时“既铿锵又婉转”。铿锵是为捍卫领地,婉转者又是“唱给产卵、育雏的雌鸟听的”。婉转又铿锵的声调是爱的不息咏唱。我曾有诗一首赞颂昆曲名家李佩红的演唱。“亢鸣南雁行,婉爱费精神;含章锁麟囊,独自莫悲伤。”歌唱艺术也象法了爱情的精神。

2.荇菜
    荇(Xing)菜:在江南水乡常可见到,分布在水沟池塘等浅水处。根生水中、叶浮水面的植物,茎可供食用。

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荇菜(一)
诗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参差不齐的荇菜,被清清的河水带动,左右摇摆着。清情的河水就像我那绵长的思绪。左右摇摆的荇菜就像我动摇的心。这位是大胆真情的公子,但是他绝不同现代的花花公子,上去就是一句“我爱你”。说完了就想着如何折腾上床,这位公子希望用日夜的想念来打动姑娘。此处的“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是空谭,看美之人可见荇菜,但是荇菜实是空物,诗者原意不在此。看美之人可见流水,但是流水亦复未尝有形。大概是以空物托情,滋长出浮动的情思,借用这等空物,情思有所寄托。此便是对空灵的渲染。

一、《鹤鸣》中的动植物:
   3.鹤
    鹤属迁徙鸟类。除黑颈鹤与赤颈鹤生活在青藏、云贵高原外,其余鹤类均生活在北方,每年十月下旬迁至长江流域一带越冬,第二年四月春回大地再飞回北方。丹顶鹤寿命长达六十至八十年,四岁便进入成年期。每年四月中旬是其求偶繁殖季节。每当黎明或黄昏,年轻的鹤群便曲颈向天引吭高歌,以“对歌”方式寻找伴侣,一旦求偶成功则终生不变。如有一只不幸夭折,另一只会至死不再择偶,宁可沦为孤鹤。丹顶鹤几乎没有天敌,它目光锐利,行动敏捷,能飞善走,加上强劲有力的双足和尖而长的嘴,连鹰都避它三分(摘自百度百科)。
     诗中的“鹤”也有人把它比喻为隐居高山的高士。鹤在寂静空间中,它的鸣叫可以传播到七、八公里之外。如果这样解,《鹤鸣》就成为一首纯粹的隐逸诗,寓意高人在野,暗示君王应当提拔幽隐。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鹤(二)
  
2.檀
    檀:常绿乔木,产在热带及亚热带,木质坚硬,有香气,带红色,可制贵重家具或工艺品及香料,又可入药。檀木后来成为中国名贵家具的主材。
    檀,喻意一种名贵的树钟,紫檀树。 《毛诗传》说:“园,所以树木也。”。《诗经》中有《伐檀》一首,估计在二千年的长江流域一代仍有檀木生长。鉴木从鉴檀始,下图是一棵1500年前的古檀树。

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鹤(二)
三、《桃夭》中的动植物:
    5.桃
    诗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博主:应网友要求,加此句以便于理解)。《桃夭》能“穷”物理而能“穷”人事。明暗掩映,彼此比兴。灼灼者花貌,也如少女之美艳貌。“灼灼”给人以照眼欲明的感觉,阳春三月,花艳照人。三月春阳,日中光艳照人。灼灼其艳,心花开也。其艳灼灼,照人“亮”妹也。夭夭者,桃之稚者也。小树弱枝,婀娜妍茂为有加耳。所谓读“桃之夭夭”,当不只取其形,而要逼近其神貌。“人面桃花相映红。”人入桃花林,桃林烧玉面。此处我们自然可以体会到少女的丰腴,以及她如火的娇羞。光艳是火的精灵,清影是水的精魂。灼灼其华的桃花火之艳与水之清的精心。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桃(三)
    “有蕡其实”是果貌,又如妇女怀孕貌。“其叶蓁蓁”乃是叶貌,又似人丁兴旺貌。有花乃有果,有果叶乃盛。有女乃有家,有家乃有子,有子家族旺。这是因果变化,所以诗中说“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夭夭应是迎风向日,盛展摇动之貌。

桃花: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桃之夭夭,有蕡fén其实。




四、《黍离》中的动植物:"彼黍离离,彼稷之苗。"
  6、黍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黍(四)
    黍:是北方黄土高原常见的粮食作物,一年生草本。叶子线形,子实淡黄色,去皮后叫黄米,比小米稍大,煮熟后有黏性,可以酿酒作糕。黍中不粘的近似稷。黄土高原打谷之后要敬天,祭品是黄米糕。黍秀即散垂。李塨曰:“离离,散垂之貌。”
   “彼黍离离”为全景写貌。离离:离通丽,是附着、附丽的意思。如同黍子的颗粒团簇、昭淅地生长,附丽出繁茂的样子。说得就是清晰明白而且籽粒饱满。易有离卦。《文心雕龙》中言:“文章昭晰以象离”。白居易诗云:“离离原上草。”日中为离。离离者指黍在烈日骄阳下的光景。离离又是反复之貌,是指种植的黍连绵不绝。离离者写出广袤无垠的气息。
   7、稷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黍(四)
    稷:一说是粟(谷子)。稷即今之小米也。古以稷为百谷之长。诗中黍子但见其离离昭淅之貌,而稷则见其苗、其穗、其实,各尽“物”理。又说稷就是黍类中的一种,只是颗粒更为坚硬,熟最早,作饭疏爽香美。为五谷之长而属土,故祠谷神者以稷配社。五谷不可遍祭,祭其长而该之也。
    彼黍离离实是兴,比者在稷。诗经的比有严格的规范,绝不是随便的比较。稷是谷子,为百谷之长。彼稷之苗,垂而不伏,硬而不粘。就是苗穗虽然下垂,但是主茎挺拨并不随风倒伏,谦虚而有骨气。以象君子之德如风。


五、《摽有梅》中的动植物:"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梅(五)
  8、梅
   “杏类也(陆疏)”,梅树的果实,称酸果,即酸梅子 [plum]。果实将成熟时采摘,其色青绿,称为青梅,古有“青梅煮酒”的习俗。青梅经烟熏烤或置笼内蒸后,其色乌黑,称为乌梅。女子喜食,待孕后则更喜食。古妻字为敏,同梅一样从每字旁。所以梅又被看作合媒之果,女子以梅投男,思嫁之意至深。梅通媒。 "摽有梅,其实七兮"中的正是梅子。
   梅,古代又称“报春花”,被视为吉祥物、吉庆象征。“梅具四德,初生为元,开花如亨,结子为利,成熟为贞。”对应了《易经》中的 “乾,元亨利贞” 的四德,是中华民族最完美德行的象征。又说梅五瓣,象征五福,即快乐、幸福、长寿、顺利与和平。
   旧时春联有“梅开五福,竹报三多”。梅在冬春之交开花,耐寒开放,“独天下而春”,是传春报喜的象征。梅发音为去声,轻声吟读,温软含骨,刚柔相济,颇合梅之品味。梅(五)
  《终南》一篇梅花已经开始开始寄托人的情感精神。诗云:“终南何有?有条有梅。君子至止,锦衣狐裘。颜如渥丹,其君也哉。”用梅来透露人的精神消息,那是最好不过。梅“清雅俊逸”,人可有乎?梅“冰肌玉骨”,美人可当乎?梅“凌寒留香”,志士之节气可配之乎?晁补之《咏梅词》诗云“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骨香是谦虚者的品质。
   我写诗一首赞梅:“
                         残雪糙枝影自迷,
暗香林中步酥泥。
人说香骨多厥疑,
  我折寒梅透消息。”
若说雪与梅最亲近的还是宋朝的卢梅坡《雪梅》“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梅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香。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有文人的雅气,却没有文人的雕琢气,自然美妙。
梅(五)
   元朝王冕的两首《墨梅》:“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一声羌管无人见,无数梅花落野桥。”颇有文人雅韵,也是没有脂粉气的。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已是绝绝以上的风骨,然而“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一句只能借上句风神,已与梅品相差。倒是陆游同题词:“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近梅,然而毕竟境界又寂寞。
 
六、《芄兰》中的动植物:"芄兰之支,童子佩觿。"
  9、芄兰  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芄兰(六)
    芄(wán丸)兰:又名“萝藦”,俗名婆婆针线包,实如羊角。多年生草质藤本。具乳汁,叶腋生有总状花序,内有多数种子。茎、叶、果实入药。
“芄兰之支,童子佩觿。” “芄兰之叶,童子佩韘。”本身具有一种童谣的趣味。既然是个童谣,就要是个活泼生动的比喻。芄兰亦名女青,荚实倒垂如锥形。觿(xī西):象骨制的解结用具,形同锥,成人佩饰。这是一个极贴切的比喻。芄兰的花蕾也卷曲着,如同钩弦。韘(shè社):象骨制的钩弦用具,著于右手拇指,射箭时用于钩弦。古玩行称之为拇指儿,清朝时期有玉制的。这又是巧妙的比喻。
芄兰之所以成为儿歌歌咏的对象,也因为它在乡下田间地头寻常见。芄兰应该还是乡间女儿的情趣,不能沾染了一个兰字就成了闺阁淑女的专利。芄兰极为普通,“身为下贱”,然而因为象“觿”,“命又比天高”。据《礼记·内则》记载:“子事父母,左佩小觽,右佩大觽。”《说苑·修文篇》也说“能治烦决乱者佩觽”,故毛传谓觽是“成人之佩”,佩韘则表示“能射御”。乡下的童子都盼望着自己有一天能“佩觽佩韘”,表明和炫耀自己对外有能力从政,治事习武。对内已有能力主家,侍奉父母。因而也成为乡下儿童游戏的内容,如同小孩子“过家家”以示自己的成熟一样。您看,这些都是活泼的、“有意味的形式”,生活的美感从这些游戏式的过程中慢慢生长出来的。
七、《伯兮》中的动植物:“自伯之东,首如飞蓬。”“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蓬(七)
   10、蓬
    草本植物,叶细长而散乱,茎干枯易断,随风飞旋。这里形容头发乱糟糟的样子。据《埤雅》:“其叶散生,末大于本,故遇风辄拔而旋。虽转徙无常,其相遇往往而有,故字从逢。”
    本诗可贵之处,正是弱女子亦能担当。“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自从丈夫远征之后,竟至于不洗不妆的程度,足见为情所伤。每个头发都倒立起来, 今天说人的头发乱也说:炸蓬。蓬花待成熟时,随风吹之即起,李白诗云:“孤蓬万里征”。杜甫《遣兴》诗之二云:“蓬生非无根,漂荡随高风。天寒落万里,不复归本丛。”李商隐诗云:“走马兰台类转蓬”,就是用它比喻迁徙不定的人生。蓬这种居无定所的特质正是暗合此处诗歌悲凉的特性。
    宋朝僧志安有“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诗中之蓬非蓬草,乃是蓬船。此诗妙在句式的微妙,“沾衣欲湿杏花雨”本为“杏花雨沾衣欲湿。” “吹面不寒杨柳风”本为“杨柳风吹面不寒”,然而经这一转折,“停留下”意象就是“杏花雨”“杨柳风”,如同此处“首如飞蓬”,印象鲜明具体,意象的停顿乃是意象的思考。中国的语言通过意象停顿来超越理性,停顿的意象穿透情感,永驻记忆,如果不明白这样的道理诗歌自然要死的。词人更知晓这个天机,贺铸《橫塘路》云:“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1.谖草。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蓬(七)
    谖草:萱草,古人以为此草可以使人忘掉忧愁俗称忘忧草。萱草的花是黄色的又名黄花菜,形状像针又名金针菜。可以食用,中医药理论指出忘忧草有促进食物消化,消除胸膈满闷,轻身明目作用。因而对忧思过重引起的胸闷气短等病症的确有缓解消除的药用作用。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这句话可以翻译为就是所谓有所谓的可以忘忧的草(即萱草),生长在大树背面。(但我却无心顾及食用,宁肯生出心病。
   萱草更成为母亲之
花。孟郊的游子诗:“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依堂前,不见萱草花。”为何呢,因为世界上那个不解脱的永恒的爱着我们的人正是只有母亲。其实爱情并非能大于母爱,那个真正的爱情就如同母爱一样永恒持久。
八、《七月》中的动植物:“春日载阳,有鸣仓庚。”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仓庚(八)
  12、仓庚
    又名黄莺或黄鹂。以声类族辩之,称为仓庚,庚通更,“谓其春鸣,至秋而变更毛也”;以色辩之,称为黄鹂,其雄鸟披金色间黑的羽毛,雌鸟的羽毛黄色隐绿。
    若以声记之,黄鹂映色而春鸣,鸣而应节。《礼记·月令》的句子:“桃始华,仓庚鸣,鹰化为鸠。”一声莺鸣中,一个桃花满天的春世界,转眼展现在我们的眼前。“有鸣仓庚”是说仓庚知春而鸣,应节而趋时,故所以尤其喜人。
    杜甫诗云:“两个黄鹂鸣翠柳。”为黄鹂传神最好写照最好的还有杜牧,唐朝杜牧诗云:“千里莺啼绿映红”,黄鹂喧出了浓浓的春意。


   黄鹂之声,清丽而婉转。宋代欧阳修《啼鸟》:“黄鹂颜色已可爱,舌端哑咤如娇婴。”宋无名氏《鱼游春水》:“莺啭上林,鱼游春水。”“啭”字,极为传神地描绘了黄鹂的鸣唱婉转流利动听。
    若以色记之,《诗经》
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仓庚(八)
中《东山》:“仓庚于飞,熠燿其羽。”黄鹂有一种特殊闪亮的美好的羽毛。
  “有鸣仓庚”可以说是春天里的第一声鸣叫,这一声鸣叫似乎唤醒了万物。春日暖阳,人心转暖,鸣声中透露人喜悦的消息。我赞之曰:“旧日黄莺在,无柳不新鲜。”《诗经·小雅·出车》“春日迟迟,卉木萋萋。仓庚喈喈,采蘩祁祁。”这可以说是历史上写春景最绝妙的句子,非只为其能写出声色。而且述说处了这繁荣春色的后面的动力,那种万物雀跃、蓬勃的气息。
    黄鹂寄托者整个春天的灵性,春日则是春天的“呼吸”。

九、《七月》中的动植物:“蚕月条桑,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诗经中的100中动植物:桑(九)彼女桑。”
   13.桑
    桑:一种桑属的落叶乔木〖mulberry〗。树皮有浅裂,叶子椭圆形,花单性,花被黄绿色,叶子是蚕的饲料,嫩枝的韧皮纤维可造纸,果实可以吃,嫩枝、根的白皮、叶和果实均可入药(摘自百度百科)。

    桑在中国古代有极崇高的地位。《诗·小雅·小牟》记载:“淮桑与梓,必恭敬止。靡瞻匪父,靡依匪母。”见了桑梓引起对父母的思念,所以起恭敬之心,桑梓即指家乡。桑在周商时,已经是宗庙祭祀时的神木。

    我小时随我爷爷到我家五亩桑田,看到枝叶葱茏,不忍采伐。爷爷说:采之欲长。果如此,旧芽损,新芽不几日就能从折断处次第生起来,心中分外高兴,一日之间竟乐在桑园折枝,好不快乐。诗中:“取彼斧斨,以伐远扬”正是蕴含了“损益互补”生长变化的规律,易曰:“损之而有益”。“蚕月”四句,即言善斩伐而桑益茂。
   诗经中的100中动植物:桑(九)
    说桑不能脱离对我们这个中央之国的体认。《贾子胎教》:“桑者,中央之本也。”说它是万国中央生长的树木。《礼记·内则》:“以桑弧蓬矢六,射天地四方。”就是说用桑木枝弯成的弓弦上搭六箭,分别射向东南西北和上下(天地)六方。这更是一个以中央统御六方的意象。易曰:“其亡其亡,系于苞桑。”就要灭亡了就要灭亡了,生命系于那个微弱的顶芽之上。如同上面说的损益一样,虽然是最柔弱的,却是最有生命力的。可以正是我国家和民族的象征。
   “桑叶柔枝”中竟寄托了年少女儿的青春印记。“女执懿筐,遵彼微行,爰求柔桑。”古乐府《陌上桑》罗敷正是“采桑城南隅”。也因为桑可见寻常里巷,故有淳朴之美,也成为诗人美好的记忆,陶渊明有“鸡鸣桑树巅”。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诗经》中不乏对桑更为精美和写真的描写。《隰桑》中有:“隰桑有阿,其叶有难。”“隰桑有阿,其叶有沃。”“ 隰桑有阿,其叶有幽”一篇叶子端详起来也有无尽的变化,难(nuo):叶茂,沃:柔嫩光渭。幽:深黑色。《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鸠食桑葚而醉,女子用情过痴,也如饮醉而伤身。此句真是又有趣又让人难以忘记。
    蚕食桑,吐丝而得轻便柔韧的丝帛,因此人类的生活品质飞跃,就是今天也绝没有超越比丝绸更高贵的衣材。丝绸的衣服闪耀的光泽,应成为中国文化的永恒旋律。“落花入领,微风动裾”,此丝绸之衣服之感。若没有桑,没有丝,中国文化也就少了一份优雅和温柔。
十、《七月》中的动植物:“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葽(十)
    14.葽
    葽(Yao),苦菜,菊科苦苣荬属。四月苦菜花儿开,极朴素极平凡而极动人心之花。
   
   “四月秀葽,五月鸣蜩。八月其获,十月陨萚”,《七月》并非一个笔调平铺直叙的写来,到了第四章,物候转移骤然之间加速,然光阴转瞬中并无忙迫之意,无非是野趣萧疏之事,因此文生朴厚蕴藉之思,全篇为之生色。王安石说:“仰观星日霜露之变,俯察虫鸟草木之化,以知天时,以授民事。”把星日霜露之变和虫鸟草木之化对比在一起,从天人的合一中可以领略到美。人只有在走向昂微观和洞观中才走向自然,现代人那个通常的“俗眼”,并不能透视到自然的光谱和波段。
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葽(十)
    苦菜为田野自生之多年生草本,菊科。今人以为葽即远志,其花期在公历4~5月,果期在7~9月。“四月秀葽”之秀石鼓文,上为“禾”,下象禾穗摇曳。本义:谷物抽穗扬花) 之 “葽”,即苦菜。“其味苦则应夏令也。”《夏小正》,四月“秀幽”(幽、葽一声之转);《逸周书·时训》,小满之日“苦菜秀”;《礼·月令》孟夏“苦菜秀”。《夏小正》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部古老的文献典籍,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星象物候历,表明葽是那一时代标志时令的植物。
     少年之时,日拔草万余饲羊。故与苦菜极为熟识。爱其缤纷小花,似羽毛开裂,拔根茎而妖娆。茎中空如管,易折流出粘手的白汁,涩而苦。《楚辭·九歌》“采三秀于山閒。” 夏天梢头一簇一簇的小黄花摇曳而忽现,苦菜别有的韵致正在山间地头,若登堂入室则不能展其荣华。故谢安云:“出则为远志,入则为小草。”远志尚可自由飘扬其花,小草则甘为没落了。
    葽在《诗经》中的又一别名曰:荼;著名的画家吴冠中的别名也叫荼;《七月》还有"采荼樗薪",《绵》中有"堇茶如饴",不是说苦菜是甜的,而是说土壤肥沃,似乎从苦味中能体味到甜味儿。然苦菜“经霜后味转甜”。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十七"苦菜"条记之。“和野菊相似,其种子附生白毛,能随风飘扬。”
    黄土高原一带菜蔬极少,苦菜至少仍是农家一道常蔬。然因其别有苦味,亦非寻常味道,若入公侯王室之家,人亦争相竟食。《礼记·内则》有“濡豚包苦实蓼”。
   秀葽之花贫而净。我有一诗赞它,《和玉洁冰清苦瓜诗》:“
四月秀葽七月瓜,
雨打风吹两黄花。
苦味洗得人心净,
  万里春风可问答。”
   人又是万物之中最得秀氣者。《礼·礼运》:“人者,五行之秀氣。”《周子·太极图说》“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今人为何不能独得苦味,得一份自然灵秀,而何必只知极奢享受,而与人的这番自然灵秀的禀赋而背离呢。易曰:“甘节”。《谷风》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因此知节而美,知“苦”而美。


十一、《溱洧》中的动植物:“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芍药(十一)
    15. 芍药
    芍药原产地正是中国,乃中国六大名花之一。芍药在中国的分布极广,遍植大江南北,品种达400余个。芍药在中国栽培历史悠久,早在帝相元年,芍药就在皇家御苑开始栽培,迄今已有5900多年。芍药因其花形妩媚, 花冠硕大、花色艳丽, 花型丰富、花姿优美,故占得形容美好容貌的“婥约”之谐音,名为“芍药”。她是吉祥和平的象征。芍药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植物。其根入药,温和性平,具有解痉、抗菌、消炎、利水、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抑制消化道溃疡等功能。
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芍药(十一)
    历代注家认为郑风淫乱,《溱与洧》是一首淫乱私奔的情诗。我则以为这是和陶渊明诗歌相媲美的性灵篇章,是天然率真人性的完美表露,虽然含有野性和欲望,但是又在临别之际“赠之以芍药”(芍药又称“将离草”)。复返到深情、洁净、淡然的情感世界中去,是灵与肉,是欲与思,最自然朴直的结合。如果从中国传统美学求真、求真性的同一的逻辑判断,此种真性灵是不亚于“归去田园”的性灵之美的。这首散播对自由生命之渴望,然而自由又牵复深情之上。这是真正有感受之自由,是为着这个心灵的需要而自由着的。他们的快感没有系于功利的判断中,一朵无名的芍药也寄托了百样的深情。直至今天青海一代,还把野芍药花看成是幸福的象征,谁家的姑娘出嫁,都要在胸前别一朵芍药见证她的幸福。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芍药(十一)
    追溯《诗经》,中国的爱情之花,不当是玫瑰,而是芍药。
    芍药三月正是开花季节。丁亥年时与牡丹仙子携手北京植物园赏牡丹花,此情此景美仑美幻,犹如仙境,故咏诗记之:“一城牡丹嫩雪融,春去春来不动容,一经香吻情思动,万千芳妍尽失魂”。争鲜逗艳的满园牡丹芬芳无比,手感有如肌肤般嫩滑,整个春天它都不为外界所心动,当无意间被一位俊郎才子亲吻时,它有些蠢蠢欲动,有点不安份了,冰封已久的爱被打开了,满园的花都羡慕和嫉妒牡丹,它们的魂好像都丢失了。
    芍药是野花中的公主。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芍药(十一)它拥有牡丹的娇艳,拥有玫瑰的华贵,也拥有茉莉的芳香。牡丹花和芍药花是姐妹之花。牡丹是大姐,国色天香。芍药是小妹。牡丹之才大称花王。芍药之性最深情称花相。姐妹在一起,自然有一种真奇斗艳的风情。易曰:六五:帝乙归妹,其君之袂,不如其娣之袂良,月几望,吉。”姐姐的衣服还不如妹妹的好,这是为什么,因为她更看重内在的品行。
    牡丹和芍药成就了中国历史上两个最具诗情的城市:洛阳和扬州。扬州的芍药始于隋唐,极盛于宋,红极一时,与牡丹齐名。有“洛阳牡丹,广陵(即扬州)芍药”之说。
   
    然而芍药自是有一种牡丹没有的深情。唐张九龄诗云:“孤根苦可用,非真爱华

滋”。宋韩元吉诗云:“多情芍药待君看,浓浓晓妆新意态”我写一首,赞此深情。“
扬州芍药醉得深,
弱蕊伤情扶微风。
此花真诚善医心,
  不比牡丹艳杀人。”
    诗云:“赠之以芍药”,就要离别了,相爱的人如何来感恩生命的同在,他无以为赠,他去野地里拾取盛开的芍药。他期待着姑娘捧着芍药花幸福而归,在临睡之前,轻嗅它的芳菲;在睡梦中,吮吸它的微露;在晨起之时,花的艳丽灿然在她美眸睁开的一瞬。他的花是她相思的凭据。他的花是她们再约的信托。他的花微微颤动,害怕这美梦佳人消逝…


十二、《燕燕于飞》中的动植物:“燕燕于飞,差池其羽。”“燕燕于飞,颉之颃之。”“燕燕于飞,下上其音。”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燕(十二)
   16,燕
    食虫鸟类,翅尖长善飞,尾叉形似剪刀。背羽大都辉蓝黑色,因此古时把它叫做玄鸟。世界有20种,中国有4种,其中以家燕和金腰燕等比较常见。家燕前腰栗红色,后胸有不整齐横带,腹部乳白色。金腰燕体形似家燕,但稍大些。此种燕腰部栗黄,非常明显夺目,下体有细小黑纹,易与家燕相区别。燕属候鸟,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诗人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歌颂。宴殊《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姚炳:“燕燕,紀鸟,本名燕燕,不名燕。以其双飞往来,遂以双声名之。”

    春天雏燕初成,爱其羽,啄羽而顺齐,抖羽而羽轻。“差池其羽”特指尾羽,燕尾双岐如剪,故云“差池”,是一个最具象的意象。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燕(十二)
   上下翻飞,后鸟随前鸟扑簌而至,情态欢快而亲昵,成双成对,又一个灵动的意象。啾啾其鸣,鸟儿欢鸣,鸣声忽远忽近。可知人的离愁别绪。顾恺之云:“一象之明昧,不若悟对之通神也。”悟对因而物象也因此鳞爪必现。物象有笨和灵的区别,此处的燕子翩翩飞动成双成对、自由活跃,和人即将分离的情态恰成对比。
    晏几道有《临江仙二首其二》“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比“燕燕于飞“的意境多了落花,下了微雨。燕与微雨本最亲近,若要微雨来,燕子便徘徊,这种最亲近质朴的生命感受,乃是中国诗歌艺术中的“珍宝“意像。匠气之作,只取形似,而不能意象之灵气。触动人心者乃灵气所在。有此与心灵的问答,可见画像乃是心象,没有诗心则不可为高明的画工。
     国画们也无不用其极,反复取其最美的动态。之于实现的方法则有工笔和写意两种。写意画家更要有灵性。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燕(十二)
    《燕燕于飞》写意简笔,不借泥梁和屋檐,而借青天碧野,因此境阔情深。张可久借黄柳花而清新,有《凭栏人-暮春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南宋词人史达祖借调雕梁而妍美,有《双双燕-咏燕》:“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周德清的《喜春来》“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既借鹅黄柳又借翡翠楼,是又清新又妍美。欧阳修借细雨笙歌而温婉,有《采桑子》“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乔吉又借四季之禽、四时之景,语浅而情浓,有《水仙子》“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
     故一景一景之用。睹燕双飞则知思念渴望。“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宴殊《破阵子》“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
    又空梁旧巢,尽可抒发物是人非,无奈光阴之感怀。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人事代谢而不伤。宴殊的《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维美而自伤。李好古的《谒金门-怀故居》“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薛道衡《昔昔盐》“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神伤落寞。周邦彦《满庭芳》有“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神远思清。
    又有腾挪于词章,展一时一地之风物模样。姜夔的《点绛唇》“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清凉淡然。张炎的《高阳台》“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委曲幽隐。文天祥的《金陵驿》“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苦涩凌乱。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燕(十二)
    此外燕足红线,猿鸣沾裳,驹系空谷,鱼传尺素,蝉寄高远,雁啼悲秋,莫不成诗人、画材永恒之意象。中国的画最高的境界仍是求虚境,笔墨之下其实淡然,淡然之中表达人性和灵性。寥寥数笔托出人之精神,山之神韵,鸟之欢鸣,花之灿然。故求物表之内的隐藏。观者不同,体量有异,然而物象森森,终难致曲。中国的文字则不然,易曰:“修辞立其诚”。辞达则诚意显见,谈物则不定于物象,只求物象托表精神,读者可以以心度量其中的真形象,所以文字比之画面还可活泼,还可尽显情气。其中蕴含大美,并不是通常的艺术可以直抵的。

十三、《有女同车》中的动植物:“有女同车,颜如舜华。”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舜(十三)
     17、舜
   舜:木槿,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叶互生卵形,花钟形,单生,通常有白、红、紫等颜色,茎的韧皮纤维可造纸,花和种子入药解热。木槿花和木芙蓉同属锦葵科,故在外形上颇有几分相似,也有单瓣和多瓣等不同的品种。李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当然说的是水芙蓉,还不是木芙蓉。
   古朝鲜把木槿的花人称之为从天而降的花,新罗时自称为槿花乡。实际上木槿原产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礼记·月令》记载:“仲夏之月,木槿荣”,以木槿作为仲夏的代表花卉。木槿花先成为了韩国的国花,花期有百日之长,其国名之无穷花,乃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舜(十三)是花开无穷的意思。虽是韩国国花也是我家国的品种,就如同时下学习汉文化的真蕴,我们倒需要韩国那里取经。
   
    木槿花在夏秋开花,所以叫秋舜。木槿颜色以粉白为主,不以色艳而取悦于人。有人说第一个把美人比喻为花朵的是天才,第二个是蠢才。“颜如舜华”是最早以花喻美人的。若把女人比喻为花,脸儿是她的花朵,身儿是她的枝叶。现代人重身段,其实脸盘之美也是不可估量的。舜花的叶面较大,古代中国人喜欢圆脸大脸盘的女人。木槿花的标准色正是白中带粉,对于女人肤色的描述没有超过它的。明朝的才子唐寅画的仕女有“三白”的绝妙,前额一点白,鼻尖一点白,下颔一点白。他是让“白”也能生动。
    诗云:“颜如舜华”,非写人也,亦为花传神写貌。唐人最喜欢“花面交相映”,也只有唐人才有插大花于青丝的豪情。为簪大花唐朝仕女的发式都效法西人,秀发高颀,高髻精致。唐朝周昉所绘的《簪花仕女图》中所簪之花从右至左依次为一朵硕大盛艳牡丹、一朵娇娆旖旎的荷花、一朵红粉酣畅的海棠花、一朵馥郁深情的芍药。
     非写人意,又花与人配,既是人意又是花意。各人之花似不可互换,表现为极为深刻地审美的统一性。《簪花仕女图》看似是用花来衬托美人的,其实也是用美人来绘花的。牡丹艳而闹,故女主人亦逗犬而取乐。菏自清则美人独赏。海棠孤高则美人冷艳。芍药深情且活泼则美人纳彩蝶而伴辛夷。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舜(十三)
    曹雪芹最擅此道,妙玉孤高与梅配。林黛玉即芙蓉女儿,芙蓉原是荷花的别称,生于水中的是为草芙蓉,生于陆为木芙蓉。蓉花原产地在江南的常德,明朝陈洪谟撰《嘉靖常德府志》:“木芙蓉,一名拒霜,九月开故名,有红白二色,有单瓣者,有重瓣者,朝开色白至午后渐红者名醉芙蓉。”薛宝钗国色天香,也正合了牡丹的荣誉,曹诗云“任是无情也动人”。史湘云:海棠花。诗云“只恐夜深花睡去”。这是一门精心入微的学问,受了《易经》意象的影响,如同药性归经,凡是都要做格物致知的学问,因而也体察也分外真切不同寻常。
    周昉的花用色鲜艳,用天然矿物原料制成,至今色新如初。今天藏传佛教的唐卡做为原材料的正是玛瑙、珍珠这些宝物,也是同样色彩夺目,。唐朝当时盛行的彩色画正是内地和西域文化交流带来的新风尚。鲜艳颜料的出现影响了衣服的色彩,又改变了绘画艺术。唐朝呈现斑斓瑰丽的恢宏气度。领悟唐朝,正是要从感受这些色彩开始的。颜色艳了,就要透亮,轻薄,否则就迟重而累人。
   冠大则派,叶茂则媚。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舜(十三)花大含露则嫩,粉白则耐看。唐诗也是冠大叶茂。谢偃的《踏歌词》“风带舒还卷,簪花举复低”。
   郭璞《游仙诗》:“蕣荣不终朝。”用蕣华作暗喻青春美艳之难驻,朝开暮落可不引人万般怜惜。白居易的“萧条槿花风,槿枝无宿花”。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槿花》诗曰: “风露凄凄秋景繁,可怜荣落在朝昏。未央宫里三千女,但保红颜莫保恩。”但唐人陷入痴迷地赏牡丹的审美中,无暇为木槿哀愁。白居易《牡丹芳》“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 从宋人开始哀怨就多了起来。“颜如蕣华”朱熹注:“蕣,木槿也,树如李,其华朝生暮落。” 可见花亦随人的喜怒而并生吉凶之运。易曰:“ 变动以利言,吉凶以情迁。是故,爱恶相攻而吉凶生”。说人的情绪能左右人的命运,岂虚言哉?

十四、《无羊》《苕之华》中的动植物:
“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
“尔羊来思,其角濈濈。”
“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

18.羊

    古人有“水之精为玉,土之精为羊”的说法,《论衡》:“丑、未,亦土也。丑禽牛,未禽羊。”  羊寓意“吉祥”,汉代瓦当、铜镜等铭刻中多见“宜侯王大吉羊(祥)”,羊与祥通假。夏历正月为泰卦,六十四卦中,“泰”卦下三爻是三个阳爻,故称为三阳。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故历来以“三阳开泰”为一年开头的吉祥语。因羊与阳在古音中同音可通假,民间的绘画作品常画三羊传达吉祥如意、万物更新的情意。有趣的是地中海文明中,头胎羔羊(或称为圣约翰的羔羊),被视为春天胜利的象征。古代的劳动人民与羊朝夕相伴,愿意为他们传神写貌,不似今日之人不到“口”不知羊,关于羊的文物也多得不计其数。羊肉被认为是壮阳的佳品。《本草纲目》载其功用“羊肉能暖中补虚、补中益气、开胃健力,治虚劳恶冷、五劳七伤。” 广州又名五羊城。晋裴渊《广州记》“五羊衔谷萃于楚庭”。

   顾恺之《论画》篇云:“凡画,人最难,次山水,次狗马,台榭一定器耳,难成而易好。”因人耳熟常见,又各人头面不同,故最难画。若说起动植物,羊也是最难说,因羊是众动物中与人最熟识者,万般言语竟不知如何开口。诗云:“牂羊坟首,三星在罶。”因“造语奇特“(清方润玉言)又为说羊之上上者也。奇绝处立定着人的一种精神和灵气,“所谓语不惊人而死不休”也。

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羊(十四)   毛传:“牂羊,牝羊也。坟,大也。” 朱熹集传:"羊瘠则首大也。"羊头上长角。“牂羊坟首”中的牂字以象其角。羊在甲骨文中约有四十余种字形,字形最明显的共同特征便是突出双角。

        

           

   
        
     甲骨文中的羌字,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羊(十四)字形即为人头上戴羊角,头上戴角、身披兽皮最早的含义是为了狩猎时诱惑野兽;氏族节庆日,参加舞蹈的人头上戴双角或有角假面;部落酋长、显贵戴羊角表示自己权力与尊荣之意;三星堆出土的立人铜像硕大的眼睛,高昂的头角。氏族崇拜的神也有角,巫师礼神作法戴羊角帽;陈洪绶的作品正是体现了奇诡硕大的艺术风格,而此种风格中正是有高古之气。
     “三星在罶”,鱼篓无鱼而有星,星在捕鱼之篓渺灭而不可得,固亦奇矣,反衬了生活的赤贫。捕鱼至深夜,鱼不可得,但见鱼篓子处水面上反射的星光点点,言约而镜深。
  
“造语”尽物性是《诗经》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羊(十四)语言迥异于后人的最根本的特征。我国劳动人民发挥着他们“语素”层面上的天才的创造力。一个民族的语言是否有活力,关键还是要看在基本词汇上的创新力。中华思维是一种的意象的思维,语言的功能就是要呈现意象,并且以呈现的丰满、真切、还原为最高的规范。
    若要造语奇特,必然要蕴含一种特殊的理趣。把理趣作为一种根本的审美格调,简直他们灌注在他们所有的精神意趣中。理趣非只在诗歌,而亦在中国人的生活。因为仅记录其生活,就具备了诗歌“必要的”理趣。牛、羊、犬在商周时期祭祀礼仪中并重,非只是拜神,而是在拜神的活动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羊(十四)中本身有理趣。商王武丁占卜用犬与羊“卜用百犬、百羊”,至周朝时羊作为祭品更为常见,《七月》“四之日其蚤,献羔祭韭。”“朋酒斯飨,曰杀羔羊。”。《甫田》“以我齐明,与我牺羊,以社以方。”《我将》“我将我享,维羊维牛,维天其右之。”相反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也把小羔羊是祭献的牺牲,但是只是在“理性”做出回答。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也把小羔羊是祭献的牺牲,原始的基督教教义甚至指基督为羔羊,约翰对耶稣就说过“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的罪孽”。即便是如此,古罗马也只是崇拜狼。小羊“跪乳”而吃奶,说她从小就以下跪感谢父母的恩泽。传说中始祖皋陶敬羊,《诗经•召南》中也有“文王之政,廉直,德如羔羊”的说法。羊以知礼而著称,中华民族的精神有所谓“温柔敦厚”。近代社会“羊”被看做是软弱可欺形象,这完全是因为文化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羊(十四)变迁的原因。
    诗云:“尔羊来思,其角濈濈。尔牛来思,其耳湿湿。”是全诗中更为神妙的,所谓体物而传神。画图绘物以传其神,但是总是有两种结果:一是物象不足不真不足以传神。二是物象太盛又压住了神韵。所谓神韵者正是“濈濈”、“湿湿”的感觉。所谓“濈濈”是羊角簇立,所谓湿湿正是众牛随着咀嚼而耳摇动。这是羊、牛物像中最传神的地方,《集传》又云:“湿湿,润泽也。牛病则耳燥,安则润泽也。”简单的两句中孕育着“科学”的道理,令人称奇。所谓传神正是令人惊奇难忘之处。“濈濈”、“湿湿”两字排迭又足见群聚之貌。


十五、《 常棣》中的动植物: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
   19.常棣
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常棣(十五)

    常棣:木名。也叫郁李,花或红或白。果实像李子而较小。花两三朵为一缀,茎长而花下垂。诗人以常棣的花比兄弟,或许因其每两三朵彼此相依,所以联想。

    此诗是周公(旦,文王之子)所作,反复穷极而求其诚,抑扬渐次而尽人情。“常棣之华,鄂不韡韡”,比兴作为句首,看来是周朝时的一种风雅,足可表现人的精神气质,恰如雅士羽扇纶巾而来。此句不仅系文学手法,亦关乎人文风度。不能因为在我们的时代不崇尚辞令的艺术,就能断定当时没有此风俗。当时之人见面喜好诗词咏唱,以示风流。比兴有风雅之用。
“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八字用的雅妙。这几个字里面有一番幽默和调谑的意味。如果我请各位描述“常棣之华”,那你们各位如何评价呢。这只是一个包袱,其实诗人早就准备好了答案,诗人云:“鄂不韡韡”。又见造语之奇!鄂不:花蒂。“鄂”字《说文》引作“萼”。“不”字在甲骨文是花蒂的象形。《说文》“韡,盛也。”韡韡(委wěi):光辉灿烂的模样。日光流布,然不借花影又难知其光辉灿烂且明丽。非仅物理之反射效果可以答其因,又花在人心中有情感作用倍增其果。张衡《西京赋》云:“流景曜之韡韡。”
我有诗《思常棣》云:
“日借花韡茂,风凭鄂不新。红泥锁芳尘,所思在远道。”

诗人有一种俗而雅的风流,你看我说的好吗,你能有怎样的奉对?这样态度气质骄而不让人生厌,反而由衷地敬佩赞叹。正所谓格物谓之力。所谓格物者能尽物理和物性,科学尽物理,诗歌尽物性。常棣最美的感觉可以被我表达出来,那就是它的花鄂团蔟而且滟滟。这种欢乐和豪情也会感染读诗之人,使他们乐而从之、听之。郁李正是花中公子。此公子颇有一番“夸夸”模样,纵是夸夸亦风流,所谓“竟自由”也。然周公旦又是我民族中最坚韧卓越之人。以其老成之人发此新语,更见一番别样的才情。
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常棣(十五)
白居易《惜郁李花》比之则庸常了不知多少,白诗共十二句,就是最见精神的后四句,也不过是文人老套路,自伤自怜、自说自话。“由来红颜色,尝苦易销铄。不见凉荡花,狂风吹不落。”如果一味只是白诗路数走下去,难免误国误己。体味孔子所说“哀而不伤”,正所谓诗之正风,后世之诗变风日下。唐玄宗曾在长安市中建两座楼,并亲为两搂赐名,一楼面向西,名花萼相辉楼,一楼面向南名勤政务本楼。两座楼的名字皆典出《常棣》,可惜他早年倒知道勤政,晚年却只知放浪了。晚唐诗人李商隐有一首七绝:“龙池赐酒敝云屏,羯鼓声高众乐停。夜半宴归宫漏水,薛王浓醉寿王醒。”唐玄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常棣(十五)宗知道和兄弟们交好,故建花萼相辉。寿王“醒”,一个“醒”字惊人耳目,昔日和自己同床共枕的人(杨贵妃)如今成了父皇的爱妃。历代皇室的那些滥事,总是他们走向背落的前兆。就是周王朝也有三叔之乱,不是周公文武德才兼备,也没有周朝八百年的江山。
“凡今之人,莫如兄弟。”(今天人们之间的关系没有比兄弟之情)所谓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总揽纲领。说话不绕弯子,易于使读者理解。易曰:“言有物而行有恒。”如上而已。



十六、《风雨》中的动植物:
  “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风雨潇潇(音休),鸡鸣胶胶(音纠)。”
  “风雨如晦(古音喜),鸡鸣不已。”
20.鸡
北京大学林庚教授认为三段中只有第三段最为传神,前两段想写出心中的意思而不能或者诗人自己也不明白,只有第三段完成了诗人的心愿。他独好“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一句。
其实,风雨三句,皆风雨中一景,雨亦有三态,凄凄的雨是雨含着寒意而下。潇潇的雨是雨如雨帘般细碎急骤。如晦的雨是阴晴不定、雨夹杂尘土、昏暗不明。谁能取其高低?只能怪我们体物不周而已。一日一时之中,雨有三变。鸡(十六)
鸡鸣又有三态。三态又各有情性,各有比兴。“鸡鸣不已”是躁急难安,或者君子来矣。“鸡鸣胶胶”是绸缪相待,心中诚切。“鸡鸣喈喈”这是翘首唧唧,说的是等待。又在风雨的一天之中,人的情感从急切地等待变化绸缪地相思,由相思变化为相见时喜悦。此诗因各尽物性,物性又与心性相触,故妙。喈喈(Jie)、胶胶:鸡鸣声.瘳(Chou):病愈.
中国人对待动物不以宠物态度,而以心灵感受交互问答的心态。动物中(故且称为动物)唯龙神全,以其非凡灵性补人性之不全,尤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之性,并以“飞龙在天”,“群龙无首”境界和思维力,成为了我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
昨日网上有袁某大言不惭,提议改熊猫为当代中国的标志。熊猫虽国贵为国宝又只是“宠”物。
老子说:“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被人恩宠是下等的。因为恩宠不是由自我可以决定的,得到它的时候就惊喜若狂。失去它的时候就会心惊肉跳,这就是所谓得宠就象是受辱总让人惊心不已的。《序卦传》说:“以喜随人者必有事。”。
儒家创始人孔子说:“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君子想的是匡正世事,让人得到本来正义。小人“怀惠”,是希望用小恩小惠影响人。易曰:“有孚在道”
可见沾染了“宠”字,必与我中华文化精神相背离。若以邀宠献媚还是太监一帮人,与当前某种没骨头、功利至上的文化也极为关联。我们不能因为不懂我中华文化外国人不喜欢龙,就改姓易种。说实话做个宠物不自豪,当然哗众取宠赚取点击率,就更不知值得自豪。
毛主席诗云:“雄鸡一唱天下白”,这是怎样的一种文化自信心。

十七、《 东门之杨》中的动植物:
“东门之杨,其叶牂牂。” 
“东门之杨,其叶肺肺。”

    21.杨
      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或披针形,柔荑花序,种类很多,有白杨,大叶杨,小叶杨等多种,本处特别介绍胡杨。胡杨又称灰杨,大多是野生,是地球上最古老的一种树种,它存在的时间已有六千万年之久,被称为“第三纪活化石”。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胡杨可忍受沙漠中干旱多变的恶劣气候,对盐碱忍耐力极强,根的伸展面可达五十多米,深入十几米以下的地层吸取水分。用有限存水慢慢滋润根系,以维系生命。“从小生长在胡杨林中的著名蒙古族歌唱家德德玛,在自己的家乡饱含深情地演唱了额济纳旗旗歌《美丽的额济纳》,那优美、悠扬、浑厚的歌声穿透胡杨林、弱水河畔、居延海、巴丹吉林沙漠,在土尔扈特部牧民心中回荡。”(以上摘自百度百科和网友文章)。
    毛白杨之叶片阔大可达十五厘米。牂牂是(春)夏叶动漾。肺肺是秋叶群动。牂牂(音脏zàng),迎日光或月色叶片闪烁,牂牂就是光艳连成片的感觉,杨树一般都树茎高大,其漾艳之姿或在风中,或在空中。白日晴天,夜幕无云。明星煌煌地、特别明亮。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杨(十七)
肺肺就是沉坠而摇动的样子。肺肺(音配pei)就是叶声碎乱,起讫不绝的形貌。如果是阴天或秋日,叶子就显示出这种沉重的感觉,就是明星的光也因此显示得十分微弱。二十世纪中期,美国诗人及翻译家伊兹拉·庞德有诗云: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一张张面孔在拥挤的人群中时隐时现,一片片花瓣在潮湿的黑色枝头闪闪烁烁。
    《文心雕龙·物色》云:“物色之动,心亦摇矣。”不是这闪闪烁烁的叶片本身就多美,而正是闪闪烁烁的它们引发了人心的摇动而触动了美。《东门之杨》正是诗歌的印象主义。诗歌的印象主义非彼印象派。印象派也叫印象主义,19世纪60—90年代在法国兴起的画派。当时因克劳德·莫奈的油画《日出·印象》受到一位记者嘲讽而得名。我所谓诗歌的印象主义最晚也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诗歌的印象主义光艳鲜明的。甚至说只有了解诗歌的中字眼的鲜亮,方能走进诗歌。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杨(十七)
杨柳的动摇最能招引起人的几许柔情。诗云:“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句是《诗经》中最好的句子之一。唐温庭筠《题柳》诗:“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收。”他为杨柳写貌费尽了心力。明状元诗人杨慎《锦津舟中对酒别刘善允》诗:“青青杨柳故乡遥,渺渺征人大荒去。”又柔情又磊落,极好的状元应该是这个样。
    若要看到广大而澎湃的动摇,且去大漠看胡杨林。每年的金秋十月上旬,胡杨树叶由翠绿变为金黄。金色的树叶被耀亮的阳光轻轻地“鞭挞着”,衬着湛蓝的天空于风中起舞婆娑。秋日的胡杨高扬者“天堂的色彩”,落日余晖的光焰飞舞在叶子上。金黄色光芒仿佛燃烧一般放射开来。胡杨正是用尽身上全部的力唱一曲永恒的绝唱。浩瀚无垠的大漠啊,浩渺无垠的动漾。
    然而真正的动漾又不在物色之中,最被容易感动的对象,是人本身。人的动漾是道德充实而光辉的耀亮。《巷伯》“杨园之道,猗于亩丘。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杨园之道,猗于亩丘。”可以说也是《诗经》中最美的几个句子之一。心灵道德完善的人,上苍赐予唯一的恩德就是能够看到美。唐王维《观别者》诗:“青青杨柳陌,陌上别离人。”仿此空间的透视。但是没有落脚在诗人自我人格的抒情上。“杨园之道,猗于亩丘。”非只是说出了诗人心中最美之景,而且直接画出了那个美好心灵。又为诗人作一注脚。诗人孟子采取了用美来对抗悲痛和苦难。这真是一种最异乎寻常的方式。此种方式也正是胡杨林的气质。诗人孟子正是有悲情,但悲而不伤。哲学家孟子(不是诗人孟子)说:“充实而光辉之谓美。”诗经中的100种动植物:杨(十七)
    胡杨树身上有这种人格化的精神。胡杨树有“活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之称,“能在零上40度的烈日中娇艳,能在零下40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风沙”(潘岳语),是最坚韧的树。茅盾先生于1941年写就《白杨礼赞》,那是日寇侵华最白色恐怖的日子,是中华民族最艰危的时刻,只有白杨能说明我民族的“倔强挺立”。
    万物有灵正是印象主义的确认,《诗经》找到了万物有灵的确认,《诗经》的各个篇章中有一百四十一篇四百九十二次提到动物,一百四十四篇五百零五次提到植物,八十九篇二百三十五次提到各种自然现象,尽其所能为万物写灵。各尽物性、各尽灵性,当时的人们是以怎样的活跃的心灵观瞻这个灵动的世界?万物有灵乃是真正的大美、绝美。

    致谢:资料来源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412161084_0_3.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6 20:55 , Processed in 0.07903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