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志公:谈谈学习“大学语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3 11:16: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志公:谈谈学习“大学语文”
【来源:无 】 【作者: 张志公】
——在全国大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上的讲话
    在各类高校中开设“大学语文”这门课程合理不合理呢?我觉得进入大学的学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进入大学前,语文成绩已合格,甚至是优秀的,他们能正确使用汉语言文学,读写能力都比较好,思维反应快,读与写的速度也快,这种能力非常迫切需要。因为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要求知识面广,要阅读的书籍、刊物越来越多。西方现在有种活动叫“扫功能盲”,不是文字扫盲,是扫功能盲,就是要提高阅读、写作的功能,要求速度快。所谓大学生的语文合格,即应具备上述的功能。这种学生要不要学习“大学语文”呢?我认为还是必要的。在大学里无论学习哪种专业,知识面都要宽一些,大学里主要是为今后对某们专业从事高深研究打基础。好比造房子,基础越深广,房子可以造的越高,越稳固。我们这些年来专业划分过细,所以有缺陷。学生在大学里学的知识不超过所学专业的范围。即使在中文系,也要划分好多个专业,更不用说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相互渗透。事实上人类的知识真的那么狭窄吗?如果知识面太狭窄,所学的本门专业能专得起来吗?这些年我们在发展科学技术上正是吃了这方面的亏。学生进入大学后,不管学什么专业,都要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因为文学最能调动人的联想与创造性思维。我在想,为什么拿破仑在马上还在读歌德的诗?毛泽东、朱德同志文学素养都很高,列宁文学素养也很高,他们写的文艺评论,比专家的水平还高。他们搞革命,指挥战争,与文学有明显不同。他们对文学十分爱好,想必是文学作品的那种丰富联想、想象以及思维能力,同从事任何工作都联系的上。人们都认为文学能陶冶人的性情,并不仅如此,还能开发人的智慧。现在社会上一般年轻人文学素养很不高明。作为一个大学生当然更要具有较高的文学素养。不论学什么专业,文学素养差,对学好专业与今后的发展都是不利的。
    另一种情况是虽然进入大学,语文能力却还没有合格。照理说已中学毕业,语文不应该不合格,但实际上考进了大学而语文还不合格的仍不少,改变这个局面是艰巨的。有人甚至说,一个人如果中学毕业了语言文学还不通的话,以后就很难办了。这话或许说得太绝对,但到一定的年龄在要去学最基础的东西,掌握起来确实比较困难,因为这是他的语言、思维习惯差不多已经定型了。当然不是说已不可以学好,而是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和气力。这样大学生就更需要通过“大学语文”课来学好语文这门基础学科。
    从上述两种情况来看,在大学里开设“大学语文”是合理的,必要的。但要教好这门课也确实不容易。有些学生对学好“母语”的重要性于学好其他专业的关系认识不足,因而学好这门课的迫切性主动性不够。客观上学生的专业课程多,时间紧,精力有限,也影响到对这门课程的学习。从教材看,内容较多而规定的课时少,还有合格教师的来源等问题,我们看到这些困难有好处,可以面对困难,设法去解决。我觉得在学生方面最重要的是要调动他们学习“大学语文”的积极性。要调动积极性主要要让他们接触实际,感到学习这门课的需要。过去若干世纪来,我们语文教学有个很大特点,就是结合实用。一个读书人想要取得功名,去做官,就要会写八股文。过去社会上最热销的书是《尺牍大全》、《公文程式大全》、《酬事大全》等,因为这些书合他们实用的需要。现在有的青年连请假条、信也写不好。教学语文一定要接触实际,联系实际,满足学生们的需要。例如对理工科学生是否也要配合一下他自学的专业?在理工科能否有一位语文教师和一位专业教师配合起来上语文课?这样既可以使学生接触实际,还可以促进各学科之间交流。当然,这只是一种设想。总之,要使学生感到是有这种需要,感觉有乐趣,而非一种额外的负担。这样,这门课就能上的成功了。
    (据讲话录音整理摘要,未经本人审阅)
    (何二元输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5 00:32 , Processed in 0.08733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