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陶行知对语文教科书的评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10 17:20: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陶行知对语文教科书的评价

  唐晓敏

  大教育家陶行之对语文教科书有独到的看法。他认为,零零碎碎的课文,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没有什么帮助,说道:“中国的教科书,不但用不好的文字做中心,并且用零碎的文字做中心,每课教几个字,传授一点零碎的知识。学生读了一课,便以为完了,再也没有进一步追求之引导。我们读《水浒》、《红楼梦》、《鲁滨孙漂流记》一类小说的时候,读了第一节便想读第二节,甚至从早晨读到夜晚,从夜晚读到天亮,要把它一口气读完了才觉得痛快。中国的教科书是以零碎文字做中心,没有这种力量。有人说,中国文人是蛀书虫。可是教科书连培养蛀书虫的力量也没有。蛀书虫为什么蛀书?因为书中有好吃的东西,使它吃了又要吃。吃教科书如同吃蜡,吃了一回,再不想吃第二回,连蛀书虫都养不成!”
  语文学习,只学单篇的“课文”不行,还需要阅读长篇作品,这也是许多有识之士共同的看法。
  历史学家吕思勉就讲:“凡作文字,先求其畅,故气不可不盛。欲求气盛,则长篇须熟读若干篇。”
   王瑶说:“人的一生,通读几本大部头的经典著作很有必要,通读才能知道它的完整的思路,才能领会它的整体气魄。”而他的学生杨义也举《史记为例》,讲:“《史记》的结构宏伟工整,富有哲理意蕴。……显示了总览历史浮沉兴废的伟大气魄。如果读书也可以养‘气’的话,是不妨读一读这类大书的。也许每读完一种,你会享受到精神被提升至一个新境界的喜悦。”
   传统语文教学,自然也阅读短篇,但所读的短篇之间是有内在联系的,有时是具有相似风格的一类作品,有是甚至就是某一作家的文章,这样的阅读,对象虽是短篇,但等同于长篇。文史学家罗庸讲自己的学习经历时,就提到他中学的老师王老师,在选文时“有他的一番斟酌,所以三年中虽然念了许多家的文章,竞如只念一家一样,风格意境,造句谋篇,都属于一派,一点也不凌乱。”这又激发了学生读专集的兴味,“我们几个喜好国文的人便相约各人读一部专集。我选的是韩昌黎,三年中把一部韩文大半背熟,作文因此长进不少。”
   这里所讲,非常重要!若能像罗庸那样将《韩昌黎集》这样的一本书大半背诵下来,作文不可能没有提高。
   可惜的是,直至今日,我们的语文学习仍然是只学单篇的“课文”,而课文又是按“主题单元”选编的,风格凌乱。这种教科书,依然是陶行之所批评的“如同吃蜡,吃了一回,再不想吃第二回,连蛀书虫都养不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30 00:17 , Processed in 0.182257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