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克拉玛依纪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2-2 16:4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克拉玛依纪行
作者:佚名   
2010年7月11日,对我来说注定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晚上8点30分,经过近五个小时的飞行,我随南通市教育代表团抵达新疆乌鲁木齐市;10点10分再次登上飞机。11点抵达我们这次新疆之行的目的地——克拉玛依市。在灯火阑珊中,我看到了一个美丽如画的沙漠城市。真的,不来新疆真的很难理解祖国幅员辽阔的含义。
我们的此行的任务,是为克拉玛依市义务教育阶段完成教师的暑期培训。工作在每天的10点开始,到1点结束,下午四点开始,19点结束。时差让我们总会想如果在南通,此时此刻在干什么,此时此刻南通的该是怎样的天色。
12日9点50,我和此行我的头南通跃龙中学胡健校长与暑期培训的语文老师见面了。语文组有近200人。热闹的报告厅,让我感受到一股扑面而来的青春气息,好年轻的群体啊!
第一堂课是克拉玛依市三中的常燕老师执教。这是一位刚工作四年的女孩子。真的很感动她的勇气,这么年轻就敢于展示自己;也感慨她的幸运,这么年轻就有机会登上大市级公开课的讲台。克拉玛依市师资队伍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他们不远万里邀请南通教师的良苦用心。常老师沉着从容,很是令人佩服。常老师上的一堂记叙文阅读指导课,她选用了英国拉夫特里芭芭拉的《迷雾灯塔之光》作为阅读材料。她实践着克拉玛依市三中的1:1教学模式。整堂课由展示目标、自学检测、合作解疑、激励引导、学法反馈五环节构成。常老师的课很好地回答了考什么——怎么考和答什么——怎么答作为应考指导课的主要问题。我用“点击中考,目标集中;聚焦考点,层次明晰;关注主体,活动充分;优化主导,指导有法”四句话来点评常老师的课。胡健校长的评课别具一格,他采用猜想克市三中1:1教学模式要点的方式来进行,他诙谐幽默的语言赢得了阵阵掌声。我知道,此行我不再寂寞。我们的评课结束,克市三中的老师介绍了该校1:1教学模式的主要理念和主要操作环节。可以看出,这一模式,有效地促进了该校青年教师的成长。更令人感动的是,同来年龄稍长的茅老师把年轻教师推向了前台,她说应该让年轻教师有说话的机会和舞台,这样他们会成长得更快!这就是一位中年女教师的胸怀!
下午仍然由克市三中的教师上课。这次是文言文复习序列,选用的是文本时《送东阳马生序》。也是采用的五环节方式组合课堂。这位芳名李小霖的女孩子,也刚刚参加工作六年。但她却有一个不小名头:克拉玛依市三中学术委员会主任。难怪啊!我用大气和小巧两个词评价她的课。大气不仅仅是她上课时的气度,还有课堂上流淌的快乐!小巧,更是她智慧的体现,那些小游戏、小纸条可见其的用心。我强调文言文教学必须注意文与言的关系,处理好文言文本与现实生活的关系。胡健校长主评这堂课,很精要的两句话:平中见实;平中见奇。胡校长旁征博引,娓娓道来。
一天两节课,两个女孩子的说课,让我们知道,她们尽管年轻,但是视野开阔,理念新颖;更重要的是,她们有一颗对语文教育的热忱与热爱。
13日到15日,主要的工作由胡校长和我两个人来进行,安排是13日上午胡校长上课、说课,然后是评课、互动;下午是我的报告;14日上午我上课、说课,然后是评课、互动;下午是胡校长报告;15日上午胡校长的课和报告;下午我的课和报告。
13日上午,胡校长执教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早听说过胡校长这堂课堪称经典,不仅仅因为这堂课曾经获得了江苏省优课一等奖。这里的一个细节,你就可以领略到这堂课的成功,不仅学生是含着泪离开课堂的,而且大多的听课教师是含着泪听完这堂课的。高潮在分享亲情故事和分享感动瞬间这两个环节,胡校长用诗一样的语言激情过渡,在孩子们的动情讲述中,在胡校长精心选用的图片流动中,感动了所有的人!
我说:教师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范本;文本的情感基调决定课堂氛围;教师要善于以文本情感营造课堂的情感场;教学拓展的根在文本的之魂,文本不是一个框。语文课堂并不拒绝煽情,关键教师你如何去把握。
我说:胡老师的课堂,把把玩语言作文阅读教学的核心;教学细节的智慧处理(细节:在文本解读中筛选;细节:在教学预设时创造;细节:在课堂生成中捕捉)。
下午三个小时,考虑到时间,我完成了《新课改下阅读教学的实践与思考》和《初中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思考》两个内容。我从语文课标的修订解读开始谈到我对新课改下阅读教学的探索,从中考作文的弊病谈到我的教学实践。立足教学实际,课例结合理论,半天的报告让我欣喜和感动的是整个会场的秩序,真的是鸦雀无声,教师们凝神静听,边听边笔记。克拉玛依市语文教师素养真的就是不一样啊!
前面有了三节课的展示,这个夜晚,我丝毫不敢懈怠,明天上午就是我的课堂教学展示了。
14日上午10点15分,在与学生热身之后,我的课开始了。我执教的是聂华苓的小说《人,又少了一个》。这堂课比我预想的效果要好。尽管有近乎一半的孩子课前才拿到文本。这堂课是我入选南通市名师第一梯队预备队的考试课。我只是对几个细节做了调整和修正,保持原有的框架:即读课文,说故事;读课文,评人物;读课文,赏美点三个活动环节。
孩子们进入文本是艰难的,课前发现孩子们读书没有圈画的习惯,尽管一天前布置了预习,但因为暑假,除了几个女生使用了工具书,做了旁批以外,大多数拿到材料的孩子没有动。我知道,这堂课必须在读上下功夫,不是仅仅作为过渡的凭借了。我把“不动笔墨不读书”板书在黑板上,意在强调每一遍读书必须有效。
课上完了,评课让我收获了很多:
在读中体会、品味、升华
从文字中读出人物(一读再读,揣摩人物)
穿插用心精巧(看似随意,却是有心插柳——关于“可怜的人啊”)
文本内容的挖掘透彻,层层递进
极强的亲和力、强烈的感染力
纯绿色、原生态(无课件,连电都不需要用,呵呵)
这堂课的遗憾,我反思:
1.读了,还是不够充分。
2.课堂的生成,处理上还不够从容。
3.主题的开掘,还可以更冷静,表述还可以更清晰。
4.语言的玩味,引导还有待进一步细化。
5.课堂节奏,在关注学生主体的同时,教者自身的主导作用也应表现得更机智。
这堂课最得意的是:
在引导学生去揣摩“我”前后情感变化时,“可怜的人啊”的穿插。孩子回答说,前面可怜的她的生活遭遇,后面可怜她的心。真的很棒!
一位男生在朗读倒数第二节时,同学不自己发出了笑声,孩子羞愧难当。我建议同学不要笑,让这位男生再读一遍。孩子第二遍明显比第一次好多了,听课教师、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第三遍,去掉旁白部分,直接读人物的语言;第四遍,我和这个孩子合作分角色朗读。这个细节,也许花费了一些时间,我相信这位男生不会再害怕朗读,或者会更重视朗读。我也相信,在这样的朗读指导中,其他学生也会走进人物的心里去。
其实,我带来的是一堂家常课,带来的是一个话题,促发大家更多的思考。很高兴——
下课了,一位孩子找我说:小丁老师,这个女人是被文中的“我”害了,无形中是我的第一次施舍,让那女人觉得来的太容易了,改变了她的生活轨迹。我曾经读过另一篇关于乞丐的故事……这是我没有想到,我让孩子写成短文发到我的邮箱里。
评课活动结束,大家逐渐散去,一位女教师找到我,同样是一位年轻的教师啊!她在听课中把那些值得进一步玩味的词语一一圈画出,是商榷,是建议,是提醒。课堂是需要取舍的,其实这位教师作了一次很有意义的尝试,教师的科研就是从解读文本开始的。
真的很感谢这位学生,真的很感谢这位年轻的同行!
有自己的思想,会思考的人,收获注定要比别人多,眼前注定会有别一样的精彩。
胡校长在简短的评课后,对评课教师的评课角度作了归纳,很受启发。他说评课可以从教学过程、教材把握、教者风格、获得的启示等角度,还可以创新评课方式。
真的,我从这些年轻教师的身上看到我当年的影子,值得庆幸的是,他们基础远远地超过了我。祝福他们,也深深地期待他们未来的精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2 19:15 , Processed in 0.084074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