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意义经历:教育家成长的铺路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28 10:09:4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意义经历:教育家成长的铺路石
   ——一个基层教育研究者的视角
        南京市教学研究室 刘永和
  什么是“教育家”?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林林总总的说法中,我以为最简洁明了、最切中肯綮的应该是顾明远教授的定义。顾明远先生在“教育家论坛”上说:教育家应该是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有自己的理论见解,在教育界有较大影响,被广大教师所公认的人。这个“教育家”的定义除了限制了“教育”的行业之外,就“家”的含义凭添了两个要求:一个是“理论性”要求,要求教育家不仅需要具备深厚的教育理论,还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要有理论的创新;二是“影响性”要求,要有长期教育工作经历,要有较大的教育影响,并被广大教师所公认。
  怎样成为“教育家”?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以为,“意义经历”是教育家成长的重要条件。经历,是“亲身见过、做过或遭受过”的意思。经历存在“无意义经历”和“意义经历”的不同,主要是由“经历”和目的的关系决定的:指向目的的经历就是“意义经历”,偏离目的的经历就是“无意义经历”。对于教育工作者的成长,特别是对于教育家的成长来说,“意义经历”的意义是重大的,也是深远的。虽然我不是教育家,但是我认为,以下“意义经历”是教育家成长的极端重要的“铺路石”。
  1.理论与实践循环互补的经历。没有理论的实践往往肤浅,没有实践的理论常常空洞,教育也一样。正确的教育理论一定来源于真实的教育实践,这样的理论才深刻,才能够有力地指导教育实践;正确的教育实践一定是在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这样的教育实践符合客观规律,并能够不断丰富教育理论。毛泽东说过:“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反复,才能够完成。”教育也是这样,在教师的身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互动式对接,螺旋式上升,每一个都是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些复杂的工程往往是通过一定的“意义经历”而实现的。所以,只是把自己关在“象牙塔”中的研究者和只是关注教育教学实践的工作者都很难成为教育家。因此,理论工作者应该经常深入基层,深入课堂,深入学生,正如叶澜教授,每周都要安排两天进课堂和教师一道研究教育教学,正因为如此,才会有光辉夺目的“生命化教育”。而教育工作者则需要不断学习理论,不断反思实践,犹如李吉林老师,在她已经成为南京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在她的“情境教育”被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评为全国科研成果一等奖后,在许许多多的培训、交流的现场,我们还是经常看见她的身影。我的教育经历分为两段:前20年经历四所学校,主要做教育教学工作;后10年我在两个教育研究部门,主要做教育教学研究。基层教育教学的经验为我后来的教育研究做了厚实的铺垫,而教科所、教研室的经历又升华了我先前的教育教学经验,我的科研指导常常受到大家欢迎可能与此有着密切的联系。
  2.指导与管理教育教学的经历。“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一个好士兵”,这句广为流传的话有失偏颇,因为军队更需要大量的优秀士兵冲锋陷阵,奋勇杀敌,指挥者有几个就行。“不想当教育家的教师不是一个好教师”,这句套用的话却非常正确,因为教育家越多越好,所有教师都能成为教育家当然更好,虽然只是良好的愿望。教育家大多具有校长的经历,不是说当了校长就一定能当教育家,而是说校长当教育家的可能性更大。 许许多多的教育家都有担任校长、主任等的经历,陶行知、苏霍姆林斯基就是从校长成长为世界著名教育家的。我从1987年到2000年,在江浦县中学从教13年,历任班主任、年级组长、政教处副主任、政教处主任、办公室主任、党支部副书记、常务副校长、校办厂厂长等。每到一个部门,负责一项工作,从一个侧面理解教育,特别是担任常务副校长主持全面工作的经历,让我更加全面地理解学校教育。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段经历,在1999年南京市教育系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基层干部时,我能够脱颖而出,成功应聘为中华中学副校长。
  3.感受和跨越教育文化的经历。教育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也具有广泛的世界性。民族性和世界性最主要的标志就是教育文化,文化的理解程度决定了教育的发展程度,文化跨越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适用广度。许许多多的教育家都有跨文化的经历。中国古代教育家大多有周游列国的经历,如孔子和孟子,周游列国的经历,大大丰富了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而中国现代教育家大多有出国留学的经历,陶行知等出国留学的经历,使他们拓宽了视野,启迪了思维,丰富了知识,交流了思想和理论,逐步成为“人民教育家”。即使在一个地区,也应该具有不同区域不同学校的经历,这样,才不会成为狭隘的教育工作者。我1977年在江浦县河北村小代课,1982年大学毕业分配在永宁中学,1987年调入江浦县中,2000年应聘到中华中学,2001年调入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2012年调入南京市教学研究室。每一段经历对我来说都十分珍贵:从小学到中学,从农村到城市,从教学到科研,这些“意义经历”为我评特级教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亲历与承受艰难困苦的经历。教育是一种事业,而且是一种需要献身精神的事业。因为教育是清贫的、清静的、清纯的事业,需要耐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艰辛,因此,吃苦的经历对于教育家成长,确实是最好的铺垫。许许多多的教育家都有各种各样历经磨难、承受艰辛的经历。孔子少时贫贱,刻苦好学,终有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经历了民族压迫、宗教迫害和30年战争的磨难,一生离乡背井,颠沛流离,但始终没有离开教育工作岗位,所以才有教育学专著《大教学论》。我生在穷乡,长在僻壤,历经了许许多多的艰辛。记得1960年前后,我捧一只“蓝边碗”,排在大人的队伍里等待打饭,一人一碗稀粥,稀到看不见米粒。妈妈走过来对我说,你姐姐个儿大,不够吃,你分给她一些吧。我分了一半给她,尽管我肚子也很饿;而那种饥饿的感觉确实是难得的人生体验。小的时候,野菜、稗子、菱角浮子、苦条树叶子等等,都曾经成为我的主食,至今还记得它们的味道。正是这样贫困的艰苦的生活培养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坚韧的性格。当有人问我“你苦不苦”,“你这样辛苦干什么”时,我就会说“不辛苦”,而且心里想,你知道什么叫“苦”?这是一种人生底色,一种人生铺垫。也是因为这些,我的工作时间比一般人要长,效率比一般人要高,因此,也就等于我的寿命延长。
  5.教育与关怀特殊学生的经历。与学生打交道是教师的天职,而善于与后进生、调皮学生打交道,则不是一般教师能够做到、做好的,这也就成为一般教师和教育家的区别。优秀学生往往会认为是靠自己的聪明能干而成长、成才的,而那些后进生、调皮学生则常常终身感谢老师对他的关心和爱护。正是和这些与众不同的特殊学生的交流与交往,会让老师更深层次地思考教育的本质和教育的意义。教育家蒙台梭利作为意大利第一位医学女博士,应聘担任了意大利全国智力缺陷儿童教育联盟下属的一所实验示范学校——国立特殊儿童学校的校长,后来相继创办了3所“儿童之家”,一生致力于特殊儿童的教育和研究。在永宁中学,我从初一年级开始教,带初一(1)班主任,班上已经有3个非常调皮的学生,其中有一个欧姓的同学,据他自己说,小学阶段没有老师敢管他,他家门槛都被老师告状“踏平了”。在一次劳动课上还和我发生了激烈的冲突。后来发现他短跑很快,校运会获得男子100米冠军,于是任命为体育委员,在耐心教育和细心培养下,他逐渐转变,并且带动了其他调皮的学生转变。初一(2)班还有一个更加调皮的学生,看到这种情况,也要调到我的班级,并且跟我表示决心:绝对不调皮了!于是感动了我,我的班级就有了著名的“四大金刚”。他们的转变是缓慢的,是有反复的,而在这样的过程中,我深化了对于后进生转化的理解,深化了对于教育的理解。
  6.经验与体会教育变革的经历。盛世出财富,乱世出英雄;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这些经典的语言告诉我们,英雄需要有锻炼自己的机会,需要有“用武之地”。教育家也是这样,朱自清、陶行知、叶圣陶等等教育家都或多或少地经历了社会的变革和教育的改革。我记得,我儿时的老师们安安静静地教书,那一本薄薄的书一年复一年地教,教得非常精彩。轮到我当老师,遭遇了许许多多学校大事和教育变革。我教了20年书,当了10年所长;在30余年的工作经历中,我深度参与了江浦县中学的省重点中学验收、50周年校庆和55周年校庆,中华中学101周年校庆、国家级示范性高中的检查验收,等等,在每一件大事中,我都是主要策划人和实施者。一份验收报告的拟写,就需要你全面了解过去、深入理解现在,准确预见将来,只有这样,你才能够把验收报告写好,这也是一种锻炼和提升。1990年开始接触计算机,我思考教育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感受到了“世界是平的”,“教育是平的”;1999年开始实施素质教育,我思考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对素质教育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2002年全面接触新课程改革,从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到高中课改,我知道了课程对于教育的巨大作用;2001年,我调任南京市教科所所长,11年里,我思考了中小学教育科研的内容和特点,思考了基层教育科研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机制,我还首创了教师“个人课题”,已经风靡全国,深受欢迎。今年2月,我调入南京市教学研究室任书记,这也许是我最后一个平台,我很庆幸,如果我的一生缺少了这样一段研究教学研究的经历,那一定是非常遗憾的。
  我是一个极其平凡的人,但是,一生中坎坷经历和不懈追求,使我却深深地感觉到,一段段“意义经历”确实就像一颗颗“铺路石”,为我的成长、成熟铺就了坚实的成长之路。
  
                                                                  2012717
              (本文转自:http://www.usors.cn/blog/yonghe/MyEssayDetail.asp?id=140462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8 03:29 , Processed in 0.096238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