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7|回复: 0

教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发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9 10: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讲座:教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发展作者:
教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发展
——与广东省“孔维波名师工作室”跟岗学员的交流与探讨
一、致力于论文写作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正道
关于写作,不是我要讲的,也不是我能讲的。因为,我仅仅是个读者,当然是个比较好的读者。
关于教科研论文的写作,我也在学习和实践之中,所以只能和大家做一点交流,或者一起做一些思考。
我的“交流”或者说是“思考”就从大家都熟悉的学生的习作或作文谈起。
谈起作文,我们的一些学生会说,“作文作文,作得我头疼”。其实仅仅是学生头疼吗?提起作文,家长和我们老师都头疼。“头疼”是让人难受的,因此我不能让大家头疼,我要尽量把“教科研论文写作与教师成长”这个好像枯燥的话题说得生动点儿。时间说得短点儿,争取60分钟讲完。
要谈教科研论文的写作,我首先要说做教师的三种境界。也就是我们干教育工作的三种境界,一种是懒干,第二种是苦干,第三种是巧干。懒干,不是我们的选择,苦干也不是我们的选择,巧干才是我们正确的选择。因为巧干是在研究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要花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教育教学效果(也就是教学最优化)。要达到这样的境界必须巧干。我们甚至可以这么说:教师如果注意把自己或他人成功的经验、失败的教训形成文字,如果致力于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便是巧干的一种表现。
论文写作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的,更是相得益彰的。我想,关于这一点不需要我来进行论述。我要强调说明的就是应该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对待写作。千万不要急躁。你长期坚持总会有收获,把你的写东西留下来,过几天发一份。东方不亮西方亮,总有一个要用的。不要把写好的论文藏在抽屉里面。那样做就像古时候的小姐一样,躲在阁楼里,那不行,那也没有用。要把你的文章推出来,让你的文章生利。
所谓生利就是让它发表。这样做有许多好处。
从大的方面讲可以为学校争光,写得好甚至可以为教育行政部门或本地区争光;文章中提供的经验还可以造福他人。
从小的方面讲,可以赢得读者和朋友。有句俗话叫“人无癖不可交”。所以你要有嗜好,有癖好。如果你的嗜好是撰写教科研论文,那么你写下去一定会赢得许多朋友。赢得读者朋友,赢得作者朋友,赢得编辑朋友。不信你可以试一试。就像有人嗜好上网、打牌、喝酒一样。上网、打牌、喝酒可以赢得网友、牌友、酒友。
典例:顺德乐从一中谢植宣老师
(新浪博客:回归----人文语文http://blog.sina.com.cn/u/1611949067
还有,可以有稿费,可以获得教科研成果奖,我们很多学校在这方面都设了奖项。
还可以作为评职称的重要条件(虽然今年职评工作暂停了,但总归要搞起来)。
这些都是现实的,不是假话。也不是什么惟利是图,因为这是一种被广泛推行的激励机制、一种奖励措施。是对人艰辛的劳动的一种承认和鼓励。是对人有价值的劳动的一种承认和鼓励。
爱好教科研论文写作的人,大多爱好文学艺术。一般都是多血质的。实际上这一类人最重情谊,心也是最软的。但是,他们的个性也很强,他们又很有耐心,很有韧性。刚柔相济是他们最大的特点。所以说,写教科研论文还可以磨练人的意志,提高人的修养。
通常,爱好教科研论文写作的人比一般的老师要多读许多书,要对文坛有一定的了解;要对教坛、对教育教学报刊有相当广泛的了解;要对教科研热点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要对教材比较熟悉,对各个版本的教材都比较熟悉(我们大家应该拥有各套教材)……研究到这个份上是一般老师达不到的。
有人说,这些人很聪明,其实,他们何止是聪明?实际上他们既注重实践,又注重思考。当然他们不大可能成为矛盾、巴金……但是,他们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却是巨大的,对一个学校甚至一个地区教育教学的影响却是巨大的,甚至能形成一种校园文化特色或地区教育特色。
谈到李镇西,人们就会想到他那哲学家的头脑,改革家的气魄,未来学家的眼光;想到他出神入化的教书育人艺术,民主科学的管理经验;想到他令人耳目一新的思想观念,感人至深的道德文章……实际上李镇西这种人就代表了一种文化,一种品牌。一个地区或一所学校花再多的钱做广告,也抵不上“李镇西”三个字,如果这些名字好拍卖的话一定值大价钱。不信你可以去做调查试试。
那么,这究竟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他们的实践,以及在实践以后经过升华,形成的一篇篇有思想的文章。
他的代表著作:《青春期悄悄话――给中学生100封信》、《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论文随笔选》、《花开的声音》、《风中芦苇在思索――李镇西教育随笔选》、《教有所思》、《民主与教育》等12部专著作。最新著作《给教师的36条建议》、《做最好的班主任》、《做最好的家长》、《做最好的老师》。
其中好许多都已经一版再版,重印多次了。我们想一想,没有这些文章和书籍,哪个知道李镇西是谁?
1998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纪念苏霍姆林斯基80诞辰国际学术研讨会”上,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女儿、乌克兰教育科学院院士苏霍姆林基卡娅赞誉他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
所以,有位评论家这么说:李镇西是我国教育界的杰出代表。他工作出色,事迹感人,讲演精彩,文章漂亮,论著不同凡响,值得学习和研究。
所以朱永新教授说,教师要勤动笔。每天坚持写1000字,一年就是36万了。坚持10年,你必定成为名师,成为专家了。如果不成,他说,愿意赔偿每人3万。这是个玩笑,又不是玩笑。想一想,10年这么写下来,可是360万字啦!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量变必然导致质变。朱永新教授这样说是有哲学依据的。
所以,作为我是在教科室工作的,我还是提醒大家,有空写点东西。没空也要挤时间写点东西。
有人说忙,压力大。没有空闲时间怎么写。是的。我认同,我也深深地感到忙,五六十人一个班,不忙才怪呢!于是有人就说,没时间写论文。
我说,要找个理由太容易了。我们大家来回答这样一个问题:恋爱中的人忙不忙?他也忙。但再忙他也要去约会,甚至提前去。所以“忙”不是个理由。你叫他去谈恋爱,他再忙也能挤出时间,而且风雨无阻。所以,我建议各位,把写论文当成谈恋爱。要把它当成一种需要。
当然,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客观地讲,高明的管理者一定不会把教师的时间都占满了的。一定不会去主宰教师的时间。对老师也好,对学生也罢。
只有这样。老师才有可能去做几件重要的,有助于自身成长的事:1、读经典的教育理论著作;2、浏览教育教学报刊;3、阅读文学著作。4、反思升华教育教学经验和教训,撰写教科研论文。
二、教科研论文的写作并不神秘
要说明这个问题,我就举下面的一个例子。
我们一位老师说过这样一句话:4岁的小孩都会写论文。
这话一点都不假。比如:你逗一个4岁的小孩玩。你问他:“你爷爷喜欢你吗?”他一般会说:“爷爷喜欢我!”你说:“我就不信,其实你爷爷才不喜欢你呢!你说喜欢,那说给我听听,是怎么喜欢你。”他肯定会说:“爷爷就是喜欢我!他经常带我出去玩,还给我买了好多玩具,还给我讲了好多故事……爷爷真的喜欢我!”
我们大家想一想,这不就是一篇论文吗?论点鲜明、论据翔实、论证严密。只不过是口头的论文,因为4岁的孩子一般还不会写字,如果他会写的话,谁能说这不是论文呢?
一位《教育学》教授,在50岁之前没有发表过一篇文章。但是,50岁以后发表了好多论文。就在50岁的时候,她还到北师大进修了一年。进修班的学员大多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学员们对这位老学员说:“你这么大年龄了!应该在家带孙子啦。”这位老师怎么说的?她说,我现在是50岁了,好象晚了。但是,如果我60岁了,我一定会说‘我现在要是50岁该多好啊!’为了不让我60岁时后悔,所以我50岁要再进修,所以我感到不晚。”就是这位老师,50岁后发表了好多文章,不少文章影响还比较大。
所以,写论文并不神秘。
我说这么多的意思只有一个,那就是破除写论文的“神秘论”。那么,与此相反的也有另一种观点,姑且称它为“简单论”。
有人说,写论文有什么难的,不就像1+1=2那么容易吗?我只不过没时间写罢了!其实,决不是这么一回事,哪有这么简单的?1+1=2是不错,为什么等于2?他就搞不清。他还不知道,有时1+1偏偏不等于2。对不对?这只是打的个比方罢了。持这种观点的人有两种,一种是高手,他写得太多,发表得太多,因为谦虚,才这么说。另一种人纯粹是写不出,只有说说而已。不信你请他写着试试看,看他能发多少。
也有人说,报刊论文就这个质量,这样讲就不知天高地厚了。没有质量,报刊就没法生存,还办得下去吗?况且《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等这些刊物的订数很多,而且大多是个人订阅的,质量不好,还去订它干嘛?
三、撰写教科研论文的一些常识
(一)写作没技巧
写论文其实并不神秘,也就是说,写论文没有什么秘诀。正如鲁迅先生所说:“如果写作有什么秘诀的话,那我首先要传授给我的儿子。”这说明写文章没什么秘诀,问题是现在写作这一方面,无论是纯文学的写作,学术论文的写作,还是学生的习作,技术的东西强调得太多。什么“写作技巧大全”“论文写作窍门”……这类题目的书太多太多了。实际上都是引人上钩的促销手段,目的非常明确,无非是为了骗读者钱的。
我认为,其实写作应该生活化、情趣化。写作哪有那么多的所谓技巧?
如,“月亮”这样的事物,谁都见过。但是,月亮成就了多少诗篇。有这样的一首诗。听起来纯粹是大白话:
“啊!月亮。月亮就像你,你就是月亮。我看到月亮,就像看到你。没有你的日子,就像没有月亮。月亮在天上,我在地上。就像你在天涯,我在海角。月亮升得再高,也在天底下,你走得再远,也在我的心中!”
这首诗其实非常生活化、情趣化。能有多少技巧呢?但它绝对是一首好诗。
(二)写作有常识
一方面,我强调写作没技巧;另一方面,我又要说:写作是有常识的。我打算按照论文的结构,流水帐式地来谈一谈。
一篇教科研论文,从结构上来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部分: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引言、正文、结尾这7个部分。
1、题目
A、关于用词
题目中尽量少用“刍议”“浅谈”这类词。用这类词显然是对自己文章给了个较低的定位。编辑看到这种题目可能会说:既然是“刍议”“浅谈”,文章的论证就不会深刻到哪里去。既然是“刍议”那就不要“议”了,既然是“浅谈”那就“免谈”,怎么可能发表呢?另外,这类词也老掉牙了。
题目中尽量不用纯文学的术语。既要准确,又要抢眼。
较好的有:“走出光环,辩证看待研究性学习”“让惩罚蘸满爱意”“5+2〈7”
在格式上,字数不超过20个,尽量居中。
《让“活动式写作”成为一种教学常态》(《作文周刊》《作文周刊》,2011年第52期)
《让作文洋溢着生活气息》(《课程教育研究》2012.1)
《生活化写作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中学语文》2013.4)
B、关于类型
(1)立论式:如“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研究方法比研究结论更重要”
(2)非立论式:
论题式,如“论……”“关于……”“谈……”
关系式,如“……与……”“……和……”(教师素质与研究性学习)
界定式,如:“新课程评价的几个问题”“研究性学习的十大误区”“农村中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基本思路”
探讨式,如“探……”“……管见”“……探微”。如“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管见”“研究性学习模式初探”“教育学终结了吗?”。
或者“与……商榷”(在这里我讲一下,关于“商榷”就是“商量”的意思。“商榷”或者“商讨”类的论文95%的会发表)其实所谓“商榷”或者“商讨”就是“争论”,就是打文笔官司。打个比方说,写文章与人“商榷”或者“商讨”就像生活中与人“吵架”。我们都知道,一有人吵架,必定有许多人来看热闹,如果是在大街上,肯定是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甚至还有不少人先是评论,然后加入“吵架”行列,这就是吵架的吸引力。“商榷”或者“商讨”类的文章就有这样的力量,所以编辑喜欢发。其实,严格地讲,发表这种文章是为了在辩论中求得真理。
词组类
如“生活·课堂·发展”,又如“研读·练习·表演”(我写的,当然加了副标题)
(3)副标题式
用破折号连起来,如果要转行,破折号在大题目(一级标题)后一格,如“研究性学习——新时代最重要的学习方式”(转行以后首先有个破折号,破折号从哪里开始画起?规范的格式是,与正标题比,破折号要退后一个字,然后在破折号后写副标题。
文章中用的标题叫分标题,一般也要居中。(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
C、关于选题
选题很重要,几乎有80%的重要性。
(1)要与时俱进
如,教育发展的几个阶段
一、知识本位;二、能力本位;三,人本位。
近年提出的三个口号;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做人。教育要目中有人,课上要目中有人。关于这些方面的选题,所做的文章太多了。
语文教学领域:语文教学的对话理论、语文教学的生成性理论、语文教学的课本剧与创造剧……
(2)要小而巧
一个细节,一个案例,一个成功,一次失败。一方面,教育教学报刊版面总是有限的,不允许你夸夸其谈,发表文章的版面,是个平台,又是个舞台,但这个平台或舞台,不是你一个人唱独角戏的,是全市、全省,甚至是全国教师,或教科研工作者共有的。所以能有一方领地就不错了。
(3)广开源头
要从多方面去找,从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里面去找;
如,怎样使课堂教学行为有效;你可以轻轻地告诉我……这是我教学中的一个真实的案例。事情是这样的,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提出了一个问题,少数几个学生举手了。其中有一个女同学好像手举得比较勉强,我就请她发言。可是,她说:“老师,我也不知道会不会说错……我怕说错。”怎么办呢?一般说来,很多人都会说“没事,说吧,说错不要紧!”可我没这样说,当时也不知怎么,我说;“怕说错,你可以轻轻地告诉我呀!”于是,我走到她身边,她就悄悄地跟我耳语,把答案告诉了我。当时,我发现这个同学很高兴,其他同学也很好奇、很关注她的答案。注视着我们的交流。后来我反思了以后,觉得这样处理有道理,就写了个稿子(道理是什么呢?大家去想),寄给了《成才导报》,很快就发表了。
“让学生悄悄发言”这实际上是从有道理的做法中看出它不合理的地方,这种稿子往往容易发表。后来,江苏有一位姓武的老师还写了一篇讨论文章,认为我的做法有道理。《成才导报》上登出来了,她说读了我的文章后“深有感触”,认为我“走近学生倾听他们的悄悄话。这倾听的意义不仅仅给了孩子一个表达的机会,它或许带来的是早已丧失的人格尊严,点燃的或许是行将熄灭的思维火花,铸就的或许是尘封已久的信念追求”。其实当时我还没有她想得多,但她的理解却启发了我。这实际上是思维与思维的碰撞,观念与观念的交流。往往能让人获得提高。
从文献资料中去找,如阅读陶行知的论著等。实际上他早就对封闭式的考试深恶痛绝。他说教学是“教师教考”“学生学考”。说得多好啊!关于考试的研究,我认为是个永远新鲜的话题。你可以去选一些题材写。
要熟悉所教学科的教材,并且要注意收集教材。语文老师要收集全套的人教版教材,最好还要有其他版本(语文版、粤教版……)的教材。为什么?这样做才熟悉教材编排体系,了解整个教学进度。特别是有了人教版教材,写人教版的稿,用稿的面才广。
我们有必要静下心来好好读一点书。有积累才能有倾吐,有厚积才能有薄发。
要读书,要坚持读书,要多读书。现在读书的状况是怎样的?我借用一位出版商的感叹来说,他是这样讲的:印好了的书一半没有卖掉,卖掉了的书一半没有人看,看了的书一半没有理解,理解了的书一半理解错了。
D、题目的重要性
这一点必须讲一下,题目的重要性有时超过了文章的内容。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现在传媒太多了,可以读的资料可以说是汗牛充栋,铺天盖地。而人们拥有的时间并没有因此而增加。能读你的文章的人太少了!有些人订了刊物、报纸,但是并不看,还有的人首先仅仅是浏览一下题目,按照目录顺序全文照读的人几乎没有,不少的人是选择自己喜爱的文章读,这就首先需要读题目。因此读题目的人很多,这是完全可以肯定的。甚至超过了一半,所以你必须抓住这些人的眼睛,用你的文章题目吸引他来读你的文章。这就是我强调的精心拟订题目的原因。
有的人的文章不怎么样,可是有个好题目,就是这个好题目吸引了编辑,使得编辑读完了他的文章。这就有了发表的可能。
有的人的文章写得不错,可是题目定得成问题,人家看到这种题目就不愿意读文章了,这就有可能因为一个坏题目而葬送了一篇好文章,而失去了发表的可能。
所以,写文章首先要懂得,要用好题目吸引读者。现在,文艺领域就很注重这一点,一些作家的作品的题目就非常刺眼,有的简直已经到了抠人眼球的地步。
典型的有:
如《丰乳肥臀》。这是莫言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小说热情讴歌了生命最原初的创造者——母亲的伟大、朴素与无私,生命的沿袭的无与伦比的重要意义。并且在这一幅生命的流程图中,弥漫着历史与战争的硝烟,真实,不带任何偏见,再现了一段时期内的历史。
如《拯救乳房》。这是第一本有关心理小组治疗的文学作品,是毕淑敏写的。走进乳癌患者小组,你可以看到心灵深处生与死的挣扎、爱与恨的冲突、真与假的交织、丧失的痛苦,更可以感悟到团体的力量、助人的快乐以及成长的喜悦。
如《有了快感你就喊》,作者池莉。她是这么说的:“有了快感你就喊!这是一句军中流传的格言。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参加越战的美国大兵们,他们的行囊里面都有救生包,救生包里头必定有一盒火柴,这句格言,就印在火柴盒上。这是一句充满阳刚之气的格言。是男人们所追求的精神状态。我小说里的男人卞容大,其实骨子里头就充满了这种向往与追求。他是一个备受压抑的窝囊的阳刚男人。可是他一直在坚持着什么,一直在追求着什么。终于,他被迫开始了以逃离为形式的自我坚守与自我救赎。中国男人尤其需要这种精神,人性的、自由的、坚定的、革命的、悲壮的。这句格言非常上口,刺激性强,爆发力强。做这部男性小说的题目,再合适不过了!太好了!惟一的希望,只是希望不要被狭隘的理解和被庸俗者望文生义,以为‘快感’是猥亵之词,上帝保佑!”
以上这些当然是另一种极端。但是,这恰恰生动地从反面说明了题目的重要性。
写文章如此,人也是这样,总要取个好名字。比如:莫言这个名字就很棒,贾平凹这个名字就不错,苏童这个名字也很好。但都不是他们的爸爸给他们取的,他们都对自己原来的名字不满意,都是自己重新取的。莫言原名管谟业,贾平凹原来叫贾平娃,苏童原来叫苏金宝。作为知名作家,他们原来的名字确实是俗气,如果请他们做报告,如果主持人说:下面请著名作家苏金宝上台做报告,多少会让人感到有点滑稽。
2、署名
要署单位,署邮编,署姓名,位置在题目下居中,字体为小5号。一般要署真名,一是文责自负,二是教科研道德要经得起考验。
3、摘要
100~200个字
一般情况不用“本文”两个字,不对本文进行评价,因为是你自己写的,评低了评高了都不好,你是写给别人看的。只要将文章主要的思想用最简洁的文字表现出来,尽量体现分标题,这就行了。
比如,《让作文洋溢着生活的气息——“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生活应用。作文教学同样如此,老师为生活应用而教,学生为生活应用而学。因此,作文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不要故意抬高,如:什么什么在阅读教学领域弥补了一项空白,或首次提出了什么观点。这样表述显然是不当的。至多用:对……做了补充,或丰富了……
4、关键词
3~6个词
一方面是标题或分标题里的核心词,另一方面是文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比如,《让作文洋溢着生活的气息——“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生活化 作文  教学
5、引言(文章的第一段)
揭示这篇文章的目的和用意,提出问题,说明论证的方法,介绍讨论的结果。
6、正文
A.论点
论点要鲜明,要集中,要新颖。
热点问题可以追在人家后面写。更多的时候是不能人家写什么,你也写什么,那样不可能发表。一份报刊每期都谈那么几个话题有什么意思?谁还愿意去看?
有的时候要从看似有理的观点中找出它的无理之处;相反,从看似无理的观点中找出它的合理之处。这就容易成功。
比如,对一些问题学生或有差异的学生,如何看待他们,认识他们,分析他们?我们常常分析他们的缺点,问题。然后对症下药,而魏书生老师是怎样看他们的呢?
在这方面,魏书生老师的一段话值得每位教育者品味:“差生有着坚强的意志力,即使是学不会听不懂的东西也要学,也要听;差生有着惊人的耐挫力,他们要接受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冷眼、家长的责骂,但他们仍然‘厚着脸皮’泰然处之,可见差生的心理素质是多么全面;差生还有宽阔的胸襟,他们不记前嫌,仍然一如既往地尊重老师,尤其表现在他们工作以后,对老师的尊敬程度,所谓的‘优秀生’远不及此。”
比如,有几年关于“尊重教育”或者“赏识教育”讨论得比较多,用某报纸的一个大标题讲,就是“尊重教育,四海共鸣”。孙云晓、周弘等人把“尊重教育”推到了极至。
后来,有人开始反思了。他们提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甚至说是不负责任的教育。是谁首先提出来的呢?还是那个孙云晓。你说怪不怪?
有人就在问:教育究竟怎么了?怎么搞得我们无所适从了?
其实,一些观点非常片面。总是站在一个极端的角度讲话,思考问题。谁说赏识教育、尊重教育不允许批评、严厉教导、严肃处理的?我们的一些教育工作者思考问题总喜欢走极端。这是不可取的。事实的情况怎样?过去,我国教育的现状是赏识不足,惩罚有余。现在,似乎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赏识有余,惩罚不足”!
B.论据
(1)名人名言
一篇论文里用三五句,既是论据,又凑数字,是很有效的手段。用后要得出个所以然。
(2)事实或案例
在一个小问题里只要用一两个案例(要注意:最好只用一个,至多两个,绝不要超过三个。是什么原因,我不说了,大家去想。)
C.论证(也就是所谓的“本论”)
1、总分式
2、并列式
引用不超过300字(引用一段)。
不想打注释,你可以改一下。
至于正文,和学生写作文一样,要尽可能不写错别字,语句要通顺。
要注意三大问题:1、逻辑问题:这是关于对不对的问题(是首要问题);2是关于语法的问题,这是关于通不通的问题,3、是关于语言的问题,这就是关于好不好的问题。
7、结尾(也就是结论)
不要与引言重复,要呼应,适当指出某些不足,对自身研究的展望。
补充说一下作者简介,一般由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职称、单位、任职、主要学术成绩、主要研究方向……组成。这里面其实是个人信息的介绍。要求真实客观。但是,也可以有一点务虚的。那就是主要研究方向。这一点,一般经常写稿的人或专业研究人员他总有一个研究方向的。因为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不可能什么都研究。像我就写的是主要研究教育原理和中学语文教学。所以我写的稿件大部分都是教育类的和中学语文教学类的。但有的时候,也偶尔写些心理类的或管理类的。这时,我在主要研究方向里就会写上和文章内容一致的东西了。
8、修改
(1)自改——
A、冷藏法。放一放过一段时间再看,有新的材料
B、自驳法。也就是自己跟自己唱反调,看自己能否有力地反驳自己的文章,如果自己不费力就驳倒自己的文章,那么文章就要动手术了,或者即使发表了,马上就有人来驳你了。
(2)他改——
要诚恳地请别人看,可以请同学科的其他老师,或文字修养好的老师看一下,有怀疑就要改,因为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
举个例子,一篇文章的开头这样写的:“当前的语文教学,五花八门,误尽苍生……”这不是写论文,这是漫骂性的话。要说得准,说得有逻辑。鲁迅说过“漫骂绝不是战斗力”。
所以写论文是艰苦的事,也是严肃的事。
四、关于投稿的几个注意点
1、要研究报刊
第一、选择合适的报刊,看准那些报刊会刊登你所研究课题范围类的论文,如北京《中学语文教学》、山西的《语文教学通讯》、陕西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广东的《语文月刊》、湖北的《中学语文》等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论文的专业性刊物。此外各省的教育刊物也是我们投稿的主要地方。如《广东教育》《江苏教育》《湖南教育》等各地教育。
第二、注意刊物的权威性。所谓权威性就是刊物的级别。目前公开发行的刊物有国家级的,也有省级的、市级的。有专业性的,也有综合性的。如《教育研究》(中央教科所主办)《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主办)属国家级的教育刊物,虽然也刊登中小学语文一线普通教师等的学科论文,但学术价值要求极高,而且理论性较强,所以比例相对较小,有时一期发一篇,有时几期发一篇,一般不要投。此外《上海教育》《广东教育》这些省级刊物都是综合性的,所刊登语文教学论文的篇幅也不多,因而投稿命中率要比专业刊物低一些。
要选择正规的教育报刊投稿。比如《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人民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这些报刊上刊登的一些什么全国“烛光杯”论文赛,什么全国“优秀教育教学论文”大赛……这些多如牛毛的比赛,千万不要参加。这些纯粹是骗人的,获什么奖都得不到承认。浪费时间和精力,弄不好还要被骗钱。把自己搞教学研究的品位都搞低了。所以要投稿,就一定要投正规的报刊社。要参赛就参加正规的比赛,像“教海探航”“新世纪园丁论文赛”“素质教育案例大赛”……哪怕是韶关市的论文评选都比那个全国“烛光杯”论文赛有质量、有保证。他那个是拿钱买证书,况且什么用也没有。
我的博客转载了一篇文章《[转载]全国各地教育类报刊(教师)投稿地址一览表》,可作参考。
第三、要关心自己所投报刊的研究动态。
首先要研究编辑。像《成才导报》(也就是原来的《江苏教育报》),“园丁沙龙”版的文章质量很高。“园丁沙龙”“科研网站”是适合我们大家投稿的两个版面。但是,“园丁沙龙”版面所发表的稿件一般要对教育教学具有普遍指导意义,所以角度不能太小了。这个版面的文章要能指导教育教学。
“科研网站”的质量与“园丁沙龙”应该说是有写差距的。“园丁沙龙”这个版面自然来稿的用稿率是1%(约稿就不谈了)。而《中学语文教学》的用稿率就很低了,只有三四百分之一。《学习周报》《中学生学习报》等的用稿率就高多了,可能是十几或二十分之一。所以,你的稿件投出去以后没有发表是很正常的。所以要有平常心。当然这个比例不是死的。你的文章好,可能用稿率达80%~90%,甚至百发百中。不好的话,可能总是石沉大海。
研究选文特点,编辑心理,选编风格。
要看近期发的文章,投其所好。
2、要注意时效性。
一般要提前3~6月(就教学类的稿件而言,特别是课文分析的稿件。因此一般是上学期写下学期的课文分析稿,下学期就要写上学期的课文分析稿了,或者上半学期写下半学期的稿子。因为编辑一般都是提前3个月编稿件。这样出版的时候与教学进度才一致,或超前一点。投晚了不行,你写得再好,人家编好了总不会用你的。不能让印刷厂重新排版,那样会影响刊物的发行。投晚了就是马后炮。)
教育类的稿子也不能拖拉。一些讨论稿要越快越好。最好发电子邮件。
要抓住有利时机,6、7月以及12月至元月投稿的发表机遇较高。
我这样说不是绝对的。发表了固然好,没发表也没什么。权当练练笔,总是件好事情吧。总之,要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对待写作。
在大学读书的时候,班上写的人很多。我当时根本不写。到现在还在写的恐怕屈指可数了。为什么?主要是能不能以一种平常的心态面对论文写作。
3、要认真做投稿记录。
稿件题目是什么?是什么时间邮寄的或发电子邮件的?投给了哪家报刊社,是什么栏目或版面?或者给哪位编辑?应该有个清楚的记录。这样你就可以关注这家报刊了。这样就不会把相同的稿件重复寄给某家报刊了,或者重复给某个编辑了。
4、要主动与编辑联系。
写信、打电话、发邮件、QQ微信……都可以,当然要有礼节,你可以了解你稿件的质量情况,请编辑指导,或者感谢编辑帮你编发了稿子。或者了解报刊社举办的一些活动。有时可以寄信和他交流、探讨。或者纯粹是问候。人之常情。
5、要认真对待编辑的约稿
经常投稿,或者稿件发表得比较多,或者稿件质量比较高,就会有编辑跟你约稿了
他们往往是写信,或者打电话跟你约稿。这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殊荣。因为自然投稿是去争取微乎其微的机会;而约稿是人家送给你机会,约稿几乎是100%的发表。这说明你写稿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了。当然,也不能自满。对编辑的约稿要特别认真对待,不要辜负了人家的希望,辜负了和编辑之间的友谊。一要按时撰稿,二要注重稿件的质量。
6、信封上要将地址、报刊名称、栏目版面,甚至是编辑姓名等写具体,这样稿件才会迅速到达有关编辑手中。
另外要注意交流。我乐意与大家互相交流,共同提高。交流写稿的动态,交流自己的文稿,交流成功的经验。我们的交流是朋友式的,是学术交流,所以也是学友。当然,要让你的文章发表,最终靠你自己。
【推荐阅读】(几篇博文)
一般来说,一篇论文写好了一般不外乎四种结局:
一是在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被编入论文集;二是在正式报刊发表;三是在学术出版社出版(是指长篇的学术著作);四是放在自己的抽屉里。
我希望我们大家的论文作品都能在学术会议上交流,在报刊上发表,甚至能出版专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19 00:59 , Processed in 0.11469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