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8 21:04: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
调研报告
苏州市相城经济开发区澄阳小学   
一、课题的提出
信息技术构筑的新型时空条件带来了人类的工作、学习、交际、娱乐等心理及行为方式的变化。对于学校而言,它不仅是一种新的教学对象,也是一种新的教学媒体,还是一种新的教学环境。因而其必将导致教育思想与理论、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内容及评价发生根本性的改变。上个世纪,教学大体沿着“知识本位——智力本位——人本位”的轨迹发展。当代教学应致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其最大的特点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在知识、技能的传授过程中,信息技术以它无可替代的多媒体手段整合了各种课程资源对教材进行图、文、音、像的旁征博引,给学生多种感官的刺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潜能,实现育人功效。对二十一世纪的中国而言,实现教育信息化、现代化是“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具体表现,是我国提高民族素质,在全球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教学设计是集教育思想、科学、技术、艺术为一体的再创造的过程。教学设计一方面要体现现代教育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另一方面要继承和发展传统教育中的精髓。教学设计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学进程与教学效果。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是现代教育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突破的关键;也是教育信息化、现代化进程中必然面临和必须解决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因而也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科研课题。面对急剧变化的世界信息技术教育发展环境,作为一所新建的现代化小学校,应该积极开展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有效探索教与学的途径。
二、研究条件
1、我们澄阳小学成立于2007年9月,学校自筹建起,就根据苏州市教育下现代化学校的要求,建立了初具规模的现代化校园网,配备了2个高标准配置的计算机网络教室,1个大型多媒体教室和1个多媒体学术报告厅,并且每个教室均有多媒体投影设备,每位教师都配备了笔记本电脑。目前,学校共拥有可使用电脑180台,电脑与生均比达1:3,做到班班、室室通网络。这样,因特网、局域网、校园网“三网合一”,能满足现代信息技术条件下课堂学习的要求。
2、澄阳小学在强化教师培训、建立教学资源库、组织课件制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诸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学校建有 80G的教育资源库,有15000册的电子图书,教师开发、利用、自编的电视教材和自制的教学课件450个,并形成了一批由多位青年教师组成的热衷于网上教学探索的教师群体。
3、课题负责人徐春来作为中学高级教师、相城区语文学科带头人,苏州市小学语言学会员,曾在97年市级课题“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实践研究”在2001年的课题鉴定中得到了专家肯定。在“十五”市级课题“结合本校实际探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途径的研究”,承担子课题《特殊学生的转化策略研究》。此外,独立承担全国级课题《关于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的方法的研究和实践》、苏州市级课题《农村小学德育课程改革的可行性研究》,具有较强的系统的科研理论水平和课题研究实践经验,近5年来,她在全国、省、市、区级发表课题研究论文20多篇,获科研奖项10多个。课题组成员一人为小学中学高级教师,两人为小学高级教师职称,五人为小学一级教师职称,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水平扎实,分工职责明确,骨干教师均参与过“十一五”课题的实验研究,具备本课题研究的能力与水平。
三、理论依据
以网络化、多媒体化和智能化为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给教育领域的变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为指导方针的基础教育改革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伴随着信息化教育改革处于核心层次的理念或观念的转变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不能简单地认为是将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的过程,也不应该是机械地照搬照抄已有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而应该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通过运用教学理论与学习科学,重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理解的过程。
  对大量先行研究分析后发现,国内外学者主要是从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层面对“有效教学”的规律进行探讨,特别是主要集中在传统教学要素及其相互作用的研究上,而对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所引发的教学结构变化及其应用规律、以及各种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较少;其次,对有效教学的设计仍然停留在以时间顺序、因素孤立(线性)的“预置”教与学过程基础之上,而缺乏以复杂性的视角对教与学活动中的各种突发性变化进行“生成性”的框架设计。
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给教育领域的变革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我校是一所全新的学校,信息化程度较高,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整合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对信息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深层次研究和理解方面还未能综合地考虑教学活动中的各种因素及其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和变化,信息技术的使用只停留在对教学资源的整合,教学辅助工具(课件、积件、动画)的制作上,甚至有的只是用投影来呈现课堂教学内容、板书、知识归纳、投放习题资料等,远未能达到促进学生对知识本质理解的目标,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电灌”现象在青年教师中普遍存在,忽视学习环境的创设,对学习过程,特别是学生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反思、重建)很少留有时空,有的出现了教学的无效性,教学的有效性难以凸显。因此,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应是通过教育理论和学习科学为向导,综合考虑教与学的各种因素,为促进学生知识的理解作出有意义的努力,确立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能顿悟、接纳、同化、整合与重建概念,掌握规律,应用知识解决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正基于此目的,我校立项申请课题“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的实践和方法的研究”,以课题研究带动学校教学实践活动,以此推动学校教学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四、概念界定
有效教学是什么?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伴随着不同时期的教育理论发展对它的内涵界定也不一致。普遍意义上有效教学涉及诸多的因素,包括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等,而国外学者关于有效教学的研究主要是从教授主义的视角研究教师教学的有效性,即识别和归纳出有效教师的特征或品质并加以模仿。国内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主要是从学习环境特征,学习任务和活动的效果以及相关的教育成果的角度来探讨有效教学的标准。
    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它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互联网或数字化平台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尝试探索环境的教与学的设计。由于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避免了传统教学设计对教学活动的绝对控制,体现了设计的关系性、灵活性和实时性。它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现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
五、研究内容
1、分析学校教学现状
根据课题研究要求,开展调查,摸清我校目前各学科教学与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现状。从而制定切合学校实际的研究目标和计划。
2、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学实践中运用的特点
从教学整体上看,信息技术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效果,促进了教学现代发展;从教学系统上看,信息技术引起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等一系列变化,从而使教学思想、教学观念,甚至教学体制在一定程度上的变化。
3、系统认识有效教学概念
以信息技术环境为背景,探索新课标下有效教学模式,研究课堂教学中各种有效教学方法、有效教学策略、有效教学反馈的形成和运用,扭转传统教学中单一教学方法的低效运用。
4、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提高有效教学水平
通过课题研究,促使教师树立新型的人才观和教学观,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的理念和方法,从而真正成为新课改的实施者、推动者和创造者,整体上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信息化水平。
5、探索我校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的创新
结合我校实际和特色,探索如何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做好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如何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有机结合。为师生创设制度,制造条件,营造氛围,推动教学创新研究不断深入。
六、研究目标
根据课题的概念和界定,确立以下研究目标。
1、总体目标:本课题重点是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探求我校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摸索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在新课改前提下,将信息技术更好地融入教学之中,促成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革新,建构新型教学方式与结构,创建理想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水平,探索总结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相关教育理论和实践指导经验。
2、近期目标:通过课题论证,对校情、学情、师情进行摸底排查,探索加速提高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措施。
3、中期目标:
(1)更新教师有效教学观念,培养有效教学意识,掌握促进教学效率和效益提升的基本策略,掌握有效教学的评价要素,倡导服务于教师的制度重建,转变低效教学的行为,养成有效教学的反思习惯
(2)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在运用信息技术过程中,体会个性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途径和模式,从而在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达到培养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4、远期目标:通过课题的研究、实践,培养一批符合本校特点,能自觉、熟练地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展开有效教学的教师。通过教学资源与信息化整合,带动本校教师拓展教育理念,提高运用信息技术设计和组织教学的能力。
、研究方法:
为了便于课题研究的实施,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和案例法为主。这里的行动研究法具体指联合行动研究法(学校范围内的)、协作性行动研究法(理论工作者与教师合作)。全体实验教师在专家和理论的指导下,边实践边研究(即行动→ 观察→反思),通过对典型课例的计划、研究、反思,总结出有效的课堂整合方式,切实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为学生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八、研究措施
为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我们将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加强理论学习。为了统一课题组成员的认识,转变观念,掌握和了解有关课程整合及相关的理论。课题组每学期至少举行两次专题的理论学习,并要求课题组全体成员加强自学。
  加强培训和交流学习。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课题组成员的培训,提高课题组成员的整合能力,主要采用下面几种方式:一是积极参加总课题组组织和省市相关部门组织的培训;二是积极参加各级教研和信息化管理部门,相关科研实验校组织的交流;三是校内针对性培训。
  认真落实课题研究的实施情况。每月召开一次全体课题组成员参加的课题实施情况通气会,各研究子项和小组汇报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调整和落实下阶段课题研究方案。
  加强实践研究。要求每个子课题组每月上2-4节实验课,并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评价与反馈作好记录,特别是在教学设计、实施、反馈过程中涉及的整合方法和手段进行认真的研究。
  作好课堂记录与观察。每节实验课均由课题组成员作好课堂实录和课堂结构性观察,便于课后总结与反思,及时对课堂结构性观察数据进行统计。
  作好课后分析、反思工作。每节实验课后,课题组成员结合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师生反馈的相关信息与要素,进行认真的分析和反思,并形成书面资料。
  作好实验总结。每学期在课题组内进行一次阶段性的总结工作。
学校提供信息化设备设施及教学资源的支持,为了支持学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工作,学校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电脑,教学配备教学平台,学校机房、白板教室对教师和学生开放。
九、研究步骤:
根据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围绕本课题开展了一系列比较有效的前期准备工作:①搜集了有关“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的书籍,摘录了有关 “信息技术环境下有效教学策略和方法的研究”概念界定的主要论述和理论依据,供课题组成员学习参考。②邀请了苏州市教科院的专家作课题研究选题申报论证的指导,并组织教师积极参加课题研究方案的制定;③学校校长室、教导处、教科室、教技室协同对学校信息技术环境建设和各年级学科组教师的课改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为课题的申报和实践探索提供了比较真实可信的第一手材料。
课题研究时间和步骤:
1、准备阶段(2011年5月到2011年8月):建立课题研究组,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向有关部门申报。
2、实施阶段(2011年9月到2014年1月):课题开题论证并按计划实施,定期进行中期汇报,展示课题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3、总结阶段(2014年2月到2014年6月):课题完成研究工作,形成结题报告,展示课题研究成果。
十、成果分析
1.实验效果与分析
实验前:学校从2007年9月创立新校,全部教师由个别村小教师与新招聘的应届教师组成,生源一部分来自当地,大部分来自各地外来人口。无论是师资力量还是生源都不是非常理想。一切从零开始。
实验后:短短几年,随着课题的深入研究,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教师大力发展了专业水平,同时,学校在各级各项团体评比中崭露头角,部分学科已经成为我们相城区拳头学科。
检测统计显示,2013年我校学生在区级调测中英语学科排名第一,综合实力第四;2014年我校语文学科排名第二,综合实力第九。
实验前后的对比表明,学生在学业水平和综合素质的纵向发展上都得到了明显的进步,学校得到了社会上更多的认可。
2. 课题组成员所取得的成果分析
在课题研究实践中教师素质不断提高,课题组成员教育教学理论得到提升,教学的专业化水平得到了发展。
首先,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多数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再次,教师的学科教育教学水平、科研意识和能力都得到提高。
所取得的成果如下:
自学校十二五电教课题立项以来,在各级各类的电教论文评比中,一大批老师的论文获奖或发表。苏伟老师的《电子白板,让数学课堂更精彩》获区教育局优秀电教论文一等奖,《巧用电子白板,优化数学教学》获苏州市教育学会一等奖并发表在《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年第20期;刘慧芳老师的论文《电子白板为语文课堂增添无穷灵动》获2011年省级教育学会三等奖;刘思老师的论文《让音乐课在有效整合中魅力飞扬》和张婷婷老师的论文《浅谈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课程整合》分别发表在《苏州教育信息化》2011年第 35期; 姚萍华老师的《让信息技术绽放小学语文教学的美丽》获2012年区级电教论文二等奖;朱华老师的《八大“要招”成就精彩信息课堂》获2011年区级优秀论文三等奖、《孕德育教育于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获省2013年优秀论文二等奖、《新课程理念下有效信息课堂调控》获2013年区级优秀论文二等奖;金静华老师的论文《巧用多媒体,提高语文教学有效性》获区2013年优秀论文一等奖;李玲老师的论文《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落实信息技术与小学英语学科的整合》获2013年省级优秀论文评比二等奖等。
在教育教学方面,老师们同样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沈鑫老师的课件《八只小鹅》获2011年江苏省优秀教学课件二等奖;高芳、周倩倩老师分别获得2011年、2012年苏州市小学语文评课选优二等奖;殷小虎老师在五年内小学数学教师评课选优中获得特等奖;此外,据统计获得区级各类评课选优一等奖10人,二等奖16人,三等奖4人。三年来,课题组中有1人被评为苏州市名教师,4人被评为区教学能手头人,1人被评为区教坛新秀。
十一、课题得出的结论
根据研究内容,三年来,我们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教学的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学科教学策略。这种策略比较符合小学学科教学,是一种有利于师生平等交流,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教学方式。通过信息技术有效介入学科教学,教学媒介由原来作为教师讲解的辅助工具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学过程由原来的归纳演绎教学模式转变为“互动学习”模式,改变了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教师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也转变为主动参与探究和学习的主体。
十二、课题引发的思考
我们课题组还有一些不足和困惑,恳请专家指导:1.由于我们是一所年轻的学校,课题成员经常发生变化,如何保证课题研究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以利于更好地发挥课题的引领作用;2.面对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的信息技术运用水平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 3.我校年轻教师众多,所谓的骨干教师本身也非常年轻,研究经验不足,尤其是对有效教学缺乏深层次的理解,再加上研究能力薄弱,如何使我们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开展;4.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涵盖面广,怎样才能真正体现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有效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6 21:32 , Processed in 0.13636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