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语文路上,他携我一起前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1 21:02:0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语文路上,他携我一起前行

——忆我和吴春来老师的2015年

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紫金城小学  744000  马永军  

    2015年,在我语文教学路上有很多人和事要说。说来道去,总离不开一个人的关怀、提携和鼓励。他就是湖南永州教科院语文教研员、网名“洞庭一扁舟”的吴春来老师。

    说起与他相识,不得不提中华语文网。近几年,我太阳打西边出来——也开始琢磨起语文教学中那些事来,经常在我中华语文网博客里信手涂鸦一点文字。堆砌多了,就格外关注首页上的一些精华博文。每到此时,在页面的醒目位置,总会有“吴春来:《十年非常语文梦》中华语文网热卖中”字样的的图片映入眼帘。于是就点开链接,看到了他这本书的封面、目录及相关介绍。

    进入他博客,拜读之下,欣喜、激动、惊奇、羡慕、敬佩……各种情绪纷至沓来。他的文字,有时朴质无华,有时激情四溢,有时含蓄内敛,有时绵延奔放,有时诗意盎然,有时诙谐幽默……其教学理念,也别具一格:
    上课,上的是生命。用老师的激情点燃学生的激情,唤起学生生命的体验,语文课堂才能实现生命的狂欢。上课,要生动,要入心,要自然,要大气,不要拘泥于技巧,要营造课堂的语言场,艺术再现文字的生命情气,让学生置身于生命的方舟,任意东西于文学与人生的精神海洋。

    顺便也看了博客里其它内容。“好透明和纯粹的人啊”,竟然把上课视频也传到了这里。

    除了痴爱和研究教学艺术外,他平日里还即兴创作一些散文和诗歌,颇有名气。“这人简直就为语文而生的”,我暗自惊叹。怪不得王鹏伟先生会说:“有这样的青年做语文教师,是教育事业的一种偏得。”其言下之意:有他在语文界,是教育的一种意外之喜。

    可我只是暗暗站在墙角,默默关注他而已,从没想着要站出去惊扰他。因为凭我往日促狭的经验,大凡在诗歌散文界的人,往往比较清高,很少有人能入他们慧眼。加之我性格内向,不善也不喜交际。因此,对他我只能是慕其名、交其神者而已。

    一晃到了2015年,旧岁辞去,乙未羊年姗姗而来。与往常一样,2月12日晚我正在他博客里拜读《为学生的未来人生教语文》。该文貌似是写给陈继英老师《语文教学的战略思维与艺术》的书评。对此我倒不甚在意,我更关注的是他对目前某些人为了宣扬名声而给语文冠以“某某语文”的虚假和功利现象的质疑和批评。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我倍加惭愧:这种为了独树一帜而管中窥豹、盲人摸象般将自己语文教学理念冠以某某语文的做法,我也有过。曾因在某刊物看到于永正老师讲语文教学要“重情趣”(他讲了“五重”,我却只看到“一重”),就夜郎自大要为自己的语文教学戴上“情趣语文”的帽子。幸亏看到了他这篇文章,否则将遗患无穷。羞愧之余,心神激荡间,看博客公告里有他QQ,就加了他。没想到他马上就加了我,还主动发表情跟我亲切打招呼。我激动不已,马上和他聊起来。 聊起来才觉得:他一点也不高傲,有什么说什么,随性、直率。

    当晚我思潮起伏,夜不能寐,于凌晨一点多写了读他那篇文章的感想。

    渐渐地,我们熟识了,时常聊一些教育中的话题。那些天,我思维活跃,精力充沛,总在晚上写点东西发到博客。看了后。他说他发现我是一个爱思考的人。听到这话,我喜不自胜,能得到如此才华横溢的专家型人物的夸赞,我倍受鼓舞,继续学习和钻研教学理论。

    春季开学后,我请他把账号给我,说想买他的书。谁料他键盘一敲,发过来几个字:“还是我送你吧。把你的地址发给我。”我高兴坏了,连感谢都忘了说,给他发了我的地址。承蒙厚爱,在我们仅仅认识(只是QQ认识)一个多月后,他就向我寄来了他的语文教学专著《十年非常语文梦:孤舟话语》。这使我对他格外敬重和感激(据我所知,他是自费出书)。捧着这本沉甸甸的“心意”,放学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打开阅读。不觉间心就随着他摇橹的“孤舟”荡漾开去,似泛舟于洞庭碧波之上,又仿佛置身于语文教学的青山绿水之间。

    开学没多久,我就忙得晕头转向。除了担任教研组长、信息宣传和做好教学常规之外,我还主动请缨接下了图书管理员工作。繁忙之余,还得准备大量的我主持的一项市级课题的结题资料,其中就包括录课。第一次面对摄像机,我紧张,学生比我更紧张。录完课,我班门弄斧将课传到优酷网,请他来看。面对那节水平低劣的课,他竟然看了好长时间,没有丝毫的嫌弃和厌倦。看完后,他给了我很多中肯的意见,使我受益匪浅。到现在,我还清楚地记得一些细节:星期天的下午,我想把那节难登大雅之堂的课传到中华语文网博客里,摆弄了好长时间,就是传不上去。我向他请教。他说:“我帮你弄吧。”他用QQ远程控制了我的桌面,忙了好长时间。悉心照顾,由此观之可见一斑。

    临近七月,他向我发来了他《彩色的非洲》课堂实录的链接,请我帮他整理成文字实录。虽然那些天忙得不可开交,但我欣然应允。他找我,就是信赖我,而且在整理过程中,这是一次多么难得的学习机会啊!还有一个原因,我是发自内心地喜欢他那节课——质朴、真实、自然、大气。上到后面,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徜徉在了言语的芦花深处,我听得如痴如醉。当他要结束课时,学生竟然没有反应过来,舍不得下课。整理完实录,我发给了他。他很满意,提了一些细节性的问题,然后满是期待地问我;“怎么样?有没有想着要写点评课之类的文字?”我满口答应:“当然想了,就怕写不好。”他一如既往地鼓励我:“没事,用心写就行了。”当我在实录里零零星星写了一点感受随后发给他时,他看了后满是激动地说:“我感觉我们像是合作完成了一件艺术品!最起码我们的实录是真实的。”他告诉我,现在很多实录都是假的。他说他要推荐帮我发表,我欣喜之余,还是有些担心:我这点水平,能发表吗?

    秋季开学后某个周末的早晨,他邀请我在真语文家园里注册,想把我的作品推荐给编辑。在他提议之下,我很快入住真语文家园。没想到日隔几天,《语言文字报》编辑张敬印老师就给我留言说想采用我的稿件。这是平生第一次有编辑主动向我采稿,在感激张编辑的同时,对他的感激和敬重又多了几分。

    11月初,作为区上赛课的优胜者,我要去一个县里参加市级课堂讲赛。临行前,我向他报告了这一消息。他听后非常开心并鼓励我说:“你一定行!”我说我想按照真语文的理念,把课一步一个脚印上得扎实,并且增添一些关于阅读策略和方法的想法。在支持和肯定我的同时,他也委婉地给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赛课时,我和其他选手唯一不同的是,除了承办学校安排人录课之外,我还请我们学校一位老师也帮我录课。那节课,我倾情演绎了我的想法和理念,得到了很多赞誉,但也存在着严重的问题。铩羽而归后,我心情低落,向他说明了情况。他安慰我别把成绩放在心上。回到办公室,顾不上修整和收拾疲惫的心情,我就急忙将课传到网上请他观看。那晚,他认真观看了好长时间,直到深夜,我以为他休息了,他发来了消息说,看完了帮我诊断一下。首先,他肯定了我的长处,说我的普通话和粉笔字比他要好。我知道他是怕打击我才这么说的。他接着说到了我这节课症结所在:“还是课堂设计出了问题,《慈母情深》那么美的文章,不能作太多分析。”他说,我陷进了分析的泥沼里。一语惊醒梦中人,寥寥几句鞭辟入里的话,让我猝然惊醒:还是拘泥于技巧、形式和花样,没有将语文的味儿上出来。

    自从经历赛课后,我对语文教学的认识更加深入,越来越赞同真语文提出的让老师“真教、真评”、让学生“说真话,写真文,诉真情,做真人”的理念,尤其对真语文关于培养孩子说话能力的思想感同身受。我向他表达了我倾慕真语文的想法。他说,还是要想办法参加一次真语文活动。

    可是,参加一次真语文活动对我这个基层一线的老师来说是一件奢侈的事情。首先,必须获得学校领导的首肯,而要首肯,先得让领导对“教真语文,教实语文,教好语文”有足够的重视。其次,每日的手头工作千头万绪,每天的课必须得上,人走了,课就会落下,学生和家长肯定不答应。因此,对真语文我只能远远地观望,然后在实际中慢慢实践。

    眼看着2015年就要结束,我对参加真语文活动再无过多奢望。当我看到真语文活动要在陕西西安举行时,更是深深地惋惜(相对于祖国大江南北,我们这里离西安只有一步之遥)。唉,以前是远远观望,这次也只能近近观看了。我要与真语文活动擦肩而过了。当我问他来西安不?刚开始,他说不一定。后来他说,他已经请好了假,会来西安的,期待与我想见,让我多跟领导沟通。我说,估计不行的,不过真语文活动实在参加不了的话,我决计在星期五晚上坐火车去与他在见一面。

    有时候,人真的会心想事成,好运降临。用他的话讲叫:“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我看到《语言文字报》公众微信说要选取十名代表资助一千元参加真语文活动时,我失望、平静的心,又一次沸腾了起来。我马不停蹄、一气呵成编写了一段真语文感言发给了活动平台,同时也将这个消息赶紧报告给了他。他说,他支持我,帮我想办法。申请千元基金的那几天,是我心情最为忐忑不安的几天。最终,当收到工作人员邀请我参加在西安举办的真语文活动并资助一千元的短信时,我胸腔里七上八下的石头总算落了地。我连忙将短信转发给他,并兴奋地加上一句:跟着他走,真好。

    登上开往西安的列车,一路上,我既紧张又期待,总感觉与往日的出行有着天壤之别。到了报到地点,领取了会务资料。刚安排好住宿,他就打来了电话:“永军,你到了没有?”一声问候,倍感温暖。他让我在某地等他。等他时,我在打电话预定吃饭的地儿,我老远看到他风尘仆仆、昂首阔步地赶将过来,不用端详,不用思量,一定是他。我边打电话,边迎上前去,紧紧地与他握手,浑然忘了打电话和人握手是极不礼貌的行为。一起吃饭时,我惊异于我们之间没有丝毫地生疏和客套,就像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他亲切、自然,活泼地像个孩子,纯粹透明地像块玻璃。

    活动期间那个晚上,我们一起乘地铁去了钟楼。璀璨的华灯下,古朴、华贵的钟楼就安静地站在我们身后,看着大江南北的两人互叙衷肠。想到第二天,我们就要各回各地,不觉得有些惆怅和伤感。他安慰我说,不要那么多愁善感吗?潇洒的他,多愁的我,一个豪放如稼轩,一个婉约像易安。

    第二天一早临别时,我去送他。我情不自禁地拥抱了他,他显得有点腼腆。当离开时,我分明看见他透过车窗深情地望着我。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几日我脑海里一直浮现着他那瘦弱的身躯,怎么也想不到这副躯体里会裹藏着那么深沉的力量和底气?


    别了,2015。2016,我将跟着他在语文路上继续前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5 23:19 , Processed in 0.09818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