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充分认识双语学习的重要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6 10:30: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充分认识双语学习的重要性
      江泽民同志在视察新疆时曾指出“各个民族都要努力克服相互之间的语言障碍,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工作的汉族干部要学习掌握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干部要学习掌握汉族语言文字,有条件的还要学习外语,这样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逐步完善,经济全球化的特征日益明显,提倡和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语言,对于增进民族间的经济和文化交流,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都具有重要意义。   
      语言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提倡和鼓励各民族互相学习文字,将为各民族带来更广阔的视野,汲取人类更多的精神财富,增加更为丰富的社会体验,提供更大的生活空间,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从现有的历史文献记载中,我们就能够了解到,我国民族地区双语教育已有很长的历史。早在西汉时期,新疆地区的少数民族中就有一些人(主要是上层人士)学习了汉文。唐、北宋时,楼兰和高昌一带,流行汉文,传授儒家经典。汉代在西域的交通要道上,都设有为汉朝使节服务的“译长之职”。当时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已出现不少双语人。元代,西北地区有不少少数民族翻译家精通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他们为民族间的交流以及吸收先进民族的文化作出了贡献。自治区成立50年来,双语学习更成为各族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这种学习不仅促进了各民族间的交流和团结,也推进了新疆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   
      为大力推动双语工作,使之成为提高全民族素质,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的重要举措。长期以来,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双语学习和教育。1996年,自治区党委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发出了加强各民族干部群众互相学习语言文字的号召,并成立了各民族干部群众互相学习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以指导全疆的互学语言文字工作。2004年4月,自治区党委、政府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国家及民族地区整体发展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性,印发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提出从学校教育抓起,以汉语教学为突破口,以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为目的,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从这些年的结果来看,自治区的“双语”学习和实践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成效比较明显。在此过程中,自治区组织、人事部门做了大量而细致的工作,对选派到基层的应届大中专毕业、党政机关干部、复转军人和乡镇异地挂职的干部进行集中轮训,强化“双语”学习;自治区教育部门加大“双语”教学力度,确保各地用民语授课的学校普遍从小学三年级开设汉语课程,有条件的地方,从一年级就开设汉语课程;各地、州党委和政府也通过党校或其他教学基地开设“双语”强化班,成效显著,其他有关部门也发挥各自优势,采取相应措施,大力培养人才。通过这些活动,促使了各民族间的交往与沟通,使得“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思想深入人心,少数民族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各族人民的祖国意识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得到进一步加强。   
      实践表明,少数民族地区汉族干部学习民族语言,民族干部学习汉语是提高民族素质,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繁荣和进步的重要举措,也是事关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大事。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战略发展和发展先进文化的高度看待“双语”学习的重要性,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语言文字政策,站在是否有利于民族发展进步的视角看待民族语言的社会功能。为确保这项工程能够顺利进行,各有关部门必须各负其责,分工协作,分类指导,综合推进。   
      双语学习是一项长期的社会系统工程,也是今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和基层组织建设的一项重大课题和重要任务,必须抓紧抓好、落到实处。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双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宣传教育,创造有利条件,健全管理和组织制度,营造学习氛围,确保“双语”教育的顺利开展。
   
《新疆日报》 2005年8月31日


2#
 楼主| 发表于 2016-1-6 10:30:52 | 只看该作者
新疆破解“双语”教育难题
      本报讯(记者 王瑟)新疆喀什地区莎车县佰什坎特镇双语实验小学的教室里,不时传出流利的汉语声音。望着这些身著少数民族服装,却能用流利汉语进行学习的孩子们,每一个前来参观的人都发出一阵阵地惊叹:“这些孩子汉语水平真高,他们再上大学时都不用上预科了。”   
      是的。这是新疆自2004年在全疆大力推广的一项重大措施:推进中小学双语教育工作,让每一个孩子在初高中阶段就过了汉语关,为今后的大学教育提供良好的基础。

                                                       群众的需求使政府下决心推广双语教育   
      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新疆就曾推行过双语教育。自治区党委曾提出到1984年少数民族高中毕业生达到“民汉兼通”的目标,小学三年级就开设了汉语课。但因为种种原因,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要举措并没有很好地贯彻下去,虽然到1999年新疆已有27所中学开设了双语实验班,有2629名学生在双语实验班里学习,但离全面推广双语教育的目标差距很远。   
      是什么让自治区党委下定决心推广双语教育工作呢?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努尔·白克力讲了这样一件事:前几年他到南疆一个县调研,发现一些县城里的小学有许多少数民族家长带着孩子来报名上学,一问才知,这些家长深感孩子不会汉语的难处,决心从小把他们培养成民汉兼通的学生。后来,这样的事例越来越多,一些县级小学教室都挤不下人了,甚至出现了要想上汉校必须找县委书记批条子的状况。“这时候我们意识到,党委必须帮助群众,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对文化知识学习的愿望。”   
      2004年7月,自治区党委做出了《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一时间,全疆各地掀起了民汉合校、开办汉语教学班的热潮。自治区党委政府适时拿出巨资,选派3700多人进行双语教学培训,每年还抽调400名干部进行双语支教,使全疆14.5万多名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到双语教学班学习。现在,双语教学班的授课内容已从原先的只在数、理、化三科使用汉语发展到除母语课外所有的课程教学中。   
      加强双语教学最直接的体现就是,今年到内地上高中班的少数民族孩子的汉语水平均得到当地学校的认可。这其中可是有50%的学生来自最偏远的农牧区初中学校。

                                                       推进双语教学必须有强有力的各项保障   
      李泽群是今年就要毕业的师范学校的大学生,近来他忙着干一件事:收拾行李去南疆一所小学支教四个月。这是新疆出台的一项新规定:每年将从师范类学校选调有双语能力的大学生到基层学校进行不少于四个月的教学实践。   
      不光让这些大学生通过教学增长能力,自治区还专门投入资金,确定了以南北疆七地州农村学前双语教育为主的发展思路,让语言学习从娃娃做起。在自治区整体教师队伍超编的情况下,专门拨出指标,解决南疆地区一些地州市县双语教师短缺的状况。 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缩小了原计划4.5万名教师的培训规模,降低培训对象年龄,延长培训时间,解决双语教育的教师问题。而在各学校的远程教室里,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教师正通过电视,进行着另一场新的教学:既培训了课程,又培训了汉语能力,一举两得。   
      据自治区教育厅有关领导介绍,今年,新疆将加大投入力度,启动实施“50所民汉合校建设工程”。用教育厅党组书记赵德忠的话说就是:我们就是想通过一系列的举措,破解双语教育工作这个难题,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当有一天,考入各大中专院校的少数民族孩子再不用上一至二年的预科时,不仅为家长节约了投入成本,更让这些孩子直接开始接受现代的教育成果,这样的美景是用语言无法描绘的最美的图景。”赵德忠书记兴奋地展望着。

《光明日报》 2005年12月19日

3#
 楼主| 发表于 2016-1-6 10:31:26 | 只看该作者
[tr][/tr]
自治区主席细谈双语教育
      本报讯(记者 米丽班•买买提明)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自治区主席司马义·铁力瓦尔地在近日召开的自治区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会议上指出,大力加强中小学双语教学是提高少数民族教育质量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实现“民汉兼通”少数民族人才培养目标的根基,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加快双语教学进程。他的号召无疑对我区双语教育的发展起到很重要的导向作用。   
      双语教育几乎遍及世界。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移民国家以及一些亚洲国家里,一个人会几国语言相当普遍。应该说,我国的双语教育也有很长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教会学校都采用双语教育。但是由于以后一段时间的封闭,双语教育呈现落后的态势。   
      推行少数民族语言与汉语并重的双语教学,是实施多元文化教育的一种手段,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语言不仅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青少年在实行双语教学的学校中,不仅能够学习到其他民族的文化知识,还能够通过对本民族语言文字的学习,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与历史,这有利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留与发展。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各地区之间、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广泛,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信息主要靠汉语传播。学习好汉语,少数民族便可以充分地借鉴、应用国内外的先进经验与技术,发展本民族的社会经济与文化。   
      司马义·铁力瓦尔地还指出,我区的双语教学工作已形成了良好的社会氛围,要立足我区加快发展的需要,把中小学双语教学工作作为开阔视野、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切入点,使少数民族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不断拓展,尽早成为“民汉兼通”的新型人才。   
      近几年,全区“民汉合校”步伐进一步加快,普遍从一年级起开设双语课,少数民族学生进入汉语言学校学习的人数不断增加,全区城镇汉语言学校少数民族学生比例普遍已超过了20%,部分学校达到了50%以上;中小学双语教学办班层次从中学下移到了小学甚至发展到学前阶段,由城区延伸到了乡镇。阿图什的商人自筹资金创建了双语幼儿园,在喀什、和田地区的偏远县城里建立双语学校也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双语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在于掌握语言本身,而是扩展到“要使得学习者在中小学阶段的汉语学习过程中掌握听说技能、书面技能、学习技能、思维技能这四项重要汉语技能”。从这个意义上说,双语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塑造语言以及文化的应用环境,有助于提高少数民族的文化素质。   
      目前,教师、家长和学生都逐渐接受了这样的事实:受到双语教育者的语言测试、概念形成以及创造力和认知能力均比受到单语教育者表现更好,在社会上更有优势。前一段时间在乌鲁木齐街头进行的一次社会调查显示,有70%以上的家庭主妇很愿意让孩子从幼儿教育阶段开始接触双语教育,况且很多家庭主妇已经主动将孩子送到双语幼儿园,要让孩子从小打好基础。   
      从经济的角度来讲,市场经济实际上是融合经济,它已跨越民族、国家的界限,光考虑本民族群体的市场、本地区市场,甚至本国市场已经行不通了。必须相互之间进行互动、交流、合作才能生存并谋取发展。这种互动、交流、合作无疑是人才、知识、经验的互动和交流。假如对对方、异地市场甚至异国市场没有基本的了解和观察,这种交流、合作从何谈起?近日,记者在乌鲁木齐的一家民族企业里遇到这样一件事情:该公司招聘人员的第一个条件就是应聘人员必须精通汉语,首先用汉语自我介绍并参加相关的笔试。从这个角度来讲,学汉语不仅仅是少数民族学生的当前之务,且已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汉语作为我国的官方语言在社会的各个领域使用得极为广泛,已经到了无处不用的地步。假如少数民族学生光具备简单的语言交流水平,很多就业机会会与他们无缘,也就会失去很多的发展机遇,甚至很快被淘汰出局。   
      总之,随着我区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正在越来越广泛地与周边各国进行经济、科技、文化和贸易的交流与合作。显然,这需要更多的高素质人才,他们不仅应具备知识和创新能力,而且应具备及时掌握最新资料并对其进行解读和研究的能力,还应拥有国际意识与交际能力。因此,掌握双语的能力将成为衡量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汉语也是各民族间进行交流、增进了解、共同缔造一个繁荣稳定的社会的必要工具。   
      实行双语教学是我国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政策的重要体现。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努尔·白克力也多次提出双语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新疆经济报》2005年12月16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8 09:40 , Processed in 0.13233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