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中小学为什么会出现“恐怖的走廊”?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6-1-1 15:45: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美国,我知道了他们的中小学有“恐怖的走廊”这个说法。下课时,学生们走出各自的教室汇集到走廊里,走向各自的下一个教室。虽然美国中小学的走廊比中国的确实宽许多,但在同一时间上千名学生一下子涌到走廊里,那情形也确实蔚为壮观。好几次我们在走廊里正好赶上下课,学生们一下子涌出教室,我们只好侧着身子尽可能地站在走廊边上,等学生们走完再走。
我们当然知道出现“恐怖的走廊”是因为美国中小学实行的是“教师坐班,学生走班”的制度,即每一位教师都固定在一个教室里,这里是他给学生上课的地方,也是他办公的地方,选修了他的课程的学生走班来上课,走廊是学生上完一节课后走向下一节课的通道。这与中国的中小学恰好相反。那么美国中小学为什么要实行走班制?是什么决定了美国中小学必须实行“学生走班、教师坐班”的制度呢?
从学生的课表说起
从美国州级和郡级教育行政部门制订的中小学课程计划表上看,美国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与中国学校并没有大的不同,与中国一样,语言、数学仍然是最基础的课程,物理、化学、生物在美国统称为科学,社会科学类课程统称为社会研究,除此之外,就是艺术、体育、技术教育这一类课程。
但是我偶尔关注到的一张学生的课表改变了我的看法。这是一个12年级学生艾什顿一个星期的课表,他修的课包括代数、物理、英语、经济学、心理学,还有“个人决心进阶”(一门指导学生如何选课的辅导课项目)和健康课程。
引起我注意的是这些课程后面的一些标记,例如代数和“个人决心进阶项目”后面标有“HON”,物理后面标有“GT”,英语后面标有“AP/GT”,而经济学和心理学前面则标有“AP”。所谓“HON”是“honor”的缩写,即荣誉课程,课程内容不是特别“高级”。所谓“GT”是“Gifted Talented”的缩写,即资优生课程,课程内容要丰富一些。所谓“AP”是“Advanced Placement ”的缩写,即大学预修课程。这些课程,一些大学是承认学分的。
当我看到巴尔的摩郡有关部门制定的《选课指南》的时候,就更加震惊了。以9年级为例,针对数学这一门课,学校为学生提供了5种选择:几何(GT),几何(HON),代数1,代数(HON),代数(数据分析)。直到12年级(相当于我们的高三),有学生数学学科一直是在学代数,而数学比较好的学生则已经在学微积分(AP)或统计学(AP)了。
这两张课程表说明了什么问题呢?说明同一年级的学生在同一门课里,实际上在学不同的东西。“不同的东西”,不是指不同的学科而是指同一学科内的不同板块(例如数学学科分代数、几何等板块),或同一板块的不同难度(例如同样是代数,又分为代数1、代数2)。学生选学什么也是有一定条件的。只有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才有资格选修比较高级的科目。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课程体系
先说课程分类。刚开始的时候,我试图用我们惯用的课程分类来加以区分:是必修课程还是选修课程;是学科课程还是活动课程;是基础型课程还是拓展型课程抑或是探究型课程?分不出来呀!
美国中小学课程分类,实际上已经突破了传统的分类。以艾什顿同学的课表为例,从课程性质来看,他修的这些课程都是必修的课程:代数是数学课程中的一个模块,物理是科学课程中的一个模块,心理学和经济学是社会研究课程中的两个模块,这都是必修课。但从具体内容来看,数学他选的是荣誉课程,英语、物理、经济学、心理学他选的是资优生课程或大学预修课程,又可以说是选修课。显然,美国中小学可选的是自己的发展需求,自己有什么样的发展需求就选什么样的课程。
实际上,美国中小学已经构建了一个基于学生发展需求的课程体系。针对学生的需求,美国学校为学生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课程类别。单单一门英语,竟然生发出26个模块供学生选择!
再说课程结构。这些课程是怎么组合起来提供给学生的呢?似乎存在两条线:一条线是根据内容分为不同的“内容板块”,例如数学分成了代数、几何、解析几何、数据分析等,英语分成了语言、文学、创作、人文学科等;另一条线是对内容难度的分类。两条线共同组织成一个能满足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的课程体系。
需要什么样的教学组织方式
在河山高中的一个数学课教室里,我看见了一张成绩单,共20个学生,标明为9年级的学生有4位,标明为10年级的学生有4位,标明为11年级的学生有7位,标明为12年级的学生有5位。换句话说,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同样的内容。一方面,同年级的学生在学不同的课程,或者学同一门课程的不同内容;另一方面,不同年级的学生在学同样的课程中同样的内容。
         
学生是个个不同的,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需要,不同的发展需要决定了他选学不同的课程,选学课程里的不同内容。不同内容、不同难度的课程如何才能组织起来进行教学呢?唯一的选择是“自由选择”,而自由选择的教学组织形式只能是“走班”。这才是美国中小学走班制的精髓和实质。
学美国中小学的走班制如果没有学到这个精髓,如没有把握住这个实质,只能算是学到了皮毛。
学分制为何不可避免
走班制给美国中小学带来两个影响。一个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美国中小学的建筑。美国中小学的建筑有两个特点:一是矮,普遍是一两层,最高不过三层;二是学校里所有的建筑都连成一体。这两个特点,都是为了适应走班的需要。
另一个影响是学分制成为必然的选择。与学分制相对应的是计分制。这是两种不同的评价制度。计分制是评价学生学习结果的,即学得怎么样:学得好,分数就高;学得不好,分数就低。这种评价制度是鼓励学生学好,其社会功能是选拔优秀学生。而学分制是评价学生学习经历的,它记录了学生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学习了什么类型的课程。
学分作为一种分数,其评价功能是不一样的。对于根据课程内容划分出来的课,例如代数、几何,语言等,它是一种正向的评价,即你选得越多得到的分越多,其功能是鼓励你选更多的内容。对于根据课程难度划分出来的课,其学分值是一样的。如果说计分制是一种“彰显”,即把优秀学生选拔出来,那么学分制其实是有一定的“遮掩”作用的。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安排?美国中小学就是完全的“自由选课制”。如果为不同类型的课标上不同的“分值”,高难度的课分值高,会诱导学生为了追求更高的分值选择不符合自己实际需求的课程,低分值的课就没有人选,虽然它恰好是符合某些学生的实际需求的。
由此可见,如果没有学分制,自由选课就成为一句空话,学生将被迫不顾自己的学习实际,片面地追求高分值的课。如果使用计分制,例如像我国用的百分制,高难度题目的分值肯定比低难度题的分值高,老师学生对高分题相对更为重视。这不是考虑学生的实际需求,而是考虑题目的分值来安排的。
如果说美国的教学组织方式保证了学生的自由选课,那么自由选课则要求学分制不可或缺。
(文章源自《美国中小学课堂观察》 ,李海林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5 17:28 , Processed in 0.09956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