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美国国家《语文课程标准》评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31 00:41: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美国国家《语文课程标准》评介

王爱娣(广东深圳北师大附中  518054)




   中国语文有着上千年可追溯的历史,提起语文教育,很多人认为它是传统学科,改革中似乎不应该看到它变化的身影。其实不然。当我们置身课程改革,当我们睁开眼睛看到外面的世界的时候,情况有了很大的不同。语文作为一门学科,如何体现语文教育教学本身应该具有的科学性与规律性?下面三篇关于美国语文课程标准的评介,对我们的语文教学及课程标准的修订或许能够带来一些借鉴与启示。
    美国义务教育阶段(K-12年级)课程标准的设置,与其联邦制度相一致,既有国家标准来体现统一的国家意志,又有各州标准实现地方自治,这样使得美国语文课程标准呈现出多样化层级化的状况,国家课程标准的理论框架与各州标准的具体实践在某种程度上达成了统一。由于美国国家《语文课程标准》①属于上位课程标准,因此,语文工作者看到的往往只是各州使用的学术标准,误以为美国语文课程没有国家标准,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下面从美国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论定位与教学行为规范的价值,以及各州课程标准之间的共性、特点两个方面,综合评介美国国家与各州的语文课程标准概况,以此探讨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本文皆指“实验稿”)目前尚存在的一些不足,挖掘其对我国《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可能产生的启迪意义。
    早在1991年8月,一位名叫Judit Thelen的人写信给联邦教育部秘书长Lamar Alexander,建议设置英语语言艺术(以下通称“语文”)课程标准。1992年秋季,联邦教育部授权语文课程标准项目给伊利诺大学的阅读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同意与国际阅读协会和英语教师全国委员会密切合作,共同制定与形成标准。1994年联邦政府结束了对标准的介入,从那时起,该标准项目单独由国际阅读协会和英语教师全国委员会完成,并于1996年出版。这套《语文课程标准》从起草到出版,历时四年。而在国家标准出版之前,除了七个州的课程标准仍在制订过程中之外,其余各州基本上都有了一套适合自己州教育实际水平的课程标准或框架。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与地方标准有着怎样的关系?国家标准对地方标准没有行政约束力,各州或地方自愿采用。事实上,各州所使用的基本上是本州自己制定的课程标准,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作为一种教学规范与严格要求,从对课程的理论定位、对一些概念的定义,以及教学行为的规范等方面影响着各州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
    第一,《语文课程标准》统摄着各州语文学术标准。
    相对于各州标准来说,这套《语文课程标准》相当于一副理论框架,但是,无论是它的制定过程、设置的理论框架,还是提出的新概念的定义,以及设置课程标准的最终目的等方面,都凌驾于地方或州课程标准之上。《语文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一些理念,所界定的概念术语,在各州标准里不同程度地被应用推广。因而,可以说国家标准实际上起到了统一意志的作用,它在统摄着各州语文课程操作标准。具体说来,包括以下方面的内容。
    1、 关于“标准”的定义
    《语文课程标准》对“标准”的定义是:“学生对语言应该知道什么和运用语言能够做些什么”。这个定义在各州课程标准中已经达成共识。
    2、关于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语文教育的最终目标是:“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语言学习的机会,并得到鼓励,使他们形成为追求个人生活目标,包括丰富个人生活而发展语言技巧的观念,作为有教养的、有生产力的成员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同时,还从宏观上指出课程标准应该完成的使命:
    为满足学生今天和明天的读写需要
    提出一个读写教育共同分享的远景
    为所有的孩子提升平等,促进卓越
    3、关于一些概念和术语的定义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对一些新概念或术语作了明确的定义,以便统一认识。比如《语文课程标准》对“文本”“阅读”等具有时代特征的概念的解释是:
    文本:不仅指纸质的印刷品,而且指口头语言形式、书面作品,以及信息技术的交流媒介。
    语言:除了指口头与书面形式的表达之外,还包括视觉交流形式。
    阅读:除了对印刷品的阅读之外,还涉及到听和观察。
    美国基础教育特别强调训练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什么是批判性思维?《语文课程标准》在术语表中对此概念作出的定义是:
    批判性思维,是指在文学、艺术、科学和其他学科领域中,具有创造性、批判性和逻辑性的思维过程特征;发散性思维。
    与此相联系的“批判性阅读”成为美国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概念。《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作出如下定义:
    用这样的方式阅读文本:提出假设,探讨观察问题的视角,批评社会和政治的基本价值观或立场。批判性阅读是一种对抗性的、积极的阅读方式,把注意力集中到文本与世界两个方面。批判性读者从文本中获得经验,反过来,又借助文本形成并发展自己对个人和社会经验的批评性观点。
    《语文课程标准》对批判性阅读的定义及其规定性内涵,已经成为各州共同遵守的规范,批判性阅读成为各州标准考试,甚至SAT的阅读考试的项目之一。
    4、把学习者放在语言学习的中心位置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应该把学习者放在读写训练与语言学习的中心位置,提出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交互模式,如下图所示。

    图示表明,学习者周围是一个非常宽松广泛的语言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语言,首先应该明确学习的内容,即知道学什么,其次,要了解学习的方式,即知道怎么学,与此同时,还要考虑学习的目的,即知道为什么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这些理念,对某些概念术语的认识,以及语言学习使用的方法技巧策略等,各州语文课程标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彼此达成一种默契。因此,从这种意义上说,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为各州语文课程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构建了一副理论构架。
    第二,《语文课程标准》确定了各州语文课程标准制订的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为各州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提供了理性认识与参考,使之更具体,更富有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语文课程标准》规定,语文课程标准“必须建立在我们所熟知的语言知识和语言学习这个牢固的基础之上”,“如果脱离这个很重要的基础,就无法兑现国家的承诺:教育所有的学生、突出读写能力的思想,以及公开资助学校”。②《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必须把语言学习放在语文课程的核心位置。学习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则是语文课程的中心任务。
    《语文课程标准》对各州语文课程标准的制订作出如下规定:(1)标准必须反映学生如何学习,特别是如何进行语言学习的最新研究与理论成果;(2)各州语文课程标准必须是严格的;(3)不限制每门学科领域只有一套标准;(4)内容标准必须清晰准确,体现某个学科领域连贯的、具有专业水准的框架,这个框架不是静止的、不连贯的纲要清单。
   第三,《语文课程标准》规定了语文课程的内容构成。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表示,编写者制订这套标准的目的是尽可能清晰而具体地规定,就学生在英语语言艺术——阅读、写作、听话、说话、观察和表达观点方面,在读写教师与研究者之间要统一认识。这样就使得各州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构成基本上围绕着阅读、写作、交际和表达等方面展开。比如,加利福尼亚州分为阅读、写作、口头与书面表达习惯、听与说四个部分,南达科他州分为阅读、写作、听话-观察-说话三个部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12项内容,具体内容如下:
    1、学生广泛阅读印刷或非印刷的文本,建立对文本意义的理解,认识自我,以及对美国和世界文化的理解。通过阅读,获得新的信息,满足社会和工作的需求,同时更好的完善自我。这些文本包括虚构和非虚构类的、古典的和当代的作品。
    2、学生广泛阅读各个时期的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从很多不同的角度(比如哲学的,伦理的,审美的)来理解人类经验。
    3、学生运用各种策略方法去理解、阐释、评价和欣赏文本。他们综合先前的经验,利用与其他读者和作者互动的机会,借助词汇知识和其他文本知识、词汇辨认策略,以及对文本特征的理解(比如声音-字母一致,句子结构,语境,图画等),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
    4、学生依据不同的听众和目的,调整他们书面的、口头的和视觉的语言(如表达习惯、风格和词汇等),达到有效交流的目的。
    5、写作过程中,学生要调动多种写作技巧和策略,恰当使用多种写作要素,为了多种目的,与不同的读者进行交流。
    6、学生运用语言结构知识、语言惯例(比如拼写、标点符号),媒体技巧,比喻语言及其类型,去创造、批评和讨论印刷与非印刷的文本。
    7、通过激发思想和问题意识,通过难题的困惑,促进学生对事物的研究以及研究的兴趣。他们搜集资料,评价和综合来自各种不同资源的数据,(如印刷和非印刷的文本,民俗产品,人),用适合他们的目的和听众的方式交流他们的发现。
    8、学生利用技术和信息资源(比如图书馆,数据库,计算机网络,电视)搜集资料,综合各种信息,创造新知识,并且与他人进行交流。
    9、学生发展这样一种认识:尊重语言运用和模式的多样性,以及跨越文化、民俗群体、地理区域和社会作用的方言。
    10、对于第一语言非英语的学生,利用他们的第一语言发展英语语言学习能力,促进他们对跨学科内容的理解。
    11、学生作为有见识的、会反思、有创造性、有批判意识的成员参与社区文化活动。
    12、学生利用口头的、书面的和视觉的语言实现自己的目的(如为了学习、娱乐、劝说,以及信息交流)。

    以上12项内容分别从阅读(1-3)、写作和交际(2-6)、探究能力(7)、信息技术与文化课程的整合(8)、尊重多元文化(9)、对移民英语能力的教学要求(10),以及对学生综合语文能力的要求和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11-12)等方面向人们展示了语文教育应该完成的任务,以及最终要达成的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从设置该项内容的环境背景、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评价标准等角度对以上每项内容逐条进行详细的阐述,为内容标准的设置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第四,吸收全国众多人士的智慧,确保课程标准的制订有较高的科学基础。
    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在制订过程中,做了许多调查访问求证工作,有上千个K-12年级的一线教师接受访谈,参与讨论和修订工作,几百个父母、有立法权的领导者、管理者、研究者和政策分析家,在制订标准的每一个环节都起着关键作用。这些名单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附录里全部列出,长达25页。这样做反映了对个人劳动与知识产权的尊重意识,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对制订课程标准的高度重视与科学严谨的态度。由此可见,这套国家《语文课程标准》虽然起初是由大学研究人员领头制订,但从上千名参与者名单里可以看出,这套标准并非少数权威专家或理论家闭门造车的产物,而是建立在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与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
    课程标准的附录部分,还列出《语文课程标准》中使用,以及教学中常用的相关术语,比如“审美”“分析”“听众”“交际”“认知过程”“理解”“结构意义”“课程”等,总共95例,并且对这些专用术语一一给出明确的定义。这样使得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时候,对一些关键概念的认识与把握,在全国范围内达成一致,不会产生分歧。
    总之,这本由国际阅读协会和英语教师全国委员会出版的《语文课程标准》是一套严谨而完整的教育纲领文件,它由导言、标准的设置、标准的远景、十二条标准、标准在课堂、结论、术语表,以及附录等八个部分组成。这套《语文课程标准》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掌控并牵引着美国语文教育的大方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5 20:11 , Processed in 0.11574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