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071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史记·2015===

  [复制链接]
51#
 楼主| 发表于 2016-1-3 15: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汉语盘点十年,2015年度字词最新出炉


文章作者:佚名 来源:河北出版传媒 2015-12-25


  12月21日,由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商务印书馆、人民网、央视新闻主办的“汉语盘点2015”揭晓仪式在京举行。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十大新词语、十大网络用语同时发布。作为国内颇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汉语盘点”自2006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十届。
  十年历程构筑文化景观
  主办方在揭晓仪式上发布了“十年时代新词”,它们分别是:微博(2007)、中国梦(2012)、微信(2010)、正能量(2012)、电商(2009)、80后/90后(2005)、保障房(2007)、大数据(2011)、小长假(2007)、动车(2007)。作为近十年生命活力指数最高的十个新词,它们浓缩了十年间社会的发展变迁以及人们思维方式的深刻变革。
  回顾“汉语盘点”活动的历程,一位网友这样评价:“能够将一个活动坚持十年,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事,相信其中必有不得不坚持的理由和动力。”“汉语盘点”正是借助语言的力量来引导人们理性思考自身、社会、国家以及世界,在表达个体情感的同时凝聚时代记忆和文化价值,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创新和文明进步。
   媒体视野折射世间万象,网民智慧激发语言生机
  2015年度十大流行语
  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互联网+,难民,亚投行,习马会,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屠呦呦,四个全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互通、共享共治。
  “四个全面”,是我们高屋建瓴的一个战略布局,也可以是总揽一切的战略布局。“互联互通”“共享共治”,构建网络空间的命运共同体是我们的使命。“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让国人感到欣喜。“巴黎恐怖袭击事件”在欧洲上空笼罩了一个阴影,不断涌现的难民,也牵动着世界人民神经。(王立群)
  2015年度十大新词语
  互联网+、众创空间、获得感、非首都功能、网约车、红通、小短假、阅兵蓝、人民币入篮、一照一码。
  还有两个有意思的词,一个是“获得感”,一个是“小短假”我喜欢这两个小词,因为获得感是老百姓真正能够抓在手里的,不是每个人都能去共创空间,但是小短假和获得感是我们能够握在手里的,从大长假变成小短假,也许假期越来越短的时候我们能够调剂生活的节奏就越来越轻盈,感觉到现在的小短假把我们的日子分割成轻盈的小步舞曲了,而不是一个宏大的交响乐了,有的时候大长假真正去哪儿大家还是挺劳神的,也许小短假就是一种获得感吧。希望2015年这些新词让我们有更多切切实实的获得感,握在手里,面向2016,让新岁月更好。(于丹)
  2015年度十大网络用语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你们城里人真会玩;为国护盘;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却偏偏要靠才华;我想静静;吓死宝宝了;内心几乎是崩溃的;我妈是我妈;主要看气质。
    我最喜欢用的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你们城里人真会玩儿”“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和“吓死宝宝了”。这四个我之所以喜欢,因为它和我们生活接得特别特别近,它打破了我们习惯的语言方式和语言的戒律,和用我们现行语言规范无论如何也解释不清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它只有在特定语境和特定的情感世界里才能准确的把握,但是它再次说明人民群众是语言的创造者、使用者还是语言的丰富者。(王旭名)
  “廉”、“互联网+”当选国内年度字词
  经过网友推荐、专家评议、网络投票、揭晓颁奖四个阶段,“廉”、“互联网+”成为最终的年度国内字和国内词。
  “廉”:延续去年国内词“反腐”热度 反映社会迫切期待
  年度国内字的“廉”延续了去年国内词“反腐”的热度,反映出人们对净化社会环境、提升政府公信力的迫切期待。
  “互联网+”:随政府工作报告诞生 提供全新发展模式
  国内词“互联网+”随着政府工作报告在2015年横空出世,对于整个社会,它将提供全新的发展模式,注入新鲜的发展动力,同时这一理念无时无刻不在改变每个个体的生活和思维方式。
  其他入选字词道出社会热点问题
  今年的国内字词候选名单呈现出一个突出的特点,即充分体现民生和民意。“跌”、“拼”、“创”、“灾”、“二孩”、“雾霾”、“创业”、“股灾”、“反腐”等字词和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道出了民众最为关心的社会问题。
  国际词“恐”“反恐”考验世界
  “恐”、“反恐”成为最终的年度国际字和国际词,充分诠释了2015年全球共同迎击恐怖主义这一核心主题。
  充分诠释全球共同迎击恐怖主义核心主题
  今年的国际候选字词让人有一种沉重感,无论是与天灾和战乱相关的“乱”、“难”、“战”、“难民”、“空难”,还是直接指向恐怖主义的“恐”、“反恐”、“伊斯兰国”和“巴黎恐袭”,都透出一股深切的无奈和感伤。
  最终,“恐”和“反恐”当选国际字和国际词,充分诠释了2015年全球共同迎击恐怖主义这一核心主题,也反映出全人类对生命的终极尊重以及对和平的恒久向往。
  “一带一路”等中国特色字词成为候选名单中亮色
  一位网友评论道:“恐,已成为世界面临的大课题、大考验。”人们进而更加关注“难民”“空难”等充满人文关怀的话题,而“和平”“包容”“共赢”则为我们治愈创伤、解决难题提供了一味良药。
  此外,“呦”、“一带一路”和“亚投行”这三个独具中国特色的字词,成为国际字词候选名单中充满希望的亮色。


52#
 楼主| 发表于 2016-1-3 18:06:49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永远的怀念《 中华读书报 》( 2015年12月30日   05 版)
刘浦江(1961-2015)
1月6日,辽金史名家、北京大学教授刘浦江因病在京逝世,享年54岁。
刘浦江1961年生于上海,籍贯重庆垫江。1979年至1983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中国史专业,获历史学学士学位。1983年7月至1988年3月,中共中央党校文史教研部助教、讲师。1988年4月至逝世,北京大学历史学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至2010年,任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副主任。主要专业领域为宋辽金史、中国北方民族史。论著主要有《辽金史论》《二十世纪辽金史论著目录》《松漠之间:契丹辽金女真史研究》等。
黄济(1921-2015)
1月8日,著名教育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黄济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4岁。
黄济原名于鸿德,1921年7月20日出生于山东即墨。
黄济长期从事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哲学、美育等方面的研究,在我国率先重建教育哲学的学科建设,是新中国教育理论的重要开拓者。著有《教育哲学初稿》(1982)、《教育哲学》(1985)、《教育哲学通论》(1998),主编有《教育学》等。
庞朴(1928-2015)
1月9日,著名哲学史专家、历史学家庞朴因病医治无效在山东济南去世,享年87岁。
庞朴字若木,原名声禄,1928年10月生于江苏淮阴。
庞朴学术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在中国哲学史、思想史、文化史、古代天文历法以及出土文献等方面都有精到研究,在海内外产生重大影响,主要著作有《公孙龙子研究》《一分为三——中国传统思想考释》《庞朴学术文化随笔》《中国文化十一讲》《庞朴文集》等。
李小文(1947-2015)
1月10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遥感技术专家李小文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7岁。
李小文,1947年3月2日生于四川自贡。二十余年来,李小文致力于地物光学遥感和热红外遥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他创建了Li-Strahler几何光学模型,是我国遥感基础研究领域少数几位国际知名专家之一。发表研究论著160余篇/部,研究成果和水平得到了国际公认,研究论文被国内外科研人员广泛引用。1994年获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一等奖,2000年获中国高校科学技术一等奖。
林为干(1919-2015)
1月23日,中国科学院院士、电子科技大学教授、微波理论专家林为干因病医治无效在成都逝世,享年96岁。
林为干1919年10月20日生于广东台山。作为我国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学科的主要奠基人,林为干一生长期致力于微波科学技术研究,在闭合场理论、开放场理论和镜像理论方面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出版著作四部,发表重要学术论文300多篇,曾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多个奖项,被国内外同行尊称为“中国微波之父”。
袁阔成(1929-2015)
3月2日,著名评书表演艺术家袁阔成因心脏衰竭去世,享年86岁。
袁阔成1929出生于天津评书世家,伯父袁杰亭、袁杰英和父亲袁杰武号称“袁氏三杰”。袁阔成博采众长,吸收话剧、电影、戏曲、相声等艺术形式之长,在继承传统评书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其现代评书,内容新、风格新、语言新,为弘扬民族文化艺术做出了可贵的贡献。代表作品有《三国演义》《西楚霸王》《水泊梁山》《烈火金刚》等。
罗国杰(1928-2015)
3月9日,著名哲学家、伦理学家、教育家,新中国伦理学事业的奠基人罗国杰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
罗国杰生于1928年,河南内乡人。罗国杰长期致力于我国伦理学理论教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他建立了新中国高校第一个伦理学教研室,编写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教学大纲》和《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讲义》,为新中国的伦理学学科建设奠定了基础。罗国杰共撰写了《道德教育与价值导向》《以德治国与公民道德建设》等约200万字著作,并主编了《马克思主义伦理学》《伦理学》等20多部著作。
钱存训(1910-2015)
4月9日,著名汉学家、中国书史和图书馆学学者钱存训因肺炎在美国芝加哥辞世,享年105岁。
钱存训1910年10月11日出生于江苏泰州,家族是著名的吴越钱氏。钱存训一生致力于图书馆学、历史学研究工作,著述巨富,发表的专著和论文有100多种,为世人留下大量有关中国古代文化、纸墨印刷、以及中西文化交流的著作。其中,《纸和印刷》自1985年出版以后,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化史研究方面的国际地位。在钱存训等华人汉学家的努力下,美国芝加哥大学成为除哈佛大学之外的另一个汉学研究重镇。
汪国真(1956-2015)
4月26日,著名诗人汪国真因肝癌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终年59岁。
汪国真祖籍福建厦门,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1990年5月,汪国真的第一部诗集《年轻的潮》出版,掀起一股“汪国真热”。20年来,汪国真的诗集一直畅销不衰,盗版不断,并形成独特的“汪国真现象”。代表作品有《年轻的潮》《年轻的思绪》《热爱生命》《雨的随想》。
徐光宪(1920-2015)
4月28日,著名物理化学家、无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
徐光宪1920年11月7日出生于浙江省绍兴上虞市。多年来,他在量子化学、配位化学、萃取化学、核燃料化学、稀土化学与串级萃取理论等多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他建立的具有普适性的串级萃取理论引导稀土分离技术的全面革新,使我国实现了从稀土“资源大国”到“生产大国”的飞跃,提高了我国稀土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徐光宪曾两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8年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杨静远(1923-2015)
6月8日,著名翻译家杨静远于6月8日19时在北京清华长庚医院病逝,享年92岁。
杨静远笔名苑青,192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她参与编辑过10余种外国文学研究资料丛书,著有《马克思传》《夏洛蒂·勃朗特书信》《勃朗特姐妹全集》等翻译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经典童话《彼得·潘》《柳林风声》,均因文笔清丽优美而广受赞誉。此外还出版有书信集《写给恋人》、散文随笔集《炼人学校——五七干校生活一千日》《让庐日记》等。
童庆炳(1936-2015)
6月14日,著名文艺理论家、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童庆炳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享年80岁。
童庆炳1936年出生于福建连城。童庆炳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美学方面的研究。在四十余年的教学和研究中,他撰写发表了论文200多篇,独立著书十余部,由他出任主编的文学理论教材使用范围广,使用时间长。童庆炳是我国文艺学理论领域的泰斗级人物,培养出大批学者、作家,莫言、余华、刘震云等知名作家都曾经是他的学生。
成公亮(1940-2015)
7月8日,一代古琴大师、国家级非遗古琴代表性传承人成公亮因病医治无效在南京逝世,享年75岁。
成公亮1940年出生于江苏宜兴。1965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理论作曲系。先后师承刘景韶、张子谦,主要在广陵琴派传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演奏风格。其琴乐细腻多变又飘逸洒脱,具有深细的人情味,注重表达对自然的感受与人生的思考,他打谱了《文王操》等7首琴曲,创作《听松》《沉思的旋律》《太阳》,以及古琴套曲《袍修罗兰》,毕生致力于琴学传播。
孙幼军(1933-2015)
8月6日,当代著名童话作家、中国首位安徒生奖提名者、《小布头奇遇记》作者孙幼军在北京去世,享年82岁。
孙幼军1933年5月出生于哈尔滨。1961年出版长篇童话《小布头奇遇记》,成为几代中国人的童年阅读记忆。此外,他还出版过中篇童话《神奇的房子》、短篇童话集《小狗的小房子》、系列童话集《怪老头儿》等20余部作品。其中,“小布头”出版至今不衰,版本多达十几种。
徐和瑾(1940-2015)
8月15日,著名法语翻译家、复旦大学教授徐和瑾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75岁。
徐和瑾出生于1940年。 1985年,徐和瑾与人合译的第一本译作巴尔扎克的《交际花盛衰记》,此后他陆续翻译了米歇尔·代翁的《一辆淡紫色出租车》、让·皮埃尔·韦尔代的《星空:诸神的花园》和《思考宇宙》、芒迪亚格的《黑色摩托》、塞利纳的《长夜行》、安德烈·莫洛亚的《普鲁斯特传》、拉巴雷尔的《杜拉斯传》、纪德的《伪币制造者》和《梵蒂冈地窖》、莫泊桑的《漂亮朋友》、左拉的《娜娜》、杜拉斯的《英国情妇》和加缪的《局外人》《鼠疫》等。2004年起,他以一己之力翻译法国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目前已出版四卷。
杜润生(1913-2015)
10月9日,原中顾委委员、原中共中央农村政策研究室主任兼原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润生在北京逝世,享年102岁。
杜润生原名杜德,1913年7月18日生于山西太谷。杜润生是农村改革重大决策参与者和亲历者,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之父”。从1982年到1986年连续5年参与主持起草了著名的五个“中央一号文件”,对于家庭承包责任制在中国农村的推广和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草婴(1923-2015)
10月24日,著名翻译家、托尔斯泰译者草婴在上海因病去世,享年93岁。
草婴原名盛峻峰,1923年出生在浙江省宁波镇海。他是我国第一位翻译肖洛霍夫作品的翻译家,他还曾翻译过莱蒙托夫、卡塔耶夫、尼古拉耶娃等人的作品,在中国读者中产生极大的社会反响。从1978年至1998年,草婴系统翻译了列夫·托尔斯泰全部小说作品,包括三个长篇、六十多个中短篇和自传体小说。1987年被授予俄罗斯文学的最高奖——高尔基文学奖。
齐世荣(1926-2015)
12月3日,著名历史学家、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齐世荣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
齐世荣1926年10月29日生于江苏省连云港市,祖籍河北省南皮县。主要研究领域为世界现代史和现代国际关系史。齐世荣是新中国第一代世界现代史专家,著有《20世纪的历史巨变》(与廖学盛共同主编)、《世界五千年纪事本末》(主编)、《15世纪以来世界九强的历史演变》(主编)、《绥靖政策研究》(主编)、《世界史》(与吴于廑共同主编)等。编译有《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和《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译著有《西方的没落》(合译)等。
王尧(1928-2015)
12月17日,著名藏学家、民族史学家、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王尧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不幸逝世,享年87岁。
王尧1928年3月生于江苏涟水。精通语言、文学、历史、宗教,其学术生涯伴随着新中国藏学风雨六十年,在藏语分期和方言划分、古藏文文献的整理和译释、汉藏文化的双向交流轨迹、藏传佛教和藏汉佛学比勘等诸多领域成就卓著,先后出版了《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吐蕃金石录》《吐蕃简牍综录》《西藏文史考信集》《水晶宝鬘——藏学文史论集》《藏学零墨》《王尧藏学研究文集》等论著。
董鼎山(1922-2015)
12月19日,当代知名英美文学兼亚洲资料专家、美籍华裔作家董鼎山在美国纽约离世,享年93岁。
董鼎山1922年出生于浙江宁波。早期主要从事英文写作,为《纽约时报》等写作书评时论文章。上世纪70年代末,他重新投入中文写作,把现代欧美文学思想和文化现状输入中国文化界。出版有《天下真小》《西窗漫记》《书、人、事》《留美三十年》《西边拾叶》《美国作家与作品》《西窗拾叶》《第三种读书》《纽约文化扫描》《董鼎山文集》(二册)《自己的视角》《纽约客闲话》《美国梦的另一面》等。


53#
 楼主| 发表于 2016-1-6 00: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华读书报》推出:2015十大文化事件


文章作者:韩晓东 来源:中华读书报


    1.草根诗人余秀华蹿红
    1月,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余秀华”这个名字迅速占领了微信朋友圈,“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如病毒般蔓延。在那之前,2014年《诗刊》9月号即以《在打谷场上赶鸡》为主标题,重点推出了余秀华的9首诗歌作品,并配发了她的创作谈《摇摇晃晃的人间》和编辑评论文章。写了16年诗的余秀华,终被国家级文学刊物所识。2014年年底,余秀华登上去北京的列车,参加了由诗刊社和中国人民大学共同主办的余秀华等5位“最低层的人”的诗歌朗诵会,诗刊社特为此次朗诵会出版《诗刊》(号外),刊发她的诗歌作品20首。此后不久《人民日报》以《诗里诗外余秀华》为题,刊发了记者专访余秀华的文章。
    一切的爆发,源自于网络及微信的高爆刷屏。有人说这是诗歌的胜利,但其首先是传播的胜利。“脑瘫”“农村妇女”“怪才”“中国的艾米丽·迪金森”……总之,诗人的不幸身世与其诗句直击人心的冲击力形成强烈的反差,为那尚显料峭的日子带来了一场属于诗歌的春天。
    一拨拨媒体记者向余秀华飞去,一圈圈水纹由横店扩散。出版社以创纪录的速度编排和抢印她的诗集,歌手们开始传唱她的作品,还有导演和编剧亲自上门找她谈,想将她的故事拍成电影。她玩笑式地抱怨:“记者来了,兔子死了。”她说“反正就是一阵风,刮过去就走了,不用多久,我就会回归到以前的状态”,但是毫无疑问,她的生命在那几天与过去的38年做出截然的告别。在那之前,她独自写下2000多首诗,在那之后,她的诗被两千、两万、两百万、两千万的人读到。
    2.方方批文坛“跑奖”“跑职称”获赞
    4月18日凌晨,湖北省作协主席、作家方方在其个人微博上发出一份长达6000字的质疑书,分上下两篇质疑“T诗人”在湖北省作协职称晋升过程中涉嫌违规操作,并质疑其用送钱或借钱的方式,向湖北省作协直管领导“行贿”。根据方方透露的线索,被推定为“T诗人”的湖北省作协文学院副院长田禾随即回应并予反击,4月22日,湖北省人社厅表示湖北省委相关部门正在抓紧调查。7月中旬,湖北省纪委就调查及处理结果在湖北作协内部低调通报,“撤销田禾正高二级职称和省作协文学院副院长职务,并给予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这不是方方第一次在网上实名“自曝家丑”。2014年5月,第六届鲁迅文学奖参评作品目录正对外公示,方方通过微博不点名指称湖北省作协向中国作协推荐的柳忠秧“到处活动”“搞定所有评委”,评价柳诗“写得很差”。柳忠秧认为方方涉嫌造谣、诽谤,对其名誉造成了损毁,遂对方方提起民事诉讼。“方柳名誉权”案延连至今年,11月4日,广州市越秀区法院一审认为方方提供的证据不足以证明柳忠秧“把所有评委搞定”,裁定方方败诉。方方表示不服,回以“上诉毫无疑问,道歉绝无可能”。11月7日,方方再发表微博长文《我为什么坚持要批评柳忠秧》,内称“我公开批评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我作为湖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应尽之责”,“我的微博没有一句诽谤,也没有一句不实之词。对于湖北文坛,这也是我所应该发出的声音”。舆论普遍认为方方“虽败犹荣”。
    3.北大清华四川招生组微博上“掐架”
    6月28日,一年一度的高考招生季,北大、清华两大名校的四川招生组在微博上互相指责,称对方进行欺骗、花钱买考生等不正当行为。随着事态发展,围观网友越来越多,当事两校也先后对此进行回应,北大方面表示,坚决反对个别招生人员在招生中的不文明行为,希望此类事件不再出现,望每个孩子都能进入适合自己的大学。清华回应,已重申招生相关纪律,要求有关人员删除微博,希望各招生组继续做好咨询工作,充分了解考生意向,服务好考生和家长。随后双方均删掉互相攻击的微博。教育部新闻办官微3天后发文称,教育部已要求相关高校遵守招生工作纪律,切实维护招生工作秩序。但事件引发的热议却并未停息。
    高校生源战由来已久,本轮事件不过是集中代表罢了。名校对高分考生的“掐尖收割”年年都会引来关注,近来其竞争则呈现出越来越低劣化的倾向,专车接送、许以“重奖”、上演“全武行”……甚至导致出现了学生家长“双向选择”、待价而沽的现象。有谓学校录取分数线高低是社会对高校评价一项重要标准的,但这显然不是那层最根本的原因。今年2月份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做好2015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中,明确了“26条禁令”,其中包括高校“不得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以签订预录取协议、新生高额奖学金、入学后重新选择专业等方式恶性抢夺生源”。在现实中,政策的推进却似乎未见成效。当然了,一些世界知名的大学也会因抢夺生源各施神通,不过他们除了拿钱“砸”学生外,常会用一些鲜活有趣富创意的动作来吸引目光,这一点好像在国内也慢慢普及开了。
    4.多篇中国学者论文因造假遭国际期刊撤回
    8月18日,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宣布,由于内部调查显示论文的同行评议报告存在造假问题,决定撤回旗下10本学术周刊上发表的64篇科研论文。从公布的资料看,涉事论文的作者绝大多数来自中国,包括上海、北京、山东等地的研究人员,主要来自高校。这并非该集团首次因造假问题大规模撤回论文。该集团旗下主要发表生物医学类论文的BMC出版社在今年早些时候就宣布,由于“同行评议过程受到不正当影响以及存在问题”,决定撤回43篇学术文章。这两次论文撤回事件牵涉的作者都主要来自中国。
    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的声明称:有些“行为”似乎是机构所为,这些机构向母语为非英语的论文作者提供文字修改润色和论文提交方面的服务,伪造同行评议报告,以此“骗”过编辑的眼睛,确保提交者的论文能够被发表。施普林格集团执行副总裁威廉·柯蒂斯表示,他们并不认为这是中国独有的问题,通过各种方式伪造同行评议的现象影响着全球学术界。这次撤回的64篇论文中虽然不少作者是中国研究人员,不过这个数量相比于他们去年收到来自中国的论文总数来说是一个小的部分(0.05%)。另据专门追踪学术论文质量的“撤稿观察”网站发布的统计数据,过去3年里,因同行评议造假行为遭撤的论文数量占到该网站记录的全部遭撤论文总数的15%。利益驱动下,一度被学术界视为衡量论文质量重要标准的同行评议机制,近来已成为学术造假的一个“痛点”,而这也仅仅是学术界众多造假问题之一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假作真时真亦假,冤业随身,是终须还账的。
    5.刘慈欣凭《三体》斩获雨果奖
    8月23日,第73届雨果奖在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市正式揭晓。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也是中文作品和中国作家第一次在国际科幻作品大奖中获得奖项。
    雨果奖的设立不是为了纪念法国文豪维克多·雨果,而是为了纪念来自卢森堡的现代科幻小说奠基人雨果·根斯巴克。它是1953年世界科幻大会(费城)上决定设立的,根据爱好者的投票而授予的美国科幻小说奖。本奖无奖金,是纯粹的荣誉奖,但获雨果奖的作家及其作品构成了世界科幻艺术金字塔的塔尖。刘慈欣获奖还经历了不小的波折,因为雨果奖的评奖机制存在漏洞,即评选完全由粉丝评出,本已获提名的《三体》,因为刷票联盟的疯狂刷票而遭剔除。此举引发公愤,《三体》好事多磨,在本届雨果奖评选中两进两出,所幸终成正果。
    尽管此前已经有很高的知名度了,但刘慈欣接下来炙手可热的程度令平日不太关注科幻的人咋舌不已。在山西太原举办的第二十五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刘慈欣成了最轰动的嘉宾,几家邀他做活动的组织方甚至差点为抢转场时间而起肢体冲突。9月号的《科幻世界》封面上用这样一句评语描述他:“宇宙送给我们一个刘慈欣,刘慈欣送给我们无数宇宙。”中国大陆科幻创作奖项中的最高奖项——银河奖也把本年度的“科幻功勋奖”颁给他,颁奖词努力突出他对中国科幻走向世界的推动:“他用一部经典让西方世界领略到中国幻想的强悍,让中西方科幻交流从此由单向变成了平等的双向。”不过刘慈欣本人显然更清醒些。
    6.故宫建院90周年特展人气爆棚
    今年是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一批重量级文物特展相继亮相。9月8日,《石渠宝笈特展》因展出了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珍品而火爆异常,随之开展的《普天同庆,清代万寿盛典展》《寿康宫原状陈列展》和《清淡含蓄,故宫博物院汝窑瓷器展》等特展,也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甚至出现了一票难求和高峰期排队六小时进殿的局面。
    一场专业性很强的书画展最终变成了一场群众性嘉年华,其影响和意义值得深入思考。90周年是一个因素,重量级展品难得一见是另一个因素,但《清明上河图》并不是首次展览,早在10年前的故宫博物院纪念建院80周年的时候就曾全景式展出过,不过当时并未出现今天这样万人争睹的热闹景象。从中可看到经济快速发展之下人们精神需求随之增长的对应关系。有家底可亮,有真东西,才是根本。东晋顾恺之的《列女图》、东晋王珣的《伯远帖》、隋展子虔的《遊春图》、唐冯承素摹《兰亭帖》、宋徽宗赵佶的《听琴图》等,哪一件不是家喻户晓的稀世珍宝。此展一出,“要看宝贝,去台北故宫;要看建筑,去北京故宫”之说可休矣。
    值得称道的是,为了满足更多观众参观的需求,故宫官网特意推出“石渠宝笈特展”线上版,观众坐在电脑前就可以“走”进武英殿,通过视角调整和缩放操作,既看得到展品全貌,也能看清细节。故宫系列特展与这些新技术手段的结合,为满足人们的高端文化需求提供了平台,更多人在鉴赏文物的同时可以提升自己的文化修养,也可以反思历史,增强对国家历史、文明的了解。
    7、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10月5日,作为2015年诺贝尔颁奖季第一个颁发的奖项——“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名单揭晓,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成为首位获得诺奖科学类奖项的中国人,也成为该奖项历史上第12位获得殊荣的女性。
    屠呦呦是抗疟新药青蒿素的第一发明人。她领导科研组继承发扬中国医药学遗产,从系统整理历代医籍、本草入手,收集二千多种方药,归纳编纂成《抗疟方药集》,又从中选出200多方药,以现代科学组织筛选,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发现对鼠疟、猴疟均具有100%的抗疟作用的青蒿素。经全国协作,验证病例达二千多,确证为“高效、速效、低毒”的抗疟新药,特别对抗氯喹恶性疟有特效。其后,她继续深入研究,又首先发现双氢青蒿素,研制青蒿素类和吖啶类抗疟药组成的“复方双氢青蒿素”,扩展药效至免疫领域。青蒿素的发现不仅找到了一个抗疟新药,而且为寻找抗疟药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由此带动国际抗疟领域工作的新进展,也促使世界上很多国家对青蒿素展开进一步的研究,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
    对大多数的中国人而言,这无疑是一个惊喜。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一幕仿佛仍近在眼前,中国又在诺贝尔自然科学奖方面获得突破。舆论围绕青蒿素发明权归属之争和屠呦呦“三无”科学家身份乃至中医药是否迎来春天展开了一轮又一轮讨论,清醒的声音和有据的论证逐渐夺取了主动。
    12月10日,屠呦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获颁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8.《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发布
    10月14日,时隔一年,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所作的重要讲话全文公开发表。习近平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文艺和文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大使命,创造性地回答了事关文艺繁荣发展的一系列带有根本性、方向性的重大问题,对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文艺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新华社解读这篇重要讲话对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讲话公开发表为广大党员、干部和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贯彻提供了基本文献。
    10月19日,新华社发布《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意见》分为6部分25条,包括:做好文艺工作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建设德艺双馨的文艺队伍;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
    《意见》指出,当前我国文艺创作生产活跃,内容形式丰富,风格手法多样,涌现了一大批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呈现出百花竞放、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与挑战。《意见》要求文艺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人民抒写、为人民抒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面向基层、服务群众;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激发人民创造活力、繁荣群众文艺;建立经得起人民检验的评价标准。让中国精神成为社会主义文艺的灵魂,聚焦中国梦的时代主题,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9.高校反腐频出大招
    11月24日,教育部网站公布,经教育部党组研究决定,对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陈文申、校长苏志武等8名党员领导干部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进行通报,按照程序分别给予纪律处分和组织处理。这起“连锅端式”的严重窝案处分轰动一时,但却非孤例。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仅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的涉高校违纪违法案件就达36起,至少52名高校领导被通报(2014年这个数字是39),其中25人位居高校党政“一把手”,10人被“双开”。
    1月5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集中公布了3所高校领导违纪案,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原院长郑孝雍等3人被调查、贵州黔西南州民族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姜紫勤被调查、重庆水电学院原党委书记曾维宽被开除党籍。整个一月间,包括上述5人在内的9名高校领导被查处,拉开了2015高校反腐的序幕。
    三四月间,西安理工大学校长刘丁、党委书记周孝德等被处分,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原党委书记严文清和济宁医学院党委书记侯端敏被“双开”。5月四川大学原副校长安小予、新疆医科大学原党委书记李斌等5批高校领导被查。6月至10月,贵州凯里学院院长吴军、河南教育学院党委书记刘金海、新疆医科大学原党委书记李斌等多名高校领导接受调查或被处分。
    12月1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对近期查处的中央音乐学院、北京邮电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3所部属高校4起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等典型案件进行通报。12月7日,中南大学原党委常委、副校长胡铁辉被“双开”。
    高校领域的反腐败斗争仍任重道远。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公开征求意见
    12月9日,国务院法制办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此举表明该法已被正式列入本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实施类立法项目,有望在明年或稍晚些时候出台。这是我国相关各界共同努力了十几年的结果。
    1848年美国马萨诸塞州议会通过在波士顿市建立公共图书馆的法案是世界上第一部公共图书馆法。1850年英国议会通过《公共图书馆法》,这是世界第一部全国性公共图书馆法。其后日本(1899)、前苏联(1920)、丹麦(1920)、芬兰(1928)、挪威(1935)、匈牙利(1956)、伊朗(1964)、波兰(1968)、民主德国(1968)、保加利亚(1970)等多个国家相继设立公共图书馆法,用以保证、监督和规范本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早在1949年就发布了公共图书馆宣言,称“公共图书馆是传播教育、文化和信息的一支有生力量,是促使人们寻找和平和精神幸福的基本资源”,建议各国和各地政府支持并积极参与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有关部门多次颁布关于图书馆事业的行政法规,但一部独立的图书馆法则始终阙如。
    本次发布的意见稿主要把握了以下几点:一是坚持政府主导、各方参与,明确政府是发展公共图书馆事业的主体,同时鼓励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以及高等学校图书馆、科研机构图书馆等各方力量积极参与公共图书馆事业。二是坚持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推动建立覆盖城乡、便捷实用的公共图书馆网络,明确公共图书馆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和运行管理的基本要求。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读者,规定公共图书馆基本服务免费,推动公共图书馆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其中公共图书馆有望以捐赠人姓名命名一项引起了关注与争议。(本报记者韩晓东)



54#
 楼主| 发表于 2016-1-6 00:53:42 | 显示全部楼层
盘点亚洲各国的年度汉字



  近几年,马来西亚、日本和新加坡等广泛使用汉字的亚洲国家每年都会投票选出最能代表这一年的汉字。这些投票通常由学术机构或媒体举办,从中能看出这一年中对人们影响最大的活动或事件,不失为一种有趣的视角。
日本:
  15日,日本汉字能力鉴定协会在京都清水寺宣布“安”当选为2015年度汉字,这一汉字最为贴切地概括了这个国家的国民这一年度的心情。“安”在129647总票数中赢得了5632张。
  据日本当地媒体报道,安倍政府自9月以来不顾日本人民的强烈反对,经国会参议院通过强行推出备受争议的安保法案。由于日本卷入一场战争的风险明显增加,人们很担心安全问题。
  在当天的一场媒体发布会上,日本防卫大臣中谷元告诉在场的日本记者,这表明了日本人民对未来“安全”的渴求。他说道:“除了对于新安全法案的关注,日本人民还希望在政治和经济方面都能获得安全与稳定。”
  “爆”字以4929票紧随“安”之后。随着一车车的中国游客抵达日本各个购物地区的免税店,购买包括电饭煲与高科技马桶座圈在内的各种物品,整整一年中,“爆买”一词频繁出现在日本媒体中。
  “战”、“结”、“五”、“赏”、“伪”、“争”、“变”和“胜”也入选日本十大年度汉字。
  日本年度汉字评选活动始于1995年。去年,“税”字被选作年度汉字,原因是消费税率从5%提高到了8%。
新加坡:
  在新加坡,《联合早报》于14日发布了2015汉字投票的结果。“耀”字当选为这一年的年度汉字。它有好几层含义,包括发光、光辉和辉煌。同时,它也是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中文名的最后一个字。
  《联合早报》的主编吴新迪强调说,2015年对于媒体而言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多事之年,从自然灾害到伟人的陨落,还有各种在政治和历史层面上都有重大意义的本地及国际新闻事件。
  他说:“虽然这个汉字可以跟不少新闻事件联系起来,但是人们第一时间想起的仍是我们国家的奠基者李光耀先生。这表明,当读者们回首这一年的主要事件时,我们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我们对于三月那七天时间(哀悼日)的共同记忆。”
  李光耀在1959年到1990年期间担任新加坡总理,于今年3月去世,享年91岁。全体新加坡人用前所未有的方式表达了对他逝去的悲痛之后,又为他举行了一场英雄的葬礼。如今,新加坡人民的生活水平在亚洲是最高的。
  汉字评选投票为期两周,编辑团队与10位专家把“民”、“国”、“惊”、“难”、“信”、“责”、“新”、“毒”和“汇”列为十大年度汉字。
  《联合早报》从2011年开始举办年度汉字评选活动。去年当选的汉字是“乱”,意为混乱或骚乱。
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一年一度的年度汉字评选由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和马来西亚汉文化中心共同举办。今年,“苦”被选为马来西亚2015年的年度汉字。
  据新华社消息,来自65个国家和地区的14078位马来西亚籍人士参加了这次投票,参与人数为历史最高。其中,“苦”字以16%左右的最高投票率当选,约有15%的人选择了“贪”字,而14%的人选择了“税”字。
  此外,“捐”、“乱”、“跌”、“耻”、“霾”、“一”和“震”入选马西亚年度十大汉字。
  马来西亚中华大会堂总会长方天兴在11日揭晓了这一结果。他说,这十个汉字显示了公众对于新消费税政策、不断上涨的商品价格以及林吉特(马来西亚货币单位)贬值的不满。
  马来西亚从2011年开始一年一度的汉字评选。2014年,“贪”、“马”、“失”、“涨”、“难”、  “航”、“苦”、“愁”、“税”和“迷”被选为马来西亚年度十大汉字。



55#
 楼主| 发表于 2016-1-6 00: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汉语盘点折射世相变迁

文章作者:杨凯 来源:人民日报 2016-1-4 1

  那些语言的背后,既是世相变幻、时代变迁,更是我们观察变化、把握态势的内在冲动
  近日,人民网联合商务印书馆、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单位,主办了一项“汉语盘点2015”的活动。评选揭晓,“廉”当选年度国内字,“互联网+”当选国内词,“恐”“反恐”当选年度国际字、词。活动还发布了“年度十大网络用语”等榜单。
  这是件有意思的事情,不仅中国有,在日本、新加坡等一些受汉文化浸染的东亚国家,也有年度汉字的评选活动。犹如电影明星的走红地毯,只不过这里“走红毯”的是那些抽象也具象的汉字、词语和句子。人民网这项活动在微博话题上点击量过亿,除了好玩,也是因为人们需要梳理、总结、记忆这即将过去的2015年。
  信息爆棚的时代众声喧哗。借流行语说话,的确容易让人产生“我想静静”的感觉。“静静”并不是遗忘,“汉语盘点”的背后,是对国家与社会、中国与世界的整体观察。汉字走上红毯,提示我们的记忆。那些一年中的星空璀璨和灯火阑珊,那些遭遇过的晴空朗日和愁云惨雾,不单是昨日的风景,亦是明日的镜鉴。
  世界并不太平,因此“恐”“反恐”成了年度国际字、词,巴黎街头的恐怖袭击、马里人质事件、俄罗斯客机坠毁、“博科圣地”肆虐西非……无不让人触动,追问着“这个世界会好吗”?日本强行通过安保法案、“艾兰之死”阴影下的欧洲难民潮、土耳其击落俄战机引发危机……无不成为这世界未来必须面对的麻烦。当然,也有好的消息:世界纪念反法西斯胜利70周年、伊核谈判达成全面协议、巴黎气候大会通过历史性协定、NASA宣布发现类地行星……都昭示着地球村里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在斗争、博弈的同时,也在对话与合作中前行。
  对国内来说,人们对这些热力四射的字、词、流行语更有感觉。“大阅兵”“习马会”,这是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荣光。“互联网+”,让人想起乌镇大会、记起一年中各行各业驾起互联网“云头”之后的起落与悲欢。说到“主要看气质”,不但会想起朋友圈里的晒照,更会想起网友才华横溢的英文译法,那是对雾霾天气的无奈揶揄。“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是的,我们都渴望有一次说走就走的出发,都渴望来一次如此潇洒的表达。
  几乎不会有人对“廉”成为国内年度字感到惊讶,这个字中所蕴含的变幻起伏值得深思。古人谓“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廉”是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给予今天的馈赠,今年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出台,“廉”更成为当代中国政治伦理对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刚性要求。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的高压态势,对不廉洁官员的果断处理,对制度笼子的建设,已经使党风政风明显好转,但这并不意味着,“廉”已是普通的社会现实。它之所以众望所归,更多的还是老百姓对执政党未来保持并且增强这份政治底色的期许。
  当然,任何一份榜单发布后都会感觉有遗漏。但一年过去,在我们心中生长出的岁月年轮,虽经风刀霜剑也不会褪色,所以每个人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关键字词、流行句子。那些语言的背后,既是世相变幻、时代变迁,更是我们观察变化、把握态势的内在冲动。以此观之,反躬自问,我们方能有“行远自迩”的路标。

56#
 楼主| 发表于 2016-1-8 04:23:51 | 显示全部楼层
57#
 楼主| 发表于 2016-1-13 17:34:01 | 显示全部楼层
58#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17:04:14 | 显示全部楼层
2015:西方知识界回顾

2016-01-17
来源:东方早报-上海书评 作者:刘擎



摘要
捍卫西方价值,这不只是保守派的呼声,也成为左派诉诸的目标,虽然各自出于相当不同的理由,依据不同的理论传统。这是西方思想界的一个新动向。

  震惊之后:辨析恐怖主义的渊源
  巴黎,西方的文化之都,年初经受的伤痛未愈,又在岁末遭遇了更为血腥的袭击。2015年成为世界震惊之年。
  震惊的感受来自恐怖袭击的残暴、突发及其目标的不可预测。《伦敦书评》的一篇文章如是写道:“黎巴嫩内战前的贝鲁特曾以中东的巴黎为人知晓,而今天的巴黎却越来越像是西欧的贝鲁特,一个涌动着族裔冲突、人质劫持和自杀式炸弹的城市。”贝鲁特的情景可以发生在今天的巴黎,也可能发生在明天的伦敦、柏林、纽约或者任何地方(甚至北京在圣诞节期间也发出了预防恐怖袭击的警告)。所谓“伊斯兰国”(ISIS)11月公布的最新“敌国名单”列入了全球六十个国家。没有谁能够独善其身,暗自庆贺“风景这边独好”。
  更深的震惊源自思想上的晦暗不明。从《查理周刊》事件到“黑色星期五”,激发了西方思想界风暴般的讨论:什么是恐怖主义的根源?如何才能有效地遏制与防范?西方世界的生活方式将就此被改变吗?所有这些问题都难以获得确定无疑的答案。但受惊的心灵往往急需一个简明的解答才可能平复。迫切与焦躁中,久已窃窃私语的一个词汇浮现出来——“伊斯兰”。那么,所谓“伊斯兰国”的兴起与伊斯兰宗教传统之间是否相关?这是相当敏感和令人困惑的问题,也成为当下辩论的一个焦点。
  驱逐困扰的一个方式是将两者做干净的切割。奥巴马总统声明:ISIS“不是伊斯兰的”,世界各地的穆斯林领袖联名发出了同样的声音,这也是西方思想界的主流观点。美国官方呼吁用“达伊沙”(Daesh)来替代以往媒体常用的“ISIS”或“ISIL”的指称。但困惑与质疑之声仍然遍布社交媒体的各个角落。“切割”声明或者“更名”手法似乎很难平息实际上持续存在的激烈争议。
  《大西洋月刊》冒天下之大不韪,在2015年2月发表了该刊最受关注的长文《ISIS究竟要什么?》(网络版有近一万七千条留言评论)。作者伍德(Graeme Wood)大胆宣称,“实际上,ISIS就是伊斯兰的,十足的伊斯兰。……它最热衷的追随者所布道的教义,源自对伊斯兰教融贯甚至精深的阐释。”伍德承认,将ISIS问题仅仅视为“伊斯兰的麻烦”是流于表面的,甚至是为其辩白,因为伊斯兰教允许多种阐释,ISIS的支持者只是在道德上固执于自己选择的一种阐释。但是,反过来简单地将它“指控为非伊斯兰的(un-Islamic)却可能无济于事”,因为“这个哈里发的许多实践在平白写就的经文中得到了背书”。伍德的文章遭到了强烈的批评,他随后在《大西洋月刊》网站做出澄清、修正与回应,但并没有收回其基本观点。
  普林斯顿大学的海科尔(Bernard Haykel)教授被带入了辩论的漩涡,因为他被伍德誉为“在IS意识形态问题上最具发言权的世俗权威学者”,也是其文章所援用的主要学术依据。海科尔在一次长篇访谈中指出,ISIS是在特定历史脉络下的偶然产物,“伊斯兰教中没有什么注定的东西会导致ISIS”。虽然ISIS的确根植于纯正的伊斯兰经文,但这些经文必须经由阐释才能得到理解,而阐释总是具有其时代性。ISIS却认为,任何对旧有阐释的挑战都是叛教行为。“他们声称我们必须返回第七世纪,这是要否定过去一千年伊斯兰教法传统的法理复杂性。”因此,ISIS的问题在于其“非历史的神学”,假装过去多少世纪的历史从来没有发生,以此为他们的暴行辩护。但与此同时,海科尔没有放弃自己原初的看法。“许多人说伊斯兰是一种和平的宗教,但这是什么意思呢?基督教有时是和平的宗教,有时是战争的宗教,这取决于我们在讨论哪个时代。”最后海科尔强调,对ISIS的诊断与应对不应局限于宗教维度,而必须将此理解为“逊尼派阿拉伯世界更深的结构性问题的症状”,包括政治、经济、就业和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原因。这需要阿拉伯社会本身开启漫长的改革。
  《大西洋月刊》随后发表了宗教研究教授达戈里(Caner K. Dagli)的文章,对伍德予以批评。作者首先质疑了伍德专业资质的可信性:一名非穆斯林的作家何以有自信辨识《古兰经》和《圣训集》的“平白含义”?何以判断什么样的阐释是“严肃的”?“引经据典”的解说并不是正当和严肃阐释的证据。此外,作者指责伍德的观点会使众多穆斯林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如果他们选择沉默,会被那些要求他们“发声”的人所谴责,但如果他们表达了在宗教上与ISIS的根本区别,又会被看作是在自我欺骗或欺骗众人。在这种残酷的逻辑中,“他们想要与ISIS真正决裂而免遭怀疑的唯一方式,就是完全抛弃伊斯兰教”。
法国著名左翼哲学家巴迪欧(Alain Badiou)11月23日在法国北部城市奥贝维利埃发表演讲,现场视频几天后上传到YouTube。12月11日长达二十六页的演讲英译文本在多家左派网站上发布。他主张,真正的思考应当始于这样一



59#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17:04: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个原则:“没有任何人的作为是莫名其妙的。”所有非理性的、罪恶的和病态的行为也同样构成思考的对象。“宣称不可思议永远是一种思想的失败,而思想的失败恰恰是非理性和罪恶行径的胜利。”他的思考提供了一个宏大的阐释图景,分析资本主义主导的现代文明何以造就了三种病态的当代主体性(西方的主体性、渴望西方的主体性以及虚无主义的主体性)。而ISIS正是资本主义病态主体性的产物,本质上是当代法西斯的一种形态,宗教只是为其提供身份标识和神圣外衣。他呼吁年轻人、流民无产者和知识分子开启新的思维方式,为“重归解放的政治”创造条件。他相信,在当下的危机中有可能创造第四种主体形象:“寻求超越全球资本主义的支配,而自身不陷入虚无主义”,这将赋予我们“一种消化和废除猖獗的法西斯化的能力”。
  法国人类学家奥特朗(Scott Atran)曾领导研究团队多年实地考察恐怖主义团体成员和活动。他在《永世》(Aeon)网络杂志发表长文指出,西方有许多人将ISIS轻蔑为虚无主义的冲动,但他们的研究工作却发现了更为险恶的威胁:ISIS 是一场革命,如同此前许多革命一样,带着救赎的使命。这是“一种具有深刻诱惑力的改变和拯救世界的使命”。
  世界将会因此而根本改变吗?年末,《纽约时报》刊出杜拉特(Ross Douthat)的评论《自由秩序的崩裂》。这位年轻而知名的保守派作者哀叹,“2015年对我们的制度是一个死亡象征时刻。”在冷战后的二十五年间,自由主义现代性的整体大厦虽不理想却一直相对稳定,没有什么外部对手(无论是俄罗斯、伊斯兰或者中国)能真正提出更好的选择。而今天,那个自称的“哈里发”提供了新的反抗现代性的样板,并且已经抵达了欧洲的心脏。“这是体制崩裂、防范溃败的一年,这是提醒所有秩序可能消失的一年。”
  西方舆论每年都会有类似“狼来了”的呼叫,这一次会是真的吗?“黑色星期五”的暴行常被比作“法国的9·11事件”。许多美国人当时都说“9·11改变了一切”。的确,此后十多年许多事情发生了改变,然而远不是一切。
  欧洲移民危机与捍卫西方价值的左右共识
  欧洲尚未从金融风暴与债务危机的冲击中完全复苏,又遭遇二战以来最严重的难民危机。为逃脱中东和北非的战乱,大量难民横渡地中海进入欧洲(至8月底,已有三十五万一千名移民和难民进入欧洲,有两千六百四十三人丧身地中海)。9月2日一名三岁叙利亚男孩艾兰在海中溺亡,遗体被冲上海滩的照片被媒体刊发,令世界震惊与动容。9月5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暂停此前相关法规的限制,允许被匈牙利阻拦的难民进入德国。2015年德国接受了大约一百万难民。德国的榜样一度感染了整个欧洲,但难民问题背后仍然潜伏着深层的危机。巴黎11月13日发生的血腥事件撕裂了暂时而表面的共识,关于“欧洲穆斯林化”的焦虑感再次袭来。
  “野蛮人就在里面,而且这里没有门”——以此为标题,保守派的悲情斗士斯丹恩(Mark Steyn)迅即写下了他对巴黎袭击的时评,克里斯托(William Kristol)赞叹这是“迄今为止读到的最强有力的反应”,并在其《旗帜周刊》网站转载。斯丹恩的要点简洁明了:这并不是奥巴马所谓的“对整个人类和我们共享的普世价值的攻击”,这只是对西方的攻击,对西方人造就的现代文明的攻击。穆斯林并不信奉言论自由之类的西方价值。所谓“普世价值”对当今世界“大部分区域是完全异己的”。但欧洲却决定邀请几百万穆斯林来定居,而其中大部分人要么希望现代西方社会和所谓“普世价值”灭亡,要么对这种灭亡完全冷漠,这就给ISIS的生长蔓延提供了“很大的适宜地带”。斯丹恩在接受Fox新闻频道的电视访谈时指出,欧洲想要以情报系统和监控检查来阻止恐怖袭击是徒劳的,根本无法应对如此众多的移民和新难民。同化机制也不会起作用,穆斯林移民不会作为公民效忠于移居的欧洲国家,他们的忠诚与归属所向是他们自己的宗教文化,这是比民族国家更高的信念。他说自己在十年前就发出了警告,但“人们都说我是危言耸听”。的确,斯丹恩是一以贯之的,他在2006年出版的畅销书《孤单的美国》中对欧洲的伊斯兰化做出了完整充分的分析:只有美国社会的多元化仍然可以维系,而欧洲实际上陷入了不稳定的二元化:西方的欧洲和穆斯林的欧洲。文化多元主义导致的奇特结果是改变欧洲去适应新移民的文化,而不是相反。但福利国家的困境、欧洲人的低生育率以及老龄化,完全无法匹敌年轻的、生育旺盛的穆斯林移民扩展他们的信仰和价值。反恐战争对美国而言主要在本土之外,而在欧洲同时是一场“内战”。放任的移民政策会使欧洲持续不断地伊斯兰化,结果就是“我们所知世界的终结”(原书副标题)。
捍卫西方价值,这不只是保守派的呼声,也成为左派诉诸的目标,虽然各自出于
60#
 楼主| 发表于 2016-1-17 17:05:10 | 显示全部楼层

相当不同的理由,依据不同的理论传统。这是2015年西方思想界的一个新动向。

  年初,左翼政治哲学家沃尔泽在《异议》杂志发表《伊斯兰主义与左派》,批评左翼知识分子漠视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暴虐现象,采取无批判的同情态度,放弃了自己理应坚持的启蒙主义传统及其基本价值。在沃尔泽看来,这背后的一个原因是左派格外害怕被指责为患有“伊斯兰恐惧症”(Islamophobia),这是右派的标志。

  “伊斯兰恐惧症是宗教不宽容甚至仇恨的一种形态”,这当然是错误的。它混淆伊斯兰宗教与其极端主义和狂热分子之间的区别,是误解和歪曲当代穆斯林的一种固执偏见病症。然而,避免偏见的良好愿望并不能成为回避正当批评的理由。否则,“伊斯兰恐惧症”就成为一个借口,只要一触碰伊斯兰问题就会被谴责为种族主义。但我们可以做出“完全正当的批评,不只对伊斯兰狂热分子,而且也可以对伊斯兰教本身——就如同对于任何宗教一样”。而大多数左派陷入了“对伊斯兰恐惧症的恐惧”。沃尔泽的文章引发了丰富的辩论,《洞察力》(Fathom)杂志还为此组织了专题讨论。

  几个月之后,更为激进的左翼明星知识分子齐泽克发出了更为激进的声音:扔掉这样一种禁忌——“任何对伊斯兰右派的批判都是‘伊斯兰恐惧症’的证据”,他坦言“受够了许多西方自由左派担心被认作犯有伊斯兰恐惧症的那种病态恐惧”,这是道德受虐狂的表现。这篇发表在“In These Times”网站的文章,题为《作为巴黎袭击的后果,左派必须皈依其激进的西方根基》,从中可以听到齐泽克几乎咆哮般的打破“禁忌”的呼吁。他不仅不怕被视为“伊斯兰恐惧症”患者,而且不怕涉嫌“欧洲中心主义”。如果移民的文化与西欧的人权和平等价值观念相抵触,就不能过于放任宽容,要受到最低限度的规范与规则的约束,包括“宗教自由、保护面对群体压力的个人自由、女性权利等等”。只有在这些限制下,才能坚持对不同生活方式的宽容。他也不怕被误解为“文化帝国主义与种族主义”,因为将“欧洲解放的遗产”等同于文化帝国主义是一种错误的禁忌。当前,全球资本主义与地方宗教、文化和传统的多样性情投意合,“文化多元性的面具是靠实际上的全球资本的普遍主义来维系的”。在这种情况下,许多西方文化价值(包括平等主义、基本权利、言论自由和福利国家,等等),“经由批判性的阐释,恰恰能够用作抵抗资本主义全球化的武器”。齐泽克近来的一系列言论在左翼阵营内部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他会改变以往左翼政治的某些取向吗,或者会被当作“叛教者”驱逐?

  奥巴马的政治遗产

  奥巴马总统的第二任期尚未结束,从年初开始对其政治遗产的讨论就陆续不绝。《纽约杂志》(New York Magazine)在1月隆重推出“奥巴马历史项目”,其网络版发布了五十三位历史学家对“奥巴马的历史遗产”问卷调查的全部回应,并以“封面故事”在纸质版中分八个专题摘录了部分调查内容。“二十年之后人们将如何看待奥巴马及其行政当局?”回应者包括一批美国最为杰出的历史学家和个别其他领域的学者。

  奥巴马是第一位入主白宫的黑人总统,几乎所有回应者都注意到这一事实的历史意义与象征意义。学者一致认为“奥巴马医保”的胜利将被铭记;也有很多人预言美国经济的复苏在未来会获得更高的评价;在他执政时期,美国未出现大规模战争和恐怖袭击,这获得了不少肯定,但为此采取的安全监控措施以及在国外使用无人机轰炸的决策也招致许多非议。自由派学者大多赞赏奥巴马任期内美国更接近“彩虹国家”的理想(推进种族多元与文化多元的融合发展、同性恋婚姻合法化),但对社会经济不平等状况的加剧感到担忧。部分保守派的学者严厉批评奥巴马强化行政权力的倾向。外交方面引起的分歧较为严重。伊朗核问题谈判的进展、与古巴恢复外交关系获得了许多肯定,但美国的中东战略以及对中国的政策则受到一些负面评价。多数学者承认,奥巴马是言辞卓越而极富感染力的政治人物,但也都看到他竞选时期展现的理想主义气质已经褪色,在执政后转向了实用主义,使许多年轻选民感到最初的期望被辜负。奥巴马以承诺“改变”开启他的总统生涯,但最终他达成的只是在延续中修复,而不是转折性的变革。

《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在9、10月号刊出“奥巴马的世界”专辑,包括九篇文章,从国际战略的多个方面总结评估奥巴马的遗产。在美国思想界的辩论中,奥巴马的外交政策常常被保守派或“鹰派”人士指责为“软弱”、“退却主义”或者走向了新孤立主义,这正在导致“全球失序”,也终将损害美国自身的国家利益。针对这种流行的批判,杂志主编罗斯(Gideon Rose)做出了回应。在题为《奥巴马做对了什么:保持冷静并继续自由秩序》一文中,他对奥巴马的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3 09:55 , Processed in 0.185347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