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历史进程中的汉语诗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24 02:4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历史进程中的汉语诗歌”专题访谈上半部之赵思运篇作者:樊樊
             历史进程中的汉语诗歌
访谈对象:有话语能力的著名或知名诗人,评论家.
提问人:樊樊
樊樊.说到汉语诗歌,首先会想到它的源头,最早的劳动号子,或《诗经》中的“风雅颂” 如果把音韵,节奏、意像,语言这些诗歌的基本组成作为一个标准,您认为汉语诗歌的源头是《诗经》吗,诗经之前的诗歌,是否具备了这些诗与歌的综合元素?
赵思运:汉语诗歌的源头不能讲是《诗经》。最早的劳动号子“杭育杭育”派,有音韵和节奏,但是没有一个相对完整的意象,从综合的意义上还不叫诗。但是在《诗经》之前的一些原始歌谣,如:“断竹 续竹 飞土 逐肉”,已经具有了充分意义的诗歌基本元素,从砍伐竹竿、制作狩猎工具,到打猎的尘土飞扬的追逐场面,内容相对完整,音韵,节奏、意像均已具备。但是这只是外在的生活场景,还没有触及人的精神层面,更没有深入到自我的觉识。
樊樊:在历史的进程中,汉语诗歌在“诗”与“歌”之间不断演变,产生了辞,.,词 曲等一系列形式,你觉得这些诗与歌的形式中,成就最高的是那种形式?对现代汉语影响最大呢
赵思运:当然每个人的接受情况不一样,而从总体影响力说,应该是唐诗宋词的意象最大。我个人认为,从诗歌(诗、乐、舞三位一体的原始艺术,到讲平仄的近体诗、再到有曲调、词牌、曲牌的诗歌形式)转型为脱离表层音乐性的现代汉诗,是现代汉诗摆脱音乐性的束缚逐渐自身发育成熟的必要。音乐性应该以更加内在的精神节奏的方式融入诗,而不宜作为独立元素来考察。
樊樊:从花间词的产生来看,你觉得诗歌的形式变化受历史进程中哪些因素的影响?在你看来,变化是汉语诗歌发展的必然吗?
赵思运:变化是必然的。似乎一个隐喻似的,每一次艺术的大的变化,好像都在某个时代的转折处。花间词是唐代没落时期突破格律体式谨严的律绝,而走向相对自由表达的长短句;今天给学生讲五四时期新诗的诞生,恰好也是时代巨变之时;也正如近年网络思潮的风起云涌,极大地解放了诗歌的生产力,是否也预示了时代语境的巨大崩溃?所以,我有一种感觉——在社会与时代处于无力的状态下,诗人的情性更加自由挥发,往往会带来艺术的破禁与变化。
       诗歌的形式变化主要是艺术自身发展所致,似乎与历史进程中的因素关系不大。每一种艺术样式形成的规范一旦构成了僵化性力量时,它就会培养自己的掘墓人。
樊樊:诗歌的发展与历史的发展一样,绝不是均衡的,有的时代与诗歌的关联要深一些,有的浅一些,你觉得哪几个朝代与诗歌的关联最明显?
赵思运:很难说具体哪些朝代与诗歌的关联明显,一般地讲,一个朝代处于蓬勃发展期,诗歌境界就相对厚大、雄阔,诗歌就大面积丰收,如盛唐。如果一个朝代处于末路期,诗歌往往求新求变。魏晋没落,则有沈约文人诗的格律探索;盛唐没落,则有词(长短句)萌兴;封建大帝国没落则有新诗横空出世;中华人民共和国处于文革嚣乱,则有朦胧诗诞生。
樊樊.你熟悉《世说新语》这本书吗?一本专门写魏晋言论以及哪个时代的奇行异举的书。里面的故事特新奇。比如著名的“看杀卫介”,说的是一个叫卫介的男人,体弱貌美。每当出游。必会被女人们团团包围。一次卫介出游南京,不慎走漏了消息。南京城的女人便倾城而出,他的马车左冲右突,也杀不出重围,竟被围观了一整天,本来体弱的他回去后便一病不起,一命呜呼了。
    晋明帝的女婿桓温灭了李势后,偷偷地把李势的妹妹纳为二奶。可是桓温的老婆南康长公主是一位凶且妒的悍妇。听说后便率侍婢数十人,手提一把磨得白亮的大刀,淮备把这个狐狸精大斩八块以雪心头之恨。可是,当她抵达桓温的秘密公馆时,看到这位李小姐正在梳头,青丝委地,肤色玉润,言语楚楚婉如仙人。桓太太一见,心中竟然大为感动,掷刀于地,把李女抱于怀中说:“心肝,我见你都疼坏了,何况那好色的老东西呢 ”这样的稀奇的故事在“世说新语”很常见,不知你听了什么感受?7。魏晋这个时代的行为方式的确太另类,拿今天的话来说,一切行动都受“美”统治,听命于美”,这种独行独立,今天看来都不可思议,所以魏晋是一个我特向往的时代,虽然那个时代,政治上处在黑暗与高压中,文人的精神却是极诗歌极美极自由的。
   那个时代的美,并不是做为欣赏对像的那种美,而是人们对待美的热情。
[size=+0][size=+0]赵思运《世说新语》非常棒!很有性情!《世说新语》我看的不多,只知道刘伶醉酒的故事啊,刘伶[size=+0]天下人都钻到他的裤裆里了神马的。非常值得推荐。也很有智慧。在樊笼里自我压抑的我辈,读读世说新语,才会知道一个自由的个人的心态。
现在的所谓名士,都是在炒作,所谓的风度,都是在做作。现在最会装逼的就是那些伪诗人、伪文人、伪知识分子。真正的诗意和人性,是率性的、自然流露的。刘伶们的张狂,貌似另类,但是却是真实自我的自然展示,所以是美的。他是不写诗的诗人。
樊樊:当然唐代也一样。一个诗意氛围浓厚的大唐,才可能默许武则天先是媚娘、然后是“明空、再是“昭仪”,才可能认同杨玉环先是寿王妃、再成都市“太真最后成为杨贵妃,从而把两个通过命名刷新,不断变幻身份,从而成功地躲开了伦理的碰撞。大唐肉香流溢的长篇史诗之中才有了这两个美艳绝伦、尊贵显赫至极的女人。
      单从这两个女人金蝉脱壳般的身世转换的这个角度来看,与其说甜腻而肥美的唐代是是强盛的开放的包容的史书的大唐,不如说它是极感性极浪漫精神极其自由的诗歌的大唐。不过我这么说,杜甫一定不同意。
   
[size=+0]赵思运:你的诗意描述很有意思。不过,武则天再是日月当空,也仅仅是璀璨昙花。武则天很有“女权”色彩,把名字称为“曌”,有一种恢宏的宇宙主宰感,但死后也只能立个“无字碑”,历史容不下女性的声音,于是,她把自己的坟墓设计成女性躯体的样子,用无言的生命之躯默默地与男性历史对话。这意味着女性只有躯体这一最后的领地还可以表征出其性别身份。尽管如此,盛唐的女人们已经获得的辉煌的诗性空间了,在古典文化的星空里闪烁着她们的光辉。
樊樊.勘视历史进程的细部,比如楚,汉,魏晋,唐,南唐,宋,你是否觉得诗歌的每一次推动,所对应的都是非“常态”(或好或坏)的历史现实。是不是可以说,特定的历史成就着特定的诗歌?
[size=+0]赵思运确实隐含着这个玄机。中国历史语境好像造就了这么一个奇怪的现象。西方文化史似乎没有这么清楚的现象
樊樊:反过来说, 诗歌对现实有牵引的作用,凡是诗歌强盛的时代,都会制造出一种超常态的时代精神构造与审美倾向。从而作用于现实.
赵思运:诗歌有多种多样,有人很乐意把诗歌当做武器,戳弄现实乃至政治、体制,有的诗人就专注于自我精神的舒展,专注于自我的发现、自我的确认。还有的诗人就是玩技巧、玩修辞、玩专业。还有的玩游戏的心态对待诗歌。多元化时代,多元化的选择,都很正常。但是不管哪一种,在根本上,诗是诗人自己生命状态和智慧的诗意流淌,其他功能都是间接的。最近很多人在大谈诗歌干预现实,但要避免新的“题材决定论”。千万不要指望通过诗歌行为去实现现实状况的改变,或者获得诗人自己的现实物质利益。很多时候,诗和现实是纠结在一起的,但更多的时候是两条并行不悖的道路。
樊樊.可是接下来的历史进程中,诗歌在形式上也有宋词这样的高峰,在诗意的本质上也有明代王阳明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的诗意的惊艳,但是却是距诗性的关怀越来越远,越来越没趣。以至于到了明清,从形式到本质都走向了式微。从而在明清,诗歌形成了一个大的断裂带。 你认为这是为什么呀?
赵思运:我感觉,从唐诗的黄金时代到宋词的白银时代到元曲的青铜时代,再到清代以降,“诗意的惊艳”消失,“距诗性的关怀越来越远,越来越没趣”,或许与时代大的语境有关系。中国历史的进展越来越紧张、僵硬、缺乏活力、缺乏个性,磅礴的诗意与蓬勃的个性日趋淡化。一个庞大的帝国的自信与豪气、胸襟,到了清代末年,已经式微。诗歌的内心已经耗尽。
樊樊:古典汉语诗歌在汉语诗歌中处在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从诗歌存在的意义而言,古典汉语诗歌的存在有什么缺失?
赵思运: 古代汉语诗歌其实存在着两个传统:一个是口语的、日常化的、生机蓬勃的、民间的;一个是书面化的、典雅的、标准化的、体制化的。二者有交叉,更多的是分野。二者的缺点都可以以对方为镜子反观自己。中国新诗在五四时期横空出世,隔断了中国诗歌传统。现在需要接续。问题是,理论上很好讲,就是两条传统融汇起来,说起来好听,但是契合起来很难。我的意见是,本源于诗歌原初的口语化、日常化的人性体验,文人的修饰传统要立足于自然的本真的体验,诗歌要的是瞬息直达的效果,而不是破译修辞的苦差事。 (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4 19:26 , Processed in 0.15160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