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育,需要逐渐卸除外力作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22 11:49:0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教育,需要逐渐卸除外力作用作者:梁增红
教育,需要逐渐卸除外力作用
记得以前就听说过这样的事儿,幼儿园老师为鼓励孩子,就在小朋友脸上贴上星星、小红花;小学老师多在作业本上盖上红五星。孩子们常常以此为荣,并且相互比一比谁脸上贴的小红花多,谁的作业本上星星多。据有关教育理论称“这是孩子前进的动力”。
后来,又有各种评比,老师的奖励、表扬手段也是层出不穷,项目名称与日俱增,目的是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得奖。于是,走进教室里,贴满了奖状;亲朋好友互访,如有孩子,一定会把目光多关注些墙上张贴的奖状并赞美几句,人人有奖成了一种趋势。
后来,又出现了“举手发言加分”的举措,目的是用分数来刺激孩子们踊跃举手发言,课堂上充斥着种种廉价而又无聊的“好,真好”“真棒”之类令人发腻的公式化表扬,营造的是“师生互动”的假象。
再后来,又有“五道杠”的传说以及全班“人人有官当”的神话。只要有个人头,都会有个帽子。这其中的玄机,众所周知。
经常有家长对我说,家庭教育中他们也会有激励手段的,比如,完成作业后,奖励玩两个小时的电脑游戏;比如,考到90分,买个游戏机(现在升级为电脑了)。
以前,有一位领导就振振有词地说,一个好的老师,就是要会“哄骗”,能把孩子哄骗得听话并刻苦学习的老师就是好老师。现在,应该用“忽悠”更恰当。
从以上种种说法做法可以看出,对于孩子的教育,成年人比较倚重老师和家长威逼利诱的外力作用上,所谓“为荣誉而战”是也。
于是,我们看到,各种奖励措施日新月异,各级各类表彰百花齐放。如此循循善诱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把孩子纳入我们制定的一套体系中。于是,我们的学校教育,我们的家庭教育,似乎总是充满着甜蜜的滋味,是开满鲜花的原野。一片皆大欢喜,似乎教育已经非常民主平等,学生个性也获得了空前的尊重,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展示自己闪亮的一面。
一派欣欣向荣的背后,我们会发现,教育,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浪漫,描述的那么美妙,“透过开满鲜花的月亮,依稀看到你的模样”。苦涩的滋味“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学生厌学涛声依旧,师生负担依然亚历山大,考试成绩依然是高悬在头顶上的一柄坚不可摧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即使偶尔“风咋起,吹皱一池春水”,但很快又风平浪静,山还是那座山,水还是那条水。
为什么?因为我们似乎忘记了,这一切的作用,都是外在的力量。而外力,总有一天会消失的。一旦没有了小红花,五角星,奖状证书,封官许愿,分数评比,加分,玩游戏,那么,孩子还要写作业做好事举手发言吗?答案不言自明。写到这儿,我不禁想起吴非老师说过的关于教师读书、写作、反思的事儿来。吴老师问一个老师:最近读书写作吗?坦然回答:我最近几年还不要评职称。又问一位评上高级的老师:最近读书写作吗?不屑一顾地说:评上高级了,还读书写作干嘛?言下之意,“革命到头了”,马放南山,刀枪入库,开始吃老本。
成年人尚且如此,孩子就更不必说了。表扬和鼓励是重要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尤其是在心智还不成熟的低幼阶段。但其真正的效力毕竟只是短暂的,即时的,有限的。用得好则罢,用得不好,则会给学习和发展带来畸态和扭曲,使得孩子在幼小时候就学会过于功利和世俗,被一些微不足道的利益蒙蔽,而不知道自己所欲何为,路在何方。学习,不是出于自身需要,不是发自内心,而是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就会缺乏远见卓识。于是,就出现了一些家长抱怨的孩子提出“你不给我玩游戏,我就不做作业”之类的讲价钱谈条件的要挟。
我读小学时,一直担任班长,到了初中后,几个学校的学生集中到一起,强手如林,我只降格担任了一个副班长,为此我委屈了很长时间。好在我的班主任后来对我说,你读书是为了当班长吗?我才慢慢恢复了常态。现在我做老师,也常常会遇到一种情况,孩子刚刚从小学过来时,会有一些时间不适应,老师的表扬的语言少了,班干少了,伴随着孩子的,有不少的失落,甚至会想,我怎会一夜之间就失宠了呢,是不是没有别的同学发展得好?而我的学生进了高中后回过来看老师时,也会时常说到一个话题,说高中老师没有初中老师那么“精心呵护”了,似乎关注不多了,肯定也少了。我总是笑着告诉他们,鸟儿羽翼丰满之后,不能总是停留在温暖的巢穴里,需要自己展翅翱翔,而不是一辈子生活在他人荫蔽之下。
哲学说,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人的发展,只有依赖内驱力,才会长久和可持续。如果不是出于内心,而是为了迎合外力,那么,外在的刺激终有一天会消失,老师的忽悠手段终有一天会江郎才尽,孩子在被哄骗之中终有一天会恍然大悟,有一种被欺骗被利用的感觉。很多看上去很美丽的东西,有时不过是为了满足老师的利益和家长的面子而已。
世界文学巨匠泰戈尔说:“翅膀坠上黄金的鸟儿无法飞翔!”
成年人竭尽所能的鼓励与刺激不过是赐给孩子练习走路的拐杖,有朝一日,总要扔到拐杖,自己学会走路,才会运步自如,大步流星。如果把拐杖当成终身依赖,那么孩子是长不大的。教育的误导常常表现为把手段当成目的。所以,随着孩子的逐渐长大,教育的过程,就是一个逐渐卸去外力作用(请注意,是逐步,而不是一下子),而让孩子内心强大起来,早些独立迈开大步,自己昂首向前的过程。我们要做的是,逐步卸去孩子飞翔的翅膀上的种种负担,让他们自由翱翔;逐步卸去那些附着在孩子成长道路上的种种动机不纯的诱惑,让他们不带功利坚实地走好每一步。
路,总要自己走的。
2013.2.2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 00:48 , Processed in 0.195532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