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小学教研文章的三个写作要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19 13:33:4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武汉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   陈峥 刘婉莹
成为“研究型教师”是新世纪中小学教师的理想,及时地整理研究成果,形成可发表的文章,是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体现。很多教师教学造诣很高,课堂教学很精彩,可要基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写教研文章的时候往往一筹莫展,常常是课堂实录加点评,或一两个案例加反思,显得不够“高、大、上”。本文从思维方式、写作规范、文字风格三个方面简述中小学教师的教研文章如何做到“高、大、上”。
思维方法:“一个中心”“六个基本点”
语言是思想的载体,写作是思维的训练。尤其是教研文章,属于社科论文,在思维上要力争做到简洁清晰,科学严谨。要达到这两点,需要把握“一个中心”与“六个基本点”。
“一个中心”就是以问题为中心。问题是一篇文章的“魂”。科研的核心是问题,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将问题阐述清楚,或者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比如,各种新的教学模式层出不穷,可学校是否能说明为什么要发明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想解决学生的什么问题呢?
每一篇教研文章都要强烈的问题意识,从现象与经验中发现有价值的问题并深入地阐述。比如,如果写关于交互式白板在教学中的作用的文章,最好着眼于某个具体的问题,如它与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系,或者它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的影响,文章所讨论的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要言之有物,而不是泛泛而谈。
“六个基本点”分别是背景、概念、视角、体系、方法与数据。
背景就是一篇文章的“势”。“顺势而为”“势如破竹”“势不可挡”……这些成语都暗示我们,即使是一项很小的研究,如果顺应了潮流,它也是“大有来头”。背景可以简要地用一两句话说明该研究所处的时代与社会环境,如“在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各国都将培养目标锁定在‘国际视野’‘合作能力’与‘创造力’等核心能力上。为此,我们开发了校本课程《小脚丫走五大洲》。”对于国际上大的趋势,教师平时可以多关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官网与季刊《教育展望》,国内的趋势则可从国家的五年发展规划中了解。
概念是一篇文章的“基石”。所谓概念,就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专业与非专业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一种概念思维,是一种高级心理机能。比如,对一幅画或者摄影作品的评价,普通观众只能略谈自己的感受,好或者不好,美或者不美,而专业人士却能用诸如“构图”“光线”“景深”“意境”等一系列概念进行分析。教师在对现象或者经验进行分析时,需要使用一些科学的概念。比如,《让历史教学焕发活力》与《让物理教学生活化》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中的“焕发活力”是一个比喻,而后者中的“生活化”却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概念。显然,后者要表达的意思比前者就清晰很多。
视角是作者看问题的独特角度。所谓“横看成岭侧成峰”,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同一个问题,会有不同的发现。像《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现状、问题与对策》这样的文章便缺乏独特的视角,显得泛泛而谈,不够深入。再比如,介绍一个主题学习网站会显得平淡,如果从混合式合作学习的角度谈学习网站的作用,便赋予了文章一个前沿、新颖的视角。
体系就是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写文章或报告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归纳几点,使之形成一个体系。问题在于,我们归纳的几点常常只是在修辞上看上去是一个体系(如尾字押韵),而缺乏内在的联系与一定的秩序。比如,某学校的校园文化体系是“校园环境像花园,校园和谐如家园,课堂高效似乐园,校园管理创机缘,教育本质求真元,引领学生追梦圆。”花园、家园、乐园、机缘、本源、梦圆貌似形成了一个体系,实则缺乏理论依据与内在联系。如果按教育活动的五大要素,就可以形成一个体系。
方法就是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手段与措施。中小学教师做的研究大多数是行动研究或叙事研究,所以常用的方法是观察法、访谈法、文献调查法等质性的研究方法。校本课题会有少量的实验研究与量化的调查与分析,这时才会涉及到实验法、问卷调查法。个案研究是一种策略,是为了精选研究对象,既可以是质性的研究,也可以是量化的研究。“经验总结”是不是一种方法?不是。研究方法无非两种:一种是搜集数据的,一种是分析数据的。经验总结显然不是其中的任何一种。对于中小学教师而言,需要注意的是,在用论据来支撑论点的时候,论据不能太少,比如只有一节课的课例加观点。此外,叙事研究要有一条清晰的线索,这个线索就是问题的发现、展开与分析。
最后是数据,被加工过的信息称为数据,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代码等。中小学教师在搜集数据时大多用的是观察法,所以只有文字类的数据。如果能做点问卷调查,搜集些数字类数据,文章就显得更实证一些。调查事实类的问卷,如学生基本信息等,不需要信效度的检验,但量表的开发则是一件很专业的活,尽量用专业人士开发的量表或请研究人员来代劳。
以上“一个中心”与“六个基本点”便是文章的“心”与“骨”,它们能撑起一篇教研论文,使其显得“高、大、上”一些。
写作规范:教研文章“题好文一半”
在投稿前,一定要阅读刊物的《投稿须知》,弄清该刊物的写作要求。有的刊物是学术性的刊物,便要按学术规范附有摘要、关键词、参考书目等。摘要又称文摘或提要,它是以简明扼要的文句,将著作的主要内容正确无误地摘录出来,使读者于最短的时间内得知著作的大意,其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250-300字。关键词是摘要中出现的几个核心概念,摘要中没有出现的就不能作为关键词。
当然,有的刊物则不要求按学术规范来写作和呈现。但不管哪一种刊物,原创均是首要标准。编辑会检查每一篇文章的重复率,一般而言重复率不能超过30%。
“题好文一半”,对教研文章来说,好的标题要能直接反映作者研究的主题,揭示研究价值。如何拟好教研文章标题呢?首先,标题表意要清晰,不能模糊。例如,标题《我为小老师代言》就不能清楚表达文章的主题,读者不能直观地看出文章究竟要讲什么,但如果改成《“小先生制”在自主高效课堂中的发展与创新》就清楚明白的多。其次,标题要显得有深度。以《豆朋趣味多元课堂评价APP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为例,如果仅从标题来看,读者会以为该文只是在介绍一种新的APP,但如果我们增加一个理论视角,改成《基于积极心理学的网络课堂表现评价指标与应用》就显得有深度多了。第三,标题要吸引眼球,不能太保守太平淡。比如,《教师创新教学设计的规律与启示——以语文经典课文教学为例》,这个标题不仅冗长,而且像是教科书的标题,平淡保守,毫无新意。但如果改成《在“守”与“变”中创新经典文章的教学设计》,就不仅简洁了许多,而且突出了创新中的一对矛盾关系——“守”与“变”,一下子就能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
文字风格:简洁、冷静、客观
教研论文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因此,文字风格要简洁、冷静、客观。中小学教师常见的问题是语言“口语化”、“文学化”。
口语化就是像聊天一样,说话随意,没有事实根据,显得不严谨。比如:“诚然,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历史是一个成人,甚至是一个上层人为本的社会,并没有产生多少儿童读物。建国以来有了一些,但要么是阶级斗争,要么就是一些近乎‘弱智’的东西。”
文学化的语言就是感情泛滥,用词不讲科学性。比如:“如何达到这种‘不言之教,无为之益’的师生神谈境界呢?唯有教师反求诸己,才会有师生不期而遇的相知相谐,这是需要期待期待再期待的,在期待中走近彼此,在咀嚼中获取真意。”这里面“神谈”不是一个科学概念,后面的“期待期待再期待”也是一种琼瑶式的写作风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8 22:48 , Processed in 0.128330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