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说说老师如何提升人文素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11 18:41: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说老师如何提升人文素养

李镇西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的精神世界,提升着人的思想修养。真语文名师李镇西认为,语文老师应该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这是教书育人、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提。老师需在情怀与理想、风骨与良知、视野与思考、学识与胸襟四方面下功夫,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回归语文的本真。请看——

对于“素质教育”,我曾说过一句话:高素质老师所进行的教育,就叫”素质教育”。那么,“高素质”包括哪些内容呢?当然,有爱心、专业基本功扎实、有教育智慧、课堂技能高等,都是非常重要的素质,但在我看来,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是成为一名优秀语文老师、教书育人、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提。

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特点,其丰富的人文内涵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人的精神世界,提升着人的思想修养。语文学科的这种特点,要求语文老师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才能更好地带着学生感悟语文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

我理解的人文素养,包括情怀与理想,风骨与良知,视野与思考,学识与胸襟。

情怀与理想 情怀,是指老师对教育,特别是对语文教育的情怀。我曾听过这样的调侃:“上辈子杀了猪,这辈子来教书;上辈子杀了人,这辈子教语文。”还有老师和我抱怨:“如果我教的是数理化该多好,可以当家教赚钱。教语文,谁请你做家教!”对有这样想法的老师,我想说,你自己都不热爱自己的工作,怎么能把语文教好呢?我认为,语文老师最基本的人文素养,就是热爱语文,热爱与学生一同感悟语文的美妙。

2000年,我写过一段话:“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语文老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语文老师,因为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语文老师,因为我能把一切美好的事物用文字表达出来……”

老师有了这份对语文的情怀,也就会有追求、有理想。语文老师的理想,应该是把课上好、上真实,让学生因你而看到语文的美,让别人因你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带着理想教语文,讲课文、教学生便不是一件苦差事。

风骨与良知 语文老师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在任何时代都不应该是别人的“应声虫”,而要有自己的风骨与良知,有自己独立的精神世界。

语文老师的风骨,体现在能够独立思考,不被世俗风气左右。具体到语文教学中,有风骨就是不迷信所谓权威、专家,不迷信教参,踏踏实实把语文教好,把学生的语文能力训练好。此外,在这个物质过度膨胀的时代,语文老师切莫迷恋金钱与权利,而做出一些违背语文本质、违背人性本真的事情来。

再说良知。有良知是有风骨的前提。我认为,语文老师最有良知的表现就是随时想着学生的成长,随时维护学生的利益。有一年,我去山西某地讲学,应学校要求上一堂语文公开课。走进教室,我发现班里只有40名学生。一开始还以为是这里的学生少,哪知有老师告诉我,因为怕影响讲课效果,学校便给这个班20多位成绩不好的学生“放假”,不让他们来上我的课。得知真相,我当即表示,把所有的学生全部叫来,“一个都不能少”,否则便不上课。最后,我与这个班的60多位学生共同学语习文,效果很好。下课后,许多人夸我“很正直”,即使上公开课也不弄虚作假。我说:“这不是我是否弄虚作假的问题,而是我是否尊重这个班的每一个学生的问题。这样的公开课,缺了任何一个学生,对这个学生来说,他上课的权利都受到了侵犯,他的尊严都受到了伤害!”如果我为了自己“上课效果更好”,就附和校方,把学生当成表演的工具,就是没有良知的表现。

还有很多时候,我们是不知不觉违背了老师的良知,侵犯着学生学习的权益。在课堂上,老师不顾学生,一心炫耀自己的学识、自己的深刻,却完全不顾学生是否理解、是否明白,在我看来,就是违背良知,忘记自己为什么上课、为谁上课。

需要说明的是,处处想着学生,绝不是迁就学生。语文教学最考验老师水平的就是处理好“尊重与引领”的关系,关键是要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这是教育智慧,也是老师良知的体现。

视野与思考 语文老师的视野,包括专业视野和人文视野。老师一定要关注语文教育研究最新最前沿的成果,多读教育学著作,多读语文教育专业著作,多读相关报刊杂志,这是扩大专业视野的最好方法。对此,我不过多赘述。

在我看来,比专业视野更重要的是人文视野。语文老师要时不时问问自己,对于国内外富有影响的思想家的著述,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的著作,自己阅读了多少?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自己了解多少?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沉浮,自己有何思考?对于当下中国社会和民众的生活,以及各种思潮,自己是否关注?……这些问题,都是语文老师应该有所了解、关心的。

对语文老师的阅读范围与阅读量,我有个不算权威、仅供参考的比率:本专业书籍的阅读,应占老师阅读量的20%;教育学、心理学类著作的阅读,应占阅读量的30%;而人文类阅读,包括历史、哲学、文学、经济、人物传记等书籍,应该占50%。书读得越多,老师的人文视野越开阔;人文视野开阔了,专业视野自然不会狭窄。

开阔视野的阅读一定要伴随着思考。只阅读不思考,就是“长了脚的书橱”。其实,对于一个会读书的人来说,阅读的过程必然会有思考。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对常识的思考。语文老师最需要阅读与思考的常识,就是如何学语文、教语文。我们经常教给学生各种学习语文的方法,但我们自己从不用这些方法来读、来写,这就违背了常识。比如,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学好语文就三点:多读、多背、多写。多读,尽可能多地接触语言材料;多背,尽可能多地在脑海中储备祖国灿烂的古典诗文;多写,尽可能多地实践语言技能。在不断地熏陶、感染、领悟中,形成对语言的敏感,即人们通常所说的“语感”。这就是我自己学习语文的经历,我想这可能也是大多数语文老师有过的体会。我们何不把这些质朴的道理告诉学生,并培养他们也具备这样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当然,思考显然不只是思考常识,更不只是思考语文教学的常识,但身为语文老师,永远不能忘记的就是尊重常识,尊重教育本质,让语文教学回归本真。

学识与胸襟 我们这一代人,成长过程中都曾经历长时期的知识饥渴。拿我自己来说,尽管已经拿到了博士学位,但哪敢说自己是“博学之士”呢?我中小学时代遭逢“文革”,耽误了最好的学习时光,之后虽也努力读书上进,但总觉得力有不逮。有人说我“虚心”,我却自觉“心虚”,因为我参照比较的对象是老一辈知识分子。我经常说,和老一辈大师相比,我们连学者都谈不上!我深深觉得,一个语文老师,应该是一个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有广博的学识。这始终是我努力的方向。

学识越渊博,胸襟越宽阔。语文老师一定要不断增长学识,积累高度,才能站在教育的高度看教学,站在社会的高度看教育,站在人生的高度看社会,站在星空的高度看人生!当你站在了这样的高度上,你就拥有了博大的胸襟,你就成了教育的智者。

对于语文老师应有的人文素养,我的理解不一定全面,甚至不一定严谨,但是我切身的体验,是富有个性的理解。最后,我想以我最尊敬的语文前辈——著名语文特级老师钱梦龙为例,勉励诸位语文同行。钱老师是初中毕业,但他一步步成长为语文教育界泰斗,正是因为他对语文教育有情怀、有理想,做教师有风骨,对学生有良知,从不停止阅读与思考,不断扩大学识与胸襟,积淀了深厚的人文素养。希望每一位青年语文老师都能向钱老学习,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回归语文的本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5 14:27 , Processed in 0.21330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