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7|回复: 0

《我为你骄傲》教学实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7 19:2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为你骄傲》教学实录

执教:浙江省温州市实验小学  鲍丹丹

点评:江苏省吴江市盛泽实验小学  薛法根

师:小朋友,上课之前,看老师写个词,注意看,马字旁要写得瘦长一点,右边写个“乔,”;“傲”字左边是单人旁,中间部分要先写横折钩,再写一撇,右边加个反文旁,一起来读一读。(边范写边讲解)

生:(齐读)骄傲

师:真好听!要是能用这个词说一句话就更了不起了。谁能联系自己的生活说说看?

生:小明得了第一名,小丽得了最后一名,小明有点骄傲。

师:噢,这个“骄傲”的意思是有点翘尾巴了,是吧?谁再来说?

生:我考了一百分,妈妈为我骄傲。

师:这个“骄傲”有点自豪的意思。还有谁想说?

生:小丽今天穿得很漂亮,她有点骄傲。

【“骄傲”一词的教学包含两项活动:示范书写、用词说话,简单、朴实,显得干净利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用词说话,旨在让学生在运用中理解“骄傲”的两个义项:自以为了不起;感到自豪。从理解水平来说,“运用”高于“解释”,但由于二年级学生的语言能力所限,会用的词语不一定能作具体解释,与其纠缠于词语的意思,不如让学生运用说话,鲍老师的教学就落实在学生对语言的实践运用上。如果在“小明(得了第一名)有点骄傲”之后,教师及时补一句“得了第一名不骄傲,得了最后一名不自卑,那才是好孩子!”就显得更完美了。因为用词说话不但要求“对”,更要求“好”。“对”重在表达形式的规范性,“好”重在思想内容的道德性。既“对”又“好”,文道统一。】

师:也很好,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一个小故事。(师板书课题)来,一起读。

生:(齐读)我为你骄傲

师:这句话是一位老奶奶说的,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赶快拿起你的课文纸,放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生放声读书,师巡视、指导。)

师:小朋友们已经读完了,朗朗的读书声真好听!你们看,这里的六个词你们会读了么?咱们先不急,同桌先合作,试着读读看。

生:(各自练读)

师:好,现在大家都更有信心了。谁来读第一行?

生:(读第一行三个词语)

师:读得真好!大家注意“玻璃”这个词的后一个字要读轻声,大家跟我读。

生:(跟老师齐读两遍)

师:课文中像这样的轻声词还有很多,你们会读么?(多媒体出示词语)自己轻声练练看。

生:(练读轻声字)

师:开火车读一读。(生依次轮流读)

师: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

师:轻声的词读好了特别好听。谁来读黑板上的第二行词语?

生:(读词)

师:老师提醒大家,“信封”的“信”是前鼻音。请你再来读一次。

生:(练读第二行,师及时纠正“信”的读音)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三个词之间有着有趣的关系,你能不能根据它们的关系,给它们排排位置,你想怎么排?

生:我想把“信箱”放在第一个,“信封”放在第二个,“便条”放在最后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便条装在信封里,信封装在信箱里。

师:很好,这是他的看法。你们还有自己的看法么?

生:我认为“便条”应该放在第一位,“信封”放在第二位,“信箱”排在最后。

师:为什么?

生:因为要先写便条,再把它装在信封里,再把信封放到信箱里。

师:他们说的都不错,把掌声送给他们。

师:故事中的小男孩也写了一张便条,在便条中把事情向老奶奶说清楚了,可不巧这张便条被弄湿了,只剩下这么几个词(多媒体出示缺字的便条),这三个词会读么?请一位小朋友读一读。

生:(读词)

师:第二个词语有点难度,请你带着大家读一读。

生:(齐读词语)

师:你瞧,便条上的内容不完整了,你能不能帮助他把便条上的内容补充完整啊?好,不着急,现在请小朋友们打开书,把故事内容再默读一遍,边读边想,想好了再说好么?

生:(默读课文,师巡视)

师:好,跟你的小伙伴讨论讨论,看怎样才能把这张便条上的内容说清楚。

生:(小声讨论)

师:怎么样?请一位小朋友说一说。

生:我是这样想的:“尊敬的老奶奶:您好!我是上次打破了你家玻璃的小男孩,我靠送报纸攒了七美元,拿这个钱给您修窗户。——给您送报纸的小男孩  3月21日”。

师:真不简单,事情讲得很清楚是不是?还有谁想讲,没发过言的把手举高一点好么?

生:我是这样想的:“尊敬的老奶奶:您好!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和小伙伴躲在您家的后院里把一块块小石头扔到你家的房顶……”

师:对不起,打断一下,想一想,我们生活中用的便条很短,不可能把这么多内容写上,想一想,该怎么说?

生:“尊敬的老奶奶:您好!我上次打破了你家的玻璃,我靠送报纸攒了七美元,这七美元作为对您的赔偿。——给您送报纸的小男孩  3月21日”。

师:他们说得真好,我们把掌声送给刚才的两位同学吧!

【鲍老师将课文中的生词进行了恰当的归类:第一类为含有轻声的词语;第二类为三个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词语,引导学生排列位置;第三类为概括事件的关键词,藉此可以帮助学生完整复述便条的内容,即概括事件。这样的词串教学活动实现了多项教学目标:一是正确认读了生字词;二是凭借核心词汇联想事件过程,概述便条内容;三是在语境中运用词语,内化了课文语言,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尤其是利用了文本的“留白”,以三个核心词语作为想象便条内容,进而练习概述事件,体现了教者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当学生概述便条过于具体时的及时打断,则体现出了教者的教学机智,正是及时的打断、提示,才促进了学生概括能力的发展。】

师:小朋友,您们看,这就是事发当天的情形,要读好这段话可不容易,赶紧在座位上练一练,放声读一读。(多媒体出示课文片段)

生:(自由练读)

师:会读了,把手举起来,请你读一读。

生:(读书)

师:你们看,他读得不多一个字不少一个字,还注意节奏,这就叫正确、流利。谁还想来挑战?

生:(读书)

师:你看到“石头……”

生:“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

师:你们都看到“石头……”

生:“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

师:从这句话中你能读出什么?

生:我觉得石头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有点危险。

师:你感觉到速度很快,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么?

生:(读句子)

师:哪位同学再把这句话读一读?

生:(读句子)

师:听你读,不仅让人感觉石头速度快,还让人感到它们像流星一样密密麻麻。小朋友一起试试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吧!

生:(齐读句子)

师:孩子们,对于他们的玩法,你有什么担心的么?

生:万一把老奶奶家的玻璃打碎怎么办?

生:万一砸到自己怎么办?

生:要是旁边有人经过,砸到别人怎么办?

师:大家都在为他们担心了。(多媒体出示玻璃破碎的声音——“呯”)这是怎么回事?

生:玻璃碎了。

师:是呀,玻璃被砸碎了!闯了祸的我们像兔子一样飞快的逃走了。“那天晚上,我一想到老奶奶家被打碎的玻璃就害怕,担心她知道……”接着读!(出示多媒体课文段落)

生:“是我干的。这以后,我还是和往常一样,每天给她送报纸。她也和往常一样,微笑着和我打招呼,我却觉得很不自在。”

师:怎么才能读出很不自在的感觉,自己练一练。

生:(自由练读这段话)

师:哪个孩子来读一读?这一段可不好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老师听出了你的心里非常不安,还有谁来读?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孩子们,你们都觉得不自在了,小男孩不自在的感觉我们都来做一做。(生起立显出不自在的表情),瞧,大家都不自在了,有低着头的,有羞红了脸的,有不敢正眼看老奶奶的。孩子,你为什么这么不自在啊?

生:因为我打碎了老奶奶家的窗户。

师:孩子,你为什么不敢正眼看老奶奶?

生:因为我怕她知道是我打碎了玻璃。

师:孩子们,这些话你们想说却不敢说出口,于是就有了我们刚才的这张便条。来,你来读读。

生:(读便条)

师:多么真诚,多么诚恳啊!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

生:(齐读便条)

【鲍老师深得朗读教学的精髓:凭借形象的语言,读出语言的形象。引导学生想象“像子弹一样射出,又像流星一样从天而降”扔出去、落下来的石头,体会这样玩的危险性;多媒体展现玻璃破碎的声音,进一步营造文本描述的情景,让学生入情入境;设身处地地体会打碎玻璃后的那种不自在,让学生的体验更为真切,朗读时的语气、语态便自然合乎语境了。课文内容明白如话,几乎一读就懂,要学生反复朗读,很容易产生倦怠。然而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一项重要而艰难的学习任务,特别是要让学生从静态的语言文字中读出动态的形象与丰富的情感,则需要教师有足够多的办法。鲍老师设计的想象、造声、体验,使得朗读训练声情并茂、饶有趣味,且逐层深入,不再是简单的重复,足以见得其对朗读教学的深刻理解。平实而不乏味,简单而不单调,实在是教学的艺术。】

师:孩子们真棒,便条上的几个字大家都认识了,我也为你们感到骄傲。仔细观察,“玻璃”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我发现它俩都是王字旁。

生:我觉得它们像形声字,“璃”是王字旁加个离开的“离”。

师:这种记忆方法也不错。“璃”字比较复杂,来,大家一起伸出手学着把它写在田字格里。注意“璃”字左窄右宽,注意笔顺,“离”的下部要宽一点。请小朋友把抽屉里的便条拿出来,端端正正地将“玻璃”这个词写一次。

师:(巡视学生的写字姿势)写好的,把这两个字在心里默默地记一记。现在,大家从身旁找个小伙伴,交流一下写的字,有写得好的夸夸他,不太满意的地方,一起改一改。

生:(互相交流改写)

师:好,小朋友,小男孩给老奶奶写了一张便条,不久他也收到了老奶奶写给他的便条,那上面只有一句话。

生:(齐读)我为你骄傲

师: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书写不仅仅是记忆字形,还有审美的意义以及良好书写习惯的训练。课堂上在教师指导下的书写练习隐含着多重功效,故而应该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书写,而不能蜻蜓点水式地装个样子,却将大量的书写练习留到了课外。鲍老师在短短的30分钟内,还留有这样宝贵的时间,让学生动笔书写,可见其对书写教学的重视与落实。把书读好,把字写好,应该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打基础的阶段就是要这样实实在在地教与学。】

这是一堂30分钟的语文课,尽管没有能到现场观摩,但依然能感受到课堂的精彩。这种精彩源自鲍老师清简、平实而富有亲和力的教学,让人油然而生一种心旷神怡的舒适感。没有情绪的大起大落,也没有声像的眼花缭乱,有的是心平气和的阅读,有的是登山观景的收获。最为可贵的是,这堂课体现了鲜明的年段特点,是一堂低年级的语文课。

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上看,聚焦在识写生字词、在语境中运用积累词语、学习朗读、练习概要复述等四个项目,切合低年段语文课程目标中的年段要求。教者没有在文本的思想内容上兜圈子,而将对文本语言文字的学习作为核心的教学内容,使得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明晰而集中。我们读的都是“白话文”,只要帮助学生扫除了字词障碍,多读几遍大体上就能读得懂写了什么,即使有些不懂得地方,教师略作讲解或者点拨,也就通晓明了。至于体会文本语言中的言外之意、言中之情,则是中高年段的阅读能力要求,低年段的阅读教学无须在此多花时费力,因为字词教学、朗读教学才是学生阅读起始阶段的核心内容。而现时的阅读教学一味地强调体会、感悟,似乎要穷尽文本的所有意味,恨不得用x光透射文本,不能不说是阅读教学的一种病态。更可怕的是从低年级就开始了这样的“折腾”,让学生在本来就很简单明了的字词句中翻来覆去地“琢磨”、“推敲”,常常让人误以为是高年级的语文课。模糊了年段特点,分不清年段界限,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做了中高年级的事,越是做得勤奋,就越是误人子弟。因为在低年级教学中该做的事就没有时间去落实,比如识字教学,在课堂教学中总是匆匆而过,没有从学生识字兴趣、识字方法、识字能力、识字意识等方面去作努力,结果是学生只有被动识记、机械抄写,学习负担焉能不重?识字成为语文学习的一道难题。再如朗读,只有一味的“蛮读”,而不见具体可行、有章有法的朗读方法的示范与指导,读来读去,只有熟练,而好的朗读技法没有学到,朗读能力不见提高,却常常在无意中养成了“唱读”、“指读”等不良的朗读习惯。可见,在教学目标上准确地定位而不越位,在教学内容上科学地定位而不错位,是一堂好课的基本标准。显然,鲍老师的这堂课文课,是一堂好课。

从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来看,这堂课简易、朴实。鲍老师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很简单,学生一看就懂,一用就会。比如范写、引导学生体会人物此时此地的感受、指导概述等,具体而明白,简单而有效。整堂课没有目不暇接的多媒体声像展示,只有朗读、复述、书写等教学活动,显得比较静谧。有人主张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动情”,谓之“情感熏陶”。的确,没有情感的语文课就失去了语文的魅力,但情感源自每个人的内心,并非要外化为语言或者行为,懂的并不一定要说出来。那种在心灵深处的感动,那种隐然于心的震撼,比声嘶力竭的呐喊和无病呻吟的倾诉更为珍贵。再者,鲍老师的课堂用语平实而不乏亲和力,时时流露对学生的肯定与褒奖,却处处自然妥帖,丝毫不夸张、不过度,更没有用小红花之类的标签作为奖赏。这在低年级的课堂中,尤其是公开课中就显得纯净而优雅了。其实,最好的教学媒介就是语言,语文教师的课堂语言本身就是一门课程,更是一门艺术!

当然,现场观摩这堂课的老师们会有更多的感触,仅评一份实录点评,难免挂一漏万,甚至偏于一隅,敬请大家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18 12:55 , Processed in 0.16621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