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7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就“画”拓源,循“文”开渠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1-6 16:32: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就“画”拓源,循“文”开渠

——做陶与日记综合教学探索



                                      江苏省常熟市实验小学 吕月琴

     成功作品,蕴涵着诸多因素。笔者从上学期开始在五年级学生中进行了做陶与日记的教学探索,“画”写结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实验动机
       1、从学习兴趣出发。
    玩泥是孩子的天性。柔软的泥土经过了火的洗礼,变成了坚硬的陶器。面对着自己捏制的陶器,学生们个个欢呼雀跃。从此,陶艺课成了学生们最喜欢的课,陶艺教室成了学生们嬉闹、玩耍的乐园,也成了孩子们体验成功、创造发明的摇篮。
    情意浓浓的做陶兴趣,栩栩如生的陶艺作品,是学生自己生活的所见,自己学习的所感,自己梦想的体现。要让学生喜欢日记,就应冲破旧观念——让学生写陶艺日记,让学生把对学陶艺的爱好转化为对日记的兴趣。学生在写陶艺日记时始终处于最佳状态,那做陶时的情景不时在脑中浮现。这种“现抄现卖”的形式学生乐意接受,发挥了“即时”效应的作用。
做陶与日记是在无强加任何条件下进行的,是在无拘无束中完成,将做陶与日记作为乐事,这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学生创作的积极性。

      2、从认知规律出发。
   平日学生日记常为心中“无物”而难于动笔,即使动笔了,写出的日记选材陈旧单一,语句枯燥无味。做陶与日记综合实践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做陶是学生亲近泥土、体验泥性的过程,此中有着无尽的乐趣和无垠的创造。将做陶与日记结合起来,让学生随时采撷陶艺课上闪光的浪花作为日记的题材,使日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长此以往,学生作文基本功定会不断夯实。

      3、从学科互补出发。
   做陶与日记是将视觉形象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互为补充、互为说明,是视觉形象的语言化,文字记载的形象化。“画”写结合,使学习兴趣互补,使作品题材互补,也使学科科学互组。经常练习可使学生做陶时更富艺术性,日记更具生动性。这样不仅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强创作意识,而且提高了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

   二、实施途径
    就“画”拓源,可谓“财源”滚滚;循“文”开渠,可谓“渠水”哗哗。下面结合教学实践,具体谈谈做陶与日记综合教学模式。

      1、观摩名作——写欣赏日记
   欣赏名画名作、同龄儿童的优秀作品是陶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提高对陶艺作品鉴赏能力的主要渠道。欣赏日记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所写的欣赏感受,它与看图作文不一样,一般可写作品内容是什么?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最吸引你的是作品中的什么地方?等等,它强调的是欣赏者的主观感受。通过日记形式使学生在欣赏名画范作时敞所欲言,并合理地溶入进自己的情感,与作品、作者进行交流,从而引起联想,产生共勉,使学生的日记、欣赏、创作得到协调发展。如:老师为了教学的需要用多媒体演示了“秦俑”系列图片,课上同学们津津有味地欣赏着,滔滔不绝地谈论着。课后的欣赏日记记下了大家的欣赏体会。小张同学写道:“眼前的秦俑是几千年前士兵生活的真实写照。在形象刻画上,这个“武士”无论在容貌和服饰上都与别的秦俑不一样。写实的外行表现出这武士的坚强。瞧,眼神炯炯,双眉紧锁,钢铸般的脸,使人想到他在战场叱姹风云的英姿。最吸引我的是那半蹲着的姿势。昂首挺胸,好像在接受将军的检阅,拳头紧握,又好像随时准备冲向敌人。”

          2、写生事物——写观察日记
    写生是直接以对象进行描绘,是语文、美术教学中观察力培养的良好方法。写生日记主要是写观察写生对象时的主观感受,或对象的造型特点,或性格特征,或创作成败之处。做陶时可让学生用泥块作画笔,写生某一物或某一人,并可在写生的基础上进行夸张、变形,使创作的作品中融入进自己的主观感受,使作品更具震撼力。试想面对着这样一件或独立完成,或合作成功,并融进自己无限情感的陶艺作品,在写作时怎么还会言之无物,言之无情呢?如:梅子同学在陶艺课上用泥块作画笔写生了自己的“玩具虾”,并借这个“玩具虾”的外形,创作出了《小小海族馆》这件陶艺作品。后来在她的日记里这样写道:“……我来到海底城,一座高大雄伟的海族馆出现在我的眼前。这个海族馆的造型很独特,真像一只鲜美的大虾,尖尖的头上长着两只青蛙似的大眼睛,它张开了一张血盆大口……”这是小作者课后面对自己捏制的作品写的,所以滔滔不绝,“走进海族馆,一股股海鲜味扑鼻而来,墙壁是用玻璃做的,地是大理石铺的……”

        3、回忆过程——写记忆日记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反映。记忆日记是将看到的或经历过的事凭借记忆创作下来,再把创作过程写成日记,这是一种培养学生记忆力的良好方法,同时也有利于创造力的发挥。题材有实物记忆日记、情节记忆日记、参与记忆日记等,可创作单件形式,也可创作成系列形式。如,小徐同学把平时看到的瓶瓶罐罐结合自己的喜好,在陶艺课做了二件作品,他把这创作的过程变成了写作的过程,题目是《学做陶》,这种参与记忆日记,读吧让人回味无穷。文中这样写道:“小罐虽然做好了,但我还不过瘾,又搓起了泥条,并很快地盘了一个造型更别致的蟹篓,这个蟹篓上小下大,一圈一圈的泥条真的把用竹子编的蟹篓刻画出来了。蟹篓的背面是用两根泥条互相缠绕编成的背带,背带轻轻地搭了下来;正面有两只螃蟹趁人不注意爬出了蟹篓,正准备逃跑,这两只逃跑的大蟹为我的作品增添了不少生活情趣呢。”

        4、奇思妙作——写想象日记
    想象是人脑对过去经验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想象是美术创作的一种最活跃的思维方式,更是当前《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的“激发学生展开想象,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的要求。天真烂漫的想象为创作、日记提供了原动力。想象日记是通过文字对想象作品进一步说明,如:我创作的内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创作?这个造型、这块色彩表示什么意思?……从而使观赏者更容易理解自己的作品,接受自己的日记。如:小钱同学在介绍自己的陶塑《恐龙》时这样写道:“忽然,我的眼前出现了一只恐龙。那恐龙身长20米,它那巨大的身躯足以占领半个森林,你瞧那有神的双眼多么明亮,那巨大的嘴巴……”这种想象是一种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学生怎不会浮想联翩?“它也许要去参加恐龙大战,它歪着头,斜着身,它那样真像是恐龙部队的首领,身后似乎跟着一大群恐龙……”

         5、交流品评——写评论日记
    美国学者帕内斯说:“创造效率的高低取决于人们评价事物的能力……。”评论不仅能提高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还能活跃思维,点播创作的火花,是美术教学活动完整性的主要环节,更是当前《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的“除了教师的评价之外,要多让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根据陶艺作品的特点,评价着眼点主要在能否根据现有的材料,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观点。评论日记是对教师特意安排的范作(通常以对比范作为主),或学生的习作展开讨论,可做成友情卡形式,在卡上写上作品中哪些地方是成功的,令你感动的?哪些地方有待改进,怎样修改?有能力的可以修改作品。采用友情卡形式以激励、表扬为主来评论美术作品,不仅可增进同学间、师生间的友谊,还可加强交流,不断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写作水平。如:课上的品头论足引发了课后的一翻评论,“小王同学的作品《海轮》作法巧妙,他用泥板成型的方法,有的卷,有的贴,有的捏。简结的造型,明快的色彩表现出海轮特有的质感。如果作品再加上高高的桅杆,鼓鼓的风帆,将更有情趣。”

     就“画”拓源,循“文”开渠。这种训练,学生乐于接受,易于吸收,便于积累,利于发挥;这种综合,使学生创作时才思敏捷、得心应手,日记时运思走笔、左右逢源。

[ 本帖最后由 吕月琴 于 2009-1-6 16:34 编辑 ]
2#
发表于 2009-1-7 17:02:39 | 只看该作者
            新年发新帖开始新的合作,优师著优文营建优的网站。
3#
发表于 2009-1-7 17:08:17 | 只看该作者

季超再赞

               打通艺术与语文。。。。异质同构开新面,连接江苏和湖北。。。。多元共呈谱新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 06:47 , Processed in 0.19619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