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9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用25年的时间填写一份优秀答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18 14:14:2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用25年的时间填写一份优秀答卷作者:李镇西

           25年的时间填写一份优秀答卷
                      ——乐山一中高901班聚会随笔
                                    李镇西
                  
2015年7月18日上午我赶到乐山一中校门时,早到的学生和其他老师已经站好队列准备合影。
同学们和我热情地打着招呼,我微笑点头或挥手致意,并在第一排的最右端坐下——中间坐着老校长和其他比我年长的科任老师。在这过程中,彼此之间没有太多的惊讶,更没有特别的激动,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那么理所当然。好像时间还停留在八十年代后期,我们班不过是举行了一次集体活动需要合影而已。
照完相,我们在校园里植树。我和许多同学一一交谈,发现女生们普遍变化不大,许多女生简直就是停止了生长;而男生们则普遍发福长胖,李崇洪、王文、刘驰等同学那叫“变形”了。虽然有的同学毕业后我就没有再见过,但每一个同学我都第一眼认出并不假思索地叫出了名字。哦,不不,吴雪瑶同学我还是犹豫了十几秒钟,才准确地说出了她的名字。真是对不住!
其实,我们当年学习生活的乐山一中校园早已荡然无存,老校园十多年前就交给了一所小学,原来的建筑统统拆除,片甲不留。现在乐山一中的校园是后来异地重建的。对新校园我们没有一点点感觉,更谈不上感情。但是,这次聚会活动筹备组的同学策划了一个有意义的事,就是在新校园种一片树——我们在校园一隅种下15棵樱花树。我对同学们说:“从此以后,我们对乐山一中新校园也有了一份惦记。”
植树时,我和罗永昌老校长聊天。对罗校长我一直心怀敬意与感激。八十年代的我,年轻气盛,行为任性,好多做法属于“打擦边球”甚至“犯规”,但罗校长对我一直很宽容,当然也有严肃批评和诚恳忠告的时候,但更多的时候是鼓励、支持和保护。他说:“当年有些人对你不理解,甚至非议,我就说,有哪个老师能够像李镇西一样,每天早晨为学生挑水?”我想起了,他说的是我教初中时,班上有个保温桶需要灌开水,因为学生小,我便每天去锅炉房挑开水,以保证学生每天有水喝。其实,罗校长也是一位非常富有爱心的老师,也很有个性,这点和我一样。因此他能够理解我并包容我。我常想,在我的年轻时代,如果不是遇到了像罗永昌校长、林祥康校长、陈嘉永校长、吴忠中校长这样开明的领导,以我的个性,能够走到今天吗?
                 二
植树之后,我们来到校史馆。校史馆门口两边的柱子上,写着乐山一中的校训:“教崇德智体,学通天地人。”这是我岳父的手迹,看着自有一份亲切。
进入里面,百年历史扑面而来。我们在一面墙的上面看到了我班的毕业合影照。当年风华正茂的学生和我,在墙上对着我们笑。乐山一中历任校长也在墙上凝视着我们。看着林祥康校长、陈嘉永校长、罗永昌校长等老领导,我再次想到他们当年对我的鼓励、支持、批评和帮助,还有宽容,心里充满感激。我站在这一组肖像前和老校长们合影。
还有一位校长引起了我的兴趣,就是现任校长袁光大,他神采飞扬的照片也高高挂在墙上。说他是“现任”不太准确,因为他在今年高考后便以涉嫌违纪违法而被双规了。对他的落马,我并不太惊讶,因为几年前我就听说他这个校长职务是花钱买来的。当时我特别惊讶:我当校长累得不行,他居然要花钱买这份累,这要多么完美的人格才能做出的高尚举动啊?他当然不是买累,他是“投资”。但是,我当校长就看不出校长这个位置有什么油水可图的,或者说我想不通他会怎样收回成本而且盈利——这又要多么高的智商才能做到呀!越想越可怕。
当然,迄今为止,所谓“花钱买校长”还只是传说。但愿通过双规调查,是还是不是,真相能够大白于天下。但无论如何,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极高声誉的川内名校乐山一中这次因袁光大而蒙羞了。乐山一中校史馆没有把他的照片取下,是明智的。他的确担任过乐山一中的校长,这是历史事实,不用回避。这一事实会给我们许多思考与启示。只是我希望校方能够在他的照片下留下一段文字,说明他因何而“离职”的。
乐山一中新校园有两尊郭沫若的塑像。一尊在学校大门口,站着的郭沫若傻不愣登地看着大家。我们一看就纷纷摇头:“不像不像!”“这哪像郭沫若呀?”我说:“这是刚从韩国回来的郭沫若,人家整了容,我们当然看着不像啦!”大家笑了。另一尊在校史馆附近,坐在椅子上的老年郭沫若很深沉地看着远方。这塑像我们熟悉,因为原来在老校园,我多次在这尊塑像前给学生讲过郭沫若。看到它便回到了当年。学校搬迁时把这塑像也移了过来。有同学在老年郭沫若塑像前照相。我对郭沫若素无好感,但也和几个同学在其塑像前合影。不是敬仰,而是怀旧。
                       三
离开了乐山一中,我们回到举行这次活动的金鹰山庄。一进山庄,乐山一中的老校门赫然矗立在酒店大门一侧。我们都惊叹这老校门仿制得太逼真,让人仿佛感到置身于老校园大门前。这是祝黎嘉等人的创意,也是筹备组同学给大家的一个惊喜。连老校长都说,以前各届学生聚会都没有人想到这个创意。
午餐就在山庄进行,席间师生举杯,互致祝福与感恩。
下午两点,由祝黎嘉同学主持的班会开始了。他首先请上每一位老师到前面,对着同学们站着,然后喊道:“同学们起立!”全体同学齐刷刷站起来。祝黎嘉又喊:“敬礼!”同学们鞠躬并大声说:“老师好!”我一下就回到了当年的课堂,我想其他老师和我也有一样的感觉。敬礼完毕,同学们给我们每一个老师献上一束鲜花,表达谢意与敬意。
老师们坐好后,祝黎嘉播放了一个五分钟的纪念视频。屏幕上,一开始是2015年到1990年的“倒计年”,最后定格在“1990”,然后是“滴铃铃”的上课铃声,紧接着是眼保健操的音乐:“为革命眼保健操现在开始,闭眼……”画面是乐山一中的老校园,那一排排老房子,还有一幢幢老教学楼,让时光倒流。然后在《唱歌的孩子》的音乐背景中,一张张老照片依次浮出然后淡出,这是昨天一页页历史的重现与更替。我看这些照片有一种特殊的亲切,因为每一张照片都是我拍摄的。看着照片,我恍惚回到了当年的现场。视频最后定格于“青春不老,我们不散”。
然后以学号为序,同学们上台发表感言。每一个同学上去时,屏幕上便打出该同学高中毕业时的黑白肖像照。他们当年交证件照时,我特意多收了一张,然后保存至今。于是,他们得以看到他们当年的容颜。屏幕上青春稚气的那个人,看着已经人到中年的自己,真是有趣。第一个上去发表感言的是黄樱,她一开口就说不出话,她流泪了,然后捂着脸转过了身……接下来,每个同学都说了一段话,或长或短,表达着对青春的怀念,对老师的感恩,对同学的真情。潘芳奕为这次聚会进行了精心的策划,她特意向大家介绍了聚会文化衫的标识和设计理念。每一个同学在讲话时,我就感觉他们好像是在当年的课堂上回答我的提问。于是我发现,25年过去了,同学们的性格其实没有变化。羞涩的依然羞涩,比如王霞、李静;开朗的依然开朗,比如熊星、林玲。
对了,林玲还朗诵了她写的一首诗——
假如我在嘉州城内遇到你,
我希望,
你还是那么年轻,
脚步轻盈,笑容可掬。
黑色的眸子里,写满单纯。
假如我在嘉州城内遇到你,
我希望,
你没有描眉,不必涂粉,
碎花布裙朴素干净。
好看的脖子上,
没有金银。
假如我在嘉州城内遇到你,
我们不谈子女,
不谈婚姻,
不谈融资上市披红挂绿,
只谈郭沫若故居,
谈校园自编自演的小品,
谈我们的班旗、班徽还有班歌,
谈学校一年一度的辩论赛、歌咏比赛,
还有那太阳岛上难忘的踏青之旅。
假如我在嘉州城内遇到你,
我们不点酒菜,
不点咖啡,
不点茶水和甜品,
只点一客冷饮,
或者一碗豆腐脑,
把视线拉回到嘉定路上向晚的黄角树荫。
真的,假如我在嘉州城内遇到你,
我只要给你一个拥抱,
近距离感受你的呼吸和心跳,
让彼此清楚地确认,
若干年后,
我们活得依然健康美丽。
林玲回首往事时有所穿越,因为她把初中未来班的“班旗、班徽还有班歌”镶嵌进了高中的记忆。但这首诗朴实,真诚,表达了同学们共同的情怀, 因此她刚一读完,同学们便报以热烈的掌声。
有些同学因为一些特殊原因没到场,但送来了视频。视频里,在德国的周慧给大家送上祝福,在北京的罗晓宇给大家献上飞吻,还有周强、王赟、杨倩 、汪敏、何建平……
接下来,是老师们发表感言。先是罗校长和吴校长分别讲话,两位老校长不约而同地高度评价了我们这个班强大的凝聚力和突出的创造能力。罗校长说,今天的聚会,是他参加过的学生聚会中人来得最多的一次聚会,几十年过去了,一般能来一半就很不错了,但高90届1班今天来了70%以上(实际上我们这次聚会到场的同学是80%以上,加上发来视频的同学,参加者的比例就更高了)。吴校长特别表扬了同学们的创造性,说这证明“你们李老师的教育是成功的”(大致意思)。其他老师也很动情地回忆起当年和同学们在一起的时光,向同学们表达了祝福与鼓励之情。
                    四
我是最后一个发言。这一刻我盼了25年。
但此刻,我却想到了1995年6月——是的,我没有写错,是“1995年6月”而不是“1990年6月”。
19956月,高考一天天迫近。作为班主任和语文教师,我率领学生奋力冲刺的同时,还挤出时间在办公室里为即将毕业的高951班编撰班级史册《恰同学少年》。
在序言中,我特意写了这样几段话——
常说“不以成败论英雄”,但这话在中国似乎从来就未真正做到过。就目前中学教育而言,“成”的标志,从理论上讲,是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但事实上,“成”的唯一标志只是学生们的升学分数以及学校的升学率。这使许多有志于教育改革的人,虽然胸怀教育科学与教育民主的顽强信念,却不得不在“升学教育”的铁索桥上冒着“学生考不上大学一切都是白搭”的舆论“弹雨”,艰难而又执着地前行!
这是一种很不正常的教育评价:假如某位班主任的工作富有特色(比如班级管理尽可能交给学生,平时尽可能开展各种有益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等等),尽管在当时就可以判断出这些做法是符合教育规律的,但周围舆论仍然会自然而然地把目光投向几年后的高考:“工作倒是蛮有新意的,可万一高考滑坡怎么办?”“哼!就会搞一些花花哨哨的东西,到时候高考可有好戏看了!”……几年后,假若学生高考成绩不错,人们会齐声喝彩:“你看,人家的班级管理那么放手,而且又搞了那么多的班级教育活动,高考成绩仍然这么好,他确实有两下子!”相反,若高考成绩不理想或低于人们的期望值,同样的人也许会说:“班级管理那么松散,还搞了那么多与高考无关的活动,高考当然会砸锅——我早就料到了!”
于是,在当代中国,几乎任何一位“优秀教师”“优秀事迹”的辉煌大厦,都必须以其班级大大高于所在年级、所在地区平均水平的“升学率”作为支撑的主要栋梁,否则,他的一切教育思考、探索与创新都等于零!
……
每一个字都凝聚着无言的悲壮。因为写这段文字时,我心里一直装着五年前乐山一中高90届1班的高考成绩,这是五年来我心中一直挥之不去的阴影。我所写的“若高考成绩不理想……”所面临的舆论压力,正是我五年前的遭遇。要命的是,写这段文字时,又一次高考即将来临,等待我的是什么?不能说我一点都不紧张,那是不可能的;但我还是充满自信地期待着,因为我坚信,我的教育没有错!
所幸那次我赢了。成都市玉林中学高95届1班的高考堪称辉煌。我也因此而“出名”了,而且所受到的赞誉几乎是我预见过的那样:“你看,人家的班级管理那么放手,而且又搞了那么多的班级教育活动,高考成绩仍然这么好,他确实有两下子!”
                         五
然而1990年暑假,我所面临的也是我描述的那样:“搞了那么多与高考无关的活动,高考当然会砸锅——我早就料到了!”说实话,直到现在我都没想通这个班为什么高考没考好。是师资力量不强吗?科任教师中有两位副校长,其中分管教学的校长教我班数学;是班风不好吗?我们班可是乐山市优秀班集体啊!唯一似乎可以解释的理由,是当时的乐山市指导高考复习的有关部门可能有所失误,因为那年不只是我校高考没考好,整个乐山市的高考都滑坡。当然,这也是我的主观推测。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原因呢?不知道。
我虽然不知道什么是高考失利的原因,但我知道什么不是原因——所谓“搞了那么多与高考无关的活动”决不是高考失利的原因。“那么多”被人诟病的所谓“与高考无关的活动”是什么呢?中秋晚会,元旦联欢,街头调查,农舍走访,峨眉山看雪,瓦屋山探险,一分钟演讲,模拟性辩论,社会问题论坛,改革热点争鸣……是的,这一切的确是高考不考的,“与高考无关”,但我们教师难道仅仅是高考的奴隶吗?难道教育的全部内容和最终目的仅仅是高考吗?如果是这样,那教育不是太可怜也太可悲了吗?然而,那时还没有“素质教育”的说法,也没有人和我讲道理——大家只认“高考才是硬道理”。
我唯一觉得对不住的,是那个班的学生们。毕竟他们唯一的高考败在了我任班主任的班里。1990年7月底8月初那一段时间,我每天都想像着落榜同学以泪洗面的情景,想像他们彻夜难眠,甚至似乎能够听到他们沉重的叹息。一想到这些,我心里就特别痛特别痛。25年来,我一直对他们心怀内疚。就算他们直到现在都还埋怨我,我也接受。我认了。虽然至少表面上没有学生怪我,或者说至少绝大多数学生对我很宽容;但我自己很难抹去心中的歉意——尤其是对包括宁玮等同学在内的一大批来自农村的同学。
                      六
自从这个班毕业,我就盼着有机会再给他们上课。今天这一刻来临了。
我打开了电脑,打开事先准备的PPT,正要讲话,吴忠中校长站起来说还要补充几句:“你们毕业25年了,这25年证明了你们李老师的教育是成功的。我们的教育所要培养的正是你们这样的人!”
于是,我接着吴校长的话开始了我的讲话:“吴校长的话,让我很感动,也让我临时决定我的讲话换一种方式开头。吴校长的话其实没说透,我干脆就把话说透吧!你们这个班,是我教育生涯中唯一高考不怎么样的班级,当年高考的确没考好。我在我的著作里多次提到……”
这样开头是很不“喜庆”的,与活动气氛似乎不太吻合,但我是真诚的,而且所有同学们都理解因而能够听懂我的意思。
我说:“这么多年以后,你们以你们25年的经历证明了你们自己,比如今天这个聚会活动的策划,刚才各位老师和校长都说这次聚会活动非常有创意,是其他年级的同学会所没有的。你们证明了你们很优秀!你们用25年的时间填写了一份优秀的答卷!”同学们用掌声回应我的话。
我说:“我并没有因为这个班的高考没考好,便‘汲取教训’,转而狠抓分数,再也不搞什么活动,而是全力以赴研究试题,研究应试技巧,最后成为应试教育的高手,让我的学生上学上课就像坐牢一样。没有!我坚信我没有做错。我继续走自己认定的正确的教育之路,照样在班上搞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我就是想让我的学生的学习生活快乐。我想,教育是为什么呢?就是让孩子快乐而有收获,并给未来留下温馨的记忆!”
我展示了当年一组组有趣的照片:冒着风雪攀登峨眉山,我们用青春的躯体在雪地上摆成“一班”二字,夹江桃渡的嬉戏打闹,中秋晚会表演,大佛寺的参观,还有全班同学送李静同学的场面……
说着,我翻开《花季》,全文朗读了《送李静》的文章,这是我们全班同学共同的记忆。然后我又讲了几个当年发生在我们班的温馨故事,同学们都是这些故事的创作者和主人公。讲着讲着,我即兴说出了好几个同学的生日:“比如林玲的生日是19721121日,你和余洁是同一天生日;又比如景建辉,你是197337日,对不对?(同学们鼓掌)沈建,1972325日,第二天是赵琼的生日,对不对?(掌声)程桦,1973520日;杨嵩,19731217日,对不对?”这让同学们感到惊讶,大家不断鼓掌,叫好。
              七
我继续说:“接下来我想问一声,亲爱的同学们,25年来,你们好吗?刚才有两个细节我说一说。赵琼上来讲完以后,祝黎嘉就对大家说,赵琼现在是成都中医药大学的教授。我当时就给祝黎嘉摆手,不要他继续说。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后来文方老师给我发短信,让我叫每个同学都介绍一下自己现在在做什么。我也没转达这个要求。为什么?我想,不管你是局长,是教授,还是董事长,现在都是同学!毕业25年来,我从来不主动问任何同学你在做什么?你要考虑别人的心理感受。除非他主动告诉你,当然私下也可以问一问。但公开场合,不要主动问别人。就这是尊严,这就是平等。我经常在想,无论是哪个学生,不论做什么,只要你善良、正直、勤劳,就是最优秀的学生!25年来,你们已经证明了你们是最优秀的!”我以杨嵩、赵伟、李岷、赵建、宁玮等同学为例,“他们在人生的道路上一样扬眉吐气,一样事业有成!我们为他们喝彩!”掌声再次响起。
我讲了我为我的著作写的自我介绍:“我是这样写的,‘李镇西,一个深深爱着孩子同时也被孩子深深爱戴的老师。他的教育理念是,朴素最美关注人性做真教育,幸福至上享受童心当好老师。”同学们喝彩:“好!”并热烈鼓掌。我说:“朴素最美,幸福至上,这也是我送给你们的话。所以我说,在座各位同学,不管你是做什么的,只要你善良、正直、勤劳,你就是最优秀的!就是最幸福的!”
我说:“今天,我重新发现了你们。以前成绩不怎么样的同学,今天表现出让老师们惊讶的创造能力。所以我说,每一个人都是某一个领域的天才!这个观点你们要告诉你们的孩子,不要让你们的孩子只在分数上去追。刚才我说了,你们已经用25年的经历证明并告诉我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我重新发现了你们,你们也要重新发现自己。”
                  
吴忠中校长站起来说:“对不起,插你一句话。我觉得,李老师现在的教育理念,加上你们这些人,应该是我们国家的根基。李老师的要求看来好像不高,但如果我们的国家能够培养像你们这样的人,大多数都能是这样的话,那就是我们国家的根基!中国的发展那就不得了!”大家热烈鼓掌。他又强调:“不相信我们看!再过二三十年我们看一看,对比一下就知道了。”掌声又响起了。
接下来,我给大家讲了我现在的学生的故事,讲了我的教育理想,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最平等最幸福的教育:“七号晚上,我和杨嵩赵伟等同学在上海聚会。我对他们说,几天前我刚刚卸任校长,但已经有三家请我去做校长,我没去,因为我觉得现在我们的教育并不能按我的理想去做,有什么意思呢?我要做就要做我理想的教育。后来,杨嵩和赵伟对我说:‘李老师,以后我们有了钱,我们来办一所学校,办理想的教育!’我说:‘太好啦!’当时我们还说,现在这还只是一个朦胧的理想,但我们可以去努力啊!我还说,如果我们要办一所学校,决不以牟利为目的,不靠学生赚钱,就像国外一些私立学校,办教育就是做慈善,我们也不搞所谓‘重点中学’的模式,我们就办平民教育的学校,收平民子弟,让他们享受最平等最公平最温馨的教育!我希望我们在座的同学,以后我们有了钱,我们一起来圆这个梦!让我们的后一代,让我们中国更多的孩子,能够享受真正的教育,这就是我的教育梦。我希望这个梦能够实现,我希望25年后,我还能够参加这个聚会,那时候这个梦已经圆了!”
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我结束了我的发言。
   但我的思考并没有结束。这个班和玉林中学的高951班真是太值得比较研究了,其中的教育意蕴真是太丰富太耐人寻味了。
                 
晚餐之后,是篝火晚会。程桦、杨嵩等人献歌,张钰给大家跳埃及的东方舞,我唱了一首《敢问路在何方》。我们还做着各种游戏。游戏中,76岁的吴校长和大家一起抢着凳子,让我们特别开心,也特别感动。最后,漫天绚丽的焰火,为这次聚会活动画上了辉煌的惊叹号。
让我们记住为筹备这次活动而付出智慧与汗水的同学。他们是(排名不分先后):刘驰、熊星、潘芳奕、宁玮、赵伟、黄樱、汪焰、胡国文、赵建、祝黎嘉、赵伟。
第二天分别时,我送了李静一本书《爱心与教育》。她现在是新疆伊犁的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同为教育者,我勉励她做一个优秀教师。她希望我以后去伊犁讲学。我答应了:“伊犁我去过,很远很远。但我还愿意去,因为那里有李静!”
我没问当年李静回到新疆后是否当年便考上了大学。我怕万一她是次年复读考上的,那我就太不“懂事”了。但我是这样猜测过的,因为我的心里一直装着那年高考。
25年来,这个班的许多同学一直和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上北大、复旦的程桦,还是次年复读之后高考成功的黄樱,还是落榜之后再没参加高考的宁玮,还有沈建、田丰、赵琼等人……我也见证了他们后来的人生轨迹。时间冲淡甚至过滤了在某一人生节点上“至关重要”的色彩。我承认,具体到某一个学生,如果当初高考辉煌,他的人生道路或许会更加顺利一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18岁时的高考,对人生的影响越来越淡。百川归海,殊途同归,或辉煌或平淡,大家最后都拥有了自己人生的幸福——尽管这“幸福”的构成因素各不一样。
想到这些,我终于走出了25年前的阴影。这算是这次聚会我最大的收获。
我把期待的目光投向新的未来,因而再次想到了当年《花季》中,周强同学在序言中的一段话——
好吧,朋友,向前走,用我们炽热的目光点燃青春的火焰,前面生命的太阳在升腾,人生的大潮在召唤,身后传来阵阵涌浪的轰鸣和那不再重复的岁月……让这段美好的时光化作灿烂的记忆永存于我们心间,也化作熊熊的火炬激励着你、我、他,在未来的风雨旅途中劈浪前行!
无论我,还是学生,如果以青春的年龄标准来算,当然都不再“青春”了。但我想到克林顿办公桌上的一段座右铭——
青春不是人生的一个时期,而是一种心态。
  青春的本质,不是粉面桃腮,不是朱唇红颜,也不是灵活的关节,而是坚定的意志,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也是荡漾在生命甘泉中的一丝清凉。
  青春的内涵,是战胜怯懦的勇气,是敢于冒险的精神,而不是好逸恶劳。许多60岁的人,反比20岁的人更具上述品质。年岁虽增,但并不催老;衰老的原因,是放弃了对理想的追求!
  岁月褶皱肌肤,暮气却能褶皱灵魂。烦恼,恐惧,乃至自疑,均可摧跨精神,伤害元气。
  人人心中,都有一部无线电台。只要能从他人和造物主那里收到美好、希望、欢畅、勇敢和力量的信息,我们便拥有青春。
一旦天线垮塌,精神便会遭到愤世和悲观的冰霜的镇压。此时,即使20岁的人,也会觉得老了,然而,只要树立天线,不断接收乐观向上的电波,那么,即使你年过80岁,也会觉得年轻。
我因此而在心里激励自己,并真诚地祝福着每一个同学继续“在未来的风雨旅途中劈浪前行”。
                            2015年7月21日-28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 05:59 , Processed in 0.07761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