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孩子感受书法之美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0-1 08:46:1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走入基层普及书法传统

  让孩子感受书法之美

  ——谈书法基础教育实践

  ■胡守鸿 (浙江省嘉善县书协主席、嘉善县文化馆书法干部)

  中国书法未来的发展,不仅取决于老一辈书法家的辛勤耕耘,以少儿为群体的书法基础教育更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当前,怎样从固有的教学模式中,确立书法教育新的理念、新的模式、新的方向,形成一个全面的、规范的、系统的、多元化的书法教学新格局,已迫在眉睫。


  综观目前的书法基础教育,我觉得还存在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其一,运作机制不健全。在“应试教育”驱动下,一些学校和家长把升学作为衡量孩子是否成材的唯一标准,课业负担“超载”,测验和考试繁多,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兴趣爱好。许多学校美术课和音乐课都有专职教师授课,和语文、数学一样有课时安排,而写字课没有专职教师,只是利用午读时间,在兼职老师的督促下,由学生自行完成,并没有将其放到应有的位置上。我国几千年历史的传统书法艺术已被淡化,更谈不上系统教育。

  其二,深层教育不明确。随着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和素质教育的深化,书法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我们周围有很多人在书法教学中取得了可喜成绩和成功经验,但呆板的书法教育模式仍未改变。

  例如,现在有一些培训班为了迎合学生急于求成和家长望子成才、望女成凤的心理,搞速成教育,通过短时间的培训,对某个作品进行反复临摹,使学生片面地将精力放在参赛和获奖上。当然,一些有益的展览比赛对激励培养学生的兴趣、信心应该肯定,但同时,也应看到这种“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所造成的浮躁现象带来的负面效应。

  鉴于上述状况,作为文化馆书法辅导干部,笔者在少儿书法教育过程中展开了一些实践与探索。

  要抓好书法基础教育,首先应该转变观念。文化馆、书协等有关部门和团体,要大力支持有书法专长的艺术家到少年宫、博物馆、老年大学及基层授课。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进行书法知识和书法活动的宣传。介绍像王献之、欧阳询、怀素等书法家成才的故事,举办书法讲座,将优秀学员的作品送到学校和社区巡回展览,向报刊推荐学生习作,扩大教育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的比赛,增强学生的学书兴趣和竞争意识,让已学书者感受到书法艺术带给他们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让未学书者受到好学上进的启迪,最大范围地充实与丰富广大学生的精神生活。

在书写中感受美的体验

  学书兴趣的培养。书法家启功先生说:“教小孩写字跟成年人不能相提并论,小孩写字要练基本功、基本标准。”少儿书法辅导要根据学生生理、心理、思维特征,循循善诱,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体验和感受艺术的乐趣。从正确的执笔姿势到“横平”、“竖直”简单的线条练习,使他们体会“逆锋”、“回锋”的用笔,培养其动手能力、平衡能力。用顺向、逆向练习画圈,锻炼他们的运指能力,运腕能力,提高学生对点与线、静与动的认识。用比喻的方法增加他们对基本笔画的识别与理解,培养其类比能力、记忆能力、表现能力。例如点像“蒜头”、横如“骨头”,“悬针竖”如一根针,“垂露竖”像欲滴还连的水,“撇”似一把刀,“捺”如伸展的脚等。把边旁部首比喻为一台机器的零件,要质量过关,把字比喻为一台完整的机器,要尽善尽美。通过描红、工临、背临练习,使学生了解、掌握不同书体的特点与规律。用“永字八法”给学生讲解用笔的提按轻重、笔画长短、粗细变化,从方笔、圆笔的合理运用到字型结构的疏密与完美,以求得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

  在辅导中,笔者曾联系实际,创作了《书法歌》、《习字三字经》,分姿势、执笔、运笔、选帖、临帖、修养、创作等七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学习指导。这样,对于理解和思维能力尚不很强的少儿来说,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培养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的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智能的开发。

  审美能力的培养。我国的各个艺术门类向来都是互供营养、相互启示的。对于少年儿童来说,除了基本功训练,还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美,如何追求和创造美。在教学中,笔者为学生分析讲解欧体的劲险刻厉、法度森严,颜体的雄伟沉厚、端庄英迈,柳体的刚健峻洁、笔势精悍,赵体的雍容遒丽、圆转流美等。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对学生进行一定的书法美学史的启发教育。如什么是简、淡、朴、拙、丑、秀,我国彩陶的浑朴,青铜的厚重,丝绸的柔美,瓷器的晶莹,与书法的豪放、婉约、阳刚、阴柔的内在联系;为什么北方魏碑笔触中夹杂着斧刻刀痕,南方墨迹里流动着竹林清风,这是因为地域文化不同的原因所致。让学生了解诗、书、画、印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美的内容,也是艺术美的表现形式。同时,配合教学带学生参观名胜古迹中的匾额、碑刻、字画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祖国书法与国画艺术的瑰丽多姿,从而进一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审美感受,产生审美能力,增进创造美的信心。

  品行的培养。清·刘松年《颐园论画》中说:“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写好字,做好人,做人诚实善良,做事务真求实,是少年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码的行为准则。学习初期,大部分学生对“捺”、“走字底”的书写难以掌握,出现了畏难情绪。这时,要鼓励他们向书法家学习,坚持不懈,知难而进。大多数学生对字帖中的一笔一画容易掌握,但结体把握能力较差,不是这横长了,就是那竖短了,书写中不懂得相互“照应”和“避让”。老师在施教中,可以把字的结构比作同学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要互相照顾、和谐相处。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古诗、名句,如“修业勤为贵,行文意必高”、“立志不随流俗转,留心学到古人难”、“神交古人、心怀天下”、“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等,让学生在书写过程中接受思想品格教育。

  创造力的培养。高尔基说过:“照天性来说,人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这其中就包含了个人的创造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这是当代少儿书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是让学员产生创造欲。平时利用课间休息,让学生阅读书法杂志上的优秀少儿书法作品。在学生训练基本功的同时,使学生们懂得入帖与出帖的关系,集字与创作的方法,定期将学生的习作进行交流展示,让学生观摩学习,取长补短,互勉共进。其次,选择那些富有时代气息或切合当前形势的内容让学生书写,使学生懂得传统文化与时俱进的道理,鼓励学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字体进行创作,让学生把较好的习作积累下来,并挑选自己认为水平发挥较好的作品,参加一些书法展览或比赛,还要组织优秀学生和当地的书法家、书法爱好者一起上街义务为民写春联等活动。让他们融入到社会中去,培养他们认识社会、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7 18:09 , Processed in 0.10700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