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扈永进:教师究竟是干什么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9-27 14:4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扈永进:教师究竟是干什么的?
2015教师节了。再次,提起一个命题:教师究竟是干什么的?
设问自答:对公共知识进行个人化诠释的人。
去年说过了,“对孩子好”应该不属于教师职业之特质。依据之一在于,孩子奶奶在这桩事情上也很热衷。且,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纯粹度,受到来自源远流长之动物属性的天然保障。
学校里,被称为“德育”的那部分工作,基本上也不能算作教师职业的特质。社会意义上的“好公民”概念和职业人意义上的“职业道德”概念,均不具备我所言的“特质属性”。学生作为所有公民的“前职业”阶段,一些规范性要求的达成需要教师工作的辅助,但也不能算是。
装修房屋工程需要诸多工种的工人。他们,各自做着其他工种所无法取代的工作。譬如铺地砖,譬如吊天花,各有各的事儿。那么,和社会各界各职业相较下来,教师究竟是干什么的,他们的职业特质又是什么呢?
我的解读是:所谓教师,就是对公共知识进行个人化诠释的人。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宇宙(物质的与精神的)的基本元素,也是引发事物变化的所有动因。金银铜铁锡是物质,石油煤炭阳光是能量,那么,《论语》与牛顿三定律绝对属于信息。
化学教师要提及元素周期表,但那玩意还是信息,而非物质与能量。《论语》中记载着孔子对世界的观点和感喟,当然信息。中国最伟大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坐在自己书房里,使用大量的冒号和双引号,沛公曰项王曰范增曰张良曰层出不穷。他有摄像机有摄像头还是有录音笔呀?全然三无。
所以连鲁迅都有些迷糊了:那司马迁究竟是史学家还是文学家呀?“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为证。牛顿揭示了“上帝的秘密”,但是,所谓秘密,无非人与世界间“信息不对称”之态而已。一点都不新,旧常态。
中国妇女曾经的“裹足技术”已经不再会进入教材,那些知识,属于被新生活方式淘汰的信息。故而,不再列入“现行的”公共知识。与此相对的是,为了探寻“奴役的秘密”,应该还会有人在研究“为什么裹足”以及“裹足对人的生理与心理危害”等等课题吧。不过,这些细部,并不会被列入基础学校课程。
平静而自信的牛顿及其三定律,貌似,被爱因斯坦理论及量子力学理论给颠覆了,但是,那种颠覆和“裹足技术”的几乎被完全废弃并不同。牛顿在宇观层面被爱因斯坦否决,在微观层面被量子力学否决,但牛顿理论依然会被列入中学教材作为公共知识的。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生也有涯,为什么也无涯!当然,欲言又止的根本原因在于,那已经属于另一个问题,故暂行搁置。这里的学问,属于逻辑学。亚里士多德始作俑,关于人类如何抵达理性思维的知识。可见,很早很早的时候,人类已经在积攒“有关自身的”知识了。这个意义上,跟弗洛伊德氏首创的精神分析学可算作近亲。
举一反三反无穷,简单枚举的意义所在。“为了不被别人欺负,必须学好语文算数。”摇滚歌手们话丑理端,证明着,人类社会公共知识强行进入教育的最低级原因。
或许,看下去很丑,看上去很美!说来话长,不表。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是公共知识,干嘛还要“个人化诠释”呢?
电视机刚开始普及的时候,就有人讨论过一个预案:鉴于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并不尽人意,是否,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选拔N个最优秀教师,让他们在电视上给全国中小学生上课,其他现职教师,做一些维持纪律批改作业的差事就得?
事实上,并没有能够这样推行。但是,要解答这个否决的真正原因,并不是那么容易。在我看来,起码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其一,所有的知识,均是人类对世界的诠释。这种诠释的缘起,从来就是“个人的”。那么,基础学校教师所进行的也是诠释的工作。不同在于,大多是对“诠释的诠释”。从人类“知识发生”的经验上来说,同为诠释,当然应该继续保持“个人化生态”。
其二,知识是对世界的简化,抑或,对人类认识世界的成本的简化?不回答。在这个“多元真理”被普遍认可的时代,对知识还能秉持“一元化”解读么?作为“共识”的知识,其逻辑起点,只能在于每一个涉猎者的“个人化诠释”。知识市场的基本单元,还是一个个“具体而微”的知识小贩。正如同,每一汪波澜壮阔的海洋,均可被细分为一朵朵基本的浪花。
其三,学生所学的,并不止“知识本身”。如是说的话,只背诵只秀记忆力就地久天长了。新课标有七个字——情感态度价值观,说得很是到位。我的意思是说,教师“对知识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蕴藏着濡染和激励的奇异力量,以及,每个教师以自己“独具的姿态”对知识所实施的解构和整合,也会对学生产生价值。一点也不亚于所谓“知识的获得”。
教师究竟是干什么的?答曰:公共知识的个人化解读。
无论课堂,无论课下,无论独霸讲坛的滔滔不绝,以及,校道邂逅的片言只语,教师与学生,总会无处不相逢。这些形形色色“喜相逢”的本质,并不需要解读得“过于人性”。在我看来,和蚂蚁见面碰鼻子并无二致。一句话,信息交换而已。而学校,无非一个信息平台,“信息的共享和流动”才是师生学校生活的特质所在。
好吧,打住。2015教师节也快打烊了,草就短章,以记以念,以记念。上午的时候,N个学生微信群都在问候老师,问候完了,开始欢乐。有资深学生发出一篇图说:“老师,您教的知识我都还给您了,您咋还是退还我的学费咧?”
面对千万里之外的一脸坏笑,俺莞尔。莞尔之余,敲字,回复于下:“记得,小学似乎是免费教育哎!这么说来,你居然还上过高中!”
解说,解释,阐明——是谓诠释。诠释又称解释。有说辞云,所有的解释都是掩饰。还有现锤子手机老板前罗老师永浩先生也云过,“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借此,剧终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6 21:37 , Processed in 0.07048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