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栋生:语文教学要尊重常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8-29 06:5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栋生:语文教学要尊重常识
新京报记者 王远征 摄
编者按  
  7月11日,王栋生受邀在“新京报第一届语文教育论坛”上发表演讲。作为一个全国知名的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南京师大附中语文教师王栋生多年来保持着自己特立独行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他重视学生思辨意识与批判精神的培养,而他本人的演讲也因观点独特,以及风趣幽默的表达方式而引发现场阵阵笑声。
王栋生简介
笔名吴非,任教于南京师大附中,江苏省特级教师,首批教授级中学教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著名杂文家,著有《不跪着教书》《课堂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致青年教师》《王栋生作文教学笔记》。
语文素养与考分未必有关
  王栋生的演讲从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说起。“语文教育主要还是着眼于要培养良好的习惯,不能跟着应试走。”但根据他的体会,目前的应试教育,大有越来越猖獗之势。
  王栋生回忆起一次他到某地做教材推广的经历。那一次他谈到作文教学,认为应该扎扎实实打好作文基础。有了扎实的基础,高考作文并不难办,即便临阵磨枪,也有那么二十几条技巧可以对付。“结果下面老师递条子,说你能不能先把临阵磨枪那二十几条说一下。”王栋生对此感到无语。同时,对于一些学校存在的让学生高考前大量背诵范文的做法,他也嗤之以鼻。
  “现在评价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他的高考分数一般是一个定标。社会也会以语文老师带高考的成绩来评价他的专业水平。但我们从课堂上走过来的老师不一定这样想。”王栋生比喻,教语文就像种庄稼,一个学生是否通过学习语文具备了人文关怀,恐怕比他考取一个高分意义重要得多。最好的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有温度的语文。
过度阐释磨灭学生阅读趣味
  “中小学语文教育中还有一个很糟糕的事情:既然上讲读课,必要的阐释还是要的,而现在的问题是过度阐释,把学生的阅读趣味磨灭了。”王栋生说。
  让学生自由地读,读出来、悟出来的东西,才是比较好的。他分析,过度阐释与当下语文考试中的一些问题不无关系。一些语文阅读考试中,考题存在无中生有的现象,还有一些题目设计了没有必要的统一答案,这种评价本身就存在问题。
  “一个好的老师上课的时候能让学生豁然开朗,因为他有智慧。一个好的老师下课的时候让学生满腹狐疑,这个老师也是聪明的,他知道启思导疑,让他的学生有疑问,这也是很有价值的。”
听、说、读、写关键靠“想”
  “学生一定要有课外,我们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根本就没有课外。”王栋生呼吁,要给学生留出思考的时间,而当下学生课内压力和课后作业量压力都过大。
  王栋生认为:“听、说、读、写,‘想’是关键。”语文教学,培育学生的思维品质最为重要。他引用爱因斯坦的话说:人的差异在业余,其实学生的差异也在“课外”。如果学生没有了课余,如何奢谈发展?他说,现在很多中学一天上九节课,课程上完后,学生已根本疲劳得不会“思想”,学到的东西也不会留存下来。
反对“有表情地朗读”
  对于教材与教参,王栋生也提出了一些看法。其中,对教科书中要求的“有表情地朗读”这一提法,他认为欠妥,建议修改。
  “我经常听公开课,有些老师范读时除了耳朵没动,都动了,因为耳朵动不起来。”王栋生的讲话引发台下一片笑声。他认为,“有表情地朗读”在小学课本中尤其严重。
  他建议,“有表情地阅读”应改为“读出人物的情感,读出文本所蕴含的情感,读出作者想表达的情感。”
  因此,他认为,让学生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或大声朗读,或默读,学生都能自得其所。
没有老师是被培训出来的
  王栋生认为,在中小学教材编写上,大学教授有必要参与。“我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注意到一个越来越好的趋势,就是面对教授、专家,我们能够争论起来。”王栋生说,这种争论之后,可以让教材逐渐平衡在一个大家能基本接受的水准上。
  但面对不尽如人意的教材,王栋生认为,教师仍然是比教材更关键的因素。“在我看来,一个好的教师能够利用生活中的一切材料教语文,而不是靠一本教材。”
  “没有一个好老师是被‘培训’出来的。”他认为,教师提高专业水平,取决于个人的职业追求,取决于个人对事业的热爱,而不应该指望统一培训。而这种自我充实提高的过程,应该充满愉悦。
  最后,王栋生还对教师提出了一点要求。他认为目前社会上一些用语并没有提供好的范式,包括一些公文和媒体所使用的语言,这对于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语文,会产生不好的影响。教师应该有专业意识,勇于指出这些问题,这是一个有职业品质的教师所应该做的事。
对话:学生希望教师是聪明人
      新京报:你认为教师最大的职责是什么?
  王栋生:教师的职责是“教”,教学体现的是“课堂”与“人”的关系。人生有12年要在小学、中学的课堂上度过,课堂将会对未来有什么样的影响?教师应当比一般人了解课堂。创造人格的养成从课堂开始。
  新京报:你反对老师讲课超时或课后布置大量作业,但不少老师认为,他们这么做也是为了学生好。
  王栋生:教师不能用超课时和超量作业替代教学。过多上课不利于培育兴趣,不利于发展思维。学生需要时间“休息生养”,能比较从容地思考领悟,对所学整合巩固,并做进一步探究。这个过程饱含学习趣味。而且,学生一定要有“课外”。
  新京报:你能否给年轻老师提些如何教的建议?
  王栋生:课堂教学是展示智慧的过程,也是普及常识的过程。教师应当有智慧,否则他的工作很难有价值。遵守常识,尊重规律,是最重要的智慧。学生希望教师是聪明人。无论遇上什么样的困难,他都有办法应对,至少他是个“能和我一同想办法克服困难的人。”
【文章标题报纸发表时,编辑改为最好的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
来源于《新京报》2015年7月13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8 15:54 , Processed in 0.10418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