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观察,是写作的眼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8-1 12:19: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观察,是写作的眼睛

丁维升
具体是文章的生命力,只有观察细致,才能把文章写具体。只有观察仔细,才能有东西可写。日常生活中,只有认真观察,才能在类似事物中发现独特,把握事物典型特征,写出有特色的作文。
一、融入生活,倾诉真情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的产物,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教师要引导学生多留心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观察对作文而言是智慧能力的重要来源。
平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看各种各样的事物。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引导他们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记下来,如观察一草一木、日出日落、小河田野、蔬菜瓜果……尽可能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有一天,遇到一场大雾,校园里白茫茫的一片,十几米外的东西全都看不清楚。我让学生先站在教室内观察,然后走出教室,来到校园,走进雾中体验。上课了,孩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滔滔不绝地叙述各自看到的、感觉到的。这样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头头是道的说话训练,锻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也训练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后来,我让学生把刚才说的话整理一下写出来,他们写出了一篇篇精彩习作。没有生活作基础,作文只能是一堆文字符号,乏味空洞,缺少童趣,没有真情实感。教师一定要鼓励学生说真话、实话,杜绝假话、空话。
二、抓住特点,发现差异
每处景物都离不开山和水,离不开花草树木、鸟虫兽鱼……但各处景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即是同一处景物,因季节不同,其特征也会不一样。无论是写春花的绚丽,还是写秋叶的静美,是写江海的波澜壮阔,还是写小河的潺潺流水,都要认真观察,把握它们的特点,了解景物的全貌,围绕一个中心来写。
如学校教学楼前的小花园里,花香与读书声相伴,特点是幽静美丽;操场上有单杠、双杆和篮球场;同学们有的在跑步,有的在打球,有的在做游戏。有的景物要一边对比一边观察,在对比中发现事物之间的不同之处。如,观察树叶,通过对比,我们发现,松叶如针,柳叶如眉,枫叶似鸭掌,这就是特点。
三、移步换景,工笔细描
在进行观察时,观察点不同,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看到的情况也就各不相同,得到的感受也就大不一样了。
北宋诗人苏轼在《题西林壁》中写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让学生使用动点观察法,连续移动观察位置,从不同观察角度,观察同一景物。观察点要连续不断地移动,移动观察点要有顺序。动点观察法适合观察正在发展变化着的景物。因作者对景物连续不断深入细致的观察,清清楚楚地了解到了景物各方面的不同形态和色彩,描写起来就得心应手,有话可说了,既可描摹景物的形状,又可显示景物的神采,使景物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当你来到自己喜欢的一处景点,最好先看看全景,对整体有个初步的印象,然后移动你轻快的脚步,向前走去,这样随着你脚步的移动,眼中的景物在不断变换,这就是“移步换景”观察法。
如《颐和园》一课,作者就以不同的观察点来描写园中的景色:或立足公园大门,或驻足万寿山下,或站在万寿山上,或立于昆明湖堤岸,描绘的是一副副异彩纷呈的图画。颐和园面积宽广,作者不能一眼就把景物看完,所以观察点须移动变化,这样才能具体细腻地描绘出园景。
四、选好角度,定点观察
定点观察是站在一个固定的位置上观察事物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首先要选好合适的观察点,选取恰当的视觉角度,把观察到的景物,限制在某一固定的时空内,对准目标,依据一定的顺序,从这一点出发进行观察。定点定位直接对准画面,最适宜于典型环境里的自然景物或风俗人情的描写,就像摄影拍照的特写镜头一样焦点醒目。定点观察定点描写,可以把景物描写得独具特色,个性鲜明,给读者以身临其境的实感,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鸟的天堂》,作者巴金这样描述:“我们的船渐渐逼近榕树了,我有机会看清它的真面目,真是一株大榕树,枝干的数目不可计数。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一部分树枝垂到水面,从远处看,就像一株大树卧在水面上一般。”
“榕树正是茂盛的时期,它好像在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树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作者站在船头,随着船身渐渐逼近的时候,目光集中在大榕树的长势上,定点对大榕树的形态进行了具体观察,看清了这一株奇特的大榕树的真面目,枝干“不可计数”,足见十分茂密;“枝上又生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卧在水面上一般。”作者观察了大榕树的整体形象;观察了大榕树与众不同的神态美,“那么多的绿叶”,不是一片片清晰可辨,而是“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这就是作者自始至终把观察的目光定点在大榕树上,对大榕树的枝、叶、根的形状、颜色、位置进行的最为细腻的观察。作者观察细致,从外形描写入手,浓墨重彩,逼真地表现出了榕树的勃勃生机。
五、寓情于景,浑然天成
我们知道,没有感情色彩的景物描写是苍白的,是没有生命力的。寓情于景,就是作者把自己的感受寄托在描写的景物上。景物描写,不仅要写出景物的美好,还要融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让景物的特点与自己的内心情感浑然一体。这样的文章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给人强烈的感染力。
如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六单元《山雨》一文,作者这样描述:“阳光下,山林的色彩层次多得几乎难以辨认,有墨绿、翠绿,有淡青、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清新的绿色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
这段文字描写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绿”,连用两个“流进”体现了两个层次:这“绿”不光是肉眼看到的,更是心灵所感受的,突出了雨中的“绿”那种让人难以忘却的美。作者把对山雨的喜爱和对山雨色彩美的描述,融为一体,感情表达不露痕迹,自然天成。
六、动静结合,以动衬静
动态描写,是对事物的动作、声响、神态作细致的描绘,达到景物传神、生动、鲜活的效果。静态描写,是描画出景物的外形、内涵、色彩和神韵。写景作文,就要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有机结合,使景物既有动态美,又有静态美,从而深深地感染读者。
例如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一场雪》一课写到:“大雪整整下了一夜。早晨,天放晴了,太阳出来了。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山川、树木、房屋,全都罩上了一层厚厚的雪,万里江山变成了粉妆玉砌的世界。落光了叶子的柳树上,挂满了毛茸茸、亮晶晶的银条儿;冬夏常靑的松树和柏树,堆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一阵风吹来,树枝轻轻地摇晃,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地落下来,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映着清晨的阳光,显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这段文字描写就是利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活灵活现地写出了雪后的美景。我们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就要求学生既要有静态描写,又要有动态描写,做到动静结合,构成完美的整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8 23:11 , Processed in 0.08209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