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观课评课: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聚焦学生的“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6-12 03:19: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日本观课评课:从关注教师的“教”转向聚焦学生的“学”

                  
        文/罗朝猛
观课评课是中小学课例研究的主要形式。比较我国与日本中小学课例研究的异同,我们明显发现,我国的课例研究现在仍停留在对教师的教的分析上,非常细致地解剖教师的行为,而日本的课例研究更加关注学生怎样学。
                         “授业研究”:改变课例研究方式的抓手
  美国全国教育与经济研究中心主席马克·塔克在其主编的《超越上海——美国应该如何建设世界顶尖的教育系统》一书中,把日本称之为“一个长期领先的教育强国”,其中在分析日本如何一直在国际学生评价项目测试(PISA)中遥遥领先时,特别推崇日本中小学教师的“授业研究”。
何谓“授业研究”?日本中小学的“授业研究”是对一个单元教学有系统性、整体性的研究。教师们一起备课、分析教材、教法和评价等,然后一起实施观摩教学,对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现象和问题,进行讨论和慎思,作为教师教学改进的参考。这是一种行动研究,也是结合课程改革、教学改革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制度。
日本知名学者、东京大学左藤学教授将“授业研究”概述为:这是以学校为主要进修场所,以教师为主要进修单元,是草根模式的、教师焦点的、合作实施的、实践导向的,其最终目标是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以提高课程和教学品质。在左藤学教授看来,因为教师参与了“授业研究”,所以教师不再是“斯金纳箱中的白老鼠”,教师自己就是斯金纳,自己做研究。这样,教师就是研究者,教室就是实验室,而学校就成为课程改革中心了。
史蒂文森等著的《学习的差距》一书对日本“授业研究”做了如下描述:日本教师从一入职开始,就被要求和其他教师密切交流,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他们认为教师有责任带年轻教师。校长组织老师开会讨论教学方法。除了校内研讨之外,也有地区性的教研组织会议。老师们备课也是集体进行的,备完一节课后,备课组里的一个老师就会在班上试教,其他老师观课,发现问题后再一起讨论改进。他们还会请到别的学校的老师观课评课,评课中获得高分的老师会获得奖励。
         “怎样教孩子学”:观课与评课的焦点
笔者在日本留学期间,曾数次被邀请到中小学观课与评课。给笔者最大的感受是,日本教师最关注的课堂目标就是学生的课堂投入。有学者研究认为, 日本中小学课堂“噪音”分贝比西方课堂高,学生们在解决问题时经常兴奋地探讨。学生门投入越高,认真投入的学生越多,日本老师就越开心。学生课堂的倾情投入,其实是与日本教师“花一辈子的功夫”来备课分不开的,每一堂课的展开都是精心设计的,意在使学生尽可能多地投入学习。
日本学者认为,要真正实现以学习为中心的教学改革,教师必须要积累上百次的教学观摩,并在每次观摩后进行两小时左右的教案研究讨论。为了达成上述目的,他们认为,教师必须开展日常的教学研究,必须要强化教学后的反思。
可以想象,在日本未进行“授业研究”之前,日本中小学教师大多把主要精力放在课前的教学设计上,即花上几天时间在研究课前的教案,而课后的研究往往草草收场。因为,他们研究的目的仅在追求“优良教学”,研究的方法则受到“假设——验证”的模式所支配。为此,日本学者认为,在以创造“学习”为目的的教案研究中,缜密地研究课堂中的事件才是课堂研究的要义。
过去的日本中小学校内评课,主要是观摩者针对执教者教学的改进进行点评与提出建议。在左藤学教授看来,这种方式应当从根本上进行纠正。他认为,假定观摩者针对某个教学情境中执教者的“教法”建议另一种“教法”,这种建议有什么意义呢?观摩者向执教者建议另一种“教法”,仅仅是提供了观摩者的“教法”而已,除此以外,没有任何意义。
据了解,以往的日本中小学校内评课,话题的焦点多为教材的处理和教师的教法。因此,“怎样教”构成了校内研习的主要对话。针对出现的此种现象,左藤学教授推出了他的“同僚性”校内评课“四原则”:第一,研讨的对象不是放在“应该如何教”的问题上,而是基于课堂所发生的事实,应讨论“孩子在哪些的方面学习成立 ,在哪些方面出现瓶颈”。讨论的中心不在于对教材的解释与评论教师教学技术的高下,而是基于课堂中每一个孩子的学习具体事实;第二,在研讨中,观摩者不是提出对执教者的“建言”,而是阐述自己在观摩了这节课之后“学到了什么”,透过多样心得交流来相互学习;第三,在研讨中,观摩者不应缄默不语,应当实现不受高谈阔论者与评头论足者支配的民主型研讨。第四,担任评课主持者的教师以“不凝练”、“不归纳”作为铁的原则来主持研讨会是最理想的。“畅所欲言”的研修会才可以结出硕果累累。从此以后,日本中小学校内评课风向标开始转向,“怎么教孩子学”逐渐成为校内研习的主要对话。
    观课不给教案:体验课堂教学中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参与日本中小学课堂观摩活动,笔者发现观课者不再坐在学生后面观察教师,而是全部挤到小组里面,仔细倾听学生的表达和交流,特别关注学生之间的倾听关系是否形成,学习在何时何处发生,学生的困惑在何时何处出现。同时,观课者对课堂话语和非言语行为等做详细的笔录、录像或录音,以便在后面讨论时提供具体的证据。
此外,正如前述,日本中小学的课例研讨将重点放在课后反思上,甚至不鼓励观课者给执教者建议。究其缘由,日本教师给出的理由是:教学方法对于每个教师而言都是独特的,给别人建议还不如自己在课堂上进行试验。有鉴于此,日本有学校向观课者提出了观课评课三点要求:第一,关注学生在什么场合下才能形成学习?第二,聚焦学生在什么场合可能会有困惑,为什么?第三,观课者自身通过这节课学到了什么?还有学校为让观课教师全身心地投入课堂,关注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忙于阅读教案,故在课前不给观课者授课教师的教案。按照他们的解释,此举就是为了让观课者体验课堂教学中的惊奇与不确定性。
                           聚焦孩子:滨之乡小学课例研究的实践            
日本所做的相关调查显示,无论是教学的改进还是教师的成长,都以教师自身的实践场所——课堂为中心,形成了一种同心圆的结构。对教师而言,最重要的是扎根于自己课堂事实的研究与研修,重视自己所在学校内部的研究与研修。换言之,必须建构以校内研修为核心,并在外部加以支持的研究与研修体制。
神奈川县茅崎市滨之乡小学是日本开展“授业研究”实践与探索的一朵奇葩。该校每年都举行上百次的观摩教学,学者、专家、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蜂拥而至来到该校观摩。据统计,近八年间造访该校人数达二万三千多人,其中包括来自海外的教育学家和一线教师。
在滨之乡小学,教师们组成学习社群,实施“授业研究”,以专题学习为中心,一起备课、共同构思教材、教法和教学策略,共同一起观摩教学,收集资料,举行教学研讨会,进行课程和教学个案的研讨、慎思和反省,以追求彼此的专业成长。尽管该校校长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他们的实践近三十年从未间断,他们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工作,尽可能减少开会时间,将主要时间用于教学研究。
在该校的课例研究中,重视课后的研究胜于课前的研究。课后的研讨会讨论的中心问题,与其说是上课的优劣、提问的技巧和教材的钻研,不如说是基于课堂的事实,议论学生的学习在何处是顺利的,在何处有障碍。观摩者不是对执教者提出建议,而是围绕一个中心课题——从教学的实践中学到了什么——展开讨论。
每次到教室观课时,该校的老师都会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状况上。当孩子分组讨论时,教师们纷纷散坐在各小组周围,观课记录哪个孩子的发言内容比过去进步了、能否尊重他人的意见、能否跟随老师的提示进行思考、为何有时这样表现等。他们深谙,正在上课的老师没有办法同时注意到二、三十个孩子个别学习的细节,其他观课老师的观课笔记提供了不同的面向,有助于发现孩子的学习特点,以便有针对性的帮助孩子学习。聚焦孩子,而非老师,“大家共同来培育所有的孩子”是该校老师达成的共识。
“不批评别人的课堂”是该校五大研习原则约定之首。在该校学生放学后举行的教师反思讨论会上,这样的回顾反思并不是批评上课老师的优劣与教法的是非,而是不断细致地探讨课堂中每个孩子学习中的得与失。
   
                          (拟刊于《新教师》2014年第7、8合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4 06:41 , Processed in 0.13209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