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字“信”句“达”方可“雅”——浅谈文言文的翻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4-16 16:29: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字“信”句“达”方可“雅”——浅谈文言文的翻译
  
  安徽省霍邱中学 陈士同
  
  文言文的翻译是每年高考必备的一道大餐,而关于文言文翻译的论述,各种语文教学的期刊杂志里比比皆是,在这里再讨论这个话题似有老调重弹之嫌。可是,尽管专论颇多,而回归到具体的教学中去评估学生文言文翻译的实际水平,可以说大部分同学仍然是站在门外徘徊的门外汉。而梳理一下高考发展的历程,其对文言文翻译的考查也有一个演变的过程。2002年以前,文言文翻译一般是以四选一的客观题形式呈现的,之后则采用的是主观题的考查方式,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考查的难度系数。
  
  就文言文的翻译而言,其翻译的材料是来自课外选文,要求学生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对具体的句子进行文言文到白话文的转换。形式上看似与平常所学的关联不大,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因为翻译过程中涉及的知识点仍然是来自课内的学习,只不过知识点出现的语料不在课内而已。从直观上看,对一个句子的翻译是针对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完整的句子,实际则是选择带有重要语法现象的知识点作为赋分点,在翻译时只有抓住了采分点,并能够把它们落实到实处,翻译出来的句子才不至于失分。那么在具体的教学中应该如何操作呢?
  
  首先,我们要始终树立以典范的现代文的语法规范作为文言文翻译标准的思想。因为就文言文的翻译而言,其主要是把古汉语的语言形式用现代汉语的形式加以展现。而翻译的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所以翻译后的句子一定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在翻译时我们首先要注意古汉语中特定的语法现象,并遵循古汉语固有的特点。因为时代的原因,古汉语大多数的实词和部分虚词是以单音节的形式出现的,所以在翻译时我们必须把它们放到特定的语境中去推定它们的意思,然后用相应的双音节词进行替换,只有这样翻译出来的句子才能贴近原文的意思。如2012年全国卷大纲版中的“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句,其中的“招(招集)、辑(安抚)、规置(所作所为)”应该是重要的语言点,只有把它们落实到实处,才能得到应该的分数。注意了单双音节的问题后,接下来我们需要留心的是古汉语中的通假现象、一词多义现象、古今异义现象、词类活用现象和一些固定结构现象等。只有关注了这些,并能够认真的对待;也只有做到”字字落实“,翻译出来的句子才能尽可能的忠实原文。当然,翻译过程中我们除了关注词法现象,我们还应该注意古汉语中的特殊句式。所谓的特殊句式是相对于现代汉语规范的句法结构说的。我们知道,现代汉语规范的句法结构是按照”定主状谓补定宾“的方式组合的。可是在古汉语中有些句子会打破这种框架,根据表情达意的需要而采用其他的结构方式。如句子成分的省略、主谓语顺序的倒置(甚矣,汝之不惠!)、谓宾顺序的倒置(何厌之有?)、定中错位(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状中错位(月出于东山之上。)等,另外还有的句子是对事物的性质和做出判断的判断句和表示被动关系的被动句等。对于这些句子,我们除了从形式上(宾语前置一般是在否定句或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状语后置一般是介词”以、于“构成的介词短语放到谓语的后面,判断句一般以”者也“为多,被动句以”为所、见和动词加于“为多)进行判定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从语义上进行推定,看它们是否存在成分的省略、成分的倒装,是否表示语义上的判断和被动。只有这样才能把需要翻译的句子用现代汉语准确的表现出来。
  
  其次,在翻译具体的语句时我们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不可随意为之。我们知道,要保证译文的原滋原味,并尽可能的贴近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而且还能够和上下文的语境和语脉一以贯之,在翻译时一般坚持的是以直接翻译为主。如果遇到确实直译不通的,我们才辅之以间接的翻译,以使文气贯通。当然,除了坚持上面的基本准则,在落实具体句子翻译的时候,我们还应该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翻译的句子不会偏离原文的意思太远。从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在翻译语句时,大部分都是孤立的就句子翻译句子,而且只是笼统的把句子的大致意思表达出来就可以了。至于句子中特殊的语言现象,上下文的连贯性根本无暇顾及,这样翻译出来的句子只能是形似而神移。为了尽可能的减少误差,在平时翻译的时候如果能够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可能会收到较好的效果:一分析二切分三解释四串联。所谓的分析就是对需要翻译的句子植入到原文中进行直观的剖析。既要注意与上下文的联系,更要注意其有没有特殊的语言现象,如词类活用,特殊句式,成分的省略等;而切分则是根据文意和句意对句子进行分割,而分割的过程就是明确句读的过程,经过这样的过程才能保证不会因为断句错误而导致翻译的错误。比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句中停顿在也前还是也后其表达的意思和情感就不一样;解释就是对语句中的词语用现代汉语把它的意思注解出来。因为古汉语中以单音节词居多,解释的过程就是把单音节词解释成双音节词。在这个过程中有一种情况应该注意,就是我们在关注重要词语的时候往往会忽视一些非重要的词语的解释,这样翻译出来的句子就会出现文白夹杂的现象。而串联就是把解释出来的词语进行组合连接,组成完整的句子。这一过程看似简单,实则牵涉到许多的细节需要我们注意。比如在串联的过程中有的词语(一些音节性的助词)是否有存在的必要,句子成分是否完整,表意是否明确,句子结构是否合符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等,如果存在问题该删的删,该补的补,该调整进行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释意准确,句意明确,结构完整。
  
  我们知道,对于一个句子的翻译一般要达到以下几个目的:考查对较难词语的理解,对人称的把握,对省略内容的把握,对句式等特殊现象的把握和对局部和全文意思的理解等。那么要实现以上的目标,我们除了要注意上面提及的内容,还应该注意句子中有的专有性的名词如姓名、官职、年号、国号、礼仪制度等可以直接保留下来,而对于有的表示语气、结构和音节的虚词,语义已经弱化,不影响句子的意思,对于这些我们可以直接删去,只有这样翻译出来的句子才会顺畅、雅致。
  
  总之,文言文翻译是一个复杂的语言转换的劳动过程,它涉及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两大语言体系。我们在翻译的时候只有解释准确每一个词的文中意思,调整好每一个句子成分的位置,该保留的保留,该删除的删除,该补充的补充,这样加工出来的句子才会流畅、雅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5 19:54 , Processed in 0.119787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