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中教育的危险信号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2-11 21:35: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中教育的危险信号

杨东平


  据《中国之声》报道,最近云南衡水实验中学呈贡校区在昆明成立,标志着衡水中学正式进驻云南,衡水中学四川分校也已经签约。这一消息坐实了人们对“超级中学”受到美化和追捧、正在做大做强的担忧。
  各地“超级中学”的特征是相似的:上万名学生的巨大规模,一个年级五六十个班,一个班七八十人甚至上百人;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严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之“万念归一”,只问高考;实行高强度、高难度的应试训练,产出骄人的高升学率。高考神话的背后,是对“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将地区内的高分学生、优秀教师全部纳入彀中,造就千木萧瑟、一支独秀的辉煌;高升学率同时吸引大量复读生,造就财源滚滚、经济利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由于高升学率“一俊遮百丑”,舆论众说纷纭,连它究竟是不是应试教育都说不清了。我们需要正本清源,拨乱反正,恢复关于教育的基本常识。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指出:高中阶段教育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应当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强自立和适应社会的能力,克服“应试教育”倾向;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超级中学”反其道而行之,不择手段地追求高考升学率,违反了教育方针和国家关于高中教育的要求,性质是十分清楚的。
  由于高考仍然以分数论成败,而分数又可以通过强化训练来提高,这成为“超级中学”产生的现实合理性。但是,应当清晰地认识,造就“超级中学”的主要力量并不是应试竞争,也不是教师校长,而是地方政府对高考升学率这一教育政绩的追求。改变这一现实,需要地方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建立全民教育时代、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和终身教育视野中人人皆可成才的平民主义的价值观,依法行政,依法治教,改变对高考升学率和北大、清华升学率的日益畸形的攀比。
  在高考改革尚未奏效、应试教育仍然猖狂的情况下,首先需要守住学校教育的底线。学校规模、择校生和复读生比例必须遵循国家的有关规定,否则应当视为违规办学而受到查处和追究。在学校管理上,不能“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今日疯狂,明日辉煌”,而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保障学生起码的健康权、休息权,给他们一定自由支配的时间。总而言之,学校要像学校,不能办成“教育工厂”、“高考训练营”和“模范监狱”。
  需要探讨为什么在高考录取率越来越高,高考竞争反而日益激烈?如上所述,这主要是省域内不同地区、学校竞争的后果,即地级市、县级政府之间对升学率的攀比。因为我国高校招生实现分省定额、计划配置,省域内上一本、二本的比例以及上清华北大的人数基本是确定的,并不因竞争的激烈程度而改变。认识到过度的高考竞争其实是一种自己和自己过不去的内斗,山东省教育厅从2008年开始规范高中教育秩序,通过“整体裁军”统一降低省域内高考竞争的强度和烈度,严禁超时学习、假期提前开学等等,为学校减压,为学生减负。事实证明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校和学生的压力而升学率依旧,深受学校老师、校长和学生的欢迎。
  存在“超级中学”的地区都伴随激烈的生源大战,由于优秀学生和教师不断流失,出现“县中沦陷”的情况。县域高中教育滑坡的直接后果是初中不保,初中阶段的生源和教师也相应流失,从而危及义务教育的巩固。有鉴于此,山西晋中市在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同时,高度重视普通高中的均衡发展,形成了每个县(市、区)都有1所优质高中、人口较多的县有2所优质高中的格局,校均规模1800人。同时,推动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这一经验才是符合教育规律,值得各地学习借鉴的。
  面对“超级中学”的扩张,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有所作为,不能放任自流。由于“北清率”已经成为恶化高中教育的有害指标,建议主管部门和两校借鉴经济领域的“反垄断法”,对每校进入清华北大的人数实行限额,例如不超过30人,促进高分学生的横向分流,促进高中教育的正常化。这对于提高农村学生的教育机会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研究证明设在地级市和省会城市的重点高中由于远离农村,是造成农村学生高等教育机会下降的原因之一。

2#
 楼主| 发表于 2015-2-26 01:29:41 | 只看该作者
李斌:衡水中学到底哪里不正常




编者按
在当下的中国教育界,衡水中学是一个奇迹般的存在:作为“超级中学”的标杆,一直被社会主流舆论和教育专家口诛笔伐,被认为是“反教育”的“高考训练营”,是泯灭人性的“考试机器加工厂”,如果谁敢公开为衡水中学说好话,那么必然会招致主流舆论的鄙视甚至批判。可与此同时,河北的学生和家长用脚投票,想方设法要挤进衡水中学的大门,考上衡中是河北很多初中生的奋斗目标,全国各地来衡中参观学习的同行络绎不绝。
我们认为,教育主管部门和教育界专业人士应该对“衡中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和思考,而不是简单的批判或者赞扬。从某种角度上说,把“衡中现象”分析透彻,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中国教育的复杂现实,让我们的教育政策、教育改革更接地气。
今天,我们刊登两篇针对衡水中学教育模式的评论文章,观点针锋相对,意在抛砖引玉,引起大范围的讨论和争鸣。不管您是衡中的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可以给我们投稿,阐述您的观点,尤其欢迎衡中的老师、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能够发声。别人只有了解你,才能够对你作出正确的认知和评判,才能消除偏见和误解。

目前,衡水中学正利用其官方微信和网站为自己“拨乱反正”,它转发了一些媒体、师生、家长和网友的文章,试图告诉我们:衡水中学不是你们批评的那种“高考工厂”、“炼狱”,它做的是真正的素质教育。
江苏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叶水涛先生认为,衡水中学在现有的高考制度下有出色的发挥,体现了一种卓越的精神,取得的成绩难能可贵。应该说,这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
如果仅以高考成绩论英雄,而不在乎以怎样的方式(无论怎样变态)赢得高考,那么衡水中学无疑是一所好学校。但我查阅、收集了大量资料,从该校的内部文件、媒体的报道、衡水中学贴吧、学校官网官微以及多位毕业生和参观者的文章、与该校有关的书籍(如张文茂的《我这样做校长》、《从衡中走向清华北大》等)中,获得的信息足以表明,那不是一所正常的学校。
    “激情教育”更像“洗脑”
每当在视频中看到这所学校的学生拿着书本,排着队,在“胸贴背式”的跑操中,扯着嗓子齐刷刷喊着各种励志口号,一停下脚步就低头看书,我便会想起某个早上经过一家酒店时看到的情景:一群身穿制服的年轻女子,在领班的带领下,快速拍手踢腿,快速重复叫喊:“乘风破浪勇向前”、“我最强,我最棒”、“我行,我行,我一定行。”一所高大上的名校,一家不起眼的酒店,它们都在用简单的、粗鲁的、机械的、重复刺激的方式,营造一种群情激昂的氛围,把各自的追求——考名校与挣钱——植入那些年轻而单纯的头脑中。
衡水市教育局的陈春芝曾在衡中工作多年,他认为该校的成功之道“正是善于把师生基因中那种老白干的烈性都激发了出来”,从“激情班会”到“激情课堂”,从“每日激情领誓”到“激情跑操”,师生是一团火在燃烧!他们已经习惯用一种空洞的豪言壮语表达决心。来看一段该校某班的誓词:“三调(指第三次考试)尘埃落定,期中硝烟又起,为了实现心中梦想,为了父母殷切期盼,我369班全体同胞决心向368班发起挑战:四海云水,翻腾的是你们豪迈激情;五洲风雷,更震荡着我们王者霸气。六九鲲鹏,定会扶摇直上向天歌! 69铁骑已出,誓怒云水;69刀枪已鸣,誓激风雷;69班声已动,誓颓山岳;69亮剑已出,誓平天下!”
很多外地学校的领导会被衡中的激情所震撼,也期待自己的校园能创造“置身其中想不激情飞扬都很难做到”的氛围。江苏宿迁中学的一位领导参观衡中后,向学校做了这样的汇报:“无论老师还是学生,表现出来的是人人争先、唯恐落后的精神面貌。‘两眼一睁,开始竞争’,学生从争起床速度、争宿舍卫生、争操场列队、争早操队列是否整齐矫健、争口号是否响亮、争精神风貌是否朝气蓬勃,到争谁先到教室、争谁先进入学习状态、争谁的学习效率高、争谁的学习习惯好……”
学生当然需要鼓劲与励志,但正常的教育应该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顺其自然的过程。衡中人眼里的那种“激情教育”,在我看来,更像是“洗脑”。它的目的是让一个未成年人在高中三年“万念归一”,只拼高考。看看他们贴在墙上的、在各种激情活动中喊出口的,有些什么样的标语和口号:“今日疯狂,明日辉煌”、“血狼精神,与我同在”、“为梦想浴血奋战”、“万念归一,用虔诚追求梦想”、“我为成功而生,不为失败而活”……
在这种集体亢奋中,学生们很容易血脉喷张,失去理性思考能力,为明日似乎触手可得的辉煌激动。事实上,校方灌输的一些观念是有害的,在某种程度上,它就像一个传销者,用一个不切实际却能激动人心的目标(如明日辉煌)来激发学生们的斗志,并把高考描述成一场你死我活、需要浴血奋战的战争,从而让青春笼罩了一层残酷的血色。
    “洗脑”是为了更好的控制
   “洗脑”常常是为了更好的管理与控制。衡水中学管理学生的手段能得到学生的高度配合,原因之一是这所学校几乎揽括了河北最好的生源,他们大都是“乖学生”,有着考名校的强烈动机,而那种“洗脑”与控制顺应并强化了家长和考生的愿望。在经历一段时间的痛苦挣扎后,他们大都能够适应。而且,只要能考上名校,不管遭遇怎样非人性的管控都不是问题,他们往往还会以感恩、自豪的心态回顾高中那段“纯粹得只有学习”的经历,意识不到那是一种不正常的生活。
正如衡中官方微信转发的《如果你的孩子在衡中上过学》所写:“我们每天五点半起床飞奔到操场,只为了抓紧跑操前的几分钟记住几个单词、几首诗;我们打饭排队时拿着小本子,只为了能不浪费一分一秒;我们自习考试化,考试高考化,高考平常化;我们开会前做着数学题,升旗前读着语文素材,看新闻时写着学案——衡中学生的成绩是一点点聪明和无数的汗水积累起来的。”衡水中学对此的解读,是精细化的、有效的时间管理,是追求卓越的精神的体现。没有人否认,要赢得高考需要艰辛的学习,但这种“万念归一”的付出,这种用无数的试卷铺就的通往名校的道路,已经误入歧途。
有许多学校羡慕这所中学的管理,能够让学生“万念归一”。它是如何做到的?衡中把违纪的学生视为“反面典型”,将其日常行为与量化评比直接挂钩,即便面对一些发生在学生身上、在我们看来属于鸡毛蒜皮、很正常的小事,衡水中学也会举起惩罚的大棒:一名高一女生因为感冒嗓子疼,在自习课上喝了一口水,班主任便通知其远在邢台市的母亲来校,女生则含泪站在保安室写作业;一位学生因桌斗里的半根没吃完的火腿肠被发现,就被勒令回家反省;一名女生因为胃疼,在开大会前依靠着同学的肩膀,被班主任视为有损精神风貌,要求其回家反思;在这所完全封闭的学校,学生若想在非假日(两至四周放一天假)出校门与父母相见,需要班主任开条子(“除因公或违纪回家反思出校门外,每班每学期不超过2张”);牛奶、饼干、苹果、梨、橘子、香蕉之外的食物以及手机、MP4、复读机、录音机、收音机、电子词典等产品,卡通画、球类、小说、杂志、画报等“与学习无关的物品”不得带入校园(否则可能会被要求回家反省一至两周);跑步去餐厅,上课点眼药水、抖腿、转笔,自习课抬头或靠着墙坐、发呆,没有拉开宿舍窗帘等,都会被视为违反纪律而遭到处罚;根据该校在2008年修订的《关于学生违纪行为处理的试行办法》,“男女生非正常接触”(如互相陪护去医务室看病、互相追逐打闹、互相请客、互发短信、互赠礼物、一起进餐)则会被给予警告或严重警告处分、回家反省1~2周,并全校通报。
这所中学并不信任那些十几岁的孩子,能够自主管理规划好各自的学习、生活,也不允许他们犯错。没有信任就不会有教育;不能犯错就难有真正的成长。
我很赞同俞敏洪在演讲中多次引用的一句话:“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得心灵与个体的自由,而不是给学生洗脑并统领学生。”而成就衡水中学高考辉煌的秘诀之一恰恰在于剥夺学生的自由。该校“言必行,行必果的执行文化”,是一种压制,貌似在培养学生遵守规则的意识,其实只会带来服从。
    传递的是有害的“成功学”
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青春就是用来吃苦的,在衡中如此磨砺三年,今后还有什么追求不能坚持,什么困难不能克服?正是抱着这样的想法,不少家长狠着心、咬着牙把孩子送进了衡水中学,展现在他们眼前的,似乎是一条虽然令人心惊但毕竟是通往未来成功的名校之路。但是,衡中学子在经历这样三年的“磨砺”后,能否有助于他们在未来的职场与生活中成为受欢迎的、幸福而成功的人士?
衡水中学号称让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但实际上,它要为学生建设一个“无菌”的环境,他们只需要“听话”,跟着老师亦步亦趋。诚如一位毕业生所言:“在这里是以分钟计时的,你的老师会把你的每一分钟规划好,让你时刻被无处不在的卷子、课本、笔记本、积累本包围着,真正让你感到何谓‘涅槃重生’”。这种无微不至的“关照”下的“磨砺”,恐怕很难帮助学生获得独立应对多变的未来的能力。
衡水中学用胡萝卜(“激情教育”)加大棒(违纪必罚)的方式,迫使绝大多数学生进入一种集体无意识状态,“万念归一”为高考“浴血奋战”,过度折磨学生的左脑,忽视了对右脑的开发,对培养完整的人,是有害的。衡水中学认为“素质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这没错!但我怀疑的是,一所不尊重和顺应人性的学校,能否实施真正的素质教育。
可以说,这所名校向它的学生和教育界传递的是一种有害的“成功学”:为了达到目的(高考大捷),可以不择手段,可以牺牲其他。盲目学习衡水中学,尤其是学习它那些有违人性的管控学生的手段,只会让中学教育变得更加糟糕。
有人说,衡水中学成为“高考训练营”和“加工厂”,是应试教育的大环境所逼,症结在于高考制度。这话有一定道理,但无法推卸办学者的责任。这条极端的应试道路主要是衡水中学主动选择的结果,它因此受益,也因此遭到指责。
判断一所高中学校的优劣,高考成绩固然非常重要,但也要看它是否尊重选择、顺应人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对高中阶段教育的定位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意味着学校应该把更多的选择空间和自主的机会还给学生,允许他们在错误中成长,为他们创造寻找志同道合的同伴的机会,尊重他们的差异并尽己所能发掘、满足不同学生的志趣。
衡水中学已经“辉煌”十几年,拥有大量的资源,未来若想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则需要考虑如何丰富其教育生态,把选择的权利和空间真正还给学生,成为一所尊重人性而不是压制人性的学校。
但事实上,衡水中学对自己取得的成绩非常自信,它并不避讳那些招致批评的做法,甚至还引以为荣,否则就很难理解,它为何会把央视的报道“争分夺秒拼高考”放在学校的官网上。
它最近的一个举措是,请来央视航拍学校的大型团体操。从空中俯瞰,在队列两端的塑胶跑道上,印着醒目的大字:中华名校衡水中学。这种自信可能会妨碍它的自省与自我更新的能力。其校长张文茂说:“我最大的梦想,就是让我们的学生更快乐、更健康、更优秀的成长。”但愿这所名校能如其所言,矫正自己不当的教育行为,以正常的、令人赏心悦目的姿态前行。
来源:作者微信,参见《中国青年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5 17:50 , Processed in 0.11639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