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想做“合格”教师的特级教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7-2 19:49: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想做“合格”教师的特级教师
作者:吴炜旻
(《教育时报》2013.2.6)
在福建省的教师群体中,大约很少有谁能够像他一样,始终让我非常期待着与之在深夜里把酒对谈。因为过去的经验告诉我,只有跟这样的老师在一起,话题才能够持续数个小时还依然围绕着阅读、写作、教育等相对固定的主题,从不旁逸斜出或顾左右而言他。
    大约也很少有谁能够像他一样,始终让我非常畏惧着每一次会面,畏惧着收到他发给我的任何信息。因为经验告诉我,他能够告诉我的,永远只有最近买了什么书、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样的阅读感受、写了什么文章、对哪个教育问题又有了怎样的思考——这让我感到恐惧,因为他所做的一切,正是我想做但是没有做到的;因为他的存在,让我无法忽视自己生命的庸常,让我无法享受自己庸常的生命。
        他,就是东山县第一中学的特级教师王木春——一个被学生叫做“春哥”的男人,一个年逾不惑依然被学生称为“内心自由的呼声太强烈,太自我,太想发出自己的声音”的男人,一个始终恐惧着“把学生教坏”的男人,一个讷于口头表达、文字却如行云流水一般的男人……
       2010年,听说他被评选为新一批福建省特级教师,我很惊讶。虽然他擅长散文、随笔的写作,论文却写得一般,而这是评选的硬件之一。后来听说,他做了点“包装”,但我非但未因此而小瞧了他,反而感到一种淡淡的哀愁在心中弥漫开来——不知从何处来,也不知为何而来。但不管怎么说,这次的“出格”,反倒让我对特级教师这个称呼多了几分敬畏之心、亲近之意。毕竟,身为特级教师但几乎不阅读、不写作、不独立思考,只会死抠教材、琢磨考题、死揪学生的人我见多了,而他恰恰相反——他所厌恶的,正是别人所擅长的,虽然真要做起那些事情来,他也未必就比别人差。只是在教书十几年之后,他突然感到了厌倦,感到了惭愧,感到了自己的“不合格”,于是他想从头开始,真正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于是,他每年花在购置图书上的费用就要上万元,已经发表的教育随笔也达到上百篇。每一本书的阅读,都带着他独特的目的;每一篇文章的写作,都渗透着他对教育回归本真的思考。
       王木春身上最可爱的,其实并非他的聪明、智慧、博学之类,这些他也许有,但我从未感受到。我喜欢的,反倒是他的迂——迂腐的迂。一个中年男子,在当地最好的学校做到了中层干部,写作上也小有名气,被教育圈内圈外的人尊称为“王老师”——这正是一个男性最成熟、最成功、最志得意满踌躇满志的季节。然而有一天,他突然厌恶了自己的生活,对自己这些年来建立在摧残学生心灵基础上的“成功”感到了深深的鄙视,对自己所拥有的“教师”这一名号感到了深深的恐惧。于是,他想辞去各种行政工作,决意要做一名纯粹的语文教师、一名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正面影响的普通教师。
      真正爱教育的人有多少,我不敢说,我见识过的教育人中,虽然有许多口口声声说自己“爱教育”云云,但实际上的作为,却可以套用鲁迅的话说是“吃教育”。但在和王木春的交往中,在他的文章里,我从未见他说过类似的话。恰恰相反,我倒是在他毅然放弃自己所有既得利益的行动中,在他撰写过的文章的字里行间,看出了他对教育那份莫名而又深深的恐惧——
       在《挫败感乃教师职业的“家常饭”》中,“我”因为没有上好一节课而“远远望见本班的学生,羞耻心逼我低下头,绕道而逃”,“我无法摆脱内心的‘阴影’:教他们的一年里,我虽努力了,却未必是个称职的教师”……
      在《有一种良知底线,叫羞愧》中,“我”因为家乡同行有猥亵小学女生的丑闻而“不可救药地害怕,因为,我和某个禽兽教师有相同的职业。我必须‘分享’他带给我的一点兽性”……
       在《谁能使我的心免于哀伤》中,“我”因为执行学校指令,将一批学习成绩略差的学生驱赶到“慢班”,而感到“在我眼前,依然有无数的心灵在一天天地饱受哀伤的浸泡。我所从事的职业,依然无法为一只只昏厥的知更鸟点燃一盏盏明亮的窗灯,我的生命,依然沉沦在无尽阴暗的海洋里”。
       这个看起来迂腐不堪而又沉默执拗的男人,内心深处其实充满着对教育这份事业、教师这个职业无法逃避的恐惧。我相信,王木春的恐惧来自于他童年的阴暗经历。作为一名传统意义上的“差生”,他从不受教师关注,遑论关爱,甚至曾经被自己的老师“号召全班学生朝我吐唾沫”,以至于“这恐怖的一幕,早已深揳入灵魂的最里层”,直到今天,“五年级时的中年男子林老师在体罚学生时那双笑盈盈的大眼睛,30年来常常浮动在我的眼前”……唯一值得庆幸的是,“这段幽暗的成长经历”,并没有导致他憎恨教育,反而促成他“形成了对教育最初和最简单的理解:‘教育就是教学生知识,并尊重学生’”,还使得他因此有了改变教育的勇气和愿望。
       …………
       因此,在阅读《身为教师》这本书的时候,我被他对教育的爱和恐惧填满了。他用流畅的笔墨将自己百转千回的情绪表达得淋漓尽致,一点一点地挠着你的心,让你慢慢滑入沉思的境地,让你不由自主地回望自己的教育生涯乃至日常生活,让你因为自己的平庸而羞愧,因为自己的麻木而羞耻。
       35岁之前的王木春,和很多教师没有多少不同:教学成绩优异,有着令学生畏惧的震慑力,在学校里有一定的地位,有一定的发言权……但是,没有几个学生真正尊重他、喜欢他,也没有一个报刊编辑真正欣赏他。
       也许对于多数教师而言,这些都不重要。但有一天,王木春发现自己不能没有这些。他陷入了对于未来和人生的绝望之中。庆幸的是,他及时抓住了一根稻草。这根稻草,就是文字。
      荒废多年之后,他在师范大学中文系打下的底子,才真正开始派上用场;沉睡多年之后,他的师长们的谆谆教导,才真正开始苏醒。十几年的教师生涯,仿佛一场涂着蜂蜜的噩梦,而他开始甩开沉迷多年的“狐女”,清醒过来。当他第一次用文字写下自己对于教育和人生的恐惧的时候,他已经35岁了。
       那年春天,他建立了博客,并且命名为“枯木逢春”。35岁那年,作为教师,作为语文教师,作为一名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师,王木春才真正出生。
       记得有一次我问他是否恨文字。因为我总觉得,如果没有文字,也许他就此“沉没”下去,做一个“成功”的教师,也未尝不是什么坏事,至少物质生活比较丰裕,精神上也没有后来这么多的凄苦。不记得他怎么回答了,也不记得他是否回答了,但以我对他的了解,我相信,他是恨文字的,恨极了。
      但是我知道,他所恨的,并非文字带来的清醒,也并非通过文字表达的对教育的诸多情愫,而在于,文字来得太晚了。
      多年前,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名字叫作《王木春是一个好老师吗?》,其实这也是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对我来说,问题的重点不在于王木春是否是一位好老师,而在于什么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因为这不仅涉及我对于教育的判断,也涉及我自己未来的人生走向、专业走向的抉择。但是这么多年来,我始终无法坚定地回答自己的这个问题。直到今天,当我看到这本书的封面的时候,我突然醒悟过来:其实我想得太多了——王木春自己都还在追求“合格”的路上奔走,而我却在追问他是否是一位“好”老师。
       这让我感到高兴,也让我感到恐慌——
       高兴,是因为王木春对自己有着严格的标准,即使是在评为特级教师之后,他也没有失去对自己的正确判断,他还保持着谦卑之心,他还保持着对教育的恐惧和热爱;恐慌,是因为一个如王木春这般优秀的教师都还只能向往合格,那么我们的教育、我们的人生,该是怎样一种荒诞的存在呢?
                                                                                   (作者单位:《福建教育》编辑部)
        (《身为教师——一个特级教师的反思》,王木春著,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7 11:25 , Processed in 0.215697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