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之友网》[班主任工作顾问]专栏6年来一直关注‘班主任专业化’问题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06:04 | 只看该作者
荆州监利县柘木中学陈海平
走进监利县柘木中学校园,常常老远就会听见阵阵宏亮、悦耳的声音从教室里飞出——那是陈海平老师在高效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精彩点评的声音。难怪他的学生都这么说:“听陈老师讲课,就像喜欢音乐的人走进了音乐的殿堂,让你充满神圣感,让你享受快乐与激情”。其实却很少有人知晓,每次讲完一堂课回到办公室,陈老师的身体会有好一阵的难受,因为他的胃炎很厉害,手术治疗都三次了。学校领导和老师们总劝他在上课时声音放低些,或许这样身体不会那么受累。可陈老师总是说:“唉,没办法,养成了习惯,走进教室人就精神起来了,胃也不疼了,讲课的声音自然而然地慢慢大起来,控也无法控制”。
一、“耐得住平凡,才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
“耐得住平凡,才能干出不平凡的业绩”。陈海平老师总是这样告诫自已。他的学生中有好几位在南方学校干得很不错,多次写信或来校邀请老师到他们工作的学校去工作,月薪至少是现在的二倍,可陈老师总是以我喜欢这里平淡的生活为由婉言谢绝学生们的美意。班主任工作琐细繁重,都是些平平凡凡的工作,但又不同于一般平凡的工作。班主任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左右着学生的视线,对学生的行为规范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同学们在学校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都在陈老师的视野里。几十年的班主任工作,陈海平老师深有体会地说,班主任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品德知识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学生。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而且要比学生做得更好。五十出头的陈老师仍然坚持每天早晨第一个到教室迎接学生们,晚就寝待学生们睡安稳后才回家。天冷了,学生床上的被子是否暖和;天热时,学生是否睡得香,学生生病了吗?手头钱还够用吗?同学间有了小磨擦,陈老师会在班上讲个小故事,作业本上留句言,“小不忍则乱大谋”或“同船过河,五佰年所修”之类的短语,学生们心领神会,未等老师谈话,矛盾早已化解。有些学生毕业很多年后还把陈老师在本上的留言工工整整地压放在自己的办公桌上,时时激励、指导自己的工作和生活。这些平平凡凡的工作也成就了陈老师不平凡的业绩。十年高三班主任,有八年被评为县“优秀班主任”,有七年被评为监利县“高考先进个人”,所任班级高考成绩连续8五年被评为学校“优胜班级”。
二“我的眼里无差生”
“我的眼里无差生”。把每一位学生放在心上,这是陈老师做班主任的信念。二OO八级学生张硕在微博里这样写道:“他从未说过放弃的话,也从未对我们有所埋怨,他总把一句话挂在嘴边:‘教育不仅是教人,更是教人怎么做人。’平凡的他却从事着不平凡的职业——人类的灵魂工程师——教师。有人说,师恩像山,因为高山巍巍,使人崇敬;我还要说,师恩似海,因为大海浩荡,无法估量。是他给了我大山般屹立不倒的信念,是他让我拥有大海般坦荡宽广的胸怀。他,就是我的恩师,我心中最崇敬的人——陈海平老师。”张硕在读高三时一直品行较差,常常白天睡觉,晚上外出上网,对高考散失了信心,陈老师硬是到寝室陪他睡了一个星期,不但改变了他上网的坏习惯,也教育他重新回到了人生的正确轨道上。第二年复读,张硕同学终于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
转差工作一直是陈老师在班主任工作中不断探索的话题,也是他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些被贴上“差生”标签的问题学生总能在陈老师眼里闪现出亮眼的优点,他总能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抓住恰当的教育时机。在课堂上,他很善于照顾“差生”的情绪,让他们充分感受到自己的闪光点和成就感。他常对年轻教师们说:“差生”最看重教师对他的态度,有时,教师一个肯定的眼神,一句鼓励的话语,都能激发学生心中无穷的力量。教师的爱最具吸引力,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每一颗心都需要爱,需要温柔,需要宽容,需要理解,爱就是力量,它能给人勇气,它能催人奋进。所以,我们应主动接近学生,用爱去包容他们,去感染他们。2009级有一位女生在寝室偷了同学一部手机,被偷女生发现后,告到陈老师这里,要求学校对这位女生进行处分,陈老师思量过后冷静下来:这个学生一向品行优良,为什么会干这种事呢?他一边与该生进行交流,一边做被偷学生的工作。如果轻率地给一个处分,显然她的心灵就会受到伤害,而且会成为一个历史污点背一辈子。处分不是目的,挽救教育学生才是目的。于是陈老师和德育处沟通后,决定不把这事张扬出去,但私下对那个学生进行了严厉的批评。这件事后,这个学生就像换了个人似的,知恩图报,努力学习,大学毕业后,现已任职某公司财务总监。
二十四年的班主任工作,陈老师不知给予了多少困难家庭子女物质上的无私援助和精神上无微不至的关怀,使他们顺利完成学业;有多少空巢学生从陈老师那里架设起与远在外地的父母沟通的桥梁,弥补了久违的父爱和母爱,从而安心地学习和生活;又有多少离异家庭的子女,通过陈老师调理与疏导消除了不健全的家庭所造成的心理负担,融入到和谐的班集体。在他眼里,爱是平等的,无私的,没有等级,没有优劣,没有差异,爱所有的学生,时刻努力以一个教师真诚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怀每一位学生。
三、“班主任工作也要与时俱进”
班主任工作既辛苦又具有挑战性,从早上校门打开那一刻起,就要围着学生转。学生德育,班级纪律和卫生,学生间小磨擦,与家长沟通等一大堆烦琐的事情让班主任应接不暇,这就需要班主任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做到与时俱进。“班主任工作也要与时俱进”这是陈海平老师经常自勉的一句话。
班级文化建设,一直是陈老师在做班主任工作中探讨的主题。班里的每一名学生对班集体有着深深的认同感,归属感,荣耀感,陈老师定期在班上开展读书月及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真正让学生在有益身心的活动中意识到自己是班级不可或缺的一分子。班级的各种事务都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商量决定的。例如班级财务,卫生环境的维护,班级活动的策划与组织,文明纪律情况的考核等。事情虽小,却能让学生在商量的过程中感受到民主的气氛和主人翁的地位。陈老师总是用一双欣赏的眼睛看待学生,“今日之星”“风云榜”“班级好风尚”等评选活动,使班级文化在这些活动中凝集升华,学生在活动中学生承担,认识自我,懂得信赖,每天在幸福中提升自己,温暖他人,班级因团结而精彩。
国家富裕了,家庭幸福了,学生们在家长的“关爱”下大操大办自己的生日宴。有的家长爱子心切,为了给孩子送上生日礼物,千里迢迢回家一趟,导致学生生日一个比一个铺张。生日宴上抽烟饮酒,负面影响极大。学校多次严肃查处但收效甚微,有的学生甚至公开抗议,生日是自己人生中重要的节日,用自己的钱庆祝有何妨。陈老师利用感恩教育课,组织主题班会,讨论“生日是什么”、“怎样过生日会更有意义”。从熟语“儿的生日,娘的苦日”说起,教育学生纪念生日,就是为了教育自己珍视母爱,不忘养育之恩。学生们终于明白,原来过生日并不一定要大吃大喝一餐,给父母挂个电话会更有意义。于是,每到班上同学的生日,陈老师都会在清晨送上一个小本子,上边写上祝福的话语,并督促学生给自己的父母打个电话。有的同学被陈老师的举动激动得偷偷流下热泪。在陈老师班级影响下,学生生日宴终于叫停。
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期身体生理发育的变化时期,心理也会发生一些变化,常常出现情感上的激荡,对异性的兴趣也随之增强。情感上的激荡,如果找不到合适的倾吐对象,就会出现心理压抑,焦虑和忧郁。再加上青春期学生对异性的好感,他们往往找异性坦露心扉。陈老师针对学生特殊年龄的特别表现,每学期都专门在班上组织同学们开诚布公讨论男女生早恋巧应对等心理辅导。陈老师首先肯定青春期学生对异性的好感,是一种美好的情愫,不是严格意义的“恋爱”,它是开在青春期少男少女心底一束最美的花,只能默默的呵护。并自编教案应对早恋“三忌”印发给全体班主任学习讨论:一忌通知家长,二忌简单粗暴,三忌满校风雨。这一招果真有效,班上几对“爱侣”偷偷找到陈老师坦露心扉。心中的疙瘩终于解除,学习也更上劲了。陈老师从工作中也深深体味到,只要每个教育者能以宽容的态度和合理的方式加以引导,与时俱进,用科学发展的观念和方法来解决学生问题,既能引领学生健康的成长,也会收获很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快乐美好的情感体验。
二十四年班主任,二十四个春秋。陈海平老师几十年如一日,就这样默默地奉献着。两鬓早已苍白的他收获到的是县“师德模范”“优秀教师”,多次荣获“优秀班主任”光荣称号。每次谈到获奖感言,陈老师总是说,“我还得先感谢我的学生们,是他们成全了我。”


12#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06:30 | 只看该作者
孝感市孝昌县第一初级中学班主任刘菊芬


有一首歌曲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道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有一种情感最为美丽,那就是师爱。有一位女教师,以最高尚的师德、最隽永的师魂、最深沉的师爱铸就了一座坚实的丰碑,矗立在学生们的心中,指引着他们前进的方向,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她,就是孝昌县第一初级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优秀班主任,语文教师,先进党员刘菊芬同志。
从1992年9月踏上三尺讲台至今,刘菊芬老师已经在教书育人这一方天地里辛勤耕耘了二十二个春秋。她痴迷于这“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她把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目标。在学生面前她给自己定位四种角色:行为的表率、授业的老师、慈爱的母亲、亲切的朋友。
孔子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刘老师以自己孜孜不倦的努力和率先垂范的言行,实践了孔子的话,兑现了“为人师表”的庄严承诺。
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刘老师坚持带学生晨跑。 “身教重于言教”,只要天气晴好,每天朝读前,于熹微的晨光中,她总要带领学生在四百米的跑道上跑上三四圈。去年,她担任七零三班的班主任,督促学生晨跑时,简直是困难重重。学生刚刚进入初中,身体素质参差不齐,少数学生娇生惯养,跑一圈气喘吁吁,跑两圈怨声载道,能够坚持跑完的寥寥无几。面对这种情况,她没有厉声呵斥,也没有听之任之,而是陪伴在学生身边,不停地给他们打气、加油,鼓励他们坚持就是胜利。天有不测风云,晨跑不到两周,她的脚在下楼梯时不小心崴了,走路都有点吃力。可是每个清晨,她依然强忍着钻心的疼痛,一瘸一拐地奔跑在学生的身边。看着老师艰难前行的身影,动辄请假不跑的学生少了;跑一圈就停下不跑的学生少了;而坚持跑完三圈的学生越来越多。一个月后,全班七十五位同学都养成了晨跑的好习惯。而刘老师因为不间歇的剧痛到医院检查才知道,伤处已经发展成了陈旧性骨折。
在坚持不懈的晨练中,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精神面貌焕然一新。2012年9月28日,在孝昌县组织的“博士湾”杯万米长跑比赛中,刘老师带领班上五十名同学参加,不仅都坚持跑完了全程,而且还有九位同学分获二、三等奖,她也取得了三等奖的好成绩。
不仅仅是晨跑,每天的日记,她同学生一块完成;班上制订的奖惩制度,她与学生一起遵守;早到班,晚离校;服装得体,举止文明;勤俭节约,廉洁自律……她以自己的一举一动、身体力行为学生竖起一面美德的镜子。
她的品行节操,如一面镜子,无时无刻不对学生有着耳濡目染的深远影响。在与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里,她以积极上进的精神状态来鼓舞学生,以严谨踏实的工作态度来引导学生,以平和谦逊的处世原则来打动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她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她坚决不做。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刘老师的人格魅力感召下,她的学生一个个讲文明、懂礼貌,正直善良,诚实守信,她所教的班级班风良好,年年被学校评为优秀班集体,她也多次被评为孝昌县优秀班主任,她无愧于学生“行为的表率”。
“学高为师”,在二十二年的漫漫长途中,刘老师深知学习的重要性,她从来没有停滞过求知的脚步。工作之余,她经常出入图书馆,查阅资料,精读名篇名著,深钻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理论,勤作读书笔记;还自费订阅了《中学语文教学》、《语文教学研究》等杂志。她如饥似渴地吸收着知识的甘霖,通过各种途径充盈着自己的源头活水,认真写好每一份教案。课堂下,她是潜心钻研的求索者,课堂上,她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语文老师。她的课,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既生动形象,又幽默诙谐;既紧扣文本,又联系实际,如春风拂面,似行云流水,给学生以知识的熏陶和人文的享受。她,在探索中前进,在学习中成熟。
多年来,刘老师所任班级语文成绩一直处于同年级前列,2007年、2010年中考她所代的班级语文平均成绩分别达到101.5、99.8分,居全县之首。她所讲的公开课《爱莲说》、《山中访友》获县一等奖,2001年《秋魂》获市二等奖,在2008年的孝昌县中考语文备考会上,她设计的作文复习课获一致好评;她设计的教案曾多次获县级一等奖;2012年十月,她的说课《在沙漠中心》获市级一等奖;2013年她的作文课《心动不如行动》获省级一等奖。
作为学科组长,她精心组织开展“课内比教学”活动,带头上课,认真听课,积极评课;督促并落实每月的教学常规检查,把检查践行到实处细处;为了激励老师们紧跟新课改步伐,不断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率先垂范,踊跃参加每一次教学大比拼和论文比赛,成绩斐然。她创作的论文《引生活之水,浇作文之树》获国家级二等奖,《请留住阅读教学之根》、《我是一名幸福的园丁》等获省级二等奖,《走出作文创新的误区》、《中学语文教学“三重三轻”要不得》、《把握小插曲,激活语文课》等多篇论文获市级一等奖,《廉政进课堂,清风满校园》获县级一等奖;《与学生携爱奔跑》、《如何做一名优秀的领航员》、《山寨版书迷》等多篇文章发表在《孝感日报》、《孝感教育》上。
刘老师不仅是学生行为的表率,授业的老师,在学生心中,她更是一位严慈相济的母亲,一位平易近人的朋友。
她以理性而智慧的爱引导着每一个学生。处理学生早恋这一敏感的问题时,她从不横加干涉,恶语相向,而是娓娓道来,循循善诱;学生逃学到网吧玩游戏,她没有粗暴处理,而是陪学生一起上网,并用QQ聊天这一特殊的让学生感觉亲切的方式接近学生、与学生交流,用亲情、友情、师生情来感染学生,让学生远离虚幻的网络空间。
她以平和宽容的师爱包容着每一个学生。刘老师牢记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批评更强烈”。无论学生做错了什么,她都表现出极大的理解和信任,不厌其烦地深入了解具体情况,耐心细致地聆听学生的心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宽容的恩爱引领他们走出泥沼,迷途知返。
她以真挚而无私的师爱呵护着每一个学生。几乎每个周末,她都把班上的留守孩召集到家里改善生活,烧水让他们洗澡,给他们洗晒衣物,看着他们干干净净地坐在桌边,把满满一桌饭菜消灭精光,她脸上浮现出了欣慰的笑容;不止一次,她从菲薄的收入中拿出钱来接济那些家庭特别困难、生活费都没有着落的学生,多则数百,少则几十;有好多次,她给生病的学生买药,为衣着单薄的学生置办棉衣、手套…….点点滴滴总关情!刘老师用关心、耐心、细心在学生和自己之间搭起了一座爱的彩虹!
她以平等公正的师爱善待每一个学生。一次次蹲下身子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一回回手牵手肩并肩朋友般的真诚相处…….“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应当矜怜”,她把更多的爱给了那些落在队伍后面的学困生。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赞扬的话语,一个温暖的笑容,一次耐心的讲解……一点一滴的关注和呵护叩开了学困生心灵的大门,刘老师的爱让学困生不再孤单、自卑、彷徨,他们重新迈开了前行的脚步。她曾经带过一个叫许坤的男生,是九年级时从外校转来的。成绩差,而且抽烟、打架、沉迷网游,经常逃学去上网。父母束手无策,对刘老师说:“我们已经无能为力了,只希望他混个初中毕业!”家长放弃了,可是刘老师没有放弃,她一次次找许坤倾心交谈,一回回上门走访,还多次找到网吧。十一月的一天,暴雨倾盆,晚自习时申阳又没来,打电话也不在家。刘老师推出自行车,又开始了各个网吧的搜寻,等找到老街的一处网吧时,她全身都湿透了,因为天黑看不清路,摔了一跤,裤子擦破了,腿上鲜血直流。正在网络上玩得如火如荼的许坤,看到老师这个样子,当时就哭了,“刘老师,我再也不上网了!”
校园内,处处能见到她与学生促膝谈心的身影;校园外,也时时能看到她匆匆前行的步伐,每个学生的家里,都留下来她的殷切期盼、谆谆嘱托;每个家长,都忘不了她对学生的一片深情、满腔关爱。无怪乎,学生称她为慈母,家长敬她为良师,社会上也是赞声一片。她用爱心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家长的信任,即使毕业了,一些家长还会经常打电话来,同她谈孩子的情况。每年教师节,她收到的贺卡和短信不计其数;寒暑假登门拜访的学生更是一拨接一拨;一个考上大学的学生曾来信评价她的教育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一分耕耘,一份收获。1997年,刘菊芬老师被评为孝感市优秀教师;1999年、2003年、2006年、2009、2012年曾多次被评为县级优秀班主任;2003、2004、2005年连续三年在县级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2012年被评为孝昌县首届名师;2013年她被评为孝感市首届最美教师。
刘老师只是一位普通的教师,她既没有惊天动地的话语,也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然而,她却以无尽的热情、忘她的精神,书写着自己对教育事业的忠诚,演绎着对班主任工作的深情,诠释着对学生的热爱!她的办公桌上摆着这样一句诗:唯有痴心如火烈,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正是她人生和心灵的真实写照!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06:57 | 只看该作者
恩施巴东一中马海林

   大学毕业后,他没有选择经济发达地区,而是选择了少数民族连片地区、国家级贫困县——巴东县,选择了他的母校巴东一中,志愿拖入到家乡的教育事业中。从教十几年,他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勇于进取,兢兢业业地、无私无怨地在教育教学的一线耕耘着。他“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成为广大学生的良师益友!
  他始终能从全局出发,勇挑重担,班主任和教学工作认真细致,形成了严谨踏实、开拓进取的作风。所带的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教学质量高,为清华北大输送了8名优秀学生,超过百人被“985”工程大学录取,为巴东一中在恩施州教育教学质量评比中连续十多年位居第一立下了汗马功劳。作为巴东一中政教处主任,他积极为学校的德育工作尽自己所能,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学校德育工作,达到在学校乃至更大范围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为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教育理念
   马老师以“习惯决定命运,细节决定成败”作为班训,以“竞争意识、危机意识、名校意识”来激励学生。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在班委会的组织和带领下学生讨论、制订、通过了《班级管理细则》和《寝室管理细则》,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他特别注意精细化管理,全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养成了良好的习惯,他所带的班级年年被评为“文明班集体”、“五四红旗团支部”。
   马老师经常告诫学生:人生没有一次经历是多余的,只要愿意付出创造性的劳动,每一次经历都可以增长才干。在他的带领和影响下,同学们都能积极参与集体活动,主动承担班级、学校乃至社会的工作。
   在学校的“三节两活动”中都有他所带班级学生活动的身影。在“巴东一中校园文化活动建设活动月”中,同学们积极参加书法展、摄影展、征文比赛,认真排练爱国主义歌曲合唱比赛,在各项赛事中,都有获奖的同学或项目,多次被授予“优秀组织奖”。在体育节中,参加大型团体操的同学达80%以上,同学们认真排练,积极出谋划策,比如:图案的设计,队列的变换,音乐的提供等(他曾担任大型团体操导演和音乐编辑五次);没有参加团体操排练的同学则积极为同学服务,制作班级标志牌、体育知识宣传展牌、体育小报(《山鹰起飞的地方》)、志愿者服务等。在文化艺术节中,英语风采大赛、校园十佳歌手、演讲比赛、大型文艺晚会等各项活动中,他认真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认真排练,班级同学都获得过至少二等奖以上的奖励。在科技节中,他指导学生积极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进行小制作、小发明等,2009年学生的小发明“手摇式划线器”、2012年学生的实验改进“钠与氯气反应的实验改进”分别获得了恩施州第4届、第7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为了形成纯正的班风、浓厚的学风,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充分张扬每个学生的个性,他经常变化活动课的形式,如通过“如何正确处理同学关系”、使学生明白早恋的危害,通过“如何有效学习”共享学习心得、通过“感恩父母”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等等。班团活动课 《感恩父母》在2011年10月全国班团录像课评比中获得全国一等奖。
   马老师班上的学生总是自信满满、处事泰然、勇于展示。他以独特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一切皆有可能!譬如说,为了改变理科生语文成绩不是很理想的状况,在每天下午英语听力结束后安排了一段时间用于语文阅读,同学们可以把自己感觉很优秀的文章和大家一起欣赏,既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也培养了学习兴趣,而且很多励志类的故事对学生也起到了教育作用。他还把励志类的故事编成一本书,教育学生发奋图强,励志成才,天生我材必有用。为了树立学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在教室粘贴了“用斗志、不屈的心战胜不可能”,“不到最后一刻绝不放弃,到了最后一刻也不放弃”,等励志标语,来激励学生向困难发起挑战,只要努力了,一切皆有可能。

二、工作方法
   马老师对班主任工作始终怀着满腔的热情,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早上6:00到校,晚上11:00到家,以校为家,时刻以一种研究的心态去观察、思考学生,发现每个学生的优势智能,帮助学生找到其人生发展的“最佳增长点”,并创造机会使之得到最好的发展。
   作为班主任要学会尊重学生。多年来,他通过抓好班风与学风建设,使学生们在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健康成长,他们好学,乐学,懂得尊重别人,与人合作,他特别注重培养一批优秀、能干的班干部,培养学生热爱班集体、乐于助人等好品质。他喜欢与学生交心谈心,从家庭情况到学习生活,时常聆听他们的倾诉,然后给他们客观的分析,让他们乐观、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他特别注重对学生意志品质培养和斗志的鼓舞,因为他深知如果学生是行驶在高考这条征途上的一辆汽车,那么老师则是征途上的加油站。作为一名教师,一定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观察、欣赏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多年来,时常碰到很调皮的学生,甚至连家长也没办法,他会主动跟他们交朋友,利用课余时间多跟这类学生交流,鼓励他们参加擅长的活动,一有进步马上表扬,发挥他们的特长,并用爱心去熏陶他们。老师只有放下身段,主动走近学生,了解学生,做学生的朋友,学生才可能把内心的想法和你交流,你才会了解学生的真正情况,从而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成长。
   马老师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了热心、耐心和信心,“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2011年秋季学期,刚接手班级时,班上有一位男生——谭卓然,他从该同学高一的班主任那里了解情况时,说他很调皮,不爱学习,很不好管理。高二到他班上之后,他对该同学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观察,发现这个学生性格古怪,比较孤僻,不和同学交流,几次月考成绩也都很糟糕。他多次找他沟通交流,了解学习、生活情况,他都不开口,即使表态也只是点点头。多年班主任经验告诉他:这个学生家庭可能出了问题。马老师通过多方了解,终于弄明白了他为什么会形成这种性格。谭卓然的父亲以前是巴东三中的一名语文教师,在12年以前,他的祖父因公伤寻求解决,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答复,他父亲不顾及他母亲的感受,走上了维权的道路,长达十年之久,他先后辞掉了工作,潜心钻研法律。在这期间,他父母经常因为意见向左打打闹闹,甚至达到了闹离婚的地步。他了解这个情况后,对他进行了及时的心理疏导,经常和他进行发自肺腑的交流和沟通,让他放弃包袱,不要因为家庭原因影响自己的美好前程。经过耐心细致的教育,该同学心态明显好转,学习更加刻苦了,到高三拼命的去学,成绩有了较大进步,可能是出于感恩吧。在2013年高考中他顺利的进入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为了变换不同的教育形式,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马老师自费从中央电视台购买了《艺术人生》、《大家访谈》、《开讲啦》等栏目的部分光盘,利用活动课观看,利用伟人或名人的成长足迹从正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例如:同学们在观看了《钱伟长》之后发现,原来伟人在考大学时物理只考了5分,后来居然当了科学家,我们在学习上有什么不能克服的困难呢?在观看了《大山里的自助餐》之后,同学们感慨,原来还有条件那么差的学校,连住宿、吃饭的地方都没有,这些孩子怪可怜的,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在观看邹越的演讲《让生命充满爱》时,许多同学泣不成声,有同学表达了对父母、老师的愧疚之意,学习生活等态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老师善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完善自己。马老师坚信:没有一种草是不会开花的,而每一朵花原来也都只是一种草,班主任工作的创造性,就在于让每一棵草都能开出灿烂的生命花朵。
  以爱博爱,关注特殊困难学生。
  马老师始终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弟妹看待。对于那些家庭困难、学习困难、病痛学生、问题学生他总是特别关爱,从生活物质、思想感情给予无微不至的关爱,给钱给物,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温暖,感受到班主任的温暖。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果没有热诚而执著的关爱之心,就没有学生的拥戴、家长的满意,也没有领导的信任、同事的钦佩,更没有社会的认可、群众的口碑。这是他对教师职业的领悟,对他所挚爱事业的诠释,对班主任生涯的概括。诚如罗曼·罗兰所说:“你要播撒阳光在别人心里,那么你心中首先要有阳光。”以心才能发现心,以爱才能博得爱!
  有来自沿渡河镇的一个男生,名叫王俊,相貌清秀,学习勤奋,生活简朴但很少言语,高一担任他的班主任,马老师就注意上他了。通过跟他的交流,得知他父亲患有肝癌,家庭的重担完全落到了他柔弱的母亲肩上,家境贫困,上学的学费也是借来的,因此感到压力很大。了解这个情况后,马老师一边有意识的经常跟他聊天,开导他鼓励他,让他放下思想包袱全力投入到学习中去,一边积极向学校团委反映他的情况寻求资助款项,并时不时从家里带些食物水果给他,渐渐的,他越来越开朗,跟老师越来越亲近,成绩也越来越好,还获得了学校的助学金。在2009年高考中被武汉理工大学录取,前段日子,他很兴奋的给班主任打来电话:“马老师,很感谢您在高中三年对我的教育,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我现在已经和华为签约了,月薪六千,这与您的关心爱护分不开,请您注意身体,祝您工作顺利,万事顺心”。
  
三、班级管理特色
  马老师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能力。为此,他非常重视班级文化生态圈的构建,一方面我积极参加《构建和完善高中德育管理体系研究》、《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深化研究与推广实验》等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重点课题,一方面积极探索、研究班级管理模式,从个体目标、岗位职责、民主选举、考核监督、学生评价等五个维度构建学生自主管理模式。
  通过班风建设、教室布置、开展各种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薰陶与感染,并形成积极的道德情感,升华道德信念和道德理想。
  注重班干部队伍建设研究,在个体目标上他特别注意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注重学生的精细化管理,在逐步内化为学生品质的基础上,我进一步组织学生讨论、制定了《班干部岗位责任制》,再让每个学生根据自身条件,挑选适合自己的岗位,参与岗位竞选,人人各得其所,各尽其用,基本上实现了“两驾马车齐头并进,三个层次职责分明”的网络化班级管理模式。
  注重学生自主管理研究,教是为了不教,管理是为了不管理。为了增强学生自主管理的有效性,马老师还建立了班级管理考核制度、班务日志,从服务意识、合作意识、工作责任心、工作能力、自身形象等五个方面对第一、第二层次的班干部进行阶段性考核,期中、期末各一次,考核后及时跟有关人员交流,反馈考核信息,以帮助班干部成长。班干部平时要注意观察、记录同学们的闪光点,积累期末写评语的原始材料。既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也培养了学生公平、公正的道德意识。
  注重学生自主活动研究,马老师经常指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自主学习活动:成立了各科学习兴趣小组,同学之间“一对一结对子”,每周活动一次,让学生教学生,同学之间既增进了友谊,也相互促进共同进步。成立了各科研究性学习小组、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同学们在开展活动中,既学到了许多课外知识,也培养了合作意识。
三、自觉充电和传帮带
  马老师在追求学生发展的同时,也努力追求自身的发展,这正好符合我校的办学理念:发展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他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更新教育理念,并在教育实践中养成了思考、总结的习惯,养成了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先后完成了班级管理《构建班级文化生态圈》、《班级管理中的目标意识》、《让校规看守校园》等论文。
    作为一名骨干教师,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职责,他尽其所能指导青年教师,例如赵万江、马开红等一批优秀的年青班主任涌现出来,何泽蛟、黄瑞、靳永畅等年青教师正发展成为学校的教学骨干。他能从大局出发,无私奉献,毫不保留。值得我们大家推广学习。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07:29 | 只看该作者
鄂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班主任吴军琴
爱,是人世间最朴实、最纯洁的情感。正因为有爱,从18岁到40岁,吴军琴在特殊教育岗位上一呆就是22个年头。22年无私奉献,燃烧芳华,点亮了一个个残疾孩子心中的明灯。她撰写的教学论文、制作的课件多次获国家、省、市级一等奖,先后荣获鄂州市优秀共产党员、湖北省优秀指导老师、湖北省先进女职工工作者等荣誉。

孩子们需要,就是她留下来的理由
吴军琴1992年6月毕业于鄂州市师范学校,同年7月到鄂州市特殊教育学校工作。
吴军琴在师范学校学的是普教,她深知跟聋哑孩子相处,不懂手语就寸步难行,离开学还有近2个月时间,吴军琴悄悄做起了准备工作。但要熟练掌握手语,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那么多会话,都得靠十个指头来表达,而且一段时间不用就会忘记!“再难,也要熟练掌握手语!”吴军琴暗下决心,并找来一本《中国手语》,按照书上的说明反复训练,有时为了一个简单的手势,要练习上百次。光自学还不行,得有老师指点,这样才学得快,学得好。她自费拜师学艺,请当时鄂州手语“说”得最好的一位老师作指导。为了检验学习效果,吴军琴在家里干脆用上了手语,正儿八经的一招一式,把家人逗得忍俊不禁。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两个月的刻苦学习,她终于熟练掌握了手语。
怀揣着对教育事业的一腔热血,吴军琴走上了市特殊教育学校的讲台。然而,现实与吴军琴所想象的形成了极大的落差。当时,市特殊教育学校位于城郊的旷野上,到市区有10公里车程,四周人烟稀少,学校几乎成为“孤岛”。这里,夏天酷热难耐,蚊子特别多,冬天北风强劲。不仅如此,学校由于经费紧张,教职工宿舍连有线电视也没有安装。这都不算什么,最难的是上课,吴军琴那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在这里几乎派不上用场,即便是讲“小鸟从树上飞走了”这么简单的句子,对那些没有任何语言基础的孩子来说,理解起来也非常困难。作为老师,你既要是画家,会画小鸟和大树;也要是表演家,会用肢体语言让他们知道什么是“飞”,什么是“走了”,否则单凭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你是无法讲清楚的。有时候,讲一遍、两遍、很多遍,理解能力差的孩子还是不懂。微笑,比划,再微笑,再比划,每天重复着简单枯燥的生活,爱心和耐心无休止地透支,吴军琴坚强地挺了过来。
这样的环境,这样的劳动强度,考验着像吴军琴一样的年轻教师,一批批年轻教师来了,又一批批离去。看到很多同事纷纷调走,吴军琴的心里很不是滋味。1995年,市里一家小学看中了她的执教水平,准备挖走她。吴军琴要调走的消息不胫而走,她一走进教室,孩子们就把她围了起来,用她熟悉的手语对她“说”:“老师,不要走!我们离不开你,我们需要你!”看着眼前那一张张稚嫩的脸庞上写满了真挚,吴军琴鼻子一酸,眼泪情不自禁地溢出了眼眶,她点了点头,答应了孩子们的请求。
“孩子们的一句话,胜过千言万语,我没有理由离开他们!”回想21年坚守,吴军琴感概万千。

于细微处,母爱无处不在
高尔基曾说:“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教师对学生的爱源于母爱,胜于母爱。它是放射着人性光芒的理性的爱。老师对学生的这种理性的爱,能唤醒学生身上一切美好的东西,激发他们扬帆前进。作为一名班主任,吴军琴老师在生活上关爱学生,在学习上关心学生,在心理上关注学生。
由于鄂州市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由于来自全市各地,学生基本上是住读。吴军琴和学生一样住在学校里,每天晚上,吴军琴老师都要去宿舍巡查几次,冬天看看学生的被子有没有盖好,夏天看蚊帐有没有关好。刚进学校的学生不会洗衣服,吴军琴老师手把手的教学生。冬天,学生的手冻得冰冷,连手语都打不了,吴军琴老师一个一个把学生的手放在自己的身上捂热。这些都不算什么,最难的是学生生病。特教学校在搬到新校以前,是在农村,距离市三医院虽然不远,但是没有车可以到医院,特别是晚上,更没车。
有一天,一个男孩子因比较顽皮,在大扫除时不小心把手摔成骨折,当时这个孩子没对老师说,等到晚上,吴军琴老师巡查寝室时,发现了这个孩子躺在床事不停地抽泣,她走近一看,孩子的手又红又肿,她耐心地询问后才知道事情的经过。当时天已经完全黑了,可孩子的情况不允许拖延,她决定送孩子去医院就诊。但是怎么去呢?吴军琴想了半天后,去附近的邻居家借了一辆自行车。天又黑,又没有路灯不敢骑,她把学生放在车后座,推着自行车摸索着往前走,直到有路灯的地方才骑上自行车,匆匆地赶到了医院。医生拍片后,诊断是骨折。当医生为孩子打石膏、上夹板时,孩子疼得满头大汗,吴军琴的眼泪也随着流下来,她心疼的同时更是自责不已,埋怨自己不细心没有看好孩子,让他遭这种罪。她哽噎着央求医生,一定要帮孩子治好。为了担心孩子再次受伤,吴军琴小心翼翼地推着他走回了学校。她耐心地嘱咐孩子医生所说的注意事项后,看着孩子慢慢地入睡,她才深深地呼了一口气,拖着沉重地步伐离开寝室,此时已凌晨2点多了。
吴老师以前教的学生中有一个女生叫吕欣,在读四年级的时候,吕欣的手被车撞断了,吴老师把吕欣送到医院治疗。在治疗期间,吴老师每天下班都要到医院看吕欣,吕欣的手刚做手术,她怕吕欣痛,陪着吕欣说话,聊天,分散吕欣的注意力。有一天晚上,吕欣妈妈忙,很晚都没有给吕欣送饭,吕欣感到很委屈,在病房里哭,吴老师知道后,帮吕欣做了鸡汤面,又一直陪着吕欣,直到吕欣睡着后才回家。为了不让吕欣感到寂寞,星期五放学,她把班上的同学带到医院看吕欣。吴老师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点点滴滴如无声细雨,滋润着孩子的心。
范尧峰有一点口语基础,转学到吴军琴班上时,吴军琴很担心没有语言环境,范尧峰的口语能力退步。为此,吴老师每节课为范尧峰创造说话的机会,自己讲课时也放慢速度,力求口形清晰,方便范尧峰学习和模仿。一年多来,范尧峰的口语能力有很大进步,家长也非常放心地把范尧峰留在特教学校。
吴军琴还广开言路,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望子成龙是每一位家长的心愿,作为家长,能把孩子交给学校,是因为他们相信学校能把他们的孩子培养成材。但是吴军琴认为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学校和家长的配合,因此,为了能够促进这些特殊学生的学习,她想方设法“广开言路”,随时和学生家长进行联络和沟通。一方面可以多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家庭环境,另一方面也能进一步促进家长对学校的了解,对班主任工作的了解,对自己孩子的了解。吴军琴利用节假日和双休日对学生进行家访,她细致地了解了班上所有孩子的基本情况,“留守儿童”、“单亲学生”、“贫困学生”她都了如指掌,努力用爱心感染着每一个孩子。在这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相互支持的基础上,家长和她双管齐下,一起督促学生学习,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学生都是聋哑孩子,住在学校时,他们平时就缺少父母的关怀和教育,吴军琴平时更是注重与他们谈心,分享他们进步的喜悦,消除他们遇到挫折的忧伤,积极树立他们生活的信心,为他们扬起自信的风帆。
现在的孩子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对孩子的要求有求必应。特别是聋哑孩子,父母和孩子无法交流,更是对孩子的要求百依百顺。造成孩子不知道节约,乱买零食的习惯。不仅如此,学生还学会了攀比。
有一年春节过后,有一天上课,吴军琴走进课堂,发现一个叫胡琴的孩子在哭。吴军琴询问了胡琴哭的原因,原来孩子刚刚谈论春节期间爸爸妈妈给自己买了哪些玩具、新衣,而胡琴家庭条件不好,爸爸妈妈什么都没给她买,甚至连新衣服都没有,孩子们都嘲笑她家穷。吴军琴那天刚好穿着一件旧衣服,就安慰胡琴道:“你看,老师也没有买新衣服啊。你的衣服虽然是旧的,但是很干净,老师很喜欢。”借着这件事,吴军琴对孩子们进行了一次思想教育。教育他们要体谅父母,不攀比、不浪费。衣服不必是新的,穿着干净、整齐更受人尊重。并表扬胡琴乖巧,能体谅父母的难处,号召孩子们向胡琴学习。通过这次思想教育,吴军琴发现孩子们都懂事多了,再也没有互相攀比、嘲笑的恶习。
聋哑学生由于本身的残疾,在慢慢懂事之后就会感到自卑,特别是现在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许多的正常人大学生找工作都很难,更何况残疾人?他们认为自己是残疾人,不如正常人。常常会情绪低落。吴军琴经常开导学生不要妄自菲薄,并通过带领学生观看残奥会、《海伦凯勒》来感受残疾人并不比正常人差,只要自己努力。吴军琴经常给学生讲一些残疾人自立自强的故事,帮助学生重塑自信。特别是吴军琴曾经教过的一位学生考上大学后,更是给其他的学生增加了信心。吴军琴还经常引导学生与那些自立自强的肢残人士相比较,引导学生看到自己的长处,开导这些聋哑孩子不要自暴自弃,至少我们有手有脚,至少我们有眼睛可以看世界,我们可以坐在学校里学习,相对如那些肢残、盲人、贫困山区缀学的孩子,我们不是幸运的吗?别的残疾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们一定也可以。经过吴老师耐心教导,同学都能以乐观的态度对待人生。

当好班主任 带出积极向上班集体
吴军琴从事特殊教育一线教学21年,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17年。她用心做好班主任工作,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班主任必须善于组织和管理学生。作为班主任,要做的工作多而繁杂,每次布置黑板报吴军琴都会适当指导,让学生参与,她所负责的六年级班风正、学风浓,精神面貌昂扬向上。在文明班级评选活动中,多次获得流动红旗。表现在学生参加课外活动兴趣广泛,比如围棋比赛、绘画比赛等,多次获奖。学生劳动习惯良好,每次大扫除,学生主动打扫,特别是范尧峰同学,每天早晨和大扫除时,将大垃圾桶洗得像新的一样,点点滴滴,都能看出班主任工作做得细。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因此吴军琴老师十分重视培养班干部。她让班上的几个孩子每人负责一项,有学习委员,卫生委员,纪律委员等,每人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学习委员负责检查家庭作业,上交作业,检查课文背诵;卫生委员负责检查孩子们个人卫生,教室卫生,清洁区卫生等;纪律委员负责对孩子们平时在校情况作纪律监督。吴军琴每天都向小组长打听检查情况以及时管理。吴军琴时时强调,一个人不但要学习好,管理能力、领导能力也不能缺,每月吴军琴让孩子们毛遂自荐,参加班干部的竞争,激励孩子们的上进心、自尊心。
作为班主任,无论是在知识技能上,还是在行为品质上,都必须具备以身示范的能力,班主任也是教师,还应是教师中的精英。所以在职在岗期间,吴军琴参加了各类培训,有校本培训、计算机培训、职业道德培训,法制培训等。她还自学了汉语言文学专科、本科全部课程,并且取得了相应的学历证书。此外,她还阅读了一些优秀期刊,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小学班主任》、《辅导员》等。
长期以来,吴军琴坚持研究学科教学,认真落实“备、教、批、辅、考、研”等教学常规,精心组织课堂教学,虚心学习,大胆创新。自特教学校在每个教室安装了电脑以来,吴军琴就开始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并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制作课件的方法,提高自己制作课件的水平,利用课件提高自己在课堂上的效率。

吴军琴在工作中时刻谨记陶行之先生的一句话:“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她积极引领残疾学生乐观向上、自强不息,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出最美丽的火花。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08:01 | 只看该作者
随州市淅河二中班主任熊国栋
做一件事难,始终如一地做一件事更难;做一个班主任难,把班主任工作做到极致更难.从教17年,连续担任班主任工作15年至今。15年如一日,起早贪黑,任劳任怨,无怨无悔,忠于职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播洒爱心,用心经营,争创特色。随州市浙河二中班主任熊国栋,用青春和汗水书写着对班主任事业的执著,用智慧和爱心诠释了对教育事业的忠诚。
爱心浇灌,塑心灵.
教师的爱心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熊国栋用全部的爱心善待每一个学生,无论是智商高的还是智商低的,无论是家庭条件好的还是家庭条件差的,无论是安静听话的还是调皮的,都倾注所有的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就应该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用爱心帮助学生健康地成长。他全身心关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留守儿童,倾注了更多父亲一样的爱,极力塑造学生健康、阳光、积极的心态,帮助他们愉快地生活,快乐的学习,为他们的未来奠基,为他们的人生奠基。利用“比教学,访万家”活动,熊老师每年都会走访完我班的每一个学生,并作好记录,整理好档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学习中的实际困难,做他们的贴心人。2012届有一个叫孙健的学生,刚接手,熊老师就发现他很特别,眼神和其他学生完全不一样,眼光散离,有一段时间表现的很叛逆,精神萎靡不振,还小事不断,大事不犯,找他谈心,他总是沉默不语,好像心事重重,有所顾忌。熊老师简单地安慰了几句后,决定利用休息时间一探究竟。那个星期六的上午,天空飘着毛毛细雨,按照学生提供的信息,就是找不到那个“柿子园村九组”,几经曲折才知道那个地方早已经改名,但仍找不到孙健这个人,经多方打听才知道:原来孙健和他母亲是租住别人的房子,而他的身世更是让人揪心,孙健的父亲在他刚满月的时候抛下母子二人,至今查无音讯,孙健的母亲为此有些精神恍惚。而孙健的母亲又无一技之长,靠在路边擦皮鞋维持母子的生计,而这一段时间又卧病在床。得知这一情况,熊老师也心急如焚,简单地安慰了母子二人后,给他们买了一点营养品,匆匆地赶回了学校,并向学校书面汇报了这一情况,为孙健申请了生活救助,在班集他发动了“爱心捐助”,私下告诉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注意,在帮助孙健的同时,一定不要伤害他的自尊。如今的孙建同学终于走出了自卑变成了一个阳光、开朗、活泼、健康向上的学生,目前就读于烈山中学,还担任班干部。用教师的爱和智慧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美好的心灵,这是我的追求,也是一个班主任的幸福。
备战中考,树信心
近五年来熊国栋一直担任九年级的班主任,九年级是学生的世界观发展、变化的重要阶段,同时,面临着毕业、升学等实际问题,随着课时和知识复杂程度的加重,容易产生两极分化,有的学生甚至会感到迷惘,对前途失去信心。因此,在学生临近毕业班前夕的思想工作显得更加复杂和重要。在这个学期里,他的班级管理工作从三方面实施:首先,加大了对学生自主自理能力培养的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既注意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让学生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产生进取心,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行为品质,积极、健康的升学观;又注意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多方面的能力,放手让他们自我设计、自我组织各种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把教育和娱乐融入一体,让每一位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中考的主角,自己在中考备战中尽一份心,出一份力,有信心冲刺中考;还注意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的能力,让学生学会规划、料理、调控自己,合理、科学地安排时间,正确、有效调控各个学科,不仅如此,他会适时地疏导、引导学生宣泄自己的情绪,不带情绪上课,不带包袱学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让每一个学生轻装上阵。班主任的管理代表的是学校的管理,不论班主任如何和颜悦色都带有不容质疑的权威性,也难免有不被理解和接受的时候,这时,班干部的作用就显现了,学生“自主式管理”作用就是大神通了.班干部通过协调,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他们接受班主任的指导,又及时向班主任反馈班级情况和同学们的思想动态,并且随时解决、处理出现的问题,特别是思想动荡的问题上,把情况及时与他通报。他们分工管理班级的各项事务,同时又是一个团结合作的整体,这样双管齐下,上下齐心,总能把学生中出现的不好苗头消灭在萌芽状态,让每一个学生始终像铆足够劲的发条,信心百倍地备战中考。2011年该班有个胡祖亮的同学,七八年级时成绩总能排在年级前五十位左右,到中考的前一个月突然下降了几十位,有点丧失了信心。“春风”班长(做同学思想工作的干部)及时与他沟通,发动全班,特别是他要好朋友的作用,成功地打消了他的顾虑,最后顺利考上市一中.长期的班主任工作让我认识到:让学生带着信心上路,一定能够走向胜利的终点站.
开拓创新,创特色。
15年来,在班主任这块泥田里摸爬滚打,在工作中,做个有心人,不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风格和特色。以“纪律、学习、思想、品德、习惯”作经,用“爱心、精心、用心、真心、细心”作纬,构建班级特色运作模式,创建的“学生自主式管理”,已经形成自己、学校的一大特色,成为学校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多次受到学校的肯定,在学校举行的“班主任工作论坛”中多次作过经验交流,在第一期的“班主任论坛”中,他的“学生自主式管理的构建和运作”受到所有班主任、学校领导、中心学校领导的一致好评,第二期的论坛中我的“‘天下第一碗’与’当街第碗’”仍然好评如潮,其中提出的“如何让自己的班级管理做出特色”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并引出了下一期“班级特色创建”的大讨论.他的“学生自主式管理”已经形成自己的理论,并逐渐成熟,多少年来,我班的学生纪律有保证,学习有信心,生活有规律,成绩有方法,在历年的班级量化考核中总能遥遥领先,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得益这种管理模式.因为业绩突出,多年担任毕业班的班主任,并且教学成绩突出,特别是近四年来,中考成绩遥遥领先,受到学生、家长、学校的肯定。看到这些成绩,我由衷地感受到了一个教师的责任和幸福.从我班走出的学生,总会受到高中老师的好评,他们一致认为:学生的素质过硬,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善于管理,心态阳光,乐观开朗.
博采众长,重品质。在平时的工作中,虚心好学,不断学习先进的理论,改进工作方法,通过国培和各种培训充实、完善自己的特色。虚心向身边有经验的、工作有创意的班主任请教,特别是全国优秀班主任学习,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理念,科学的管理方法,并活学活用,边学边用,不断改进、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在高效课堂中,积极探索小组合作模式,也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利用高效课堂的舞台,利用“课内比教学”的平台,踊跃展示自己的班级特色和教学水平,大胆尝试,不怕跌倒,勇于探索,虚心听取评课老师的意见,不断开拓,让自己的课堂“动”起来,让学生“活”起来,让教学效果一天天好起来,所以我充分利用“课内比教学”的契机,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艺术.并借机锻炼自己,在中心学校、区教育局开展的“大比武”活动中多次获得好名次.工作之余,不断充电,学习全国优秀班主任先进的管理经验,全国特级教师优秀的教学艺术,结合自己的工作和教学实际,深刻反思,认真总结,不断提升自己的班级管理水平。
积极研究,出成果。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反思,积极撰写论文,在市开展的“德育工作探讨”中获一等奖,曾获“湖北省作文研讨”论文二等奖.由于业绩突出,曾多次获得中心学校、区教育局授予的“优秀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教师”、“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08:28 | 只看该作者
十堰市竹溪县丰溪镇中心学校苏定国
苏定国,58岁,竹溪县丰溪镇中心学校教师。先后被评为“十堰市年度师德先进个人”、“十堰市师德标兵”、“竹溪县优秀教师”、“竹溪县二星级教师”和“竹溪县丰溪镇优秀教师”等多项荣誉称号。数年来,在各类专业期刊杂志发表专业论文数篇。在从教的33年里,他默默耕耘,扎根于乡村教育的土壤,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奉献给了乡村的孩子们,用自己羸弱的臂膀、无悔的青春演绎着人间的大爱。
投身教育,用奉献书写青春华丽篇章
苏定国,1980年毕业于湖北教育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后被分配到竹溪县丰溪镇马家坝小学任教,随后几年一直辗转于条件极为艰苦的村级小学任教,后因教育教学成绩突出,84年被调往丰溪镇泗水小学全面负责,直至89年调入丰溪镇中学从教至今。这一干就是30几年。从一个教学经验稚嫩的年轻教师,逐渐成长为教学经验丰富倍受师生好评尊敬的优秀教师。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他不追名逐利却甘愿清贫。在给学校老师分便利房的时候,与年轻同志相比,他论何种资历都应分得条件稍好的房子,但他从不不计较,把方便留给他人,自己的房子却条件最差。87年被评为小教一级,可调入初中将近十年没有晋升,问起同事的工资都是一千元左右,而他工作这么年才八百多元,曾经心里也有过迷茫徘徊,但为了学校这个大家庭,总得有人吃亏、吃苦。这是他的做人原则:多奉献,少索取。
他在每一个阶梯上攀爬的时候,每逢遇到困惑和难题,总爱从书中找寻答案,上网搜索相关资料,直到满意为止,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对于语文课,他积极地探索先进的教学理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乐”中接受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他用大量阅读的方式,扩大学生的视野,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另外,他对每个学生都关爱有加,为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并和家长建立联系网,进行家访。他的努力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更让学生们深深地喜欢上这个年轻极富热情的老师。
关爱学生,用美德铸就高尚品质
教育艺术之树只有植根于爱的土壤,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苏定国对本班的学生倍加呵护,对其他需要帮助的学生,也不忘献上一份爱心,尽一份微薄之力,铸就教师的美好形象,展示教师红烛一样的伟大人格。
曾经有一位失去父亲而母亲又多病的学生晓兰,聪明伶俐,由于家庭不幸,学费生活费来源非常艰难,几度辍学在家,在校时也只能吃一顿饭,苏老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曾几次跋山涉水几十里动员晓兰入学,并无偿的给他资助学费、生活费,病了给晓兰请医生,送水送饭。为了能让晓兰顺利完成学业,苏老师不辞劳苦找各个相关救助部门,为晓兰解决了初中最后一年的学费,终于让晓兰顺利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晓兰被苏老师这种无私而有伟大的关爱感动的留下了感激而幸福的热泪。
2008年毕业生晓雯父母外出打工,姐姐读竹溪一中,长期一人在家,没人照看,除了紧张的学习,还要洗衣做饭,料理家务,压力很大,几次产生了放弃学习的念头,苏老师经常耐心的开导他,并且经常免费用自己的电话让晓雯与父母取得联系,还鼓励她要在逆境中奋起,并要求她向读一中的姐姐学习,争取考上县一中,经过苏老师的帮组开导,使她消除了内心的孤独,改变了学习方法,并全心投入学习,成绩直线上升,毕业时考取了郧阳一中。2010年毕业的小峰,父母多年在外打工,一直靠爷爷奶奶照看。离学校较远,上学期间就住离家较近的亲戚家,缺少关爱,自认为学习无望,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长期迟到,学习松弛,纪律涣散,不爱伙群,在班上经常捣乱。针对晓峰的情况,苏老师多次走访,正面沟通,经多方结合教育,晓峰转变很大。最后终于考取了一中,是关爱使他创造了奇迹。其实作为执教几十年的优秀教师,像这样帮助过的留守儿童,各种心理障碍的学生连他自己都不记得了......
在苏老师眼里,作为一名教师,对待自己的学生,不一定要太关爱,也不一定要有豪言壮语,只需一句温暖的话,一个体贴的举动,他就会终生难忘,并能促成他健康成长,甚至会影响他的一生。归根到底一句话:只有教师有良好的师德,学生才有美好的明天。
恪守职责,用无私谱写人间芳华
对于一生的教育事业,苏老师对学生、对家长、对社会是问心无愧的,但对于自己的母亲却弥补不了他终身的懊悔和伤心。任教几十年,父母双亲过世一共请假六天,爱人出车祸请假三十五天,送儿子去北京上大学请假一个星期,除了这些不可抗拒的假期,他基本都是一心扑在本职工作上。2001年,苏老师年迈的母亲身患重病在弥留之际,几次对他说,自己恐怕不行了,能否请几天假,陪母亲几日。但由于他当时正带初三毕业班,实在无法抽身,为了不让母亲失望,一连二十几天,他都是下晚自习后回家陪母亲,天不亮赶到学校给学生上课。但母亲永别之时他仍没能送她最后一程。
高度的责任感让他时时处处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言行举止都身为学生楷模,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学生,用责任教导学生,用温暖体贴学生,用爱心关爱学生。
薪火相传,用师魂引领职业风尚
作为一名普通的山区一线教师,多年来苏老师一直肩挑着学校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尽管教学任务繁重,但他仍然脚踏实地,一心扑在教育工作上,从无怨言。苏老师一直患有严重的胃病,医生多次告诫他要休息治疗,但当他看到那一双双苛求知识的双眸,他硬是坚持不请假忍痛扛着坚持在三尺讲台上,这一站就是几十个春秋。有一年正遇中考前期,他的胃病发作疼痛难忍,本想请假到县城检查,但是一想到紧张的复习,如果耽误势必影响学生的中考成绩,于是他断然决定中考后检查,为了不影响学生的学习,有时候上午打针下午上课,不打针就是吃药,家里的中西药随时备有几大包,别人的医疗卡无处用,我的医疗卡不够用,尽管这样,但他从不叫苦,从不埋怨,从不撂挑子,从不以自己的事情影响学生,而是把本职工作干得尽量完美。待苏老师检查病回来后,学校领导同事都很关切的询问病情,那个时候苏老师已经查出有了很严重的胃炎,充血、水肿、糜烂。他的学生听说后都感到惊讶,他们不相信一项看似身强体壮的苏老师,竟有严重的胃病。他的这种乐观的生活态度和敬业精神深深的影响了几代学生,使学生养成了不怕困难、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精神。
回望苏定国三十三年的教育历程,他用自己的青春为山区孩子照亮生命的导航灯;他三十三年如一日,坚守在山村讲台,用毕生所学点燃无数农民家庭的希望;他用爱与责任谱写教育事业,演绎一个个感动人心的故事。
“站着是一支红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倒下了就是一支粉笔,粉身碎骨无怨无悔。”他把自己全部的爱奉献给了自己钟爱的事业和挚爱的学生,奉献给那些需要用爱的阳光和雨露来滋润的人们!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08:54 | 只看该作者
宜昌市远安县职教中心学校班主任张君沛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这是对教师辛勤工作的真实写照,而对工作在山区小县,长期从事中职学校班主任工作的张君沛老师来说,将他毕生精力默默地奉献给教育事业,正是他不懈的追求。
一、甘于奉献,扎根职业教育
1995年7月,张君沛老师大学毕业就分配就到远安县职教中心参加工作至今,他把十八年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职业教育。中职的教育工作是辛苦而又平凡的,由于偏见,中职的学生和老师被社会看不起,老师们面对的是经过中考淘汰,失意、落榜的学生,他们文化基础薄,行为习惯差,家长对学生不抱希望,放松要求,疏于管理,老师是苦口婆心的教,劳心劳力总不见成效,针对这种社会普遍现象,张君沛老师十八年来,始终任劳任怨、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将满腔热情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当学生的行为习惯得以扭转,学生对学习重新燃起希望,他感到了莫大的欣慰。
他热爱中职教育事业,具有职业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履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富有爱心、责任心、耐心和细心;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感染学生,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二、尽职尽责,对工作无怨无悔
张君沛老师参加工作就担任中专班的班主任。面对参差不齐的中专班学生,他勤下班,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身心,关心学生的疾苦。许多学生由于学习基础差,没有学习目标,学习上失去动力,生活中也缺乏自信。针对这种现象,他帮助学生分析社会的就业需求,强调知识的重要性,阐明成材的道路何止读大学一条路,同时教导学生,要树立自信和自尊,让学生清楚,中专班学生只是在部分科目的学习比不上其他同学,在课余活动和专业技能方面并不比别人差。鼓励他们在体育运动、文娱活动、技能竞赛中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让他们树立了自信,懂得了自尊,也坚定了继续学习的信心。
为了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张老师以校为家,“舍小家,顾大家”。2004年,张老师3岁的儿子发生意外,造成头被砸破,大腿骨折,看着儿子吊着腿、头绑着绷带,声嘶力竭的哭闹着,他犹豫了:儿子是多么需要爸爸在身边照顾和安慰呀,然而一想到班上那几十号的学生,他义无返顾地返回学校。儿子体弱多病,在他成长的十多年,张老师从没有因为儿子请过一次假。可是自己的学生病了,不论是白天,还是半夜,他总是亲自送他们到医院,看病、拿药、打针,不厌其烦的照料着。学生邓春花在校外出了车祸,她第一个想到的是班主任——张老师,送她上医院,检查、拍片、拿药,等一切安顿好,家长才从乡下赶来。学生陈鸿雁半夜胃病复发,一个电话把张老师从睡梦中叫醒,连夜骑车送她上医院,找医生、看病、拿药、打针,等学生止住疼安定下来,天也亮了,张老师又匆匆赶去学校,督促其他学生上早自习。见张老师跑前忙后彻夜不眠,学生和家长连声道谢,但张老师只是淡淡的说,这是一个班主任应该做的。他总是说,这些学生父母不在身边,我就是他们的家长,必须担起这个责任。
三、细心呵护,做学生的知心亲人
在班主任工作中,张老师不仅是学生生活中的家长,也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知心亲人。在“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的活动中,全班所有学生都是张老师关爱的对象,在带2012届高三毕业班时,班内的孤儿、单亲学生、贫困学生、留守学生较多,这些学生又是他格外关注的学生,也是他重点走访的对象。
孤儿陈鹏,7岁失去父亲,9岁失去母亲,一直由爷爷、奶奶照护长大,在他读高中时,爷爷、奶奶年事已高,也无力种田,成了村里低保户,且爷爷长期卧病在床,而奶奶耳聋,沟通和交流都很困难。从高二成为陈鹏的班主任后,张老师四处奔走,想办法解决陈鹏的在校费用问题。张老师积极找学校团委,为陈鹏申请特困补助,免除学费,又联系社会爱心人士,进行爱心捐助,还找到县林业局,将陈鹏作为扶持对象,通过多方帮扶,基本解决陈鹏在校的所有费用,让他能安心学习。在陈鹏高三上半年的年底,与他相依为命的爷爷因病去逝,对他打击很大,对学习产生很大影响,张老师及时找到他,进行深入的谈心,让他将悲痛化为力量,使他鼓足学习的热情,生活的勇气,并尽快从低沉中走出来。在他十八岁生日那天,张老师买来生日蛋糕,在全班给他过了一个意义非凡的生日。
贫困学生陈爱玲、邓艳,生活非常困难和节俭,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张老师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找到学校,申请为她们减免学费,申请每月的生活补助,让她们安心学习,最终都顺利考上长江大学。留守学生是现在农村存在普遍现象,家长疏于管理,学生缺乏亲情,在每次放假前,张老师都会细心询问学生回家的去处,若家中没有人监管,他总会热情的邀请学生到他家休假,张老师经常督促留守学生与家长通电话,及时向父母汇报生活和学习情况,而张老师也经常把家长打给学生的电话传递给学生,张老师的电话成了留守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感情热线”。
四、严爱并存,不放弃每一个学生
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2003年,学校中途安排张君沛老师接手高二计算机专业班班主任工作,这个班在高一换了两个班主任,班上打架、闹事的学生不少,个别学生还多次进过派出所。接手这个班后,就有同事建议开除几个“刺头”,煞一煞歪风。但是他说:“一个学生对这个班级而言,也许是几十分之一,但对家长而言,却是百分之百的希望”。学生在学校较单纯的环境都学不会做人,走上社会,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把学生过早的推向社会,这是对学生、对家长的极度不负责。在接手这个班后,他从班风抓起,树立先进的典型,营造正确的学习气氛,形成良好的班级舆论,遏止班上的歪风邪气,并对学生兴趣进行积极引导。
“调皮生”——曾辉、孙盼、王海涛,喜欢打篮球,就鼓励他们积极参加校篮球队,课余多打球。“四大金钢”——赵鑫、曾华、王俊、赵成强,不爱学习、没有特长和爱好,上课讲话睡觉,课余抽烟、打牌,还不服从老师的教育,甚至与老师顶着干,张老师就耐心的进行说服,课余引导他们玩,将他们往正确事情上引,告诉他们起码的做人道理。好几个学生,都够得上纪律处分,甚至是开除学籍的处理,但张老师对他们总是抱着宽容的心态。他总是说,对每个学生,做到不抛弃、不放弃。留这些学生在班级中,虽然加大了班主任的工作量,但对学生成长、家长的希望来说,这点苦也是值得。因此在他所带的班级中,从没有因违纪开除过。在他的耐心教导下,学生们有了正确的追求,积极的爱好,学会了做人,并顺利完成学业。很多学生在毕业后,总念念不忘张老师的谆谆教诲,感谢老师教会他们做人的道理。
五、身体力行,做学生行为习惯的表率
2010年,学校决定在高二年级中成立一个实验班,在确定班主任人选时,学校领导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张君沛老师,正如学校领导说的“学校还有谁比他工作更敬业的,实验班交他让人放心”。在接手实验班后,张老师抓学风、正习惯,树目标,提出“实验班要做全校的表率,做什么事情都要拿第一”的口号。
每天他比学生先到校,晚上学生就寝后,他最后一个离校,整天扑在班级工作中。他勤下班,抓课前几分钟,要求学生每天比别人多挤出一堂课的学习时间,珍惜现在的学习时间,正因为有了紧迫感,学生对学习有了更高的积极性,在整个学年都保持着良好的学风。除了学习,他还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了解学生的疾苦,特别是在高考前一个月,学生的心态不稳,情绪也较低落,为了激励学生,张老师跟他们说:“最后一个月,我陪大家一起学!咱们一起冲过这黎明前的黑暗,共同迎接高考的胜利!”于是,他每天都早早到班里去,晚上坚持下了自习再回去。班级成了他的家,家反倒像一个暂时歇脚的地方了。以致于学生在张老师晚查寝时,感动的说:老师你也早点儿休息吧,我们会表现好的,您放心吧。毕业后,学生在QQ空间留言到:“难忘高三岁月,每天清晨是您在教室门前等我们上学,虽然累,但我知道您是为我们好,谢谢您老师。”
在班级卫生工作中,张老师不仅安排和指导工作,并身体力行,亲自示范,协助学生进行卫生清扫工作。因此在班级卫生中,所有学生都能齐心协力,尽职尽责。
在运动会上,虽然烈日炎炎,学生有些燥动不安,张老师一直坚守在班级内,头顶烈日,与学生一起观看赛事,作为班级的领队,他不仅指挥运动员比好赛,还带领班级学生呐喊助威,与学生一起共荣辱,同进退,一起分享比赛的快乐,让学生觉得班主任永远是和学生在一起的;面对优秀的成绩,学生欣喜的说,“老班,你是我的偶像”。 在他的带领下,班级接连被评为“安全文明班级”,不论是学习,还是第二课堂活动,各项成绩一直名列年级第一。在2012年高考中,所带班级50人有33人考取本科,创学校历年最好成绩。近几年张老师一直担任对口高考的班主任工作,他经常对人说起的是:我的工作要对得起学生,要对学生负责;
六、钻研教学,作专业教学领头兵
张老师在多年的计算机教学中,认真负责,业务精干,先后承担中专班教学,成人电大计算机教学,和学校的各类计算机培训工作,他对工作高度负责的态度,过硬的业务水平,一直受到全校师生和社会的好评,先后被评为“学科带头人”、校“首席教师“、县“骨干教师”。
作为计算机教研组长,在他的带领下,不断探索计算机教学方法,丰富校计算机竞赛活动,学校的计算机教学开展的有声有色。在他无私的指导下,一批青年教师成长为计算机教学的强手。年轻老师由衷的说:“张老师,在教学中,您是我们的老大哥”。
2004年开始,对口高考中计算机作为公共课纳入统考,对口高考班从最初的3个班发展到6个班,从最初的公共课到计算机专业课,没有前车之鉴,逐渐摸索出高考经验。张老师同时带多个班,上多门课,教学任务重,工作压力大,常常累得抬不起胳膊在黑板写字,勤苦的工作终于收获累累硕果。
在全省高职统考中,2006年获宜昌市教学成果二等奖,2007年和2008都获宜昌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10年获宜昌市教学成果三等奖,2012年获宜昌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008年被县教育局评为“先进工作者”和“师德标兵”,2010年获市级“优秀班主任”称号,2010年被评为县级“骨干教师”。2011年评为宜昌市“中小学明星班主任”,2011年被评湖北省职业院校“优秀班主任”
人生“四十而不惑”。已过不惑之年的张君沛老师在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工作中,“不待扬鞭自奋蹄”。在远安职教这座菁菁校园,在教育教学这块芳草地上,愿做一头“孺子牛”,辛勤耕耘,开拓创新,定会托起一轮又一轮新的太阳。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09:19 | 只看该作者
松滋市实验初级中学班主任陈小林
  一、时尚引领,润物细无声
  努力做学生喜欢的好老师。学生得先喜欢老师,才喜欢老师所提供的教育。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老师尤其是一位班主任首先要养成的教育能力!从事多年班主任工作的陈老师深谙其道。为了达到这一目标,他注重了从四个方面下功夫。一是特别重视开学第一课。他说每次和初一新生第一次见面,他总要精心准备,因为第一印象几乎等于唯一印象。或是一份份精美的礼物,或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演讲,或是一场妙趣横生的比赛。在学生或惊或喜的目光中,在一张张开心的笑脸和一只只高举的手臂上,陈老师知道,他又一次赢得了孩子们的心。二是把微笑的光环戴在每个学生身上。他常说:“把微笑投给优生,是锦上添花;把微笑投向落后生,是雪中送炭”。他知道,孩子们需要欣赏,他更知道,孩子们需要鼓励!所以,他的面上总是含笑。三是注重营造春风拂面的课堂气氛。当孩子们课堂上疲惫时,他会及时和孩子们做个游戏,唱个歌,说个笑话,做做课中操,甚至来个小魔术。从不让学生感觉枯燥单调,却时时有春风拂面之感。四是特别注重向孩子们学习,与时俱进。课余时间,他会和孩子们聊韩剧《来自星星的你》,唱“时间都去哪儿了”的歌,在QQ上用“火星文”聊天,一起写微博。陈老师经常说:作为老师,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学生懂什么,感兴趣的是什么,你要不断地与时俱进。若真那样,师生会立刻成为朋友,教室会立刻成为乐园,你会立刻觉得和小孩一般大,谁也不觉得你是老师,你便成为真正受欢迎的老师了。
  积极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陈老师认为:班级活动是最好的育人方式,可以十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德商、情商、智商、心商、胆商和志商。校内活动他特别注重时尚性。从2013年春季开始,他在班级相继开展了“多彩时光伴我成长”活动,内容包括: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诵读大赛、猜谜语竞赛、“出彩实中人”才艺展示、“天才知道”知识竞赛等,这些活动模仿电视,紧跟时代节拍,学生饶有兴趣。课外,他带领学生到松滋白云边酒厂、松滋城东工业园参观考察,然后编选出探究性“调查报告”;到超市认真调查塑料袋的使用情况,指导学生写出精美的小论文;他还利用周末组织学生看球赛、划旱冰,到乡下摘桔子、烤红薯、踩甘蔗。俗语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经常鼓励家长利用假期多带孩子出去游历,陈老师的学生说:“只有走出去了,才知道世界有多大,而行走中经历的点点滴滴,都会在日后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
  热心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陈老师常说: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一个孩子适合做桔子,千万别因苹果红艳而逼他做苹果。学生小慧因车祸几乎丧失了学数理化的能力,他了解到她爱写作的习惯后,为她送名著,耐心指导她写文章并发表,读高中后还一直关注她的发展。后来孩子考上武汉的大学并留校担任了编辑工作后,一直感谢陈老师为她的人生打开了另一扇成功的窗;正在北京电影学院读大四的学生小龙,初中成绩并不突出,陈老师看他模样俊,普通话也还行,热心地和孩子的爸爸一起制订了孩子的成长计划,鼓励孩子学表演,终于闯出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平日里无论班里有多少学生,只要说起每个孩子有什么特长、能力,陈老师总是如数家珍,总能在家长最无助的时刻,给予家长和孩子适当的鼓励,支持和引导。教师要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在陈老师的身上体现得尤为充分。
  同事们常说,陈老师一身时尚,看上去一点也不像已是不惑之年。其实,陈老师不仅外表时尚,而且内心时尚。他的“时尚” 带给学生的不只有耳目一新的惊喜,更有润无细无声的滋养。
二、智慧耕耘,桃李自芳菲,
  亦勤亦懒,做班级管理的智者。陈老师除担任班主任工作外,还长期担任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他说:“我不愿做苦行僧似的班主任,”他一直把做一名具有高尚人格魅力的民主、科学、智慧型班主任作为自己毕生不懈的追求。他说:老师教育学生光有爱是不够的,爱是教育的基础,但不是教育的出路,爱要讲民主、讲科学。于是,他的班级管理工作颇具特色,常常闪烁着智慧的火花。他率先在班级中设立“班主任助理”制度,边扶边放,代行班主任职权,学生中出现问题大多由学生自己解决,形成学生自我管理的新方法、新思路。他积极探索特色班级创建思路,创建的“小蜜蜂”班,让所有学生都参与班级管理,人人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整个班级形成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和谐局面。
  了解宽容,做学生心灵的歌者。“孩子的行为背后,总有他认定的想法,试着了解他,不要急于批评他。”在班主任培训会上,陈老师这样说。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他始终坚持解宽容的原则。小龙是初三从外校转到陈老师班上的学生,因打架受伤住院被原校劝退,陈老师通过和小龙交流,了解到他不听话的根本原因是他酷爱篮球,而父母却因怕耽误学习而不支持他。于是,陈老师让他担任了班级“篮球委员”,并且指导他积极组队训练,参加学校的篮球比赛,而对他在工作和学习生活中出现的一些小问题总是能够包容和理解。融入新班级没多久,孩子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叛逆的行为变少了。他终于被评上了班级“十大明星”,中考时还顺利考上了“松滋一中”。当有老师问及陈老师在转化问题生方面的窍门时,他说:学生不听老师的话是因为老师没听学生的话,老师要为学生的心情负责,好心情造就好孩子,好心情造就好教育。
  张驰有度,做学生学习的鼓者。陈老师所带的平行班总是被评为“学校优秀团队”、“优秀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学生学习主动性强,成绩优异。问其原因,陈老师归功于这两个方面。一是特别重视学校活动的开展。他说:“每当学校举行大型活动,便是凝聚人心,提高班级精气神的好机会”。于是,歌咏比赛,他认真组织排练,总能斩获头奖。运动会开幕式,他排练的筷子舞让师生惊叹。异彩纷呈的主题班会、家长会,总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事们一致感叹的是:陈老师的“鬼点子”实在多。其实,这种种行为的背后无形中给了学生以暗示:身在学校,身为学生,万事都不可马虎,学习也要这样认真对待!二是特别重视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他经常对学生说:心灵上的贫穷是最大的贫穷,一个不认真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创造力的民族。于是,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成为班级活动的主旋律。学生们从书中吸取了知识,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把学习当成一件好玩的事情,但又非常认真地去做,真正达到了用玩的心态实现成长、成才、成人的目的。2009年,陈老师所带的班级有5人同时荣录华师一附中,十多人被荆州中学、沙市中学录取就是最好的证明。
三、进取不倦,硕果满枝头
  注重形象,做学生的表率。“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德育是一个隐性过程。每天,他都要让自己的衣着干净、整洁甚至时尚,这是在影响学生外在的形象对一个人很重要;碰到任何一个同事,他总是主动打招呼,这是在告诫学生:懂得尊重身边的每一个人;每天课间,他总要亲自领着孩子们跑操,这是在让孩子们知道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陈老师始终面含微笑,这是在告诉学生任何时刻,拥有一颗阳光的心态很重要……“教育无小事,事事是教育,教育无小节,处处是楷模。”陈老师如是说。而学生也总是以能在陈老师麾下为傲。
  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气场。现在的初中生“难管”、“不好管”是每位初中班主任的共识。但陈老师却被领导老师评为“最有威严和气场”的班主任之一。陈老师说:他的气场从学习中来,从教育的自信中来。教师是舌尖上的功夫,精彩的语言让人如痴如醉,平淡的语言让人昏昏欲睡,为了修炼自己的表达能力,陈老师常年坚持说普遍话,每时每刻都提醒和校正着自己的表达。在荆州市高效课堂演讲比赛中,一举夺得一等奖第一名;在全市开展的课内比教学活动中,他还应邀参加了湖北省特级教师巡回讲学团活动,并为全市提供了公开课《香菱学诗》,均获得如潮好评。为了提高自己的班主任工作水平,他自费订阅了《班主任之友》、《班主任》等杂志,一直坚持关注并购买魏书生、李镇西等班主任名著,读书笔记做了一本又一本。所撰写的五篇班主任论文相继在《班主任》等报刊杂志发表,在课外访外家活动中撰写的家访手记和教育案例也接连在省市获奖。为了更好地胜任班主任工作,他三次赴北师大、大连等地参加国家级班主任培训班,两次担任松滋班主任培训班主讲教师,将自己的学习收获和实践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身边的每一位班主任老师。在不断的学习中,陈老师的人格和才气均得到了大家尤其是孩子们的认可与欣赏,许多家长慕名要求将自己的孩子放到陈老师班上。无形中,他成了松滋大街小巷都要交口称赞的名师。这些赞誉,给了陈老师教育的自信,更为他的教育树立了威严,营造了气场,学生对他,自然只剩下服帖和喜爱!
  钻研教学,从不满足现状。陈老师不仅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还是一名十分出色的语文老师。在语文教学领域里,他积极思考,认真探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风格。他曾相继荣获“湖北省课堂教学展示课一等奖”,荆州市教学竞赛、说课竞赛一等奖,并多次为松滋市、荆州市提供教学示范课、观摩课。他辅导的学生多次荣获国家级、省级作文竞赛一、二、三等奖,十多篇教学论文也在《新课程》、《读写算》等杂志发表。在教学上,他除了扎实认真做好备、教、批、辅、改、析等环节,还特别重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积极参加学校课题研究,在历次大型考试中,学生成绩均名列学校同类班级前列。2012年、2013年相继被评为“湖北省优秀语文教师”、“荆州市明星教师。”
  “风华正茂之初,捧着一颗心来;桃李满园之时,不带半根草去。”面对荣誉,陈老师没有丝毫的沾沾自喜,他说:“教育要和学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为了学生未来,我愿更加努力!”
  愿时尚、智慧、进取的陈老师在铺满鲜花的班主任之路上走得更远更辽阔,成为众多班主任的领航者!


19#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09:47 | 只看该作者
黄冈英山县温泉小学班主任张莉
  在大别山南麓,在毕升故里,在茶叶之乡,有一所因温泉而得名的湖北省游泳传校——温泉小学。在温泉小学,在名师工作室里,有一位快到退休年龄却一直不卸班主任重担的女教师,她在31年语文教学的生涯中当过29年班主任,2013年,她以黄冈市第一名的评审结果荣获“十佳班主任”称号。她有一张温馨的笑脸,微笑时就像一朵盛开的茉莉花,她叫张莉:笑脸一张,茉莉飘香。她用独特的馨香传播着“真善爱”的美德,辐射出“传帮带”的效果。
  在学生面前,倾情传播真善爱
  真情帮助特困学生。张莉老师每接一个新班,都要做深入细致的家访,这是她的习惯。有一年,班上转来一个叫傅小芹的同学。瘦高个,一双略带成熟而忧郁的眼睛。上课无精打采,学习成绩也不好。找她谈心,不说话,只是哭。通过家访知道小芹的妈妈患胰腺癌已经进入晚期,家里欠了几万元的药费,有一个哥哥正在读大学,爸爸为了一家人的生活只好外出打工。小芹则无奈寄居在外婆家。知道了这些,张莉老师首先想到的是,要让孩子树立生活的信心,感受到集体的温暖。班会课上,她讲小芹的故事,号召捐款捐物,让成绩好的同学为她补课。课后和她一起玩耍。慢慢地,小芹的脸上有了笑容,眼神有了自信,上课有了精神,学习成绩也慢慢进步了。每逢双休日,小芹就赶到妈妈身边为她做饭、喂药、梳头、洗衣,然后又赶回学校上课。就这样,小芹一直坚持到妈妈去世。她的事迹感动着全校师生。二00七年,小芹被评为黄冈市“十佳少先队员”。事迹被拍成专题片:《感恩的小女孩》,此片参加全国中小学校园电视作品比赛,荣获金奖。傅小芹也因此荣获“中国好少年”荣誉称号。
  善意呵护留守学生。山区小学,留守儿童是最大的一个群体。近年来,张莉老师班上至少有40%的孩子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这部分学生在家靠爷爷奶奶带或寄住在亲戚家,长期缺少父爱母爱。为了不让他们在童年就感受到亲情的失落。张莉老师建立亲情联系卡,把孩子父母的电话、QQ号码都建立档案,把自己手机号码告诉家长,让孩子每周与家长通一次话。并且利用自家电脑让学生每月与家长一次视频。虽然父母不在身边,但孩子的学习,家长了如指掌,同时也让孩子时时感受到父母关爱和温暖。每当“六一”儿童节和孩子生日来临之前,她都要提前发短信提醒远在他乡的父母们别忘了给孩子寄一份礼物。一个叫詹成龙的孩子,父母都在深圳打工,爷爷在家带他。这孩子非常调皮,爷爷根本管不住他。看到孩子家长为孩子的事那么发愁、揪心,张老师做通丈夫的工作后把孩子接到自己家里一起吃住,辅导作业,这一住就是两年。几年来,在她家里寄住过的孩子有十多人。正因为如此,她班上的留守儿童没有谁的成绩跟不上,更没有谁心理有问题,个个都非常活泼健康。
  爱心感染每个学生。张老师对班主任工作始终满腔热情。她的爱心执着,感染着一届又一届的学生。儿子读小学时的一天,她正在上课,突然有老师跑来告诉她,说她的儿子在下楼梯时摔伤了胳膊。她急忙将儿子送到宿舍,安慰几句后又返回到教室,继续为学生上课。等下课回到宿舍时,儿子疼得脸色发白、满头大汗。送到医院,拍片子一看,儿子胳膊骨折了。在外出差的丈夫得知这一情况,埋怨地说:“你爱学生胜过亲儿子。”同事们也责怪她不该不及时将儿子送医院。儿子疼成那样,她哪能不心疼,可教室里坐着50多个孩子还在等她上课呀!
  从教三十多年来,张老师未请过一天假。有一年小考前夕她做了人工流产,按规定可以休一周病假。手术过后半天她就回到了学校。孩子们看到老师拖着虚弱的身子给他们上课,感动不已。她一走进教室,全班同学齐刷刷地站在那里:“老师,您今天坐着讲课,我们都站着听您上课。”张老师发现,讲台前已摆放了一把椅子,椅子上还放着厚厚的棉垫子。她用力地点了点头。这是她从教以来第一次坐着上的一堂课。长年累月的劳累,加上平时有病不及时诊治,她落下严重的肩椎、腰椎、支气管炎等疾病。病痛发作时只能依靠吃止痛药来缓解。
  身先士卒影响学生。张莉老师觉得:在学生面前老师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教师的人格魅力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要求学生不迟到,她就在上课前两分钟到达教室门口; 要求学生讲究卫生,她看到垃圾就及时弯腰捡起; 要求学生讲文明礼貌,她从来就不说粗话、脏话……在教学中,张莉老师非常注意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她从未因为学生调皮,成绩差而另眼相看,总是激励学生。班上有一位学生从来都不把学习当一回事,上课走神,自以为很聪明,可每次考试成绩都不理想,一度情绪低落,甚至自暴自弃。张莉老师鼓励他发挥打乒乓球的特长,推荐他参加学校乒乓球队。还抽空陪着他一起打,并且和他约定,只要能打赢老师,就让他当班上的体育委员。经过刻苦努力,他终于打赢了张莉老师,当上了班干部。从此学习有了信心,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为了让学生多一些艺术细胞,张莉老师练就了拉二胡、拉小提琴,吹葫芦丝,弹电子琴,绘画,打乒乓球,唱歌、跳舞的本领。经常将这些特长不失时机地应用到教学中,吸引学生,因此她班的学生人人有特长。
  在同行面前,互动辐射传帮带
  张莉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成绩突出,特色鲜明。为了发挥她的辐射作用,学校成立了“张莉班主任名师工作室”。张莉老师自2010年起担任班主任名师工作室的主持人以来,她以“理论武装、实践探索、共同发展”为宗旨。用自己的智慧和热情,通过一系列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了跨越的桥梁和上升的阶梯,一批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理论学习引导。张莉老师非常注重对工作室成员的培训学习。她阅读了大量班主任工作书籍,做了几十本学习笔记,将所学内容整理成《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技巧》和《班主任管理艺术》讲义,把对班主任工作的热爱和独到的工作方法融为一体,组织专题讲座。使许多年轻班主任受益匪浅。她组织工作室成员采取集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不定期地推荐阅读书目和文章,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心灵写诗----李镇西班主任日记》、《向庄子借智慧》、《做一个专业的班主任》、《爱的教育》、《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等都是她的推荐书目。工作室成员写出了多篇高质量的读书心得在《英山教育信息网》、《黄冈教育信息网》、《黄冈日报教育导刊》上发表。2013年在“第五届湖北省中小学德育改革与创新征文”活动中,工作室有七位成员的德育与班务工作论文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言传身教指导。几年来,她先后主讲了《校园安全伴我行》、《珍爱生命,健康成长》、《乐做班级小主人》、《好书伴我行》等班会示范课。为工作室成员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工作室成员在学校经常推出观摩课:陈婷《学会感动 学会感恩》、邓丽《我爱爸爸 我爱妈妈》、晏敏《文明礼貌记心中》、王亚《做学习的主人》等特色课精彩纷呈。充分体现了大家的才智,更看到了几年来在张老师的指导下惊人的进步。陈婷老师代表学校参加全县公开课比赛获第一名、代表英山参加黄冈市比赛获一等奖。王亚老师在黄冈市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活动中获一等奖。张莉还带领工作室成员到偏远的农村学校去指导班主任工作,带去示范课和班主任专题讲座。
  张莉老师很注重挖掘工作室成员的潜能。期初帮助他们制定个人发展规划,先让他们自我剖析,明确各自的优点和不足。然后针对不同成员的具体情况帮助制定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对照目标一个一个去实现,逐渐突破自身发展的瓶颈。
  如何让工作室成员成长为优秀班主任,再成长为专业化的班主任,张莉老师每周组织一次工作室例会。就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如何培养班干,如何协调任课教师,如何进行学生个性转变,如何和家长进行有效沟通等问题启发讨论。定期帮助成员分析工作中的困惑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课题研究传导。在开展班主任工作研究的同时,积极带动并鼓励全体成员从事课题研究。由她主持的省级课题《小学生德育评价生活化实践研究》已经结题;目前工作室正在进行《社区德育模式》课题的研究。去年,陈幸福老师的论文《社区德育模式的研究》一文在“第五届湖北省中小学德育改革与创新征文”活动中获二等奖。
  在“课内比教学 课外访万家”活动中,张老师带领工作室全体成员全程积极参与。那段时间,他们起早贪黑,走村串户,对所有学生家庭进行了全面的家访。一次,她在下午放学后去一个住得偏远的学生家中家访,回来时,天已经黑了,又下起了雨路又滑,加上她眼睛近视,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和额头都摔破了。第二天,她还是忍着疼痛一瘸一拐地到教室上课。家访笔记一本本,家访心得一篇篇。在县教育局举行的《我与‘比 . 访’活动一起成长》为主题的征文比赛中,有五位成员的论文获得一、二等奖。比教学的那段日子,她每天辅导青年教师们备课,听他们的试讲课。因此,有四位青年教师优质课获市级一、二等奖,有六位教师优质课获县级一等奖。张老师还被县教育局评为比访活动先进个人。
  张莉老师还建立了名师工作室博客,辟有“名师论坛”、“教育艺术”、“课题论文”、“班级文化” “家校互动”等专栏。及时交流传递工作室成员之间的困惑和收获。目前,博客已经上传了一百多篇文章,访问人数不断增加,工作室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在艺术面前,始终追求高境界
  我们在张莉老师的博客签名档里,看到了这样一行文字:一个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最大的幸运就是遇到一位富有爱心又具有高超教育艺术的教师。我愿终生追求,成为学生的幸运之星;在她每一本学习笔记的扉页里写有这样的文段:班主任的教育艺术在于“培养习惯”,在于“润物无声”在于“对症下药”,在于“持之以恒”,在于“光大传承”,在于“互享共赢”……
  张莉老师对艺术的追求,得到了领导的肯定,社会的认可。她带的班年年被学校评为文明班。个人曾荣获黄冈市“十佳班主任”、黄冈市骨干教师、县政府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全县教师基本功十项全能优秀奖、温泉镇十佳教坛新秀等荣誉称号。
《萝卜娃娃看到了田野》的教学设计和范文写作《张家细茅屋》均获全国三等奖;论文《浅谈学生操行评语的改革与实践》和案例《温泉在医疗方面的开发与利用》均获省级一等奖;优质课、观摩课多次获得县级特等奖;辅导学生多次获得国、省级竞赛大奖。打开她的藏宝箱,数了数,各级各类荣誉证书有128个;打开她的日记本,数了数,共62本,记载的不是学生成长的点滴就是班主任心路轨迹……
  31年从教生涯,29载班主任心路历程。张莉老师带给我们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震撼。我们为山区教师队伍中有这样一位优秀班主任感到骄傲,为书香校园中有这样一朵茉莉花感到自豪。


20#
 楼主| 发表于 2014-5-23 20:10:15 | 只看该作者
恩施州咸丰县民族中学向惠华
  在魏书生的《班级管理艺术》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属于愿意当班主任的那类教师。我总觉得,做教师而不当班主任,那真是失去了增长能力的机会,吃了大亏。”向惠华老师身同感受。当年她就是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不当班主任,实在是很遗憾的事。所以在学校工作安排时毫不犹豫的走马上任,这一干就是十多年。在担任班主任工作以来,她先后被评为“恩施州中小学师德师风标兵”、“咸丰县师德师风标兵”“咸丰县优秀教师”.“恩施州三八红旗手”“咸丰县百佳公民”“咸丰县民族中学优秀班主任”“咸丰县民族中学名师”“恩施州科技创新优秀辅导教师”,历年来所带班级多次被评为“校级文明班”。 在荣誉面前她深感自豪!这是她在班级管理的道路上辛勤耕耘、无悔追求的结果,是各级领导对她工作的肯定,是家长和学生对她的认可!
  她是一个普通的中学教师,不可能像前线的英雄战士那样接受血与火的洗礼,也不能像著名的科学家那样做出惊天动地的业绩。她只是努力以一个教师真诚的爱去理解、宽容、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作为教师,最大的财富是学生的成长进步带给自己的一次次喜悦,尘封在记忆深处的一件件往事,一丝丝感动,一点点自豪。
  从走上工作岗位那天起,向惠华老师就将关爱学生作为自己不变的信念,并努力去实践着这个信念。人们常说,能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人生莫大的幸福,她很幸福,在她的读书生涯中遇到了几位好老师,他们关心学生,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人,不轻视“德困生”“学困生”,和学生之间像朋友间相处。从此,向惠华老师就萌生了一个强烈的愿望,“长大后做一个像我的老师一样的好老师,让我的学生像我一样幸福”。
  一 关爱学生,用心做起
  爱学生说起容易,做起来却很难,老师要从“三尺神坛”上走下来,放下身段和学生打成一片实在太难。最初的她先从理论学起,没有网络资料可查,就到县城买班级管理方面的书籍,将理论用到实际教学中,并摸索出自己的管理方法。记得向惠华老师刚带班主任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姓肖的男生,成绩不好,表现也差,经常在班上欺负同学,甚至在一次班干部竞选前,居然想到了“贿选”,承诺同学们当选后给他们买东西吃。开始听说后向老师很生气,准备将他叫来狠狠地批评一顿,后来冷静下来又想,既然他很想当班长,就说明他在心底里还是有上进心的,向老师也想利用这样的机会和身份来约束他。就这样怀着忐忑的心让他走马上任。在最初的日子里他也能管住自己,事事带头,可不到两个星期他就开始打退堂鼓。找到向老师要辞职,她不露声色的问道“同学们那么信任你,你怎么要打退堂鼓呢?这是为什么呢?”他说道“老师,通过当了班长后,我才知道您的不易,今后我再也不捣乱了,要好好学习,遵守纪律,您就批准了我的辞职吧。”这件事告诉向老师,如果很专制地去处理“贿选”这件事的话,肖某肯定认为老师不信任他,瞧不起他,他只会越加的自暴自弃,也许会适得其反。在后来的学习中肖某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再也不是那个调皮捣乱的学生了。这件事在今后的班级管理中,她做到了尊重问题生,给他们起码的尊重,不忽视他们的存在。在向老师现在的班级里,没有一个学生因成绩差、表现差而辍学,她始终给他们以信心、尊重和希望,让他们顺利完成九年级义务教育并到高一级学校深造,能做到这一点是难能可贵的!
  学生上网玩游戏是家长和老师都很烦心的事情。她班上的学生杨书,上网成瘾,经常旷课上网,通宵达旦玩游戏,家长、学校拿他没办法,向老师暗下决心:“就是一块坚冰,我也要把他焐热。”向老师在他身上采用两种办法:一是让他找到“闪光点”,找回“自我”,迷恋上网的学生大多是成绩较差者,在学生之中没有市场,没有表现的机会,只有在网络游戏这个虚拟的空间里才能充分表现,才会有“成就感”。于是向老师有意与他接触,找他谈心,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每天放学陪他一起回家,并把他的座位从后面调到前面,让老师们多点他回答问题,多给他表现的机会。渐渐地,他有了自信,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数学考试居然能上优分了,后来他毕业以后,他的爸爸逢人必说:“我的孩子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变化,都是向老师的功劳呀!”第二种办法就是让他正确认识电脑,一个迷恋电脑的学生,一下子让他与电脑绝缘是不可能,也是不必要的。他家里有电脑,每个星期向老师都会以“请教”或请他帮忙找资料的名义让他过过瘾,有时间问问他怎样制作课件,几何画板怎样做等等,有时请他帮忙打印教案和教学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渐渐地,他淡忘了游戏,他终于明白,电脑只是工具而不仅是玩具,当然,他依然喜欢电脑。他还说,以后要考计算机专业,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
  二 严于律己,做学生的一面镜子
  从踏上工作岗位之日起,她就明白,自己就是榜样,要想塑造好学生,就必须先塑造好自己。为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向老师不允许自己有丝毫的懈怠。曾经有人对她的选择不理解,放着好好的学校中层干部不当,却选择了班主任这个又苦又累的工作。有人对她放着家里的大房子不住,却在校园里“蜗居”不理解。可她却对自己的选择无怨无悔。因为她知道“有收获必须要有百般的付出”。在日常班级管理的要求中,希望学生能很好的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比如守时、讲诚信、孝敬老人等等。要求学生早到,她总是第一个等候学生到教室的人。有一次,下大雪,她为了能按时赶到学校到班,骑着车在风雪中前行,忘记了个人的安危,直到学校门前的陡坡,无论怎样使劲车都无法前行,此时她才意识到雪有多大,路有多滑,想起来都后怕…….她要求学生有爱心,自己身体力行,在黄金洞工作时,有一位孤寡老人生活极其艰苦,她不仅看在眼里,而且还付诸于行动,经常在生活和经济上帮助这位老人,还在节假日带着丈夫和孩子去看望老人,让老人在有生之年也享受了天伦之乐。在重阳节的时候还带着学生帮助老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让老人感受到家的温暖和亲情的慰藉。她所在学校的一个学生身患重病,常年到武汉治疗,家庭无法支付昂贵的医疗负担,向老师知道这一情况后,毫不犹豫从微薄的工资中挤出一半捐给了这位同学,学生被老师的行为感动,不仅纷纷拿出自己的压岁钱,还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拯救同学的生命,这位同学在大家的帮助和鼓励下,他勇敢地战胜了病,痊愈后他的家长再三请求学校领导将孩子安排到向老师的班上,他的家长始终认为:“能对一个陌生的学生捐款的老师,一定是一个好老师”。在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方面,她从自身做起。在向老师的班上,有几个学生在体训时常常偷懒,体育成绩差,身体素质也不好,向老师私底下也给他们谈过话,可收效甚微。后来,她决定自己做给他们看,让他们明白,困难并不可怕,只要意志坚定,不肯放弃,就能成功。从此不论天晴下雨,她都坚持跟班,陪学生一起早锻炼,学生跑多久,她就坚持多久,久而久之,学生被她的精神所感动,再也没有人在体训时偷懒,身体好了,学生的精神面貌也更好了。在教室里,看见地上有垃圾,她会不露声色地弯腰拾起,地没有擦干净,她会拿起抹布轻轻擦掉…….而这一切,孩子们看在眼里,记在心头,从此地上的垃圾没了,地板变干净了,讲台变整洁了,老师走进教室的感觉更好了。
  三 以德服人,以人格魅力感染人
  宽容学生,能避免师生间激烈的矛盾冲突,缓解课堂上紧张的教学气氛,还可以赢得学生的尊重。那是秋天的一个下午,天气很闷热,向老师正上着课,学生们个个无精打采,教室里死气沉沉的。突然从窗外飞进一只小鸟,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同学们纷纷伸出双手去扑打,特别是罗木同学,他平时就是班里最调皮的学生,他居然跑下座位去追打,无视老师的存在,向老师用愤怒的眼睛盯着他,他抓住小鸟,回头看到了老师的双眼,他像老鼠见到猫一样,快速窜回座位,教室顿时安静下来。同学们一时看看老师,一时看看罗木,等待着一场暴风雨的来临,向老师静静地走到罗木面前,从他手里拿过那只小鸟,慢慢地走到教室门口,把它放飞到外面,又慢慢地走到讲台上,对同学们说,“我们要感谢罗木同学,是他抓住小鸟,保护了小鸟,使我们这堂课能够继续正常进行下去…….”话音未落,教室里想起了热烈的掌声。
  还有一次,杨畅的家长气冲冲地跑到学校,因觉得向老师对他孩子的管理严格了,准备找向老师吵架,在教学楼下遇到几个家长,其中一个和他熟悉,问他来干什么后,拉住了他:“你呀,真是身在福中不知福,你的孩子遇到那么好的老师,不知道感恩,还跑来吵架,你真是……,当初很多家长都想把孩子送到向老师班上,都没行,你可好,你整天忙于打麻将,不管孩子,你想想你以前只有在网吧里才能找到孩子,现在孩子却在家做饭等你回家,现在老师在帮助你管理孩子的时候,你却跑来护短了……..”听了别人的劝说,他默默地低下了头。
  这一桩桩、一件件,只不过是向惠华老师二十年教学生涯中极其微小的片段,这样的小事,每一天,每一刻都在我们教师身边发生,是说不尽、讲不尽的。但是,每一件小事,无不体现出我们教师对学生的爱。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不求惊天动地,只求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去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在过去的岁月里,向惠华老师把最美好的青春时光在教育的园地里耕耘出了一条成功之路;在以后的人生长河中,她一定会沿着这条路执著地走下去,在教育这块沃土上,播种、耕耘,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因为,这是她无悔的选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4 01:41 , Processed in 0.12905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