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好的写作状态是“相对孤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8 12:4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好的写作状态是“相对孤立”             


  面对近年来越来越热闹的诗坛,诗人、“首届中国海南诗歌双年奖”得主陈先发并不以为是“喜事”。他认为,诗人最好的写作状态应是相对孤立的。“对我而言,从未有过什么诗坛。我看到的,只是一个个孤立的诗人。”陈先发说,“孤立而完成各自的发现。从这个角度观察,当下网络带来的诗歌热有不幸的一面。”
  陈先发的诗性萌芽很早。幼年,就在他“孤立”地学习玩耍时,诗就在他的心间开出了第一朵花。“那是在小学四五年级吧。当时在乡村小学,老师搞些命题作文,有不少我是以诗歌格式完成的,常被老师斥为不安分。”陈先发说,“第一次发表诗歌是在复旦读书时,在《萌芽》、《飞天》这些刊物上发了不少。”
  在陈先发看来,写诗是一个辩证自我的过程,用的是语言手段。因此,首先要有一颗对万事万物的好奇心、有一颗力图“致良知”的心。“我有时把诗歌称作‘致良知术’,既是术,必有技艺的成分在内,所以对语言的控制能力是重要的。能否形成一套有强烈个人烙印的语言系统,算是判别诗人之重要性的标志之一。”
  除了诗人,陈先发还有一个“著名身份”——新华社记者。多年的记者生涯对他的诗歌创作有何影响?对此,陈先发表示,媒体工作经历与他的诗歌创作关系不大。在他看来,写作过程是跟自然、社会及自我间的一场对话,每个人都会有些区别于他人的气息。“这跟个人的身世、性格及学养都有关,可能你感受到些悲天悯人的味道,可我从未把这种味道作为写作的前置目标来对待。”
  “做记者,是谋生。我想谋生与写作间,不应有因果关系吧。可能我做记者,自然地累积了一些有别于其它职业的资源。”陈先发说,“比如,屠夫也会通过杀猪来形成一些心理资源。这种资源,当然会进入诗歌写作,成为一些特别的符号,但它一定不是决定性的东西。”而对于“诗人”这个称号的高尚性,陈先发亦“不同寻常”地发出质疑。他说:“我并不觉得诗人是个高尚的称号。一个诗人与一个修鞋匠,本质上并无分别。如果有分别心,必对其思考、写作造成损害。”
  陈先发的诗歌被普遍定义为既保留古典传统又与现代精神深刻融合。他是如何做到呢?陈先发表示,传统从未消失,它经过生活方式的确立、习俗的因袭和个人的阅读经验,仍存在于每个人身上。“我们只要活着事实上就是传统与当下的合体。不过,这种合体,在好的诗人那里是一种批判性的合体、是一种深度的合体,而非一些表象的简单拼接、不是现象的堆砌,这涉及诗人的个人能力问题。”
  (深圳特区报记者刘莎莎)
  http://www.chinawriter.com.cn/2012/2012-08-03/136915.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9 08:29 , Processed in 0.10521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