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以什么评判教师的研究成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8 06:17: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以什么评判教师的研究成果
田农
H州市教科所的韩书记发来短信,邀我参加她们2014年度德育论文评审,我一口答应。因为我知道韩书记领导的德育研究颇有深度和新意,正好可以借此学学她们的好经验。而后他们德育指导小组的郑老师用快递传来了论文60多篇。
我打开沉甸甸的包裹,逐一阅读起来。郑老师有论文的评审单和完成时间、评审结果分类的要求。我一边看论文,一边琢磨我该以什么标准来做评审?
历来的论文评审以科学性、实效(实践)性和创新性为标准,我们区组织论文评审时也这样。随着这几年对教育科研的认识在提高,我想到了原来的标准是否也应该有所改变?
阅读这些参评的成果文章,我感受到了那种新意和踏实。这一切与H州市教育局德育指导小组、H州市教科所的踏实指导有关,与H州市的德育工作者潜心研究有关。从选题来说,好多学校和教师以自己面对的实然问题为研究的出发点和旨归,以实实在在的行动为主要研究方法,追求的是解决问题的实际有效。从行文来说,在原来的那种规范的行文以外,叙事文体也崭露头角。行文的多元化既是一种探索也是对俗定文体的挑战和补充。我认为很好。在阅读和思考中,我对文章评审的标准也慢慢清晰了起来。
第一遍阅看文章,我按惯例做分类,兼顾科学性、实效性和创新性。第二遍对分类的文章确定获奖等第时,我把实践性和有效性摆在评审标准的首位。
德育研究和其他教育研究一样,都面临着怎样深入发展的问题。而研究规范、评审标准的修正和新创也是需要好好思考的问题。
前些天和我的同事小杨谈到《从实践到文本——中小学教师科研写作方法导论》一书的作者张肇丰研究员时,她感慨地说,张老师的书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写出来的,很佩服。言下之意是,现在好多研究成果不是承担人自己研究的结果,而是要课题组的人代为执笔的结果。不是自己的成果也标榜自己,学术的诚信严重缺失,搞坏了教育研究的风气,给学术抹黑。前些日子,一位基层学校的科研主任参加了一次上级部门召开的课题会议,领导领来的课题要下面的学校做研究,要这些科研主任填写12页表格,还要教师围绕课题开研究课,基层学校和教师意见很大。这算什么研究?好多研究放弃当下的实际问题,在概念、名词上做文章兜圈子,玩弄文字游戏,白白浪费了人力物力。只是看到在奖项的数量中增添了一个名称而已。评奖取向的研究对当下教育的改进完善没有多少实效可言。
以此来与H州市的德育论文做比较,高下深浅还是一目了然的。
我阅看的文章中,有对小学生入学适应问题的研究,有对小学生低年级“懒散”行为矫正的研究,有尝试“慢德育”的农村初中“主体沉浸式”德育探究,有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探索实验,也有如何开好家长会的研究,这些选题有很强的针对性,都是学校和教师需要直面的问题。实然研究的取向跃然纸上,对人对己都是值得研究的话题。
看到了几篇教师个人的研究,选题的视角很小,小切口研究适合教师个人做选题。有对自闭症孩子的行为干预研究,有对攻击性品行障碍行为矫正的个案研究,有借口令助低段学生课堂习惯养成的研究,小而实的研究非常可贵。还有建立“班级博客”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促进良好习惯养成的研究,很有新意。对“单独二胎”政策下“非独生”子女角色转换的教育关怀研究,则显示了一种前瞻性研究的特点,超前意识很强。
阅读这些成果文章,我感受到了研究者那种强烈的人文意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比如留守儿童曾经是我们做研究的热门话题,到了今天,话题或许有些陈旧,但是对有些学校来说,还是需要直面的问题。读到了相应的研究,如“留守儿童与外来务工子女爱心培育的研究”,“提升低龄留守儿童校园适应能力的研究”。农村二字频频出现在课题名称中,对农村教育的关怀显示的是对当下中国教育处于弱势的教育洼地农村的殷切关注的人文情怀。教育的现代化如果还存在广大农村的教育低端和薄弱,而我们只以城市中少数高端学校为视角,以那些处在金字塔塔尖的学校为自我标榜的话,无疑是睁眼说瞎话、掩耳盗铃。何来教育的现代化?
那些直面自己学校、班级、学生的问题的研究,往往带有强烈的实践研究和实践创新的价值取向。用《上海教育科研》常务副主编张肇丰研究员的话说,教师的研究就是实践研究和实践创新(张肇丰《什么是中小学教师的实践创新》载《教育发展研究》20112期)
在教师怎样撰写自己的研究成果问题上,我们常常为文体、话语而纠结。教师直面问题的行动研究,要写成中规中矩的学术论文的体例,要用学术话语的表达方式,那是为难了教师。有学者提出教师“做调查研究和行动研究,写叙事研究报告”(刘良华教授)的呼吁十分在理得体。
在H州市德育研究成果的文章中,我读到了好多以叙事话语见长的文章。在叙说教师自己的研究中,以故事的展开说研究,可读性强,实效性明显。好多文章还配以图片,把德育内隐的元素(有些真的难以用文字表达的东西)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印象。一张图片把很多文字较难表达的东西呈现了出来。
我常常告诉教师,当你觉得用约定俗成的文体和话语来表达你的研究成果不适合时,不妨采用叙事的文体和夹叙夹议的话语来表达。其实,教师的经验与教育情景联系在一起,是镶嵌在教育故事中的教育道理。一旦离开了教育实然情景,归纳出的几个道理几条操作程序或许一文不值,因为早就有更为上位的教育原理在学者专家的书中条分缕析字字千金。
教师的研究就是实践研究和实践创新的学理梳理,给我们教师做研究找到了学理上的依据。至于创新性和科学性,我把它放在实效性(实践性)之后,不是说教师的研究不要创新和遵循科学,而是轻重先后的关系。就这些教师的研究成果来说,当然有待在学理梳理上做进一步的提炼和提升,在表达成果的字词句上再琢磨推敲,自圆其说。
不以教授的文章标准要求教师,不在文章的严谨和高深上要求教师,而是以研究的实效性和实践性、能否解决当下的问题作为教师研究成果的首要评审标准,这是我从普教科研中悟出的道理。
(201453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10:56 , Processed in 0.10504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