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研究:走向智慧管理的必由之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4 00:22: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研究:走向智慧管理的必由之路
                                             任  勇
      有人问我:“你是怎样成长为一名特级教师、知名校长和教育局长的?”我的回答是:“原因很多,但很重要的一条是进行了教育研究。”这些年,因为研究,我的班级管理上了台阶,数学教学成绩显著;因为研究,我的学校管理走向科学化、制度化、人文化,学校得到长足的发展;因为研究,我在到了教育局后,能迅速适应所分管工作的规律和要求,很快在分管领域有了些成绩。我认为,教育研究是走向智慧管理的必由之路,教育研究可以——

提升精神的高度

    我一直想做一个这样的实验:研究200名教师,他们入职时,100名为“自然研究型”的,另100名是“自觉研究型”的,20年后,看看200名教师的发展情况。
    我没做这个实验,但我想象结果很可能是这样的:多数“自然研究型”的教师,可能成为经验之师,教学娴熟但缺乏新意,职业倦怠感渐生;而多数“自觉研究型”的教师,常教常研,常研常新,以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迎接每天的工作。
    教育工作者,往往能保持精神的充盈,而教育研究则能提升教育工作者的精神高度。把教育教学纳入研究的轨道,教育者的精神视界必然开阔。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精神是一个人的灵魂。我们可以把教育事业看成一棵大树:对树来说,根深才能叶茂;就教育而言,研究越深则发展越好。

提升思维的深度

    研究与思维密不可分,“研”之久则思必深。坚持研究,思维往往处在活跃状态之中。
    研究与学习是不尽相同的,学习更多地是获取知识,而研究则是建立在学习基础上的思考,是将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的经验的有机结合,也是研究者专业自信的基础。
    研究型教育工作者,是不仅有行动更是有想法、有思维深度的人。
    我从教至今,始终坚持研究数学教育问题,因此我对数学教育的现状和未来发展,一直看得很清。这种清,是一种“一览众山小”的清,是一种“横看成岭侧成峰”的清。
    这些年,虽然不在一线教学,但我依然活跃在数学教育领域,一直保持一定的学术高度。我以数学教育为切入点,去了解了基础教育的现状,了解了课程改革的最新进展,这对我分管教科院工作有极大的帮助。

拓展知识的广度

    研究者时常会有这样的感觉: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发现自己“知不足”,于是又继续学习,学习之后继续研究,研究之后又发现新的不足。就这样,从低水平的“不足”走向低水平的“足”,又从低水平的“足”走向高水平的“不足”,进而走向高水平的“足”。
    这让我想起了“大圆与小圆”的典故:古希腊哲学家芝诺的学生问他:“老师,难道你也有不懂的地方吗?”芝诺风趣地打了一个比方:“如果用小圆代表你学到的知识,用大圆代表我学到的知识,那么大圆的面积是多一点,但是,两圆之外的空白都是我们的无知面,圆越大,其圆周接触的无知面就越多。”
    多么确切啊!这不正是“学海无涯”的写照吗?我研究“学习科学”,才知道学习科学的研究是以哲学、心理学、生理学、教育学、脑科学、方法论、思维科学等有关理论为基础的一门科学。你不把这些基础打好,能深入研究学习科学吗?

追求探索的精度

    什么是精业?精业就是以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高效能而且出色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仅有敬业精神是不够的。敬业,更要精业,要以精业的态度对待工作,要做就做到最好。
    怎样才能达到精业?
    学习与研究,是一条通往精业的道路。
    我在教育教学研究中,力求保持研究成果的多样化、精深化;我在学校管理的研究中,力求学校管理从粗放走向集约化、精细化;我在区域教育管理中,力求区域教育走向有序化、精致化。

改变眼界的角度

    研究,让我们以全新的眼光审视教育问题,以独特的视角透视教育现象,以理性的探索践行教育工作。
    想一想,我们对素质教育的思想观念究竟理解了多少?究竟做到了多少?在教育模式、学习方式正在发生根本变化的今天,我们在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方面应当如何去做?
    新形式、新情况,带来了新任务、新问题,呼唤着新思路、新对策,更需要以新的教育理念,引导我国教育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新的教育思想,必然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观念,应当在教育教学改革的探索之中,逐步升华与完善。
    比如,我对“多媒体网络教学”进行研究,用“另类”眼光提出10问:一问“情感”归于何处;二问“变化”怎么应对;三问“他人”怎么为我用;四问“思维”空间安在;五问“想象”境界存否;六问“时间”该怎么分配;七问“实验”能否取代;八问“实践”如何进行;九问“文本”是否忽视;十问“主体”如何体现。

超越自我的气度

    教育名家的成长,是一个追求最优发展、精益求精、好上加好的发展过程。正如一句广告词所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最好是一时的标志,更好是永恒的目标。只有视今天为落后,不断地反思自己,充实自己,超越自己,追求卓越,追求更好的境界,才可能攀登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峰,实现一个又一个新的发展目标,达到教育发展的精致化、精品化的境界。
    靠什么不断超越自我?每个人的路不尽相同,我的路更多的是源于“研究”。
    我从初为人师的“师者”,不断研究教育教学问题并践行之,走向“研究者”,研究的成果多了,研究的水平高了,就逼近了“学者”。从“师者”到“学者”,就是一种超越。
    学校安全工作如何抓好?有许多工作要做,我除了抓好常规工作外,还在预防方面做了些有益的探索,为中学生编写了《中学生安全教育读本》,讲了涉及中学生安全方面的“22防”,为小学生编了图文并茂的《保护我自己--少儿安全自助36计》,讲了涉及小学生安全方面的“36计”,受到学校、学生和家长的好评。我最近正在准备写一本学校安全管理方面的书——《学校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干什么都还需要上升到理论层面,你说是不?

    (作者系福建省厦门市教育局副局长、特级教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7 00:34 , Processed in 0.15985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