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文字博物馆—“玩”转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7 19:0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文字博物馆—“玩”转
  • 郭敏              不能不拍照的地方
      博物馆中的文物珍品习惯了地下的黑暗,害怕刺目的闪光灯,所以你的相机一定要小心“躲”开文物,但老远来一趟,总得留个纪念吧。去哪里拍照呢?
      过安全门跨入主体馆的序厅,四座浮雕映入眼帘。当你对这座博物馆一无所知的时候,记得要睁大眼睛看看这些看似朦胧的雕刻,带着疑问再去每一个展厅找答案,这会让你有一种寻宝的感觉。这是笔者眼中第一个极佳的摄影之地。找一个角落,顺着光线向上看,轻轻按动快门,把三面浮雕和透着天空的穹顶拍摄下来,再观察一下相机显示屏,看:穹顶是太阳,浮雕恰似阳光直射,不可多得的画面,快珍藏起来吧。
      “韩国、赵国、魏国的马只有马头,燕国的马有了脖子,楚国的马有了身子,秦国的马很帅!”两个小朋友在一块高约两米的黑色大理石前讨论着。笔者猜想,小朋友一定认为最好写的字是语文课上老师教的“马”字,尽管他们还不知道很好写的这个“马”字已经历千年变化。一个“马”字见证了中国文字的进化发展。这座穿越时空的“马”字石墙值不值得留影呢?它在哪个展厅,参观时一定要仔细寻找。
      走进“钟鼎千秋”厅,大量珍贵的镇馆之宝数不胜数,令人目不暇接,久久驻足。既然要牢记“躲”开文物,那就记录“非文物”吧。四幅漆画非文物,不仅能拍照留念,更值得留意。画面来源于青铜器上铭文记载的内容,记载这些文字的青铜器真品在何处呢?这些又是哪朝文字?那就要仔细听听讲解员的叙述。
      还有一个展厅,墙壁上不同字体的诗文令人眼花缭乱,正好可当做一幅背景墙。笔者在观察中发现,在这里摆姿势留影的女学生最多,美女与文字共舞,韵味十足。究竟这个字墙在哪个展厅,你自己来亲自找找更有意义。
                 不可不玩的地方
      仿古书桌,木制小座墩,毛笔,描红……眼前的元素是电影里古代私塾的画面中才出现的。到了中国文字博物馆,参观者可以像模像样地当“弟子”了。在这座“私塾”中,有1张教师桌和20张学生桌。看似普通的书桌其实是一台“电脑”,真名叫做“触摸感应数位板”,每台价值约4万元。想要在这张桌子上学习,可以使用电子笔轻轻触碰屏幕,选择不同的毛笔、字体、纸张,进行书法练习。最大的看点是这间“私塾”居然还有“黑板”,“黑板”是一块环形大屏幕。“教师”和每个“学生”的作品都可以投影到“黑板”上,实现教学互动。这就是互动与影像厅中最受欢迎的游戏——3D影院。该展厅厅长告诉笔者:“小朋友在游戏中可以接受书法启蒙教育,但参观者太多,总是有小朋友恋恋不舍地含着眼泪把电子笔让给其他人。”
      咦?这位大爷在一本一米见方的“大书”前打什么拳?噢,原来大爷挥舞手臂不是打拳,而是在看书,通过光电感应,空中挥手即可翻动书页,了解“甲骨文”“金文”“小篆”以及现代简化字的特点及发展历史。他看的原来是一本“电子书”。
      花了将近1个小时,笔者才把互动与影像厅体验完毕。“刻板与拓印”“名片设计”等10个互动游戏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历史、艺术、科技、趣味融于一体,令参观者兴趣大增。
      在每个展厅,每个小小的触摸屏都是一个大世界。文物珍品被锁在玻璃展柜中,只能远观,而用一个手指触动触摸屏,通过放大、缩小、平移、翻转等,青铜器等珍贵展品便如同在掌中把玩,你可以轻松看到器物内每一个角落的纹饰、铭文。
      戴上特制眼镜,环形银幕中一支利剑立刻冲到眼前。伴着风雨声,特技座椅呼呼晃动,下雨、闪电等与电影中对应的环境形象逼真,在4D影院,利用特技看一场文字发展历史的纪录片,让你回味无穷。
    不能不感动的地方
      一楼参观完毕,稍微有些劳累的老年参观者可以选择乘坐电梯。在按住电梯按钮时笔者突然发现,普通按钮下方还有一堆凹凸不平、不规则排列的点,这是专为盲人设计的盲文按钮。
      高高的门槛,数不尽的台阶,许多博物馆曾令残疾人望而生畏。记者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各个展厅参观发现,沿墙设置的一个坡道较宽且平缓,一侧还有玻璃和不锈钢组合的护栏,这便是专业设计的残疾人通道,轮椅在此畅通无阻。
      在“甲骨纪事”“钟鼎千秋”等展厅,笔者看到,由于受空间、展品造型的限制,残疾人通道已没有多余的空间。但转身一看,一个类似小推车的“残疾人爬楼机”在一旁静静守候。据了解,该博物馆目前拥有5台爬楼机,每台价值10余万元。除此之外,还有两台无障碍升降机。
      大礼不辞小让,每一个细节凸显的人性化服务,无不体现了博物馆设计者为参观者着想的良苦用心,让游客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花费大量笔墨,介绍了中国文字博物馆的一些“细枝末节”,笔者真正的用意还是希望更多的人来参观,希望人们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仔细观看每一件展品,仔细阅读每一段文字,慢慢品味这部博大精深的“百科全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4 05:02 , Processed in 0.18741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