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7|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文书店遇经济寒潮 书不降价思想无折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1 15:14: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文书店遇经济寒潮 书不降价思想无折扣——北京文网探店之万圣书园
http://www.beijingww.com/2009-02-24 北京文网
  【编者按】在你的朋友中,有谁每年给自己列一份读书计划?谁喜欢得空就到书店淘书?谁现在每晚还有卧读的习惯?一项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国民图书阅读率已经持续走低。2001年为54.2%,2003年为51.7%,而2005年为48.7%,首次低于50%。这个指标此后几年一直徘徊不前。
  都说人文书店是北京不可或缺的文化风景、魅力来源,现如今娱乐方式多了,经济危机来了,这些人文书店还好吗?
  文网记者和文网书友走进分布在北京东西南北的人文书店,一探“思想阅读”的静谧和喧闹。
     本期到访:万圣书园
              到访时间:2009年2月21日
本期记者:晓岚
            本期书友:来章蔲 封潇荳
   北京文网2月21日报道(记者 晓岚)有媒体报道了2008年上海“季风书园”因为租约到期引发生存危机问题。很多书友开始担忧人文书店的生存问题,时至今日“季风”仍在营业,“自它之后,也再未出现过有知名的人文书店关张的消息。” 紧张的生活节奏与浮燥的心态消减了人们对思想、人文类读物的热情,使人文书店一直处于小众的消费圈中。在经济危机的大形势下,北京的人文书店受到哪些影响?记者带着对人文书店的种种关切,在雪后的第一个周末走进万圣书园。
  书店门口贴着招聘启事,午后的暖阳被送进万圣书园倾泻在书籍之上。上楼之前先存包,楼上的书籍摆放整齐。书友散落在各个书架前翻阅图书,店员摆放搬运图书、收银台前顾客有序排队等待解帐。一切都有条不紊。

  经记者了解,万圣书园里2004年以前出版的图书不打折,04年以后的出版的图书会视不同情况有不同折扣。就这个问题记者询问了在此工作的一位店员,他说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书店多销售学术书籍,大部分只印刷一版,再版的可能性较少,“物以稀为贵”所以无折扣;二是进价的不同也造成折扣各异。
  有些打折优惠,基本上是8—9折优惠,据记者了解,网上购书的折扣要远低于此,6-7折是常有的事,而且拥有万圣书店的会员卡也只能享有9折优惠,记者就此询问正在选购图书的一位顾客,他的解释是在这里购书的氛围远比坐在办公室里等电话,然后跑到前台去取书要更有感觉。的确,人文书店提供的不仅是时下先锋敏锐的思想与经典的陈情,重在制造人文关怀的“气场”。
  目前大的经济环境造成很多企业、商户经营状况举步维艰,有没有影响到万圣的经营状况呢?一位店员说在图书销售方面没有受到影响,基本上还和以前一样。尽管这里的店员工资水平不高,也就1000多元。但是前来应聘的人比往年有所增加。
  收银台对面的咖啡屋,悠扬的音乐凝神静气,在此热捧咖啡坐拥书香,摊铺闲散的心情是很多消费者在选购图书之后惬意的选择。正如一位正在书店里选书的顾客对记者说的,如果在这里的薪水能支付他的房租,他愿意选择在此工作。(图片来源于中国文明网资料图
【记者手记】   现在已经不是80年代精英思想占主流的时代了,我们更需要个性的表达与宣泄,人文书店为不同群体却有着相似心境的人们搭建了一个让思想与先锋对话的平台,让心灵在此停靠的一个驿站。有这样需求的书友存在,就会有人文书店存在的空间。即使是人文书店也是以盈利为目的,换言之,必然或多或少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如何彰显书店的特色,投书友之所好精耕细作地制造“气场”,扩大自身的价值,也许是他们渡过经济危机需要思考与改进的地方。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15:15:52 | 只看该作者
封潇荳:初探读易洞--无意写软文
                     ——北京人文书店访问计划·书店梦想印象 
  走进读易洞书房的第一个感觉是温暖——不只是暖气带来的温差。第二感觉是沉静——不只是一般书店那种无人喧哗的安静。第三感觉是轻松——是那种了与世隔绝无心事唯想抱书窝读的轻松。
  处在富丽堂皇的纷繁城市里,读易洞书房具备了一个洞的应该具备的一切正面效果:窄小,安全,温暖,寂静,桃源……豆瓣书店和万圣书园是邻家小书房和前辈大书房,那读易洞就是家一般的小窝,甚至不是一个书店,只是一个如其名的书房,推门走进房内,恍若隔世,不敢高声语。   读易洞书房华贸店的格局确如家居一般。七八十平米的空间中,读书者所需的一切都有了,书,桌,椅,沙发,洗手间,以及生产咖啡的厨房。靠大窗的地方大概本该是个家庭起居室的位置,如今则是“做无聊之事,遣有生之涯”的妙处,除了窗边供坐谈的沙发小桌,还有可以合书小睡的软躺椅。书架后头的角落里有可以让一个人“埋头牛逼”的小空间。   可以买书,但这里并不是买书的好地方。书的总量不多,覆盖面有限;分类不甚清晰,经济、政治类艰深著作大抵难寻;流行畅销读物为数不多。但这却绝对是个读书的好地方。书少而精,不会有淹没在书海中毫无头绪的感觉——“读书不易,读书无益,皆因烂书太多。”气氛沉静,音乐不停却丝毫不扰乱头脑心情。拿起一本书落座之后,你会发现,这是个可以让你随时在阅读中进入废寝忘食境界的好地方。当然,闲谈和独自阅读同样惬意,在来无影去无踪的闲话里,你会忽然发现刚刚滚烫的咖啡早已凉透。   写到这里,我必须承认这些文字不知觉间带上了点Drunbility的刻意修饰,简直就是在写一篇向你推荐书店的软文。这只能说明一点,我真的喜欢上了这个叫读易洞书房的小地方。  

在进洞之前,一定仔细看看洞内示意图

分类书架,理想的家庭书房

这次,这个小凳子让我不再忽略最下层的书

不是古董,胜似古董,空间是书房必须的

这个角落适合“随意男女”,“浪漫主义就是学会了赋予意义”

如果你在这里睡着了,就是“不被文化胁迫”   
  这次忘记了拍下最里头那个“一个人埋头牛逼,确信自己所向披靡”的角落。临走时跟书店主人聊了两句,据说青青商业街那间店更小,但更加私人化。很好,准备二探读易洞。
——封潇荳于2009年3月2日08:12:30
3#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15:16:27 | 只看该作者
封潇荳:圆明园单向街 图书馆在城市以外
  圆明园,单向街。圆明园,单向街。心中默念几遍。是的,不在圆明园,单向街就不是单向街。所以我说,万达广场的单向街就徒有其名。走到城市之外的图书馆,心里才真安静了。
  圆明园遗址公园里的单向街图书馆人不多,就算屋子里挤满了参加沙龙的人,还是显得寂寥。但这份寂寥是必须的。陈年竹子做成的围墙,宽敞的院子,铺满院子的碎石子,还有那些岁数不小的树。单向街用不着像读易洞那样紧闭着门躲避城市繁华的喧嚣,它本身就在一个安静而陈旧的地方。实在是安静的让人舒服。这种舒服和读易洞差别很大。读易洞是沉静的,适合独自埋头。单向街却是闲静的,适合随意翻阅。相比之下,读易洞更小资,有情有调,单向街更人文,闲散随意。   单向街叫“One Way Street Library”。它就是个图书馆,虽然它卖书,但也并非买书的最好地方。但确实是沙龙的好地方。想来组织小型沙龙也是单向街最大的特色吧。室内的空间狭长,一排长长高高的书架,新书旧书二手书排列的松松垮垮。书架对面的墙壁上有巨副的黑白人物肖像,本雅明,海明威,萨特,贝克特,竟然还有列侬和科特-科本。进门左边的一半摆着一排矮矮的沙发,是沙龙和讲座的地方。窝在沙发里听牛人闲谈,或精神亢奋,或昏昏欲睡,但感觉总是不错的。   呆久了写字楼和城市小区,宽敞的院子让人十分自在。在我看来,百余平米的院子是单向街的核心。这里离城市并不远,几站路之外就是中关村。但乡间的安静已很浓郁,大概是圆明园的缘故。站在院子里,可以透过门看见不远处在圆明园里几座高大废墟和游览的人们。几棵岁数不小的树立在院子里,太阳透过尚未冒芽的枝桠照过来,人影清晰。今天天气不错,太阳很好,没有寒风,李菁的讲座真该在院子里开。   这是个人气不旺的书店(或图书馆),不但适合读书听讲座,应该还适合静修。不知为什么,单向街让我更喜欢这个城市了。或许是因为这个城市还能让人感觉身处城市以外的地方。但愿N年后,即使单向街不在了,这个城市还有这样的地方。

城市里很难再找到这样一家书店,透过窗往外看,视野里没有钢筋水泥和车水人潮。

虽是乍暖还寒时节,我还是很想找一把躺椅在院子看会儿书,睡上一觉。

碎石子铺的地面,踩上去沙沙作响,很舒服。我最喜欢的声音那就是安静。

无意中拍到了李菁,很优雅地站着。

旧书挑选的还不错,书架不算精致,稍微高了点。
  李菁说,写稿写到凌晨四点,睡一觉起来继续写到下午一点。现在是下午两点多。一篇口述的诞生过程没那么简单。汇总了两年口述文章的《往事不寂寞》更不简单。
  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今天》,有点激动。但定价50块港币,有点遗憾。书比我想象中的厚重。等过段日子我的钱包厚重点了再来拿两本吧。这张照片要特别鸣谢小范的腿。

在城市以外,有一个单向街图书馆的入口。
——封潇荳于3月8日00:06:29
4#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15:16:53 | 只看该作者
来章蔲:诗意栖居风入松   下午有风,把午后的阳光吹的慵懒而清澈,地上的树影和人影也变得生动有灵性,处在地下一层的风入松书店如往常一般静谧、与世无争。
  风入松,意指风过松林,宋代词牌名。我再也想不出来,还有哪个名字,能像“风入松”这三个字,更适合于一家处在学人汇集之地、最高学府之旁的人文书店。   有着如此安静优雅名字的书店,却处在一片喧闹之中。走上北大南门外的小街,路口是著名的中关村电脑市场,你需要穿过形形色色密集的人流,耳边是夹杂着各种方言的喧嚣声,走不了几步,就会有抱小孩的中年妇女,低声而谨慎向你喊“发票发票”。   一切像是巨大的嘈杂的漩涡,想要把你吞没。这个书店,应该在城市之外,一片松林的深处,隐约露着古建筑的钩心和斗角,有风吹过,琳琅作响。   风入松躺在喧嚣中,这是我最近逛的第四家书店,没有单向街曲径通幽的神秘和“隐士风度”,没有读易洞的居家温馨和“小资情调”,也不像万圣书园那般的器宇轩昂和“名士气派”,风入松隐藏在一片喧闹中的地下一层,作为大陆最早的人文书店之一,所做的可能只是默默坚守和“书生意气”。   十四年前的秋天,北大的几位教授秉着“为这座城市泡杯茶”的愿望,在南门外资源西楼的一间地下室打开了一道人文书店的大门。“我们要把最有文化最有价值的东西给读者。教辅赚钱,我们不做。不是没有那智商,是没有那喜好。”十四年来风雨飘摇,风入松也走过许多坎坷甚至绝境,正如一位评家所说,开这样一家书店,就像是做一个很大很大的梦,一旦醒来,或许会发现你已经把一切都赔光了。但也正是对人文理念的坚守,风入松才一路走到现在,虽然满身创伤,却仍如一株松,沉默矗立。   说到风入松的“书生意气”,有这样一个传闻:创办之初的老板王炜曾经把上海三联的《海德格尔集》全部买断,然后放在风入松慢慢卖,自言卖上10年也没有关系。于是直到现在,据说瞟一眼风入松的库房,还能看到堆得高高的海德格尔。   和所有的人文书店一样,虽然是在周末,因为图书过于“阳春白雪”,顾客非常少,环境很幽静,只有几个快步来往的店员,驻足或漫步在书海之中的学生模样的年青人,书店一角专门开辟的一小块读书区的几套桌椅上,放着几个随身便携的水杯,看起来更像是大学的图书馆,难怪北大学生要亲切地称“风入松”为“第二图书馆”了。   没有比邻而居的咖啡店散发出的慵懒气息,没有舒适的座椅与浪漫精致的情调,也没有恢弘书海的那种气魄,风入松只有一种在大学图书馆才能找到的纯真与理想气质。如果你还对学生时代保持有一种理想主义的怀旧冲动,风入松绝对是不二之选。有这样一段文字,被很多人当做记忆:   风入松的诗意是从下楼梯开始的。橱窗里漂亮的图书艺术地摆放着,过道两旁陈列的世界名画使你有一种仿佛进入艺术殿堂的感觉。迎面汪曾祺先生题的“风入松书店”几个大字,字体活泼跳脱,在氤氲的光影里飞旋,有着说不出的古旧气息,提醒你原来这是一家书店。绕过两个弯和一个长长的地下走廊,眼前空旷,仿佛进入了一个书的海洋。门口的茶座散发着浓浓的茶香,温馨而热情,过道两旁的凳子整齐摆放着,你可以坐着看一天的书也没人会让你走,要杯绿茶怡然自得地看书品茶更是别有情趣。人,诗意地栖居……
——来章蔲于3月15日18:56:46
5#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15:18:19 | 只看该作者
 晓岚:盛世情——总抹不去那段窄木梯的记忆   整个书店被斑黄的木板包裹,一层方块点儿地方,地下室书架拥挤,图书有序堆积,走过丁点儿空间,穿过狭窄的楼梯。每次经过那段“岌岌可危”的木楼梯,沿阶啪嗒作响,总是联想到古代清贫文人于陋室藏书,青灯微光酣畅诵读,和诗作文通古达今,卷帙浩繁文汇天下,文思神来化作佳句。这短窄数阶仿佛在幽咽吟唱上下五千年,文治武功百年征程,国学格致谁与争锋,于此只求真知灼见。这里只是个小型布局的仓储式书店,不要有过多享受阅读情调的奢望,盛世情能提供给书友的多是各种学术前沿精品,以及大专院校教材。   上大学时,经常在此淘换老师推荐的书籍。一般图书都是8折,偶尔有些书还会是6-7折或是半价优惠,对于没有收入的学生来说的确比较划算。书店老板是个健谈且不修边幅的人,一副眼镜和一份操劳。经常和小店员一起跑上跑下找书。那时我多是喜欢在此买杂志《书城》,而今《书城》几经变身,换了妆容也失了味道,也就很少再买了,所以盛世情也成了渐渐淡去记忆。
“岌岌可危”的窄木梯踏上去轻轻作响,令人难忘
狭窄的过道两旁是堆满书的架子,让人感受到知识的重量

书店大门口,闹市中的一方净土
6#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15:18:48 | 只看该作者
来章蔲 :三味书屋   周日下午,天空飘了点小雪,地面上还没留下痕迹就匆匆的停了,本想在这已是春天的季节里,来一次奇异的“踏雪访书”,看来天公无意,只好作罢了。   书店还是要去的,三味书屋,一个在初中课本里熟识的名字,那个愤懑作家的孩童时代,那张引领了校园“破坏公物”浪潮的书桌。这个名字之下的一家京城书店,会是什么模样?   带着疑问和想象出发,地铁复兴门站出来,沿长安街往东大概有一站地,越过迎接60年国庆大修的挡板,先看到高耸的民族文化宫,孔雀蓝琉璃瓦在阴沉的天气里别有韵味,再走没多远,佟麟阁路的路牌那边,一幢老北京风格的二层建筑,就是三味书屋了。   创办于1988年,号称北京第一家民营书店的“三味书屋”就安静的躺在长安街边上,天下第一街的繁华,丝毫没有影响到书店的宁静与安逸。   从网上得知,三味书屋是京城最早实现开架售书的书店之一,也是最早做作家签售、小型音乐会、中外民间文化交流的书店,由此成为了构建文化界公共空间的先驱者。   街门向西,古朴庄重,是四合院的那种老北京风格,石墩,木门,黄铜门钹,古色古香。从四个金漆大字“三味书屋”的黑色木匾下走进去,是一个玄关,门口上面是卢中南先生题的“德不孤必有邻”,一边的墙上贴满了名家的留言和寄语,仔细看看,有杨继绳、吴思、方成、茅于轼等等,书店的文化地位可见一斑。   走进去,幽暗静谧,安详沉稳,右手边散落着几个茶座,有人在那品茗低谈,空气里飘满书香、茶香和墨香,浓郁的文化氛围,让人不由放轻了脚步,不敢高声语,浮躁的心一下子变得安静下来。   踩在木地板上,每一步都需要很小心。书架都不是很高,舒服的视角就能看到最高一层的书,书店的陈设都有些老旧,书架、桌椅都是老式的深棕色。书并不多,也不全,偏重哲学和人文。一个中年人踱进来,逛了一圈,问店员,《海子全集》到了么?得到否定的答案后,失望离去。   书店一层还有一个小型的摄影展,沈继光老先生的摄影作品《古城残片》,主题是老北京的胡同生活,因为只取局部,故曰残片。那些黑白相片挂满了三面墙,灯光从上面打下来,别添一份历史的沧桑感,墙下有和书架隔成的通道供人行走观摩。   书店里挂着许多名人为三味书屋题写的墨宝,有张中行先生的“琴生修得伴书香”,姚雪垠先生题的“书林清风”,吴祖光先生的“文传百代,品重千秋”,刘再复先生的“山高海阔,独尊书痴”,还有一些我认不出名字的,与满室书影氤氲互衬,相得益彰。   看到一篇早前对三味书屋的报道,里面一句话让我思忖良久:书是为了被束缚的思想而存在的。三味书屋就安静的躺在长安大街的身边,在一片正在拆除的四合院和现代感的高楼大厦包围中,独自默立,像一位老人,充满了历史感。

三味书屋坐落在长安街与佟麟阁路的交叉口东南角,是一座二层老北京风格的建筑。

书店对面的民族文化宫。

玄关。门口上面是卢中南先生题的“德不孤必有邻”,一边的墙上贴满了名家的留言和寄语。

书店很有氛围,访客寥寥。

书店一景。对面的“书林清风”是姚雪垠先生的手笔。

沈继光老先生的摄影作品《古城残片》展,招牌很有八十年代的味道。

书店正对门口的深处,书架上放置着一尊鲁迅半身像。
——来章蔲于2009年3月29日17:59:44
7#
 楼主| 发表于 2014-4-21 15:19:30 | 只看该作者
  《查令十字街84号》是一本书和一部电影的名字,记录了纽约女作家海伦和伦敦一家旧书店老板之间的书缘和情谊。如今,伦敦的这间旧书店的地址查令十字街84号成了爱书人的天堂和心灵暗语。
  在北京朝阳区定福庄传媒大学门口,也有个查令十字街84号。这是家书店的名字,这样一个名字难免让爱书人砰然心动,急迫地想要前去探访。在去定福庄查令十字街84号之前,我预想它会是一个典型的大学门口小书店,小店面,书不多,摆放杂乱,流行小说和专业教材共处一架。呆瓜说,如果见到书店,一定会失望。
  夜色初上的时候,定福庄查令十字街84号在我眼前出现,一时间,我不能从学校门口塑料盆暖水瓶烤鱿鱼的主流气氛里回过神来。白底黑字的旧招牌让这个书店显得很沧桑,狭窄的店门口停着一辆三轮车,不知道是书店的车还是旁边买杂货的车。面对这样一个烟火味浓郁的小书店,我并没有感觉到呆瓜所预期的失望,只是感觉到,这间书店的特色果然就在于店名。
  小店里面的书还都不错。作为一间大学门口的书店,不卖考研资料和单词书就算有追求。绕店三匝,发现84号虽小,但五脏俱全。小说,哲学,电影,社会学,文论,传播,这些品种足以构成一个小小的人文书店了。店里的书很多都只摆出一本,全卖八折。我挑出了这么几本,《围城》、刘小枫《拯救与逍遥》、纳博科夫《防守》、桑塔格《同时:随笔与演说》以及一本名叫《夜晚的书斋》的书。在心里估了一下价,决定回去网购。但终于没有忍住,带走了那本《防守》。想起我柜子里那些没读的书,再次刺激一下自己,切莫读书入抽丝买书入山倒了。小小的84号能这样刺激我一下,就说明它是个值得一逛的书店。
  或许,定福庄查令十字街84号也是作为一个暗号存在的。它比不得伦敦曾经的那家旧书店,更没有小说电影里浪漫奇缘,但却是个很有意思的暗号。每到夜晚,路边的小摊开始吆喝,烤鱿鱼和臭豆腐开始弥漫,定福庄查令十字街84号的灯光就宁静和温情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5 13:58 , Processed in 0.16240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