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阅读是自我解救的最好途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9 22:04:3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阅读是自我解救的最好途径作者: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阅读是自我解救的最好途径
一位读者写给小菲的信
(抱歉,这封来信被我耽搁得发出来太晚了,但再晚它也是有意义的,
向写信人暖暖表示感谢和歉意,祝福小菲及所有的年轻母亲们)

尹老师,您好!
    我是看了您搜狐的博客上小菲的那封信,有些话想对她说说,请您把这封信转交给她,谢谢您!盼望您也抽时间看看。
    您的工作一定很繁重,一定要注意锻炼身体呀!嗯,我们是老乡,很为你骄傲!
                                                            暖暖
(小菲来信链接  http://wyy91.blog.sohu.com/147698764.html)

小菲:

你好!我是从尹建莉老师的博客那里了解到了你的情况,当时就很想给你写信,只是不知道你现在是否有了自己的小宝宝?我的意见是暂时不要要孩子,等你自己的心理创伤基本痊愈再迎接宝宝比较好,因为我有过类似的经历,也深知做父母的心理方面有问题会给孩子造成多大的伤害,而这样的伤害很可能要影响他的一生!但如果晚要几年孩子,给自己一段时间成长,两三年后,你也并不大,让孩子一出生就生活在一个正常的环境里,远比你一边不由自主地犯错一边愧疚改过要好得多。
我给你说说我的情况,我是70年生人,父母都是农民,我爸爸性格严肃古板,从来不夸孩子,也不和我们亲近。又胆小怕事,在村里没地位,老受那些强势的村民的欺侮。我妈妈虽然很善良,也不会和我们交流,所以在我们家基本上就没有“教育”“交流”一说,加之我天性比较敏感,所以从小就特自卑,特压抑。
后来上了师范大学,毕业后又来北京的中学教书,我都一直是自卑敏感得要命,生活中的愁苦远远大于欢乐。所以对你在信中说的自己竭力平衡内心,但又往往在瞬间崩溃这一点特有同感。和学生的相处也有问题,成绩也不好,那时候工作就是我的地狱,经常站在学校门口的马路对面,想着要是在这被车撞死就不用上课,不用面对学生了。后来就觉得日子过不下去了,然后我就去北医六院看抑郁的门诊,去北大做心理咨询,那是一个很权威的老师,咨询有一定效果,但咨询老师给我的感觉就是我的以往是一座大山,我要准备好用几年的时间和她一起把这座山搬掉,那是在两三年前,咨询的价钱已经是50分钟300元,但我觉得别无他路,也打算咬牙坚持。跟我老公说你就当我得了绝症!后来那个北大咨询中心不对外了,我也被迫中止了治疗。
同时我在教学上也难以为继,最终我主动要求离开教学岗位,到二线做了职员,从那时起我才开始有时间有心境看书,开始是为了教育孩子。对了,北大的那位教授告诉我:如果你现在不来做咨询,三十八年后很可能是你儿子要做咨询。(我去咨询时是38岁。我非常认同她的话,确实不是耸人听闻!)看了很多书,孙瑞雪的,小巫的,李跃儿的,还有一些外国的教育著作,比如《第56号教室的奇迹》、《夏山学校》,《小豆豆》,当然还有尹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那本《好爸爸胜过好老师》可差远了,是吧?呵呵)正像你所说,看书的过程也是疗伤的过程,一边反省自己现在对孩子的严厉粗暴教育,一边回忆自己黯淡的缺少爱的童年,我看到了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更让我痛苦的是,很多时候,我在教育孩子上感到力不从心,我向往那些宽容的充满爱意的充满智慧的教育,也知道那对于孩子是多么重要,但是我是那样的暴躁易怒,还有也分不清哪些事情该管哪些事情不该管,像尹老师说的无风三尺浪,整日处于焦虑之中,觉得孩子的未来就扼杀在我这个亲妈的手中,多可怕!特别是孩子上小学以后,他很不适应学校生活,他虽然天性善良,但显得鲁莽冲撞,他聪明好动,但写字很笨拙,他有时大胆和老师交流,有时又抗拒老师命令不在全班朗读(很可能是惧怕失败),诸如此类,不一而足。很不幸的是他又遇到了一个严厉教条的老师,于是儿子成了重点教育对象!那段时间,我和老公像救火一样奔走在老师的要求和孩子的苦闷之间,的确,现在想起来,我觉得自己做得也不好,因为我们在老师和学校的威压之下,缺少一份独立的思考,我们没有为孩子减轻多少压力,有时甚至因为心中的焦虑,还要对孩子吼叫痛斥!说起来真是惭愧!可是,当时的我已经尽了最大努力!小菲,我们做父母的愿望都是美好的,但除非自己成长为一个自信宽容的人,才可能给孩子一个自信宽容的环境。不能寄希望于让孩子来改变我们。不要让孩子参与到这个痛苦的过程中,让他来承受我们的矛盾纠结吧。当然,没有完美的父母,但让我们接近正常值吧。
还想跟你交流另外一个问题,要不要做心理咨询的问题,我觉得如果经济条件许可,时间也充裕,那可以做。但不要把它作为救命稻草。我咨询的那位北大教授,据她说她算得上是咨询界的奔驰宝马了,但我的问题到她那里也得旷日持久。那时我要做的就是按她的指导在生活中做点滴改善,然后滴水见海,从点滴中试着感受未来的正常生活中的正常欢乐,很飘渺,也许是做的时间短,三四个月吧,仍然是心如飘蓬的感觉,很不踏实,未来很遥远。后来不去做咨询了,我开始自己看书,关于育儿的,心理类的,身心灵类的,只要感兴趣的我就看,于是我开始改变了,我开始拥有了自我,不再随外物而转移飘忽,我甚至开始喜欢自己,对未来的生活也充满了向往。虽然还有儿子的问题亟待解决,我也还是能经常发自内心地笑起来,是的,生活很美!

我在博客中做了一些书摘,有时间看看,也许可以给你做个参考,http://blog.sina.com.cn/xiaoyaozizaidehuozhe。你读的书也不少吧,有机会多交流吧。



                                                   一个理解你的姐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6 00:02 , Processed in 0.10437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