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从“如何”阅读到“渴望”阅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9 14:0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从“如何”阅读到“渴望”阅读
爱心树群 2013-10-24
                                                                                  杜廼芳
如何阅读
1.所有家长都要问的问题
2.读什么,怎么读,怎么选……
3.谁在读:孩子/成人
渴望阅读
1. 从阅读中获得快乐
2.有过听父母、亲人阅读的美妙体验
3.通过阅读满足好奇心,探求更大的世界
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系列
他是四个孙儿的祖父,他们都是他最棒的听众;
他是美国阅读界最受欢迎也最忙碌的演讲人;
他带着人们走进阅读的世界。

——“大声为孩子朗读的意义和方法;
——被很多阅读推广人当做儿童阅读的圣经,永远作为案头的重要参考书。
——适合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学生;
—— 48个适合朗读的故事和48位作者的童年以及他们如何成为作家。
——这样做的目的,是不想“让年幼的读者误认为书是机器写的。

——适用于初中到高中的学生;
——青少年与家长的生活方式紧张纷乱;
——成年人自己的阅读基础比较薄弱。
——小说、纪实读物、幽默和讽刺文章、悲剧、传记、新闻报道等。
崔利斯在书中假设了这样两个孩子:
l  一个到上学时没有听到故事,没有看过绘本。因为和家人的交流只需很少的词汇就够了,因此,他头脑中积累的词汇量很少。眼界和情感都比较局限……
l  一个从出生起就听妈妈读书,到上幼儿园时,已经听了十几本小说,几百本绘本,从这些书中学到了上千个词汇,感受了很多丰富的情感,欣赏了无数精彩的画面……
他又设想了他们的未来:
l  上学后,他们中哪个孩子掌握的词汇较丰富,能较好地理解老师的话,能较持久地集中注意力,谁更有学习的意愿?
l  长大后,他们中哪个人对外部世界的向往更强烈,有更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l  成人后乃至一生,他们会在生活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喜怒哀乐,而其中哪个人会在持续的阅读中获得终身幸福和快乐?
成功留学——如果没有阅读基础、能力、习惯和渴望?
前不久在网上看到的一个信息:
中国学生常常抱怨布置的阅读太了太多了。确实,在美国读大学或者研究生,每周的阅读量动辄就上百页。一位历史系教授说,每两周读一本厚厚的大部头著作是家常便饭。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终身教授通过对留学生尤其是中国留学生的调查,提出成功留学必须具备的三大能力:良好的写作能力,提出问题并批判性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表达、沟通能力。
如何提高写作能力?大量阅读是必需的。另一位教授说要想写得好,首先要多读。一个读过50本书的人肯定比只读过两本书的人写得好。
“渴望”阅读,终身阅读——原则和方法
•    将阅读与愉悦联系在一起。
•    创造背景知识。
•    建立词汇基础。
•    树立一个阅读的典范。
一、将阅读与愉悦联系在一起
•    愉快就像胶水一样,能粘住我们的注意力,但只朝喜欢的方向吸引。
•    人类是喜欢享乐的,任何年龄;
•    阅读是积累渐进的技能。
五味太郎和他的作品











































五味太郎的儿童观:
1孩子是不需要教育的
2、趣味是王道,画出让孩子笑着玩的书。
3、认知功能蕴藏在快乐中。
与崔利斯将“阅读与愉悦联系在一起”的观点一致
享受阅读的几个条件:
1.阅读的对象——图书,是不是具有带来愉悦和引人的基因:感人的故事,优美的画面,精彩的语言,愉悦的感受……
2.成人的阅读态度:自己是否阅读,是否跟家人分享某些书,是否耐心地为孩子朗读……
3.阅读的方式:是放松、愉悦、有趣、随性的还是紧张、乏味、刻板、无趣的……
4.如果阅读成为一件愉悦的享受,阅读的技能是可以不断积累渐进的。
二、创造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是什么
——各种生活经验,家庭经验和文献阅读背景,世界知识,相关的背景知识能够帮助阅读者更好地理解眼前读的书和接触的很多事物。
一把通往高效阅读理解,视野越来越开阔的钥匙
——上一个故事或通过其他方式获得的知识背景,会作为一个与新的故事之间的链接,在孩子脑海中展现出一幅幅新的画面,通过启动记忆中已有的图式或知识来帮助和促进对眼前知识的理解和学习。
知识背景,决定着一个人走多远,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背景知识越丰厚,好奇心就越强,就更愿意探究更广大的世界,精神家园就越美好。

詹姆斯·邦德(代号007) :神通广大的人。源自英国著名悬案小说家伊恩弗莱明的长篇侦探小说的主人公。

罗宾汉:急公好义的人。源自英国中世纪的民间传说。

鲁滨逊:离群索居的人。名叫星期五的人:忠实的仆人,得力的助手。都来源于英国的小说家笛福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夏洛克:狠毒无情的放高利贷者,贪得无厌的人。源自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的喜剧《威尼斯商人》。
《旅之绘本》——知识背景的盛宴

《旅之绘本》共6册,分别出版于1977年,1978、1981、1983、2003和2004年。
作者安野光雅在创作这套书的时候,实地走访了许多地方,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搜集了很多素材,因此,画面中蕴含着大量的典故。如果有相关的背景知识,这些典故会让人更加感觉意趣盎然。

安野光雅在文学、绘画和数学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出版了很多新颖、别致,富有创造力的绘本。
《旅之绘本》这套书一共6册。里面除了很美的风景,还检验、调动、补充着我们的知识背景。

意大利国旗
英国米字旗

美国星条旗

这本没有明显的国旗标志,如果有相关的知识,就可以通过建筑大概知道这一本是描画西班牙的。

丹麦的国旗
《旅之绘本》的第六册:
丹麦篇——安徒生的故乡

让 5岁的孩子倾听安徒生
让15岁的少年阅读安徒生
让25岁的青年人品味安徒生
让35岁的成年人理解安徒生
让45~99岁的人思念和回味安徒生。
安野光雅——后记:
大概四十年前,我去欧洲时,最先踏上的土地便是哥本哈根。雾气缭绕在那座城市,让我有种置身童话世界之感。
曾有人担心这么小的国家怎么画。我的回答是—没问题!就算只画安徒生写的故事,选材方面也足够了。
我还是想尽可能地多画一些内容,也希望今后读安徒生童话的人能够找到那些细节。
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Ⅱ 》:
他的父亲是个穷鞋匠,死后葬在一个寒酸的墓地里;他的母亲是个洗衣工,迷信、不识字,死于酗酒;他的祖父是个精神病患者。他没有玩伴,不服学校的管教,十岁辍学,十四岁离家,过了三年饥寒交迫的生活。
   他相貌平庸,几乎终生都没有亲密的朋友,时常为失败和死亡担惊受怕。他一直想拥有属于自己的家,但是一生中都在租房子或者寄居在别人家中。
   但是,他得到过爱,他的父亲给他读书,做玩偶,和他演戏;奶奶非常疼爱他……
   尽管生活艰辛,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成为了世界上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写出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安徒生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剧本、游记、自传、诗等,最著名的是他的童话共计163篇。
其中最出名的童话作品包括:《国王的新衣》《丑小鸭》《美人鱼》《猪倌》《豌豆公主》《幸运的套鞋》《枞树》《冰雪女王》《跳高者》《接骨木树妈妈》《钟声》《老房子》《幸福的家庭》《母亲的故事》《衬衫领子》《影子》《卖火柴的小女孩》《小杜克》《顽皮的孩子》《红鞋》《拇指姑娘》《天堂飘来的叶子》《屎壳郎》《夜莺》《小锡兵》……
被翻译成各种语言。这是除了《圣经》外,被翻译的语种最多的书。
这些作品,很多都能在《旅之绘本》的丹麦篇中找到画面。
第5页

《猪倌》《丑小鸭》
以安徒生的故乡欧登塞为原型
安徒生博物馆就在这座城市里
《卖火柴的小女孩》
《笨汉汉斯》
《拇指姑娘》
《皇帝的新装》


《雪人》
《豌豆上的公主》
安徒生的雕像
《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



《海的女儿》
《笔和墨水壶》

《牧羊女和扫烟囱的人》
《坚定的锡兵》

在《旅之绘本》的其他几册里,也有很多经典故事的画面。
比如中欧篇:
安野光雅说,不要求孩子能辨认出他藏在里面的名画,而是反过来,孩子以后看到那些名画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啊,我在《旅之绘本》里看到过这个!
•    背景知识越缺乏,阅读程度越低;知识背景积累得越多、越丰富,对新的知识就有越强烈的好奇和渴求。
•    读得越多或旅行越多的学生往往是班上知识最渊博的学生。他们对功课中涉及到的某些事件中的人物、地点、事情经过等均具有背景知识。既是对现有知识的建立,同时,这些知识又称为今后其他各类知识的背景。
•    经常听大人读书的孩子具有丰富的声音、词句与生活经验。阅读与背景知识互相滋养.。
词汇量越大,读起书来越容易理解;
理解的越多,读得越多,词汇量越大。

三、建立词汇基础
《朗读手册Ⅱ》一项有趣的调查:
    4岁左右的儿童的测试,发现了42个家庭间“富有意义的差异”。研究人员用了4年的时间记下每组孩子每天听到的字:
    专业人员(受过高等教育?):4500万字
    工人家庭:2600万字
    福利家庭(低收入家庭?):1300万字
    三组孩子在同一天上幼儿园,但他们之间词汇量的差别  高达3200万字——这可真是天壤之别。
影响词汇量的几种阅读:
看电视:

•    动态的画面很形象地摆在面前;
•    语言几乎完全被动态形象的画面代替了;
•    大脑无须去理解语言,想象画面,无暇产生联想;
•    对大脑的刺激很小。
玩电子游戏

•    不需要处理语言;
•    来不及欣赏观察复杂的画面;
•    无暇理解时间逻辑和体会细腻感情;
•    在激发大脑的潜力上,它是最没有挑战性的。
大人给孩子读图画书
•    孩子们边看着和文字相配的插图;
•    画面已经呈现在眼前了,不需要他们去想象了;
•    在想象力和抽象思维能力方面大脑要做的工作就少了;
•    但大脑多了视觉享受和视觉刺激,这培养了孩子关注视觉细节的能力。

大人读故事:
•    脑中闪出一幅细节丰富的画面;
•    完全是通过自己的大脑把抽象的文字转换为形象的图片;
•    大脑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刺激,抽象思维能力和想象力得到了最强的挑战。
基本词、常用词、生僻词
•       平常的语言交流只使用5000个基本词语。还有另外较少使用的其他5000个词。在这1万个常用词之外,就是在阅读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生僻词。语文程度取决于对生僻词了解的程度。
•    词汇量并不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改变,而取决于我们的阅读量。当孩子开始学习阅读时,他们的差异就会越来越明显。对孩子未来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
•       在日常生活中不会经常使用生僻词,而书籍中包含了最多的生僻词。大人对孩子说话是,每千字只用9个生僻词,但童书中的生僻词是它的3倍之多,报纸的生僻词高达7倍以上。
阅读是增加词汇量,特别是生僻词的最好来源。
每千字中的生僻字字数
大人对6个月儿童(口语)
9.3
大人对3岁儿童(口语)
9.0
大人对10岁儿童(口语)
11.7
大人对大人(口语)
17.3
电视的黄金时段
22.7
童书(图画/文字)
30.9
成人读物(文字)
52.7
漫画(图画/文字)
53.5
大众杂志(图画/文字)
65.7
报纸(图画/文字)
69.3
科学刊物(图画/文字)
128
•    孩子从童书中接触的生僻字超过看电视;
•    接触成人读物比较早的孩子,词汇量会超过同龄人;
•    漫画中也会有很多生僻字,因此,适当阅读漫画也有益。
看大量电视的家庭,孩子听到的词较少,在家接触书的机会少。他们面临巨大的文字断层,因而阻碍了他们在学校的阅读水平。即使短时间的强化训练,也无法弥补这种差异。
词汇量较小的书
经典儿童文学

阅读,渐入佳境
读第1遍时,会享受一个有趣的故事;
读第2遍时,会懂得一种认知的方法;
读第3遍时,会学会一些有用的知识;
读第4遍时,会完成一样动手的作品;
读第5遍时,会掌握一项思考的窍门;
读第6遍时,会了解一类生活的情趣;
读第7遍时,会体验一次好玩的游戏;
读第8遍时,会想象一幅美丽的图画;
……
四、树立一个阅读的典范
《朗读手册》里的一项研究:同样出身的30个人,他们的童年背景相似,但长大后的命运却很不相同:
•    在15名成为教授的人中,有12人小时候有父母给他们读书或讲故事;15名工人中,只有4人有这种经历。
•    15名成为教授的中,有14人小时候家中有很多图书和印刷品;15名工人中,4人家中有书。
•    15名教授中,13人的母亲与12人的父亲经常阅读书报杂志;15名工人中,只有6人的母亲与4人的父亲经常阅读。
•    15名教授小时候都受到大人在阅读上的鼓励,15 名工人中只有3人受到鼓励。
30个人的最终受教育程度,社会角色,生活质量有很大差异。
   他们童年时在书与阅读方面的经历对这种不同产生了一定或很大影响。
15名教授认为,童年阅读是趣味盎然、鼓舞志向的。他们在书中寻找人生困境的答案或信息。
   其中一位学者7岁时母亲去世,被送进孤儿院,一直到17岁自立成人。他在8岁时在图书馆发现了一本书,对他影响深远。他突然间了解到,尽管在孤儿院,他仍然可以掌握命运,创造人生。
作为孩子阅读的典范:
•    最近半年,自己读过哪几本书?
•    自己从阅读中获得过快乐和幸福吗?
•    你给孩子读过哪些书?是每天读吗?
•    在跟孩子一起阅读中感受些什么?
周国平对成人的几句忠告:
•    多读书,少上网。不读书,只上网,就会成为一条真正的网虫。
•    你可以是一个网民,但首先应该是个读者。
•    电视,网络带来信息,但无法积淀文化。
•    从一个人的阅读,可以大致判断他的精神品级。
•    读书是一种心智生活。在所有的书中,从最好的开始读起,一直去读那些最好的书,也就没有时间读差的书了。其实,我们做的都是我们认为最值得做的事,读书也一样。
•    读书的最大乐趣是自我发现。对于自我来说,一切都是养料。

吉姆·崔利斯:
•    每一个家庭都面临着“教孩子读书”与“给孩子未来”的双重任务。
•    “我们要什么样的孩子,要什么样的生活,就读什么样的书。”
•     
他还总结出了这样一个规律:
•    你读得越多,理解力越好;
•    理解力越好,就越喜欢读,就读得越多。
•    你读得越多,你知道得越多;
•    你知道得越多,你就越聪明。


[英]格雷厄姆·格林(1904年10月2日- 1991年4月3日)
《消失的童年与其他散文》:
“或许只有童年读的书,才会对人生产生深刻的影响……孩提时,所有的书都是预言书,告诉我们有关未来的种种……这些书都影响到未来。我想这正是书令人激昂兴奋的原因。
     人生前14年所读的书中,我们获得激励与启示,如今从书中所获得的,怎么能与之相比呢?”
如何阅读:技术、方法
渴望阅读:理念、行动
产生了阅读的“渴望”,那“如何”阅读就不应该成为什么问题。
你或许拥有无限的财富,一箱箱的珠宝与一柜柜的黄金。
但你永远也不会比我富有——我有一位读书给我听的妈妈。
0~3岁的阅读
•       以绘本为主
•       故事简单
•       文字较少
•       画面清新柔美
•       节奏缓慢
•       重复性强
符合孩子的“口味”和 “消化能力”。
4~6岁的阅读
•       有一定的故事情节;
•       有比较具体的人物;
•       有些抽象些的概念:自我、他人、梦想、勇气、情感、关爱、幽默等等
6岁以上的阅读——文字书
•       儿童文学、科普书、探险书、卡通;
•       深浅、文字量、不同文化的差别;
•       阅读基础、阅读经历、阅读量、阅读环境;
•       从图画书到文字书:重要的衔接点;
•       从别人读到自己读:真正成为爱书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6 11:18 , Processed in 0.16428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