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2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报刊词语误用七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6 13:54: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报刊词语误用七例

误用“纷纷扬扬”

陈林森

《广州日报》2011年11月26日B1版有一篇报道《<金陵十三钗>遭杯葛事件和谐收场》,开头一句话是:“闹得纷纷扬扬的‘《金陵十三钗》涨价遭八大院线杯葛’事件成为近日电影圈的焦点话题,目前终于有了结果。”这里“纷纷扬扬”用错了,应为“沸沸扬扬”。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纷纷扬扬”:(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解释“沸沸扬扬”: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舆论与相关单位对片方涨价不满,并联合抵制,肯定是一种议论纷纷的行为,意见不会高度一致,也未必没有为片方辩护的,所以在这里只能使用“沸沸扬扬”而不能用“纷纷扬扬”,因为这和雪花等物从空中飘洒下来这种状态毫无关系。“纷纷扬扬”与“沸沸扬扬”读音近似,书写形式也比较接近,遂使作者和编者都忽略了用词的准确性。

“独家分享”是否合法?

陈林森

《北京晚报》2013年1月18日第40版有篇报道是《杨澜说幸福》,文中说:“在新书中杨澜独家分享其多年来总结出的‘幸福八式’:关于容貌、男人、事业、自我、旅行、健康、父母、孩子。”我第一次接触“独家分享”的说法,深感不妥,上网一查,没想到这竟然是一种众人“分享”的一种说法,几乎要成为“新成语”了。

从逻辑上说,“分享”与“独家”搭配是自相矛盾的。所谓分享就是“和别人共同享受(欢乐、幸福、好处等)”,所谓独家就是“单独一家”(均据《现代汉语词典》),既是分享怎么能独家,若是独家又跟谁分享?

从词语的内涵来看,“独家分享”应是一种缩略语形式,它说的是:某人或某公司“独家”提供一种产品或信息,给广大消费者“分享”。但这是语言应用的苟简,造成词语内部的抵牾,对语言的应用实践是有害无利的。语言运用的最高原则绝不是简洁,而是清晰与无歧义。其实在这里,将原句改成“在新书中杨澜独家披露……”难道不好吗?她所披露的信息如果对读者有益,大家只管“分享”就是了。

“嫌隙”只能用于人际关系

陈林森

《京华时报》2013年1月21日第2版有一篇特约评论员文章《死缓案复查不能局限于个案》,文章有一段话:“由于缺乏更详细的案情信息,我们尚不知当年的审判在证据认定上是否存有嫌隙。但从当初该案的微妙改判中,还是能发觉一些端倪。”这里的“嫌隙”用错了,应为“疑问”或“疑点”。

“嫌隙”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因彼此不满或猜疑而发生的恶感。近义词有“芥蒂”“过节”“嫌怨”等。通常用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不用在对事物的认定上。如:“宋代的刘攽,就因为生平最爱嘲笑别人,以致引起当时像王安石那样的当权人物的极大不满,造成很深的嫌隙。”(马南邨《燕山夜话》)对当年审判的案件在证据认定上是否存在值得怀疑的地方,应改用“疑问”或“疑点”。“疑问”是有怀疑的问题;不能确定或不能解释的事情;“疑点”是怀疑的地方;不太明了的地方。这两个词都适用于文章的语境。

“抱怨”错写成“报怨”

陈林森

《光明日报》2013年1月21日第4版有一篇高中新课改的报道说:“课间,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附中学生,他们没有一般高中生谈到课业时常有的报怨,而是神情轻松,一脸阳光。”句中的“报怨”显然是“抱怨”之误。

“报怨”与“抱怨”读音相同,词形相仿,意义却完全不同。报怨是对所怨恨的人做出反应,相当于报仇。贾谊《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这个词现在不单用,只存在于“以德报怨”这样的成语中。抱怨是心中不满,数说别人的不对,与“埋怨”是近义词。这是今天使用频率很高的一个常用词。

词性误用

陈林森

这句话也许读者不以为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等不良作风流弊已久。”(《河北日报》2013年1月21日第3版)其实这里的“流弊”使用不当,属于词性误用。“流弊”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是:滋生的或相沿而成的弊端;并指出它的名词性质,所举的例子是“革除流弊”。但文中把它当作动词来使用了。可以改为“流行”;如果情况相当严重,也可以用“肆虐”。

打瞌睡的人能“正襟危坐”?

陈林森

《南方日报》2013年1月22日A21版有一篇评论文章是这样使用“正襟危坐”的:

在广州地铁的“爱心车厢”里,在标示“老人、孕妇、小孩、残疾人专座”上,不时可以看到一些年轻的“睡佛”。他们紧闭双目,昏昏沉沉,正襟危坐。(《车厢“睡佛”与“拳师”》)

一个人处在打瞌睡的状态能做到“正襟危坐”吗?一般情况下,坐着打瞌睡的人举止、姿态是不雅的,表现出东倒西歪、低头俯首甚至口水阑珊的窘态。即使是假装打瞌睡而欲占座位的不文明乘客,当他紧闭双眼,做出小睡的状态,也不可能端端正正、一丝不苟。《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正襟危坐”:理好衣襟端端正正地坐着,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一个在地铁车厢里假寐的人,不大可能做出“严肃”或“拘谨”的样子来。恰恰相反,在这种场合下,他是既不严肃,也不拘谨,而是赖皮,是放肆。

“鳞次栉比”能形容自然形成的洞穴吗

陈林森

《包头晚报》2013年1月22日第32版有一篇游记《汤加群岛一日游》,这样描写海岛上的风光:“在鳞次栉比的洞孔中,有一个名叫‘燕洞’的,更是像一座奥秘莫测的地下迷宫。”这里用“鳞次栉比”来形容海岛上的洞孔是不正确的。“鳞次栉比”是比喻性词语,说的是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而整齐地排列,一般用来描写城市的房屋,有时也用来描写码头上的船只等。海岛上的洞孔即使很多很密集,也不大可能像房屋那样整齐地排列。如果岛上的洞穴如果真的非常多而密集,文中的“鳞次栉比”可以改为“密密麻麻”或“星罗棋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6 15:06 , Processed in 0.13649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