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王冬龄“地书”就是“杂耍”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5 01:37: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王冬龄“地书”就是“杂耍”

■曾如影

读罢《书法报》20144213期“言论版”泉城子的《“地书”不是“中国式杂耍”——王冬龄美国展演“地书”刍议》,笔者不敢苟同于泉城子的观点。

泉城子说得很好:“艺术无国界,批评也无国界,大腕也好,新星也罢,登场国外,弘扬国粹,其不足之处当可品评一番,以利于艺术家改进提高”。

据泉城子介绍,2014111,王冬龄亮相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写“地书”——道法自然。国内舆论对此痛斥:“以老北京天桥下的‘中国式杂耍’迎合欧美人的猎奇心里,哗众取宠,丢人现眼”……作为知识分子王冬龄的“地书”为什么被贬斥为老北京天桥下的“地书”呢?

我想,王冬龄广场“地书”与老北京天桥下的“地书”行为方式是一样的,都是用大胶桶装着液体,或是水,或是墨汁;都是用超大的笔,或是海绵做笔头,或是杂毛做笔头;都是在宽广的场地进行大字的书写;最重要的是,都是一个目的,希望吸引到大众的注意,引起社会效应。

浮躁的社会,世风日下。官二代,拼亲爹;女星,拼干爹;嫩模,拼“奶”……总之,想尽一切办法,就是为了吸引凡夫俗子的眼球。老北京天桥下的“地书”也好,王冬龄的广场“地书”也好,目的很明确,也很一致。

泉城子渲染道:“有幸观赏者无一不鼓掌叫好”。这仅能说明那个时间段里在那个场地上的人都很有风度,都能礼貌性地鼓掌了。王冬龄这么来回走动着,十分费力地挥着巨笔,龙飞凤舞地摆弄着美国人眼里神奇的外国文字——汉字。美国人很好奇,原来中国书法是这么写的!所以“有幸观赏者无一不鼓掌叫好”。中国书法真是这样子写的吗?在场的大多数美国人肯定不懂得如何辨识中国书法的好与坏,鼓掌叫好之余的艺术品质追问,王冬龄的广场“地书”未必就是“very good”。当然,假如有人乐意享受自欺欺人,那另当别论。

何以国人视之为“杂耍”、“怪哉”?国人都知道,中国书法自古以来都很雅,是文人雅士弄的活,那是书斋文化。书法是靠文化养出来的,书法主要是在书房里创作的。书法不是行为艺术,书法不是表演艺术,书法不必跑到广场上挥洒“地书”吸引欧美人气,书法不必跑到体育馆里“涂抹”引起人气爆棚“逍遥游”。

王冬龄很拼,拼过“现代书法”,拼过“裸体书法”,拼过广场“地书”……这么拼命地拼,无非是拼一个“大”字而已。拼“大”字,拼大场面,拼大效应,没拼没人关注,书者十分明了这等事,即使是对个体书法的提高和书法事业的发展起不到根本的作用,但对于个人声名这东西来说,非拼不可。官二代“晒钱”,嫩模“挤奶”等都是靠拼出来的。近日很热的干露露不但要“挤奶”,还有意无意地“露露”呢,这其中,她并不是“干露露”而已,“露露”了,总会“干”出点效应吧。这不,“露露”“干”出点名堂来了,娱乐版都成了她的专卖场。这就是说,干露露拼得对了。王冬龄拼得对否?诚然,王冬龄可能尝试到了别人尝试不到的甜头,但国人也表示了关注——“痛斥以老北京天桥下的‘中国式杂耍’迎合欧美人的猎奇心里,哗众取宠,丢人现眼……”

唐朝以前,书者席地而坐,以至后来书者伏案而书,书者都自然而然地顺应了现实的环境,不作故做惊人之举。书者,像王冬龄这样知识分子的书者,何必干蛮汉般的体力活?何必跑到广场上让人误解成江湖杂耍呢?你的书法是靠你表演的活儿吸引人气,还是靠书法的本身打动人呢?何谓道法自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里的“自然”是自然而然的自然。书法创作根本不需要什么广场、体育馆之类的“背景”“虚张声势”,除非,你仅仅是想让人们关注你的书法行为,而不是书法。

王冬龄也曾搞过“黑白至上”主题书法展览,在他精心挑选的人体艺术照片上书写汉字。人体艺术照片本来很美很美,但王冬龄有时把黑麻麻的墨团填满了除了生殖器以外的空间,有意无意地把女性私处突出呈现;有时又刻意地抑扬顿挫般用笔墨涂抹在女性的私处……如果把这样的行为以艺术的概念来形容的话,这是有意而为之,未致无意之境,尚欠火侯。无意乃高,无欲则刚。被单里的裸体行为的目的很明确,追求“性福”。人体艺术照片的书法创作,经过王冬龄精心构思,精准的笔画毫厘不差地掩盖了某些空间,刻意留白“三点”的人体艺术照书法行为的目的是什么呢?用笔墨、线条“抚摸”女性私处这样做法的目的是什么呢?言之艺术者,雅致乎?言之情色者,庸俗乎?此时此刻,我们该想到的是人体艺术美,还是被单里的裸体美?

广场“地书”和书法“黑白至上”的创意在于行为方式,在于材料,还是应该在于书法本体?我想王冬龄比我们都清楚,只是乐意不乐意板凳十年坐而已。

有书友赞美道:“什么是艺术的终极之美?充满律动的书法线条,还是洋溢生命的自然人体,或者是一位书法家五十年如一日的行动书写?从墙壁到摄影,虽已不是宣纸黑墨的书法,却依然是黑白至上的精神世界。”也有书友言:“这把年纪的王冬龄保持着如此旺盛的创作精力,很可贵。”客观地说,王冬龄的探索精神值得赞一个,但理性地思考一番,王冬龄的书外功夫做得太多了,“中英文现代书法”、“现代巨无霸榜书”、“体育馆书法”、广场“地书”等等,无所不“秀”,由是,书内的功夫真有些荒废。有书友说:“王教授极几十年功力未得林散之前辈皮毛。”此话似乎有点过,但确实也道出了王冬龄书法创作的软肋。技进乎道,故谓道法自然。

“广场地书”也罢,“黑白之上”也罢,从来都是企求创意,吸引注意力,但就是差了那么一点书意。或许,直白点说所谓的“广场地书”、“黑白至上”仅仅是一种纯粹的书法炒作方式,也正是基于这一点,国人才痛斥“哗众取宠、丢人现眼”吧。

不也有书友这样感叹:“如果纯粹是为了一次展览,不如静下来思考点问题,不要搞的跟任务一样,或跟现在的人玩微博一样,总要想方设法整点所谓的新东西让人评论,让人转你的段子,但真正好的段子实在太少,所以,留下来的现象总给人黔驴之嫌。”

泉城子如此总结:“王冬龄这次美国纽约行展演‘地书’,是一次将中国书法文化与当代水墨相结合,走向世界的有益尝试”。中国书法走向世界靠的是书法的行为方式,还是书法的本体?哗众取宠的杂耍性书法创作,严格来说应该是书法创作行为方式,还能让中国书法在世界上走多远呢?心有多大,天就有多大,不至于在大场地上才可以写出大效应的大作来。欧美广场上的掌声很响亮,那是礼貌;人体艺术照里没有诱惑,唯美。只因你的书法行为方式破坏了唯美的艺术氛围,所以说,书法艺术在这一刻显得有点多余了。

书法创作,还是应该踏踏实实地关怀书法的本体。

2014年4月3日星期四即兴敲击于雷州市书画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5 04:36 , Processed in 0.11574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