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海子 中国诗歌最大的谎言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6 21:08: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海子:中国诗歌最大的谎言作者:文学世界
海子 中国诗歌最大的谎言   一个诗人的死,尤其是一次非正常性的死亡,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从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个普普通通的诗人,我们见证了海子“成长”为了一个 “英雄”、一个“神话”,而且,这种从人到神的进程还在继续,难道不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反思和追问?在今天,是该把海子还原给他自己,还原成“一个人”的时候了。
  相比于顾城,海子的死亡方式似乎要文明许多,但不可回避的是:他给他的家庭,尤其是含辛茹苦抚养他成年的父母亲来说,其行为无疑是不容宽恕的。他的死,获得了他所谓的诗歌“王座”,而身后尘世间的亲人,却要承受一生的悲哀和痛苦。也就是说,他为了诗歌,全然不顾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
  中国政法大学某位教授是海子生前的同事,他以“证据学”的方式对他的死提出了自己的质疑,他甚至怀疑,在诗歌界内部,是不是存在“死亡俱乐部” 的某些地下组织。他的质疑值得我们深思,海子之后,不断有“自杀诗人”浮出水面,让人不得不怀疑,这一极端方式背后的某种“共谋”和“效仿”。海子留下的恶果和一系列诗人自杀或非正常死亡现象的连锁反应,难道还不能引起我们足够的警惕?再就是,诗歌界内部不约而同,集体性地为海子拼命鼓吹,也应该到了收敛些的时候了。
  《青海湖》杂志的一位编辑披露了海子生前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海子从西宁返京时已身无分文,是这家杂志社的几位女编辑为他凑了路费。海子在 1998年曾从青海辗转西藏,并在途中写下了《日记》一诗,也就是后来那首著名的《姐姐,今夜我在德令哈》的诗歌。“姐姐,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我们现在再来揣摩与考证诗人诗中的“姐姐”已毫无必要,但是,诗人内心中,一定有一个不为人知,甚至卑微得令人心痛的故事。海子曾“主动”去拉萨参加一个诗会,极尽羞辱,而当时在场的某些所谓“著名”诗人或评论家们,纷纷无动于衷,而事后,却不约而同都成为了海子最好的“朋友”。在各种各样的诗歌活动上,在一些报纸的末端,我们太容易看到某些诗人与评论家们,纷纷慷慨激昂或撰文大谈与海子的某些过往,我想问的是:这些人在海子生前都在哪里?为海子做了些什么?我们身边有那么多活着的诗人,不乏有着像海子般“天才”创造力的诗人,是不是可以给予他们更多些的帮助和关怀?
  海子诗歌意象上的空洞和重复,以及语言的陈旧甚至矫情,以青春期的偏执与癫狂构建着他全部的诗歌“王国”。在当前,谈及诗歌,你似乎可以不知道屈原、李白、杜甫,但如果你不知道海子,一定会被看做诗盲,同时,你可以对《离骚》、《三吏》、《三别》、《蜀道难》等作品一无所知,但如果你不知道或者没有读过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定会被当做一个笑话。
  时至今日,离海子逝去的那个春天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二十多年来,海子的作品无数次出版再版,海子诗歌节纷纷举办,各地的海子纪念馆、海子塑像如同雨后春笋。海子几乎成了中国诗歌的全部,毫无疑问,海子在卑微地死去后坐上了那个他生前梦寐以求的“诗歌王座”,更贴切的说是一座神龛。造神运动持续了二十余年,到今天仍在继续,不管与海子有关无关的人都热衷于这一运动,而一些诗歌外不明真相的公众也加入到呐喊助威围观的行列,其疯狂程度完全可视为一场诗坛运动。
  但如果你仔细观察神龛上的海子,他年青的脸庞上总流露出几分不安,几分惶恐,几分羞涩。
  无疑,海子是中国诗歌最大的谎言。从中国的传统文化来看,海子卧轨自杀是大不孝。我们知道一个乡村家庭培养一个大学生的不易,这几乎会耗尽家中所有积蓄和父母的全部心血。而海子“毅然”自毁生命,毫不顾忌亲人的悲恸和他们日后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充分体现了他的偏执和自私。我们面对这样一个海子,更多的应该是反思。还原一个真实的海子,让他回归到一个“人”,或是一个“诗人”的坐标,是时候了。(海啸新华日报网)
  燎原:诗人并非都要成为海子
  4年前,随着一声火车汽笛的长鸣,中国当代著名诗人海子年轻的生命被划上了句号。13年前,诗人昌耀因病去世,结束了苦难的一生。面对这两位杰出诗人离去后,看上去似乎略显平淡的诗坛,曾以《海子评传》《昌耀评传》闻名的著名诗评家燎原,是怎么看的?最近,燎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论海子:被通俗化了的海子
  燎原说,海子是一个对中国农村的乡土、中国农民的苦难的命运也是有着刻骨铭心的感受的人。他经常写麦地、麦子、饥饿、贫穷、胃,他生于上世纪60年代,在他儿时的记忆里,一直是吃不饱的,这种饥饿对一代人是刻骨铭心的,这是海子诗歌的出发点。
  海子把自己的主要作品汇集成的系列的长诗,标题叫《太阳·七部书》,从中国农村的苦难饥饿写起,探讨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元素,什么东西让人类社会这么既有苦难,又能这么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他把所有的动力、阻力,各种元素发现后一一解决。他认为,只有诗歌可以引领人类,走上心灵飞翔之道,来解脱大地,大地在他的心目中是有吸附力的,也是一种沉陷的力量,让人下陷的,而诗歌是提升人类飞翔的。
  我们读到的海子的大部分诗歌,留下深刻印象就是他的一些短诗,草原、麦地、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燎原认为,其实这些诗只是海子整个写作过程中,在写长诗间隙写出来的东西。
  燎原说,“我们理解的海子,看到的海子,是一个已经被我们通俗化了的海子,更深刻的东西在于他长诗的构架,那种想法,要解决人类在尘世中的苦难,最后怎么达到形而上的生存。”
  谈昌耀:把苦难转化为内心的风暴
  因为和昌耀有较多的交往,谈起他来,燎原有很多感触。昌耀早年经历了政治上的苦难,又生活在自然环境严酷的青藏高原。燎原说,这样的苦难,很多知识分子都有,但唯有昌耀把它作为了一个很强大的写作资源。“青海的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藏传佛教等,让他获得了比别人更多的精神性的资源。青海雄浑博大的大地山河,又给了他壮大开阔的胸臆,作为他心灵的支撑。这些东西都转化成了他的诗歌。”他说,“在中国受苦受难的一代知识分子中,我觉得,唯有他对得起他的苦难。他的写作和他的苦难是相匹配的。好多人浪费了这种资源。”
  到了90年代,这些苦难已经淡化了,昌耀的诗歌内容就发生了变化。这部分诗歌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板块,就写形形色色的都市的底层人。流浪者、乞丐,他们丰富的生活细节,一般我们观察不到,但昌耀对他们做了很细致的观察。
  燎原认为,昌耀后期的那些“不分行的诗歌”,更深入、更广大地触及到了芸芸众生的生存状态跟他们心灵里面发光的东西,这是他对诗坛的一个贡献;昌耀不光是悲悯,看到他们怎么顽强地活下来,他是感同身受。“他的苦难,他生存的深度在他的内心堆积了巨大的风暴,这就是他写作的动力,他把这个完全地转化为诗歌。”他说。
 评诗坛:不一定人人做海子、昌耀
  近十年,中国诗坛再也没有出现昌耀、海子这样的诗人,同时,80年代到90年代初,写过震撼人心的作品的那些诗人也失去了当年的光芒,见不到令人惊奇的作品。
  谈起这一点,燎原说,这和时代有关系。“这个时代是一个相对轻松的、普通的、常规的时代,时代给人们的压力不一样。”他说,“诗人没有生存深度,常常忙着赶场子、参加研讨会、出书,真正用于自己的诗歌创作与建设的心思并不多。”
  燎原认为,即使在时代相对轻松的情况下,仍然有个别的诗人,能够感受到深刻的东西,如郑小琼“打工者的诗歌”。这要看诗人能不能有更深的下扎力。“不过,我们不能要求所有诗人都是这样,不一定人人都要做海子、昌耀。”他说,“让一个诗人为了写诗主动去受苦受难,这个显然是很滑稽的。”“我对现在和未来的诗坛并不悲观,我也不要求诗人都要写出经典的东西。我觉得目前诗歌界大部分人这样写诗的情况,就不错。对于诗歌本身,我们不要把它看得太重。” 燎原总结说。谈起德州成长中的年轻诗人群体,燎原表示,在全国地级市中,这些诗人还是有优势的,但他们上行的空间仍然较大。“一般诗人在县级市、地级市,都要受到他交际的范围的局限,有高质量交谈的机会显然是很少的,这是每一个地方性的诗人都会遇到的问题。”他说,“找一些水平比他们略微高一些的人,多和他们进行有质量的探讨,对一个地区的整体的诗歌写作提高,将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德州新闻网)
  从海子诗歌中寻找温暖的慰藉
  2009年,诗人卧夫出资修葺了海子墓。海子热缘何卷土重来?人们应该如何纪念和理解海子的精神世界?记者专访了卧夫。
  大学生读海子诗的情景,让我很震撼
  记者:当时,你出资修建海子墓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
  卧夫:1989年3月26日,海子在山海关与龙家营之间的火车慢行道上卧轨自杀,并留有遗书:“我叫查海生,是北京大学政法系的教师,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他死后,遗体在秦皇岛火化。其父母把他的骨灰带回安徽怀宁县,埋在老家查弯村的墓地,没有墓碑。我的朋友旅游时考察过海子家乡,看了之后觉得很凄凉,呼吁人们为诗人修墓,我一听当即表示愿意出资做此事。在与其父母沟通后,我把海子的弟弟查曙明带到了北京,起草了一个方案,敲定了修墓的细节。 2009年3月26日,海子去世二十周年的时候,海子墓修建完成。
  记者:当地政府为纪念海子举行过哪些活动,他们如何看待修墓一事?
  卧夫:2009年,我除了为海子修墓,还想在当地举办一些诗歌活动。在海子墓地修建好以后,当地的政府部门知道了此事,就接手搞纪念活动,把纪念海子当成文化创意产业活动的一部分。后来,海子的堂姐出资对海子故居进行修葺,当地政府对此也很重视,在通往海子墓地和海子故居的路上都竖了路牌。
  记者:有人说为海子修墓是你重返诗坛的一种方式,你认同吗?
  卧夫:不是。在我心里,海子是我的救命恩人。海子经历过的“流浪、爱情、生存”三次苦难,我几乎也经历过。我发现,我死不过顾城,活不过海子。顾城死的时候,他有勇气把自己在意的东西同时带走。海子死了,可他活在许多人的心里。我知道自己没有做诗人的天分,可又偏爱诗歌,就想当一名诗人的服务生。
  我给海子修墓,是因为野蛮而悲伤的海子实在让人太心疼了。他选择的生存方式如一堵坚硬的屏障挡住了我的出路,我左奔右突都没找到逾越的理由,而且有了妻儿,才苟活至今。每当我看到已经年满12岁的宝贝儿子在我身边跑来跑去,都觉得这几乎是海子用他对自己的决绝额外给我的一份慰藉。虽然我与海子从未谋面,而且没有任何联系,但是海子用他的死潜在地挽救了我,我感激他。2010年清明节,我到安徽怀宁去给海子扫墓,遇到两个四川大学的学生。他们在海子墓前读海子的诗,读一页烧一页,让我很是震撼。
  海子的诗对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影响
  记者:如今,诗歌处于低潮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闻,而纪念海子掀起热潮却成了一个新闻,对此你怎样看?
  卧夫:最起码,海子作为一种符号,让人想起世界上还有诗人和诗歌。在秦皇岛的研讨会上,有诗人说,“60后”之所以喜欢海子,是因为在当今这个理想主义破灭的年代,海子的诗歌让他们重新找回了当年的那种情怀。换句话说,海子的诗歌变成了一种“媒介”,连结着与海子同时代人们的共同记忆。
  对这位诗人的观点,我持保留态度。海子让我们知道,写诗的天分很重要,有的人把自己写到土里也没有写出来。海子诗歌的最大价值在于文本本身,他的诗有巨大穿透力,对每个时代的人都有很大影响。在海子的作品中,有许多东西是超越了时代的。
  海子诗歌中有这样一句:“我有三次幸福:诗歌、王位、太阳。”他把诗歌放在了第一位。看多了海子的诗,我们能感受到“美好向往”遭遇“残酷现实”之后,诗人内心的痛苦。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应该是每个时代的人们都在经历并体会着的。所以我觉得,每个时代的人都能从海子诗歌中找到“灵魂的共鸣”,找到“温暖的慰藉”,找到“力量的鼓舞”。
  记者:很多人在质疑,现在还有诗人吗?有人说,能上新闻的诗人除了穷困潦倒的,就是为了炒作。对此,你怎么看?
  卧夫:现在还有诗人吗?有。据统计,中国有25万诗人。我瞧不起那些穷困潦倒的诗人,有的人不劳而获还叫苦连天,对读者有意见,认为读者读不懂他的诗;对社会有意见,认为社会没有让他们发迹。有一次,我和一个诗人聊天,发现他什么都没有,只有对社会的愤恨。在这个时代靠写诗已经无法养活自己,但对于某些诗人搞的手稿拍卖这类炒作方式我很厌烦。在北京宋庄,很多诗人除了写诗以外,还做设计、开专栏等,我觉得这样很好,我佩服那些去街头卖菜也不整天做悲苦和清高状的诗人。
  怀念,是为了“走进比爱情更深邃的地方”
  记者:除了为海子修墓地,你还用哪些方式纪念海子?
  卧夫:我现在正在主编一本《图说海子》。我要把海子去过的和生活过的地方全部走一遍,以图片的形式展现海子的一生轨迹。比如他钓过鱼的池塘、洗过澡的小河,还有他曾经就读的高河中学,以及他的故居。我翻拍了很多老照片,走访了海子的同学同事。目前,除了西藏,其他地方我都已经去过了。《图说海子》收录了大量从未公开过的珍贵照片,包括海子的遗物、海子当年生活过的场景、海子女朋友的照片等。
  此外,我还想在海子墓地后面的空地上修建海子诗歌的碑林,并为他竖一个铜像。目前,铜像已经请北京宋庄的艺术家在设计,预计明年能够完成。
  记者:海子父母现在的生活状况如何?
  卧夫:音乐舞台剧《走进比爱情更深邃的地方》里有一些虚构的情节,比如把海子的母亲说成一个很有文化品位的人。其实,海子母亲是个普通的农民。但是,海子父母都以自己的诗人儿子为骄傲。在秦皇岛的海子诗歌艺术节上,海子的母亲还朗诵了儿子的诗歌。目前,两位老人在经济上没有问题。这些年来,地方政府对他们很关照,我本人也一直在尽我所能资助他们,海子的同学同事也在帮助他们。西川主编的《海子诗全集》有七八万元的稿费,也全都给了海子父母。海子母亲已经78岁,父亲80多岁,他们的身体都还不错。(桂杰中国青年报)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7 17:33:17 | 只看该作者
重估海子:天才的“未完成式”与后来者的退却
作者:张杭

导语:海子已经死了25年,从那一天到现在,足以成长起一代诗人,每年的这一天,我们都在纪念,如何看待海子似乎成了一个如何看待当代诗歌的问题,于是很多人对于诗歌的概念还仅止于海子,这是否是一个正确的常识?
作为一个曾经热爱过海子,热爱过海子写下的麦子、土地、风的80后诗人张杭表示:某种程度上,海子是单一的天才,开启了现代汉语音乐性的真正自觉,繁衍着一个因个人化而无限丰富的语调和音乐世界。而如何超越海子,这件事还没有完成。
对于不同的人而言,海子的意味是不同的。不仅公众,就是在文化界、文学界,有很多人对于当代诗歌的概念,还仅止于海子。当代最好的诗人是海子,这是否是一个正确的常识?
对于八、九十年代,那个还提供诗人出道机会的时代,出道的诗人,无论学院派还是其他,在他们的演讲中,还带着对海子博物馆似的敬意。而对于80、90后写诗者,海子不再被提起,被回避或是被忽略。海子是最早的习作期记忆,海子是一个缺乏现时代复杂性的诗人,海子是谁?“我其实并没有读过海子。”海子已经死了25年。从他死到现在,足以成长起一代诗人。每年的今天,在豆瓣上、微博上涌现而无从细读无从分辨的90后诗人,他们都是在海子死后才出生的。必须看到诗的世界早就变了。对于每个人,如何看待海子,在一定程度上是如何看待当代诗歌的问题。
俗气的不能再俗气的论调是诗歌已死,无知的不能再无知的看法是现代汉语诗不行。实际上,每个时代的诗人都在对现代汉语诗的累积、成长、建构做着贡献。
七月派带来不纯的世界和纯诗的人格,九叶派带来分析时代和社会的方法,朦胧诗于中国正如象征主义和阿克梅派于俄罗斯。海子的贡献是什么?于今日他的价值何在?从诗歌本体而言,最重要的一点是,海子开启了现代汉语音乐性的真正自觉。到了海子,现代汉语诗才在音乐性这个面向达到了较高的“完成度”。同时作为一种启迪和标准,这种自觉对于后来的、我们这一代诗人成为必要,并因此繁衍着一个因个人化而无限丰富的语调和声音的世界。这是前所未有的。
就诗歌本体的外围来看,一个最浅层的现象是,大学生诗歌写作。海子的成功维持了一种校园对于诗歌的热情,其人其事其诗激发了很多大学生的写诗冲动,让校园成为最初保证诗歌不死的堡垒,成为年轻诗人的必经之地。由此形成了北大和上海诸高校这两个被自身运作所强化的营地。细想其实这跟海子也没什么关系。教育普及,大学普及,你们这些诗人中的多数不从大学里出来,还能从哪里来?仔细往内里观察,却看到了一条由海子、骆一禾、戈麦这些诗人之死所界定出的绕道之路。
新世纪初年,大学BBS兴起,这种打破时空界限的场所,为大学诗歌带来了新一轮繁荣的开始。那段时期,曾流行过“海子体”,满眼麦子、土地、风。空洞的意象。写诗变得容易,也成为一种投机。任何天才的才华只属于天才。不久,海子的史诗理想与抒情短诗的范式,造就了某种新的神话写作,大鹏及各种自编神兽,古今之穿越,代之以海子“全无全有”的极端意志,是精巧和游戏感。混杂其间,有个性的诗人继承了前述音乐性的自觉,寻找属于自己的独特变异,而真正的当代性在于他们的虚无感。
海子风刮过,“像海子”又成为要求更高的写诗者们所鄙夷,所摆脱的。海子也连同被抛弃,唯一留下来的是语言的标杆。在翻译诗的大量阅读和外语能力提高之下,视野扩展了,更晚的写作者们有了新的榜样,那些“学成者”将之推广,他们(这些榜样)便是布罗茨基、米沃什之类西方当代大师。他们是新批评之后综合而熟巧的一代诗人,他们的优异之处在于综合。之所转而学之,意味着汉语的新一代严肃、自觉的诗歌写作者,为超越海子所走出的道路渐趋清晰,即:无限个人化具象化的形象、细微的感官反应、社会生活的日常场景、新批评思辨似的夹叙夹议、克制于言说的抒情、书面的整饬的语言、有规律的音乐性。所有这些体现为一种客观的、反思性的、对局限报以认同的、学术式精耕细作的样貌。
为什么我们选择了这样一条突破之路?我曾谈过一种分类:有两种天才,单一的天才和较全面的天才。安德烈耶夫、特拉克尔、洛尔迦、策兰是前者,沃伦、布罗茨基、沃尔科特、托尔斯泰是后者。等等。
海子是单一的天才,他在他的内向和精神的面向,在自身语言即兴和音乐性的面向做到了极致。然而,他既没有完成现代汉语诞生伟大诗人这一历代愿景,也没有发展出有效的诗歌的方法表达更大范围的时代和社会生活、我们当下的种种处境。因而在海子极致的面向,后来的诗人退却、绕开了,退却自有别的社会原因,但诗人们确是在他的空缺之地寻求。
一种综合而整饬的风格,同样造就了大量缺乏足够区分度的诗和写诗者。我看诗,时常期待一些突然的东西,认为亟需新颖的东西,归根结底是个性的东西。在这一点上,有必要重看海子,重新发现从他那儿丢失了什么。
综合的尝试、表达复杂问题的方法,在80、90后诗人那里还没看到太多有效的实践。有人问我,你怎么看待海子?我说,当下的写诗早已不是海子可以代表和概括的,任何人不能仅仅知道海子,而我们应该超越海子,这件事情还没有完成。
张杭,80后,诗人、剧评人、话剧写作者,毕业于南京大学中文系,现供职于中国文联。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30 23:27 , Processed in 0.121557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