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立人图书馆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1 05:16: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立人图书馆

四年前,北京大学硕士毕业生李英强放弃大城市生活,背起行囊回到湖北农村老家,和他相伴的,还有一份扎根农村、建设乡村图书馆的执拗理想。几年过去,他在自己的家乡和全国其他8个省份共建起了13个图书馆。这些乡村图书馆,有一个统一的名字叫“立人”,取《论语》中“己欲立而立人”之意。

每个人的家乡都在沦陷,我们不能做点什么吗

在湖北省蕲春县青石镇,32岁的李英强抱着自己不满一周岁的女儿,坐在台阶上晒太阳。如果不了解他的背景,很难有人相信,这是一个名校硕士。

图书馆就在李英强的身后,一栋红色的四层小楼。摆放在门前的一块白板上,写着“图书馆,免费阅读”的字样,算是牌子。此前,他的图书馆设在中学内,不对镇民开放。

五年前一个冬日,李英强到河南农村出差。一个个村庄从火车窗外掠过,许多显得凋敝。农村出身的他,便与同行友人谈论起农村的话题,他们聊到农村的衰败,聊到农民精神世界的荒芜,聊到“每个人的家乡都在沦陷”的同题系列文章。

其时,李英强刚刚拿到硕士学位证书,在北京一家非政府组织工作,关注着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我几乎看过所有写家乡沦陷的文章。每个人的家乡都在沦陷,我们不能做点什么吗?”李英强说。

家乡对他来说,是一个亲近而又遥远的地方。自1997年离开农村老家,到外地上大学后,他就一直在城市生活。每次回到老家,他停留的时间也不会太长。即便是短暂的逗留,家乡的凋敝也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我的家乡今天充满了终日消耗在麻将里的人群,以及在教育者绑架之下被迫造假的孩子们。”

“经济的繁荣,并没有给农村带来精神世界的充实。”李英强说,“家乡的沦陷包括很多方面,最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沦陷。”

那次旅程快到目的地时,李英强严肃地对友人说,自己想回到家乡,为乡民建一所图书馆。因为“一个好的图书馆,相当于一所大学”。“我不能逃离,也无处可逃。我是农村考出来的,我必须回到农村去。”他对友人说。

那些书,对考试可能没有帮助。但是对人生有价值

这栋红色小楼的一楼,约有200平方米,沿着三面墙壁,立着一圈书架。图书馆的志愿者将书分门别类地整理好,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书架上。屋子中间摆放着几张白色的书桌,桌上也散落着一些图书。

这些图书,有适合小学生阅读的,还有中学生读物。甚至一些比较“艰深”的书,也出现在这所乡村图书馆里。“书目是图书馆的灵魂。农村学校没有城市学校条件好,但立人至少能让农村学生读到高品质的书。”说到这里,李英强加重了语气。

书目拟定后,他就开始着手筹款,这是最为艰难的一步。有朋友回忆,那段时间,每与李英强见面,他都像“着了魔一样”,反复问两个问题:靠谱不?支持不?此后,李英强不断游说,不断有人捐钱。

2007年12月底,第一个立人乡村图书馆在青石镇中学内试开馆,起名“黄侃图书馆”。此后,每开一个新馆,大多会以当地文化名人的名字命名。近代国学大师黄侃出生于青石镇,故以他命名。在四川巴中,则有以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晏阳初命名的立人图书馆。李英强为这个图书馆配备了2000种图书,以人文、社科类为主,每种图书各一册。开馆那天,天气很冷。下课后,学生们便涌进图书馆。这个只有52个座位的图书馆,被挤得水泄不通。外面还有很多学生在等待,里面的学生一出来,就会有人挤进去。

这种状态持续了近一个月。为此,李英强不得不限制学生数量,并请人做了60个代书板,只有拿到代书板才可进入。即便如此,图书馆外经常也有学生排队等待。

当时蔡小海正在读初三,有一次老师上课时,特意讲到立人图书馆,鼓励同学们多到图书馆读书。“那些书,对考试可能没有帮助,但是对人生有价值。”小海记得老师这么说过。

想起家乡的时候能够想起图书馆这个温暖的所在

从一开始,李英强就在探索一条教育之路,这也是立人图书馆最核心的定位。他希望自己能为青少年提供一条“自我学习、自我解放、自我成人”之路,让教育回归其本质功能,即立人。

作为对教育品质的追求,立人图书馆开展了一系列活动:阅读课、手工课、电影欣赏、讲座、冬令营、夏令营等。李英强理想中的乡村图书馆,不仅是一个学习中心、教育基地,还是一个文化中心、精神家园,并且还将成为一个交流中心和公共平台——人们从这里不仅是索取,还给予,更重要的是交流,图书馆成为乡村公共生活的一个新的开始。

不过,一些家长并不买账。一个孩子经常到图书馆读书,父亲不同意,总是把孩子拉回家。孩子不愿回去,父亲就说:“光看这些书有什么用?考不上大学,你读再多的书还不是农民?”

图书馆的志愿者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多次后,很不解:“读书明明是一件好事,为什么家长们不愿意孩子们读书?”

后来,他们到一些同学家中做家访。在给家长们讲了一大堆读书的道理后,对方一句话就驳回来:“到图书馆,能不能考上大学?”当然,也有一些家长接受了志愿者的意见,不再强硬地拖孩子回家。

高三毕业后,蔡小海没考上大学。他到外地打工,“每天挣200元”。打工期间,他一直和青石镇的图书馆保持着联系,终于有一天,他跑了回来,并住在图书馆中,准备来年再考。



  

“在外打工的那段时间,我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打工就是我的生活吗?每问自己一次,我就否定一次。我很痛苦,所以就回来了。”这个唇角刚长出胡茬的年轻人说。

这也正应了李英强所说的:“如果可能的话,图书馆会成为一些人的精神家园,当他从乡村外出四处漂泊,想起家乡的时候,能够想起图书馆这个温暖的所在。”

为让更多的人感受到图书馆的“温暖”,李英强将图书馆开到更多的乡村,希望更多的村民走进来。时至今日,13个立人图书馆已在湖北、河南、四川、云南、河北、江西、山西、重庆、陕西等地的乡镇或县城扎根,办理有效借书证2000余个,覆盖人群达到数万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20:18 , Processed in 0.30664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