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硬笔临摹米芾《蜀素帖》的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2-8 22:07: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硬笔临摹米芾《蜀素帖》的体会
北宋是人文荟萃的时代,文章诗词,歌赋书画均达到了很高的程度。学书者于书法学习中,取法北宋四家者颇多,苏黄米蔡各具特点,若论艺术才情,我以为四家之中,当以米芾为先,其痴,其疯,其癫,其狂均是北宋四家乃至后世书画家中所少有,对书法的学习几近痴迷的他,为后世留下了相当多的优秀作品,《蜀素帖》即是其中重要的作品之一。
《蜀素帖》,米芾自署出于元佑三年九月(1088年),他时年37岁,绢本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书自咏五言四首,七言四首,凡71行,计556字,为米芾的行书代表作品,米芾善于临摹古人佳作,尤以“二王”为取法对象,师法颇多,行书深得《圣教序》笔意,可贵的是他能学古出新,其书痛快淋漓,飘逸豪迈而俊朗。董其昌跋此卷说:“此卷如狮子捉象,以全力赴之。当为生平合作。”明沈周评其卷说:“苏长公论其清雄妙绝超俗之文,入神之字,今于此卷见之。”用笔干净果断,笔画凝重沉重极富雄健之姿,结字奇纵变幻莫测,字势外拓,笔势畅达,熟而不熟,险而不怪。硬笔临古帖是硬笔书法学习与提高中的最佳途径,尤其是对优秀古帖的临习,是谓“取法乎上”者也。我习米芾字有四五年,断断续续写了很多次,每为其守法却又行迹于法外而感触良多,今作硬笔临摹亦别有一番趣味,故行于文字,谈四点体会。
首先,我们要对其原帖有一个较为深刻的认识。从笔法上看,爽朗而痛快,但丝毫不显浮华,章法灵动变化,气势连贯。结字奇肆富于变通,每有惊人之举意外之画,充分体现其书写状态的轻松洒脱和浪漫气质的自然流露。从线形上看,极具变化和律动感,墨法虚实相生,一任自然,彼此映带,相互焕发。
其次,在有了一个整体认识之后,我们就要注意工具的转换问题,《蜀素帖》为毛笔小字行书,但无论多小,因其为毛笔所书,故很多丰富的笔画在良好的技巧表现中,均能较好的表达出来。然而,就硬笔工具而言,其表达能力和表现的准确程度似乎会降低些,这当然是硬笔工具之特性所囿 。所以在选择以硬笔作临摹时,一定要立足于硬笔工具的独特之处,切不可添描画而去趋向毛笔临摹效果。我以为取其笔意,结构与书写时的状态就可以了。
诚如前面所说,用硬笔临习《蜀素帖》本身就是以毛笔古帖为取法对象为硬笔书法的提高发展服务,如果硬性的将硬笔书法写得过于追求毛笔书法的效果,就失去了硬笔书法的本位追求。这样的观念下能写出的硬笔书也只能是低劣的对毛笔书法的附庸,亦即无意之举。
明确了临习工具的特点后,再作临摹就要相应轻松多了。主要把握用笔的沉着,笔画线形的丰富,运笔的果断跃动、笔势的畅达淋漓和章法的自然变化就可以了,用墨的虚实上可以略为羽化一点,如若以美工笔书写则可稍作强调,但若是普通钢笔之类,则大可不必因过于表现墨线之虚实而失去硬笔之“硬味”。这是技巧上的取法把握,需要在不断的临习与比较中获得进步。
当然,我认为学习米字取值得关注的应该是对精神层面的师法,正所谓师古人之迹,不如师古人之心。我们知道米芾是集古字而成为一代大家的,传说他40岁之前不妄发一笔。在北宋四大家中,其实他是最讲求法度的,但他却能在众多学古者中脱颖而出,而且一跃为大师之列,成为师古法追古迹而自创新意者,实属不易,这即向我们展示了古代书家中一种崭新的创作模式,而且以成功的作品留存而给我们以无尽的启发。我们今天的硬笔临古帖,其实也正本于米芾这样的创作精神,师法对象是古代经典,而使用工具却为现代普遍使用的硬笔,这能不能做好我们不知道,但作为一种学习方式,一种途径,一种以新工具阐释古代经典碑帖的方式却至少为我们硬笔书法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提供了一种重要的途径。这是在以硬笔临古帖内容之外的另一种收获,当值得我们不断努力和探索。
                                                                                                    王    景
                                                                            二零零六年十一月十五日于堰逸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5 18:12 , Processed in 0.22527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