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2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学术报刊特色栏目研讨会”发言选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2-2 08:16: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学术报刊特色栏目研讨会”发言选登
  
  编者按:由《学术界》、《中国社会科学报》广东记者站、《云梦学刊》联合主办的“学术报刊特色栏目研讨会”,于2011年8月11日在岳阳市南湖藏书楼(南湖藏书楼为余三定、朱平珍二位教授夫妇的私家藏书楼)举行,二十多位学者与会。《云梦学刊》主编余三定主持并首先致辞,冯建华、马立钊、李本红、刘姝媛、汪家耀、钟兴永、杨厚均、朱平珍、李灿朝、张国清、贺波彬、鲁涛等做了发言。下面是发言选登。
  
  引 言
  余三定
  (湖南理工学院《云梦学刊》, 湖南 岳阳 414006)
  
  本人作为南湖藏书楼楼主和本次研讨会的主持人,先说下述几个方面的意思,以此作为本次研讨会开头语(引言)。
  首先,对各位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开会前我请《学术界》的朋友看了南湖藏书楼报刊室收藏的《学术界》,从2000年第1期至今都收齐了。我是《学术界》热心的读者、作者,我主编的《云梦学刊》和《学术界》建立了很好的关系,有很多次愉快的合作。和《中国社会科学报》也是如此,从《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报》,再到现在的《中国社会科学报》,我的藏书楼里都有收藏。非常感谢你们,也非常欢迎你们的到来!
  第二,我简要介绍南湖藏书楼的相关情况。南湖藏书楼始建于1999年,后因征地拆迁重建,于2006年11月底竣工。重建后的南湖藏书楼,占地面积240平方米,4层,总建筑面积960平方米,可藏书10万余册。现有藏书3万余册,以收藏文、史、哲方面的学术著作为主。藏书室共8个,其中有两个特色藏书室:一为北大版典藏室,收藏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人文类学术著作;二为题签本珍藏室,收藏著者赠送的题签本。我和北京大学出版社有很好的关系,他们的原副社长兼副总编辑张文定老师专程来过岳阳三次,现在的总编辑张黎明博士也是我很好的朋友。我原来取名 “北大版典藏室” 的名字太平实,后来北京大学的龙协涛老师在“北大版典藏室”的前面加上“燕园翰墨”,在“题签本珍藏室”的前面加上“墨缘书香”,就显得更有诗意。我原来的藏书主要以买为主(当然也有送书的),现在送书的人比较多,这说明南湖藏书楼得到了很多朋友的关心和支持,非常感谢这些朋友。
  南湖藏书楼一方面是藏书、读书的场所;另一方面,它也是学术界、文学界交流和聚会的地方。在这里曾经举办过多次小型学术研讨会,主要有:两次“《北京大学研究生学志》、《云梦学刊》研讨会”,武汉大学哲学院主办的“《指月》、《揽月》多学科学术对话”研讨会,《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云梦学刊》主办的“关于学术文摘及其运作机制研讨会”,《 云梦学刊》、湖南文艺出版社主办的“《李元洛新编今读唐诗三百首》座谈会” ,等等。
  第三,我们今天会议的议题是“学术报刊特色栏目研讨”,我先说点看法。像我们《云梦学刊》这种由地方高校主办的社科学报必须有特色,才能有影响。《云梦学刊》有两个特色栏目,即“当代学术史研究”和“屈原研究”。一般而言,特色栏目的具体设置主要是从下述三方面考虑:第一,时代的需要。时代的需要,既包括社会发展的需要,也包括学术发展的需要。当代学术(特别是新时期学术)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已有了较为深厚的学术积累,为推进学术的进一步发展,学术应该总结自身,学者应该回瞻自我,于是我刊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设了“当代学者研究”栏目,并从2003年第1期改版为“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第二,受地域特点和历史传统的影响。岳阳是屈原的最后归宿地,岳阳的汨罗江畔建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子祠,基于这样的地域和历史文化背景,《云梦学刊》设置了“屈原研究”栏目。第三,以优势学科为依托。这主要是指某个高校在某一学科具有人才和科研的优势,可以考虑将该学科研究作为学报的特色栏目设置。比如,《中山大学学报》设置的特色栏目“中国文体学研究”就是基于这种学科优势设置的,该特色样目由《中山大学学报》主编,长江学者吴承学教授主持。
  最后,恭请各位为南湖藏书楼留下墨宝,以为留念。
  
  特色栏目是维护报刊生命力的重要因子
  李本红
  (《学术界》杂志社,安徽 合肥 230051)
  
  今天我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能与各位报刊界同仁一起,在《云梦学刊》主编余三定老师的南湖藏书楼里 “学术报刊特色栏目研讨会”。近年来,各类报刊在发展中都不同程度地受到影视文化、流行文化、网络(尤其是BBS)的冲击,同时各类报刊之间的对抗与竞争也日益激烈。鉴于此,一些研究者对于报刊如何才能建立和保持竞争优势进行了关注。最近看过的一项研究,系统论述了竞争优势的创建途径,认为优势资源是形成竞争优势的基础,特色栏目是这个战略系统的核心,核心竞争力是形成竞争优势的关键。如何让自己的报刊在这样的大浪潮中立于不败之地,为谋求发展空间积极献计献策创设特色栏目,这是摆在我们每位从业者面前一个严峻而现实的问题。
  其实,纵观现在我们耳熟能详的报刊,不难发现每家都有自己叫得响的栏目——特色栏目或品牌栏目。就像《云梦学刊》的两大特色栏目——“当代学术史研究”和“屈原研究”,不仅具有“湖南省优秀栏目”的殊荣,而且已经成为具有全国影响的重要栏目。众所周知,《云梦学刊》自2004年起,每年举办一次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当代学术史”专题研讨会,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许多著名学者前来参与。 “当代学术史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屈原研究”通过18年来的积极努力,已成为全国屈原研究的重要学术窗口。从中可见余三定主编以及他的团队精湛的学术功底和优良的办刊水平。而我们《学术界》,自2000年改版以来,以其独特新颖的栏目和高质量稿件赢得学术界广泛肯定和尊重,其中我们袁玉立总编率领大家在栏目设计上也没少下功夫,“学术批评”、“学人论语”、“学界观察”等栏目都非常具有可读性,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今天的《学术界》被多家评价机构列为核心期刊和CSSCI来源期刊。然而,学术无止境,期刊的质量和影响无止境,为了扩大视野,进一步增加中外学术交流,自2010开始我们每期又增加了50页左右的英文内容。国内外学者对政治、哲学、历史等人文社科方面的研究成果只有在互动和比较中才能更见生命活力,在世界已是“地球村”、在我们强调“与国际接轨”的今天,这种学术追求其意义应当是非同寻常的!
  当然品牌的创立不容易,品牌的维护更不易。我们要广泛征求业内专家和广大读者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地与时俱进,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提升报刊学术品味, 以特色求生存, 以特色求发展,只要我们编辑人员具有科学的办刊意识、把关意识、主体意识和精品意识,我们的报刊就一定会在众多的同类中脱颖而出、独树一帜!
  以上说了这么多,总之一句话——特色栏目是维护报刊生命力的重要因子
  
  特色栏目设置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汪家耀,
  (《学术界》杂志社,安徽 合肥 230051)
  
  随着国内学术期刊数量的不断攀升及期刊办刊质量的逐渐提高,当前学术期刊之间的竞争亦变得越来越大。正因如此,目前国内众多学术期刊也面临着越来越大的生存压力。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把握主动权?如何在国内众多学术期刊中脱颖而出?在某种程度上说,努力建设和打造具有报刊个性特点的“特色栏目”,似乎越来越成为国内诸多期刊的共识之一。
  “特色栏目”的设立及其建设对学术期刊而言,首先这是不同学术期刊各自定位有别的必然结果。毋庸质疑,当前国内数量众多的学术型期刊之中,除一部分专业特征比较鲜明的纯专业型学术期刊外,很大一部分的期刊是综合性的学术期刊。但是这些综合性学术期刊显然又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其在发展过程中理性的做法自然是扬长避短,由此必然导致不同综合性学术期刊定位的差异性。而“特色栏目”的设立及其建设,无疑是这种不同特色定位的最有效、最直接的体现途径。
  其次,综合性学术期刊之间竞争的日益增强,很容易导致各刊物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出现。过于同质化的竞争,不仅不利于学术期刊满足读者的多样化需求,同样对不学术同期刊的发展不利。“特色栏目”恰好满足了学术期刊去同质化的诉求。由此,努力建设和打造“特色栏目”,可以让学术期刊真正做到“他无我有”、“他有我优”、甚至是“他优我新”的比较优势,这样的相对或者说比较优势,由此也成为很多学术期刊在同其他同类期刊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最后,“特色栏目”的建设可以充分发掘不同学术期刊的现有资源。毫无疑问,因为不同地域差距,以及不同编辑能力差异的存在,不同学术期刊在地域优势和人才积累优势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因此,设立和打造“特色栏目”,不仅可以发挥不同学术期刊的编辑能力,更可以充分挖掘不同地域学术期刊的潜能。
  “特色栏目”的存在对学术期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至于如何办好“特色栏目”,本人认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建设“特色栏目”要有坚守精神。正如前面所言,“特色栏目”对提升学术期刊的影响力的作用不容怀疑,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任何一个有影响的“特色栏目”的出现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在打造一个“特色栏目”的过程中,首先要有坚守精神。只有如此,特色栏目才能在不断积累的基础上逐渐产生影响。
  其次,“特色栏目”建设不能只重形式不重内容。最近几年,国内学术期刊大多都开始意识到“特色栏目”的重要价值,但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当前很多所谓的“特色栏目”还停留在形式主义的层面上,这也直接导致很多期刊“特色栏目”徒有其表。有道是,内容决定形式。因此,就提升学术期刊影响力而论,学术期刊要想办好“特色栏目”必须在内容上狠下功夫。只有内容“特色”了,期刊才能真正形成属于自己的“拳头”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
  最后,打造好“特色栏目”要注重策划和培育高水平的作者群。任何一个期刊“特色栏目”的出现,无不是编辑部策划的产物。高水平的策划,不仅保证了学术期刊“特色栏目”的核心特征——特色,也是学术期刊把握方向性,并以问题为中心来进行组稿的关键。上述组稿策划中,编辑的问题意识及把握学术前沿的灵敏嗅觉必不可少。当然,要想真正打造有影响力的“特色栏目”,光靠编辑的策划是远远不够的。因为,无论期刊编辑的策划如何高明,没有高质量的稿件也是枉然。如何获得长期稳定的高质量稿件,学术期刊的编辑显然不能“靠天收”。因此,如何在日常编辑工作中保持与“特色栏目”有关高水平作者群的联系和沟通就显得尤其重要。当前,众多学术期刊大多主要是被动选稿,这样的局面很难满足“特色栏目”的特色化需求。正因如此,努力培育高水平的作者群,以落实相应的“特色栏目”稿件需求,就显得尤其重要。
  
  特色栏目可以引领编者和作者
  刘姝媛
  (《学术界》杂志社,安徽 合肥 230051)
  
  今天能应《云梦学刊》编辑部邀请来参加“学术报刊特色栏目研讨会”,感到很荣幸。初到岳阳,我们未来得及登上岳阳楼,就先参观了南湖藏书楼,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虽然来之前就对余三定主编的藏书楼有所耳闻,但今天真正置身于此心中倍感惊叹,踏进溢满书香的藏书室,看着那分门别类摆满书籍的书架,让人感觉仿佛又回到了大学的图书馆,我不禁感慨,“这不就是很多人梦想中的私人图书馆嘛!”因此在谈论今天的会议主题——学术报刊特色栏目——之前,请首先允许我表达对余三定老师及其夫人朱平珍老师的敬仰之情,这南湖藏书楼里不仅收藏着不少的好书,更蕴含着二位老师多年来在学术道路上孜孜不倦所付出的心血,而后者更为可贵。
  说到“特色栏目”的问题,我作为一个年轻的杂志编辑无论从学识上还是经验上都还不足以和各位老师去探讨什么深层次的东西,只能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谈一些粗浅的感受。记得刚接触《学术界》这本杂志时,就发现其在栏目设置上打破了很多按学科分类划分栏目的惯例,这种做法本身也许就是杂志彰显其特色的手段之一。踏入工作岗位后,除了编辑这一职业称谓外,总编更是不断地强调并强化我们“栏目主持”的这一身份,一再要求我们在做好学科编辑的同时,要努力吃透自己所负责栏目的选稿要求和内容特色。而在几年的工作实践中我感受到,要实现对栏目特色的真正领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至今我仍在摸索之中。
  所谓“特色栏目”,说白了,就像饭店里的招牌菜一样,其实就是期刊杂志的“招牌”,是吸引读者给予杂志更多关注的一种牵引力


2#
 楼主| 发表于 2014-2-2 08:16:29 | 只看该作者
真正成功的特色栏目一定能引起学者的持续关注和学术圈里的强烈反响,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从编辑工作的角度来说,特色栏目的设置成功不仅能提升杂志的价值和影响力,而且对编辑审稿、选稿、组稿都起到了引领作用,同时对作者的学术创作也会有所启发。每本学术期刊都有其选稿宗旨和学术特色,每一个栏目的定位都应该是明确而有意义的,但并不是每个栏目都能成为这本期刊的招牌栏目、特色栏目。所以我觉得对于我们年轻的编辑来说,真正把握好每个栏目的特色所在更为重要。就拿我一直负责的“学界观察”栏目来说,当初设置这个栏目的目的就是想把其办成一个小的“学术界杂志”,这从其下设置的各个小栏目也可以看得出来。不同的小栏目所彰显的特点自然也不相同,“问题扫描”栏目侧重于学术理论的应用性研究;“观点述评”栏目体现着《学术界》以“思想性、学理性、文献性”见长的特色;“域外参考”栏目关注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读书评书”栏目希望在向读者介绍学者优秀作品的同时体现书评作者自身的学术思考。而“学术论点摘编”、“学界荐书”和“学术信息”三个小栏目则是想以更多元化的形式反映期刊界和学术界的动态及优秀成果。虽然以文字的形式描述出各个栏目的特点比较容易,但日常的编辑工作中想在众多的来稿中选出真正符合栏目要求、适合栏目特点的稿件还是有难度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这种不完美不满足才成就了编辑和作者之间的互动,而这种互动可以使作者更清晰地把握栏目特色,明确写作方向,有针对性地进行学术创作和投稿,同时也可以让编者自己对栏目设置和栏目特色的定位进行不断反思,以做到深刻领会、及时调整。这样一来,栏目的特色就会越来越鲜明,适合栏目的稿源也会越来丰富,而最终选出的栏目稿件质量也会越来越高,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所以,严格意义上说每一个成功的特色栏目都是编者、作者及读者共同打造的。

  希望越来越多的学术期刊能够成功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特色栏目,也希望每一个特色栏目都能给期刊带来旺盛的生命力,给学界带去源源不断的学术动力。

  

  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值得重视和培育

   ——以《云梦学刊》“屈原研究”栏目为例

  鲁 涛

  (湖南理工学院 《云梦学刊》,湖南 岳阳 414006)

  

  著名教育家、经济学家王亚南教授在任厦门大学校长时曾指出:“要办好大学,必须办好三件事,一是师资队伍,二是图书馆,三是学报。”我国著名古园林专家陈从周教授也认为:“学报是学校最高的学术代表性刊物。没有学报便没有学校,学校要想在世界各国取得地位,在历史上取得地位,靠的便是学报。”可见,大学学报对一所大学的重要性,它已成为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

  正是看到了这一点,目前的高校对社科学报非常重视,努力使其为本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繁荣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贡献力量。与此同时,各高校社科学报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正如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原会长龙协涛教授所说:“高校的社科学报已经形成了一个众多学报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期刊生态群落。”在这种形势之下,许多普通高校的社科学报依托自己的学科优势和地方特色,创办特色栏目,彰显刊物的个性,在期刊生态群落中脱颖而出,形成了自己的学术品牌,实现了普通高校办出不普通学报的奋斗目标。

  根据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的统计,目前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的特色栏目大概有两百多个,按照内容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属于具有学科优势的栏目,例如,《华中师范大学学报》的“中国农村研究”、《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的“石油经济”、《河南教育学院学报》的“百年红学”、《徐州师范大学学报》的“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等等。二是具有地域优势的栏目,例如,《湖南大学学报》的“岳麓书院与湖湘文化”、《安徽大学学报》的“徽学”、《湘潭大学学报》的“毛泽东思想研究”、《云梦学刊》的“屈原研究”,等等。

  这些高校社科学报在积极探索特色化的办刊模式,通过特色栏目带动自身的整体发展的过程中,为全国高校社科学报的可持续发展积累了许多可资借鉴的经验。以《云梦学刊》特色栏目“屈原研究”为例,笔者以为,特色栏目的培育和建设应该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特色栏目设置要因地制宜,准确定位。特色栏目的具体设置,《云梦学刊》主编余三定教授认为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其中最关键的是三点:一是时代需要;二是地域特点和历史传统;三是学科优势。基于地域的优势和历史文化背景的考虑:岳阳的汨罗江是屈原的最后归宿地,汨罗江畔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屈子祠,岳阳地区有深厚的屈骚文化传统,《云梦学刊》设置了特色栏目“屈原研究”。中国屈原学会原会长汤炳正教授说:“《云梦学刊》所设特色栏目‘屈原研究’,乃当前国内刊物之创举,并且办得颇有成绩。盖巴陵曾为屈原行吟之地,此一创举实富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其得到学术界的关注与支持是理所当然的。”

  第二,特色栏目要吸引、聚集众多与之相关的研究者,并凝聚成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特色栏目的开办,好比举起一面学术大旗,要在它周围团结一批学人,努力推动一种思潮,一种学风。除此之外,特色栏目应该建立自己的“学术根据地”。 所谓“学术根据地”,就是指学报所在的高校具备一批专门从事与之相关研究的专家,这些专家以学报为平台,经常进行学术交流和学术讨论,并逐步形成了一个学术共同体。反之,如果高校社科学报的特色栏目没有自己的“学术根据地”。如果没有一个学术共同体,那么这个栏目势必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特色”也就无从谈起。事实证明,“学术根据地”是高校社科学报特色栏目的保障,为其提供智力支持和资源支撑,甚至它还是特色栏目的重要稿源地,为特色栏目组织特约编辑、特约审稿、特约主持人。正是由于杂志有思想,栏目有魅力,所以《云梦学刊》“屈原研究”栏目先后发表了大陆著名屈原研究专家姜亮夫、汤炳正、褚斌杰、毛庆、赵逵夫、潘啸龙、周建忠、方铭,台湾著名屈原研究专家陈怡良、高秋凤、鲁瑞菁,日本著名屈原研究专家竹治贞夫、石川三佐男的论文,鲁瑞菁、方铭等许多学者的论文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等全文转载,在国内屈原学界,乃至海外屈原学界产生了较大的反响。目前,“屈原研究”栏目已经成为了海内外屈原研究的权威学术阵地,是联系两岸三地乃至海内外楚辞学者的桥梁与纽带。

  第三,特色栏目要精心策划、积极开展一些有意义的学术争鸣。高校社科学报应该是一个学术自由、学术繁荣的园地,而学术自由、学术繁荣的标志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特色栏目要经常组织专题讨论,而每个专题讨论都应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来展开研究。这样,每次学术争鸣之后必定会做到既有理论学术深度,又有一定的学术价值。《云梦学刊》“屈原研究”栏目“以问题为中心”,曾组织过对屈原的生卒年、出生地、葬地及其死因等专题的讨论。如关于屈原生卒年问题,栏目编发了《屈原生卒年新考》、《屈原生年辨惑》、《屈原生卒年研究述评》3篇专题论文,其中《屈原生卒年新考》被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古代、近代文学》2008年第9期全文转载,产生了良好的学术反响。

  第四,对于一个刊物和刊物的特色栏目而言,主编和编辑是灵魂。主编、编辑的学术视野、学术眼光和学术组织能力决定了刊物和栏目的质量。一般而言,一位好的高校社科学报主编和编辑应该做到“教学、科研、编辑”三者的良性互动,同时他本人还应积极参加与栏目有关的各种学术会议,一方面是扩大刊物和栏目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借此组织名家的精心之作,努力掌握学术动态和理论前沿,并将其成果体现在自己的刊物和栏目上。一直以来,《云梦学刊》主编和“屈原研究”栏目编辑积极参加各种有关屈原的学术会议和文化活动,并将会议成果及时刊载在该栏目。比如,“屈原研究”栏目先后编发了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2009年屈原及楚辞研究综述,每两年举办的中国屈原学会的年会综述和湖南省屈原学会的年会综述都在该栏目刊发。同时,“屈原研究”栏目编辑每年端午节都参加在汨罗举行的龙舟文化节,为该节日的学术会议和文化活动献计献策。“屈原研究”栏目编辑还与湖南汨罗的屈子祠、湖北秭归的屈原纪念馆、中国屈原学会、湖南屈原学会等单位和团体保持密切联系,进一步提升了“屈原研究”栏目的影响力。

  总之,《云梦学刊》的“屈原研究”栏目是高校社科学报改革探索的一个成功案例,它彰显出:特色栏目是高校社科学报的一个很大特色和优势,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学术意义,也正是在此意义上,高校社科学报的特色栏目值得重视和培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4-29 17:57 , Processed in 0.133489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