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潘超:教师是担当教育变革的主力军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29 13:07: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潘超:教师是担当教育变革的主力军
● 潘超
对于快速变化和发展的中国来说,教育改革迫在眉睫。

随着信息技术和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到来,随着国际化浪潮的冲击,传统教育已经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一种能够个性化、差异化培养学生的教育模式已经成为我国发展的迫切需要。在这场教育改革浪潮中,中国的千万教师首当其冲,他们能否成功转型直接关系着改革的成败,因此,他们必须成为也必将担当这场变革的主力军。


未来教师和未来教室

2023年9月15日,北京,某大学英语课上,教师把全班50名学生分为三组进行闯关游戏。游戏有三关,同学们要通力合作,在虚拟的网络环境里拿到通关密码,答对每关所设置的全部问题之后方可进入下一关。教师课前要根据本节课的重要知识点设置游戏中的问题,课上,要对学生的闯关游戏进行适当引导,课后,还会把学生们普遍困惑的问题的详细解析放在虚拟学习社区里面。

青岛,某油气田开发工程课上,对于如何提高采收率问题,在学生课下自学的基础上,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于某个学生争论不休的问题,老师连线远在新疆克拉玛依油田现场的工程师,请他为学生进行现场讲解。

在未来的教室里,没有黑板,没有粉笔,没有教科书,有的是几个交互式的电子白板和移动学习终端。移动学习终端里面装满了互动教材,不仅仅是学习,作业和回答老师的提问都是在这上面完成。在未来的教室里,课桌是可折叠的,中间是一个平放的触摸屏电脑。学生可以在自己的位置上通过移动学习终端各自学习、查找资料,也可以聚在中间的电脑上讨论问题。在未来的教室里,没有老师喋喋不休的讲授,学生在课上更多的是参与老师组织的一个又一个有趣的教学活动。甚至是,未来的学生不用去学校,只需在各自的家中,输入个人账号信息登陆虚拟的云端教室,在那里面完成签到、学习、互动和提问。

这是我们想象中的未来教室和未来教师。在新技术推动下的未来世界,名师不再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实体的教室存在与否也成为一个未知数。和传统教师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的角色相比,未来教师更倾向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他们不再仅仅占有知识,而是借助先进的技术,通过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适时向学生提供帮助,让他们自主学习和掌握知识。知识的传递在教师和学生之间一改之前的单向流动为双向互动,教学活动逐渐成为学校为学生提供的一种服务。


教师转型势在必行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当今的信息化时代,多数教师的信息化水平还不高,少数走在前列的教师对新技术的应用还仅仅只是在课堂上使用PPT,我们绝大多数的教师依然沿用着工业化时代的教学方法,教着工业化时代的教学内容,更有甚者,还有一些教师几十年如一日地用同一个教案送走一批又一批的学生。

工业化流水线“生产”出的毕业生“同质化”问题极其严重,他们不能适应社会和企业的需要。学生找工作困难,甚至“毕业即失业”,企业对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越来越不满意,要支付高额的成本再度培养应届毕业生上岗。用华中师范大学校长的话说:“我们的身子已经被拖进了信息化社会,但我们的大脑,即教育还是在工业时代。”这种时空错位导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冲击之下,传统教育的弊端越来越凸显,中国亟需一种个性化、差异化的新教育模式。一场教育革命呼之欲出。

“这场教育革命,谁将受到最大的冲击?不难发现,就是革教育工作者的命,革传统教师的命,这场革命首先是扑向我们的老师。”正如《大数据》作者、信息技术管理专家涂子沛所说,新教育革命很可能就是要“革传统教师的命”。

教师工作司司长许涛说:“这句话很形象,我觉得是有道理的。在这样的背景下,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要自觉地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实现转变来应对冲击。” 的确,作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践行者,教师是这场变革的主力军。在这场教育革命中,教师转型势在必行。

首先,随着公开课和MOOCs的迅猛发展,以及各种教育资源的普及,教育资源,尤其是优质的教育资源随手可得。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其在教学活动中发挥的作用必将发生变化,教师的角色需要重新定位。

其次,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已经发生了变化。当数字时代原住民逐渐成为受教育者的主体,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变化。作为数字时代的移民,工业时代的教师如何适应这种变化?照本宣科,带着学生把他们在网络上即可获得的知识“反刍”,势必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甚至让学生产生厌学、厌恶老师等负面情绪。

事实上,教师的转型更是教育理念的一种回归。有人说农业时代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对知识的继承和积累,工业时代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对知识的普及和扩张,知识经济时代教育的基本职能是对知识的创新和探索。正是由于要满足工业时代对知识进行普及和扩张的需求,所以,农业时代教育所倡导的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在工业时代被摒弃,开始追求标准化和快速化。但如今,要实现知识经济时代的教育对知识的创新和探索的基本职能,标准化、快速化的教育理念显然是不可行的,需要回归农业时代所追求的因材施教和以人为本,要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差异化培养,这也更能体现我们所倡导的教育公平。

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农作物是有生命力的,有其自身的特点和生活习性,不同的农作物有不同的生长季节、不同的栽培方式,因此要因地因时制宜,不能揠苗助长。育人同培育农作物一样,要“因其材之高下与其所失而告之”。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说是教育理念的回归,但同农业时代传统教育方式相比,在当下的知识经济时代,或者未来的“智业时代”,有优质的教育资源作为基础,有新的技术手段作为辅助,教师的工作重心发生了转移,教师恰恰可以真正回归主业,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个性化培养,实现“因材施教”这一古老的梦想,

总之,身处教育变革中,面对着数字时代原住民,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教师都必须转型。如果不转型,必将被这场教育革命所淘汰。


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

中国的教育改革犹如弦上之箭,已经不得不发。那么,我们的教师与其被动等待不如主动出击。主动出击是最好的防御,面对困难,鸵鸟行为只会让我们裹足不前。

并且,作为中国教育最基层的一个因素,教师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排头兵和践行者。正如中国传媒大学国际联盟学院筹备负责人张洪生所说“很多改革都是民间先行,逐渐引起政府的重视和认可,然后再由政府主导和引导,最后向全社会普及,我相信利用新技术影响教育体制的改革也要走这个路径”,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索勇气将决定着教育改革成败,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和中国的未来。肩负着这样的责任,我们的教师没有理由不主动出击。

纵观全国教育界,我们发现已经有主动出击者,一些学校和一些老师走在了向未来教师转型的路上。以华中师范大学为例。他们在2013年新修订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把优化课程体系、严格控制学分、推进研究型教学、强化实践能力和促进“两化”融合作为基本原则。在教育教学理念方面,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四个转变”——从“以教为主”向“教学相长”转变;从以专业教育为主向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并重转变;从以课堂教学为主向课内外教学和学习结合转变;从以结果评价为主向结果和过程评价结合转变。

在现有教育体制下,面对着已经沿袭多年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遭遇这样那样的挑战实属正常现象,但我们欣喜地看到,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华中师范大学的一线教师和学生们所接受,并悄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引起了一些变化。

作为培养教师的摇篮,师范院校的教育变革至关重要。而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有了破除传统教育模式的第一个学校、第一个教师,会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师自动加入到这支向未来教师转型的队伍中来。


转型从哪里入手

那么教育变革的主力军们具体要怎么做?如何从知识的灌输者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转型呢?

在记者看来,首先是观念的转型。与其被动地等待被学生挑战、被新教育革命淘汰,不如主动变革。

其次,从每天做起,从每堂课做起,逐渐减少知识的灌输,增加教学活动的安排,一点点地向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转变。传统教师把学生管得太紧、太严,转型路上,教师要敢于对学生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但放手不等同“放养”,要善于安排教学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在学生有需要时提供适当的帮助。也就是说教师从台前退居到幕后之后,要在严抓与放手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再次,技术要先行。有了先进的技术手段,再把它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很好地整合,可以设计出很好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让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甚至可以说新技术是教师转型的引爆点。

“信息化的教学环境支持多元化的学习,包括动态的学习、互动的学习、探究式和启发式的学习,在这种环境中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教师也因此不再只是知识的传输者,还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管理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华中师范大学校长杨宗凯说。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华中师范大学在教师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创建、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方面进行了一些创新性的实践,并以信息化教学环境创建推动华中师大教育改革。

既然新技术这样重要,那么,在教师转型过程中,新技术培训是必不可少的。但这种培训只是增强教师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是授之以渔。但教师怎样运用这个“渔”来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还要靠教师在教学中自己摸索。

正如华中师范大学数字教育资源中心主任王继新所说:“教师需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去设计教学,去使用技术,实现二者的深度融合。把技术本身的先进性等同于教师在教学上面的先进性,这是一个误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3 19:48 , Processed in 0.102019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