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89|回复: 10

林茶居:欢迎您到邮局订阅2015年《教师月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2-26 20:3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阅读《教师月刊》,做一个出色的自我教育者
欢迎您到邮局订阅2015《教师月刊》


邮发代号 82-326
2015年,《教师月刊》将增加印张,扩大容量,相应提价
每期16元,全年12期共192元
阅读热线  010—82275571
《教师月刊》,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团队精心打造
面向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长(园长)、教研员
致力于建设健康的教师文化
给您青山绿水般的阅读体验


好教师都是出色的自我教育者
《教师月刊》
坚持人文精神,立足专业视角
普及教育学术,推广名师经验
助力您成为出色的自我教育者
助力您成为好教师
  
我愿意向《教师月刊》表达“慢”的敬意:在期刊生产日趋泡沫化和功利化的今天,《教师月刊》坚持做一些能真正给人启迪和增强信仰的事情,愿意在快时代中下慢功夫,值得我们读者和作者的尊敬。(华南师范大学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教师  陈先哲)



2014年《教师月刊》第1-11期封面报道
1.程红兵:从上海到深圳
2.闫学:我是校长,更是读书人
3.北京十一学校教师的一周
4.夏青峰:尽一个教育者的本分
5.黄玉峰:我的教育建议
6.邱学华的教育家之路
7.赵飞:我们学校的老师
8.郭初阳的阅读课
9.肖恩·麦考:做一根思想的尖棍
10.杨勇:学校的变与不变
11.魏勇的教书生活
……
欢迎个人订阅,欢迎学校团购
除了邮局,您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订阅(团购)《教师月刊》

1.向编辑部订阅(汇款信息同2或3)
电话  010-82275571  传真  010-82275572  邮箱  jiaoshiyuekan@sina.com
2.通过邮局汇款订阅(附言栏注明“订阅2015年《教师月刊》”字样)
地  址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邮  编  200062
收款人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3.通过银行汇款订阅(附言栏注明“订阅2015年《教师月刊》”字样)
户  名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开户行  022472—工商银行普陀区支行金沙江路分理处
账  号  100 124 7209 0046 31374
4.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淘宝店订阅


2015年,我们继续青山绿水般的阅读体验之旅……









2014年,《教师月刊》会是什么样子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52215&extra=page%3D1&_dsign=2bc05de5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9843&extra=page%3D1&_dsign=622fdc67




礼物
米沃什  诗    西川 译



如此幸福的一天。

雾一早就散了,我在花园里干活。

蜂鸟停在忍冬花上。

这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我想占有。

我知道没有一个人值得我羡慕。

任何我曾遭受的不幸,我都已忘记。

想到故我今我同为一人并不使我难为情。

在我身上没有痛苦。

直起腰来,我望见蓝色的大海和帆影。




2014年,《教师月刊》将全新改版




1.缩小开本,由原来的正16开改为小16开(一般的图书开本),更便于携带

2.增加页码,由原来的80页增加到112页,内容更加丰富

3.采用新纸,提高阅读的舒适度,更有利于保护视力

4.优化装帧,封面、彩页、内文版式更具现代感和教育韵味



2014年,《教师月刊》将以更多的篇幅

普及教育学术,推广名师经验,建设健康、美好、有专业理性的教师文化



——2014年,每一期《教师月刊》,就是一本精美的教育图书



相应的,全年定价由96元(每期8元)提高到144元(每期12元)



同时,2014年的《教师月刊》不再通过邮局发行,而改为编辑部自办发行



这一改变,因为前期的宣传工作做得很不够,可能给您的订阅带来不便

(近期我接到很多校长朋友、教师朋友的电话,说邮局征订目录里找不到《教师月刊》,以为是停刊了)



如果您考虑订阅2014年的《教师月刊》,可联系——

010—82275571

如果您有网购的习惯,本刊所属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淘宝店也是不错的订阅途径——

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 ... 6&scene=taobao_shop




更多信息,请浏览《教师月刊》新浪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a493fe50101h69d.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1: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言
建构一个“世界交换体系”

文 _ 林茶居

近期在创作一组以“兄弟”为主题的诗歌,其中写到老家渔村的一个老大哥:

这也是他的书房和会客厅
除了门与窗,一本书打开也有足够的光明
作为渔家汉子,他更为习惯
与朋友交换蔚蓝和开阔
有多少次拥抱,就有多少对人世的深情
……

我有一个体会,诗歌写作总会把我带进一个新的“人世”场景,或者说,诗让我重新认识人世与世界。“与朋友交换蔚蓝和开阔”,这是我从老大哥身上看到的气度,它使我意识到,这样的心灵状态多么重要:与大海、天空交换蔚蓝与开阔。我的意思是:一个人,应该懂得与这个变动不居的世界产生连接和呼应,让自己的生活和思想深深卷入整个世界交换体系当中。它同时意味着对故步自封、固执己见、唯我独尊、真理在握的拒绝。
这个醒悟也让我对中国近几十年来的发展有了新的认知。2001年,中国加入WTO,走上国际经济运行规则的轨道,一方面,它承担起新的国际义务,也享受到新的贸易权利,另一方面,它通过修改相关法规,调整体制和结构,变革落后的产业发展模式和企业运营模式,促进和鼓励更多的资金、技术、信息等参与国际交流与竞争,并与其他国家或组织产生多元而积极的交互反应,从而逐步建立起与世界接轨的市场经济体系。另外如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国际性活动,虽然存在规模依赖、过度消费等问题,客观上造成不少虚假的繁荣,但其对中国元素的充分建构,对外部文化的大胆接纳,包含了融入世界、与世界发生更多联系的国家冲动和期待。
一个现代国家,自然应该秉持这样的发展样态,而这同样应该是一个现代人必要的存在方式:抱持开放、容纳、吸收、对话、分享的生命机制和生活态度。它类似于植物的光合作用,既是与世界交换能量,亦是自身的能动发展。他就是遗世独立,也依然在自然万物当中,在他自身的关切当中。除了自然、社会这些要素,寄寓于“环境”中的各种历史、文化、艺术的因子,同样也应成为其世界交换体系的一部分。
所以,如何为自己建构一个世界交换体系,并非空泛的问题,它事关一个人的视野、眼光、胸怀和精神格局。或许,只有在这样的体系中,他才可能知道什么是核心的价值,什么是珍贵的人性;才可能明确自己的责任,明识自己的心性,看见自己的局限,看清自己的边界。
教育越来越难,育人越来越不容易,这是很多教师的共同感受。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一个具有越来越多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的世界当中,各种似是而非的风潮,各种令人目瞪口呆的事件,影响着他们的感知和判断。如果学校教育无法提供理解这个世界的方法与路径,他们就只能“向外”寻找,同时产生越来越多的“不信任”。这个时候,一个教师是否拥有自己的世界交换体系,将决定他是否可以教给学生多元文化理解和现实问题判断的能力。
需要指出的是,不是出门旅行、出国观光,也不是广交朋友、熟读诗文,就是与世界产生了联系。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在《语言知识》一书中提出两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其一,为什么我们获得的材料如此之少,而产生的知识却如此之多——他称之为“柏拉图问题”;其二,为什么可资利用的材料如此之多,而我们的知识却如此之少——他称之为“奥威尔问题”。按照乔姆斯基的看法,任何国家都存在“奥威尔问题”。而在作为个体的人的身上,是不是也存在“奥威尔问题”?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因为,我们所了解的信息,所拥有的知识,可能都是被篡改或重组的。
从这个角度说,建构一个世界交换体系,可以让我们既保持视听敏锐,又不被流俗所裹挟,对集体动员和那些一呼百应的东西具有警觉性,减少甚至避免陷入“奥威尔问题”。我们需要经常抬起头来,看看自己,看看自己与世界的距离,看看世界在往何处走,看看在不同的话语体系中,世界被建构成什么样子。
写作此文,正是北方十二月的深夜。天寒地冻,山河发呆,这也是世界的样子——它是夜色,是星语,是一个人“优美地走着”的身影,是我年关渐近的愈来愈绵密的乡愁……



目录

专栏
老师,你的教育生活美好吗 _ 周勇
旁观其外,还是置身其中 _ 李政涛
时间镜子里的观念 _ 朱永通
教育中的“等待” _ 叶菊艳

封面
程红兵:从上海到深圳

名家
章启群 什么是健全的教育 _ 李节

现场
记事  身边的“提灯” _ 周益民 | 发泄本 _ 张如卿 | “我怎样让我的女儿对我笑一下?” _ 书华 | 阳光露脸了(日记连载 _ 刘发建
师道  漫谈“教师的魅力” _ 马国新
杨文学:写一本“给学生的书”
课堂  学生为什么不举手 _ 陈大伟
吴非说  学习不是为了“竞争”
朱永新答  小学大学问——答冯莉芳老师问

话题
儿童应该背诵什么
儿子,这篇课文你可以不背诵 _ 桂杰
这篇课文为什么“可以不背诵” _ 吴礼明
到底要不要背诵 _ 高子阳
儿童需要背诵经典 _ 桂杰

阅读
为什么阅读是迷人的
做一个开放的教师 _ 陆晓红
阅读的乐趣 _ 朱煜
“为什么要读经典” _ 蔡朝阳
因为阅读…… _ 王木春
我需要阅读吗 _ 戴曙光
在阅读中建设自己 _ 段艳霞

人文
被哈三中往史“烫”到 _ 关文丽当年的诗 _ 杨建英

视窗
校园  厦门市海沧区绿苑幼儿园
答问 _ 卢望军 _ 石军
图片  厦门海沧:阅读是迷人的
江苏常州:一本书的聚会
大夏  展现教育细节之美

2014年《教师月刊》全新改版,欢迎继续订阅——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4: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2014年,《教师月刊》全新改版,精美上市



看起来,她像美好的书;读起来,她是健康的教育生活
2014年,《教师月刊》全新改版,精美上市
欢迎继续订阅
订阅热线  010-82275571



    网站订购链接:http://detail.tmall.com/item.htm?spm=a1z10.1.w4024-3275061953.2.fxn7yZ&id=15999523796&scene=taobao_shop
    加封面设计样

    《教师月刊》,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大夏书系团队精心策划
    2014年,将给您绿水青山一般的阅读体验
    别致的开本,方便您的携带
    更多的页码,丰富您的阅读
    优质的纸张,保护您的视力
    精美的装帧,愉悦您的感觉
    每期12元,全年12期共144元
    原邮发代号(34-65)不再使用

    《教师月刊》,一本能够唤醒教师内心力量的杂志。
    ——陈志军((江苏省无锡市新区硕放实验小学教师)
    我愿意向《教师月刊》表达“慢”的崇敬:在期刊生产日趋泡沫化和功利化的今天,贵刊坚持做一些能真正给人启迪和增强信仰的事情,愿意在快时代中下慢功夫,值得我们读者和作者的尊敬。
    ——陈先哲(华南师范大学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教师)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7:1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8 13:3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8 18:24:11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8004&extra=page%3D1&_dsign=f4f51ff0

[管季超工作室]: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教师之友网》----为中小学教师提供高品质的教育教学资讯服务和专业化的网络交流平台;

http://xnjyw.haotui.com/
中国教研员论坛》------为全国各地县区级教研室教研员提供的专业化的网络交流平台;


http://bbs.yingbishufa.com/forumdisplay.php?fid=101
管季超工作室》-----我们愿与各地教育专家/教育界的俊彦展开平等互惠的合作;


http://gjczwjxf.30edu.com/
管季超作文教学法推广中心》-----我们相信:来自长期实践的教学经验,有交流推广价值;


http://edu.cnxianzai.com/hbjy/huiyi/_guan_kuitianxia/index.html
《‘管’窥天下》-----我们坚信:在网络时代,地域的限制/社会层级的局限,都不会成为学术影响力的障碍;


http://zgjypl.haotui.com/bbs.php
中国教育评论网》------这是一个尚未充分建设和发育的新锐网站!教育书报刊/教育网站论坛博客的评论,是她的定位;



www.jssh365.cn
《教师生活365》
——网站2014元月18日震撼开通!




[管季超工作室]所属所有网络平台,都期待着您的关注/指导/参与和批评!!



 楼主| 发表于 2013-12-30 00: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夏书系·十年经典系列隆重出版
全套定价:498.00元(不支持单本购买)
出版时间 2013年8月
ISBN  978-7-5675-0818-7/G.6558
    2003年,大夏书系正式创立。在广大教师、校长和诸多专家、学者的支持下,经过十年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发展,大夏书系成为中国教师用书的领先品牌。
    为纪念过去的这一个十年,同时为下一个十年继续传承教育经典、传播教育常识,继续助力教师、校长的专业发展,积蓄更多的能量,我们就主题、内容、市场占有率、读者美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的因素,综合考量已出版的四百多种图书,从中选择14本作为“大夏书系•十年经典”(另有几本因为涉及版权等问题,没有选入),进行重新修订和装帧,以套装的形式隆重出版,以飨读者。
《教学勇气——漫步教师心灵》  帕克•帕尔默  
《学生第二》  李希贵  
《教师礼仪》  李兴国 田亚丽  编著
《问题学生诊疗手册(第二版)》  王晓春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教育讲演录》  朱永新  
《我的教师梦——钱理群教育讲演录》  钱理群  
《教育是慢的艺术——张文质教育讲演录(第二版)》  张文质  
《班主任兵法(第二版)》  万玮  
《周国平论教育》  周国平  
《有效教学十讲》  余文森  
《李泽厚论教育•人生•美——献给中小学教师》  李泽厚  
《直面教育现场——书生校长的教育反思》  程红兵  
《教师如何做研究(第二版)》  郑金洲  
《教育中的心理效应(第二版)》  刘儒德  主编
    “大夏书系•十年经典”14本图书,既是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积极呼应,也涵括了一个教师专业成长的方方面面。精选十年精品值得您集中研读,精装签名礼盒装也值得您收藏、馈赠,尤其是作为送给教师的节日礼物








购买方式:
如您从银行汇款
户名: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开户行:工行上海市普陀区金沙江路支行 (银行行号:102290024724)
账号:100 124 720 901 447 6553
如您从网上购买
当当网购买链接: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3308241&ref 淘宝旗舰店:http://hdsdcbs.tmall.com/
阅读热线:010-82275571
阅读邮箱:daxiakefu@163.com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13:49:0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学大学问
——答冯莉芳老师问
文 _ 朱永新

朱老师你好,我在2003年开始接触您的书,那天,在南京草场门附近的一家教育书店看到了您的《我的教育理想》,当时非常地兴奋:这正是我所期待的教育!这两年,因为工作安排,我经常带学生(师范生)到小学去实习。在小学教育现场,我发现了一些非常值得追问的现象,也为此而感到困惑,所以想向您请教:什么是理想的小学课程?什么是理想的小学生活?在建设理想的小学课程、小学生活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家长应该做什么?(江苏省运河高等师范学校  冯莉芳)

亲爱的冯老师:

你好,你的来信让我回到了世纪之初那激情澎湃的岁月。《我的教育理想》的出版,意味着新教育正式驶出港湾,走向教育生活的海洋。你在来信中问,什么是理想的小学课程和理想的小学生活。其实,新教育所说的“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就是理想的生活,新教育所说的“卓越课程”,就是理想的课程。

我曾经说过,当孩子每天对学校充满憧憬,早晨急迫地想去学校,放学了对学校依依不舍;当孩子脸上满是笑容,洋溢着幸福,这就是好的学校,就是好的教育生活。相反,如果孩子没有真正的童年,失去了童心的纯真;如果他们充满了失败与沮丧,失去了凝望世界的明眸,失去了追求理想的冲动,就不是好的教育生活。

在建设理想的小学课程、小学生活的过程中,学校、教师、家长应该做什么?这涉及到学校、教师和父母三个方面的问题,其实在《我的教育理想》中我已经给过答案。这里再扼要说点想法。

从学校的角度来说,最关键的是要成为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把人类最美好的东西尽可能汇聚起来,让不同的孩子能够从中找到自己,发现自己,发展自己,成就自己。现在,许多学校不能完成国家规定的各门课程,停开与考试无关的绘画、音乐、体育等课程,也有一些学校由于缺乏师资、设备等无法实施实验课程,让许多有才华的孩子反而在分数与考试面前败下阵来。

以艺术课程为例,小学阶段是人的艺术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儿童对色彩、空间、旋律的敏感性,需要在这个时期得到及时的培养与唤醒,所以艺术教育就具有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当孩子能够在学校找到他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地学习,就会享受到学习的幸福,并热爱学习。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最关键的是要成为学生的“助学师”。教育的品质取决于教师的品质,学生学得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教得如何。新教育实验一直强调,教师应该加强专业阅读,站在大师的肩膀上前行;  加强专业写作,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升;建立专业发展共同体,站在团队的肩膀上飞翔。学会把自己的根扎在教室里,与学生一起成长。学会用爱和智慧去编织自己的教育生活,享受作为教师的尊严与成长。小学阶段的教师对孩子来说是“神”,孩子往往因为喜欢老师而喜欢某个学科,甚至喜欢学校生活。这个时期,教师应该让孩子学会主动探索,帮助而不是代替,成为他们学习的好助手。

从父母的角度来说,最关键的是要成为学校教育生活的参与者。我不太喜欢你说的“家长”, 因为这个“一家之长”的概念,多少带有一些不平等的色彩。新教育需要新父母,没有父母参与的教育是不完整的。尤其是在小学阶段,孩子刚刚进入学校生活,如果他们不能及时适应新的环境,教育就寸步难行。我们的读写绘、亲子共读等项目就是一种让父母参与的课程。父母对教育的理解越是深刻,对教育的参与度越高,教育的效果就越好。所以,我们希望小学生的父母能够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孩子,与他们共读共写共生活,一起享受成长的快乐,一起享受教育的精彩。

亲爱的冯老师,小学里有大学问。小学教师是为生命奠基的,责任一点不比大学教授小,做一个好的小学教师一点也不比当一个好的大学教授容易。

谢谢你的问题!

你的朋友:朱永新

2013年10月12日

(本文原载《教师月刊》2014年第1期)
 楼主| 发表于 2014-1-11 18:57:25 | 显示全部楼层
童年的教育意蕴
林茶居

前些天,收到清华附小窦桂梅校长的短信,她说:“读童庆炳专访,读到他小时候克服重重困难求学的情景,禁不住流泪了!想起自己当年,感叹!”窦校长说的这个专访,发表于今年第9期的《教师月刊》;她提到的童庆炳,是北京师范大学的资深教授,著名的文艺理论家。
专访是诗人安琪帮忙做的。她告诉我,说起小时候,说起童年, 童庆炳教授真是滔滔不绝,一个个细节,每一次喜忧,都仿佛刚刚发生过。这也是我的体会。这些年做杂志,采访过诸多学者、名师,童年是必然会涉及的话题。我发现,每说起这个话题,受访者特别容易入情入境,与之有关的人与事,必定生机勃勃,血肉丰满。
作为生命与精神的上游,童年(包括我们常说的“青少年时期”)总是纠缠着一个人最为刻骨铭心的东西,甚至决定了一个人的灵魂格局和人生走向。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学”,它除了涵括童年的种种遭遇,还包含了对童年的不断回味与重构,以及对童年的价值与意义的理解。
和成长、爱情、乡愁一样,童年也是艺术、人性与教育的母题,而且可能是最具“母性”的母题。所以,不管地缘、年龄、经历、知识背景有多大的不同,人们都可以从中找到共同的记忆和感觉。就像窦桂梅校长这样,她从童庆炳教授的童年里看到了曾经的自己,并“禁不住流泪了”。
一个受过学校教育的人,他的童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他的中小学生活;他的童年品质,与他的母校、老师息息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是学生童年生活的参与者,也是学生的“童年学”的建构者。所以,摆在教师面前的,就有一个无法绕过也不能绕过的命题:应该给予学生什么样的童年?
“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台湾作家张晓风的散文《我交给你们一个孩子》当中,这一句话之所以被广为引用,除了修辞上的精妙外,更因为它表达了为人父母者的共同情感:怜爱,期待,无助,一波一波的担忧……我不知有多少家长,因之而“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很多教师,同时也是为人父母者,说起自己的童年,常常是情不自禁的一句:“我们那时,多自由,多幸福啊!”虽然不一定真的有多自由、多幸福,但这样的感慨一定是缘于某种不满:现在的孩子,身上承受的压力太大,必须完成的任务太多。“可是,我们又有什么办法呢?”当越来越多的人都如此无奈的时候,生活与教育便成为一个黑洞——谁都不能不被吸纳进去并无法自拔。
诚然,每一代人的童年生活不可能是一模一样的,不过,人的童年需要恒定的意蕴和底色,诸如安全,健康,快乐,完整,等等。1990年9月,联合国召开“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形成了一个革命性的共识:“儿童理应成为人类一切成就的最先受益者和一切灾难的最末罹难者。”如果会议是在二十几年后的今天召开,那么我想,这个共识可能会再加上一个意思:儿童理应成为人类一切教育的最高审判者。
2013年11月21日
 楼主| 发表于 2014-1-19 00:5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地址:《大地总有孩子跑过》入围“第八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作者:林茶居

拙著《大地总有孩子跑过》自2013年8月出版,至今已四个多月。
应该是2013年11月的时候,出版方教育科学出版社通知我,准备推荐《大地总有孩子跑过》参加“中国最美的书”的评选。此事在意料之外,我并没有抱以希望,但还是按照出版方的吩咐,准备了相关资料,包括请杭州王小庆兄将书名译为英文。
虽然最终没有回音,但还是要感谢教育科学出版社。
前些天,拙著的责编王利华老师告诉我,《大地总有孩子跑过》入围“第八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览(教育类)”,这是又一个可喜的意外:http://bookdesign.artron.net/?p=2840
还有一个意外之喜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将《大地总有孩子跑过》作为全校教师的寒假读本。



=只需点击此图即可进入《教师生活365》!


这是教育科学出版社的宣传语:
《大地总有孩子跑过》是诗人、《教师月刊》主编林茶居十几年教育人文写作的一次自我确认。该书分为六辑:“孩子啊孩子”、“小纸条”、“破句”、“我习得了大海的第二套拳法”、“我的教育乡愁”、“童年”。从这些富含人性惊喜感和诗性好奇心的文字中,你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对教育独特的、贴近根部的理解,以及他对生活、艺术、阅读、诗歌与爱的绵绵幽思。
他深怀浓浓的教育乡愁,向往“大地总有孩子跑过”的教育图景。在他看来,大地,孩子,跑……所有这些,是美好世界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3-29 08:10 , Processed in 0.15097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