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李绪洪教授访谈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21 13:05: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水墨的世界唤回情感
                ——李绪洪教授访谈录
乐云 李绪洪
作为岭南画派中的重要一员,李绪洪先生多年来一直潜心于传统水墨画的创作研究,但他又不是一位单纯意义上的中国水墨画画家,在游历山水与走村串巷,体验民俗风土人情之外,他直面“现今千姿百态的现代艺术和冷漠的世心”,希冀在其画作中注入社会转型期普罗大众心灵悸动的现代元素,诠释他对变幻世界的理性认识与情感体悟。在一个慵懒阳光的午后,静静的咖啡厅一角,笔者和他聊起他的画作,他的艺术追求以及即将于广东美术馆开幕的名为“情感的唤回”的个人画展。
乐云:为何将您的个人画展命名为“情感的唤回”,是否有面对现代人传统道德缺失与价值观迷失的思考?
李绪洪:所谓情感,主要包括道德感与价值感,情感的变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价值观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很多现代人的价值观发生较大变化,一部分价值观越来越功利化,工具理性甚嚣尘上,人与人之间变得越来越隔膜与冷漠,曾经美好的那些情感逐渐疏离。我们曾经呼唤理性,倡导科学,但即使在理性至关重要的道德领域,人们的正义行为也多出于情感而非理性,再理性的思维能力,也无法弥补因情感缺失而导致的虚无、迷惘与无助,惟有唤回最初的情感,方能满足现代人交流与沟通的渴望。
乐云:您曾经说过:“作为艺术家应有职责用自己的目光和头脑去观察自然,思考自然,过滤自然,从而发现与表现自然,把震撼自己的东西转化为艺术并呈现给观众,与观众共享。”有评论家对您画作的评价是“法师自然”或“师法自然”,对此您的看法是?
李绪洪:作为艺术家,我们所有作品都是源于大自然。但是在我的画作中,可能看到的不是照片式的作品,它是通过我的艺术处理,给大家呈现的是一幅有生命力,有艺术追求的艺术品。在我的眼光里,我面对的自然,只是我的参照,只是我的思想的物化,然后对它进行思想的提炼,就像我们平时论文写作中的材料,这些材料经过加工后,它沾染着艺术家的气质和思想,还有艺术家对审美以及对大自然言说后,所呈现出的一种艺术表达。我的作品,不是简单的对照片的摹写,而是我对眼前的自然的艺术的提炼和转化,承载着我自己的艺术语言,展现出我个人的风格。
乐云:水墨画强调发挥墨法的功能,其最终旨归是“墨韵”,其表现形态主要分两种:一种是“墨即是色”,指墨的浓淡变化就是色的层次变化,另一种是“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能否谈谈您在水墨技法上的创新与体悟?
李绪洪:墨本身即是颜色,墨的表现是中国画中最主要的最基本的表现形态。中国画如果离开了笔墨,它就不叫中国画。中国画主要追求的是一种传统的“墨韵”表达。对墨的掌握,可以表达艺术家对艺术追求与水平。在我的水墨创作中,我把墨韵作为我的主要追求,色彩只是附带,我觉得这是中国画给我们留下的传统根基与宝贵财富。
乐云:水墨画讲究“气韵生动”,不拘泥于物体外表的肖似,而多强调抒发作者的主观情趣。李泽厚先生也强调:“抽象形式中有内容,感官感受中有观念。”您的作品是如何通过抽象的绘画语言和技法来诠释复杂的观念和想象的意义呢?
李绪洪:抽象不是说没有根基的抽象,一些当代艺术家,蛮目追求抽象,其实是缺乏艺术思考的。对于学院派艺术家而言,在打下牢固和扎实的基本功之后,我们再来追求抽象的形式,其实是有一定的锻炼和思考的,在物象上完全可以对接。这个符号是从哪里来,或者说这种形式从哪里来,它有一个关联的串通的作用,而不是蒙混给观众,而不是说表达了我代表什么,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当代艺术的一个误区,我们必须予以厘清。抽象的作品,必须附带它本身的语言内容,而且它是一个感官感受之后的一个有机的提炼。真实的东西,才是真正的艺术上的表现。
乐云:水墨画被视为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表现形式,但我注意到,您的水墨画中,融入了不少西方绘画艺术的元素,譬如您的作品中有的用西画焦点透视来写生,试问您是如何将西画与中国画的技法与意蕴糅合融汇在一起的?
李绪洪:传统中国画强调用散点透视进行构图,它对主体和次要的位置采用不同的散点来构图。而西画采取的是一种聚焦形式的,或者说是很实际的物体的反射。中国画用散点构图,可以把主要的东西刻画得比较大,次要的东西描绘得比较小。譬如皇帝的肖像图,它会把皇帝画得特别高大,随从画得特别矮小,而不是按照正式的比例来构图,这也是中国画的特点。西画讲究透视学,包括它如何表现表面的质感,这都是西画与中国画的不同之处。岭南是跟西方交融的前沿阵地,西方艺术很多是经由岭南传到内陆。西画的构图与技巧,与中国画有很多共同点,譬如西画的素描,很讲究线条的表现和转折,跟中国画中的用线条颇为一致,只不过它的附带内容略有区别,我们是用结构和线条来表现,西画的线条是附带于面和光影效果的。
乐云: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许钦松先生曾评价您的作品“有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着重于结构线的力度和韵律感,关键处一丝不苟,次要处流畅散漫”。在造型艺术部类,线的因素体现着中国民族的审美特征,并与情感有关。您的作品中,对线条的的力度和韵律可谓形神意会,见解独到,请问您是如何利用线条来展现您的审美理念与情感世界?
李绪洪:线条,是一幅画的精神和结构,也是它最感人的地方。如果一部作品,它的线条用得不好,可能整部作品都会作废。线条就像人的骨架一样,如果撑不起来,那整个身体都会软瘫下去。对我来说,线条不仅是一种精神,而且是一个表现物体,在轮廓、边转、直线等方面,是我用线条最用力的地方,在线条的转折处,我觉得它是一个物体的形象、特征或是一个关键部位的精神。转折处线条处理得好,这幅画就有看法,有内涵。转折同时也是一个结构和力度上的关键处,在这个方面,我花了很多时间来处理线条的转折,期待寻求新的艺术突破。
乐云:您本科专业是美术学,在美术方面造诣颇深,为何后来选择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古建筑保护与维修”专业博士学位?请问您认为美术与建筑保护有哪些关联与区别?
李绪洪:学古建筑是我的爱好,因为在我早期的一些作品中,我会用美术来表达一些古建筑的结构和意境,由此慢慢产生感情。其后,我跟随邓其生教授学习古建筑,是基于这种爱好而促使自己深造。至于美术学和古建筑的共同点,我的基本观点是,学习古建筑,需要有深厚的美术基础,才能设计和维修古建筑。我将这两门专业联系到一起,交叉研究。譬如说我们看到的它的形式、它的断代以及它所表现的精神,我觉得跟古建筑有相通之处。在古建筑专业,没有美术基础,是做不来的。至于说到二者的区别,一般来说,美术是自由的创作,古建筑保护是一个很严谨的实实在在的工程。古建筑需要很雄厚的美术研究的基础来进行解读、设计,否则会走神,会将古建筑的神韵遗漏。
乐云:近些年来,您在岭南建筑保护与维修研究领域成绩斐然,先后出版《广东历史桥梁的保护与景观有机更变研究》、《新说潮汕建筑石雕艺术》、《潮汕建筑石雕艺术》等著作,引起业界广泛瞩目。我想请教两个问题:一是您早年的美术专业基础,对您现在的建筑保护与维修研究提供了哪些帮助?二是岭南建筑艺术对您的水墨画创作有何影响?
李绪洪:岭南建筑艺术可以转变成我创作的素材,我的创作中,无形中可以体现我对建筑的理解,特别是对建筑结构的表现。譬如说山水、花鸟等,我会用建筑的结构来进行分析,我会在结构和用笔方面,会大胆地进行分析,这是我跟其他艺术家的最大差别。
乐云: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先生说:“作为艺术家,如何才能真真正正地领悟到本土以至民间文化的内涵和意味,并将之转化成一种个性化的创造精神,完成属于自己的艺术风格,李绪洪是其中的一员。”作为一位岭南画家,岭南文化对您的创作产生了哪些潜移默化的影响?
李绪洪:最民族的东西,也是最国际化的东西,最本土化的东西,也是最世界性的东西。对艺术而言,只有民族性,它才有国际性,所以我们必须表达我们本土的语言和文化遗产。如果你跟着别人的步伐走,就会失去根基与内涵,丧失自己的国际地位。岭南自汉唐以来,一直被视为南蛮之地,其思想文化,与内陆存在较大区别。譬如古建筑中,中国最传统的东西,到岭南后被流传下来。早期的一些建筑形式,北方已经失传了,但在岭南保存了下来,原因在于历史的变迁,由此导致岭南文化与中原文化的一种错位互补。
此外,岭南是中西方交融的阵地,它的思想、艺术,包括建筑形式、中国画创作,与西方文化有较大的碰撞与交融。无形之中,岭南具备一种兼容并包、思想开放的特点。作为岭南画家中的一员,我的画作中也呈现出这种岭南文化的气质与内涵,在此基础上,我将努力在继承和发展前人艺术传统与基础上,着力锻造属于我自己的艺术风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17 03:26 , Processed in 0.40004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