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教师之友网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年,盘点!!----《教师之友网》永远和你在一起!!

  [复制链接]
3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 16:50:06 | 只看该作者
文化周刊年终专稿

这些人和事留在了2013年

本报记者 蒋肖斌


左上:红线女;左下:赵无极; 右上:曼德拉;右中:侯仁之;右下:于是之


流行语,网络造

3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9 23:14:16 | 只看该作者
踏上回家的列车

车厢内一片孝昌地方话口音

彷佛家,就在身边


父母的牵挂

妻子丈夫的体贴

儿女的孝敬

亲朋好友的关怀

揣在心里

温暖;亲切

一年的压力和困顿

被越涨越高的归乡情

一扫而空

春节快到了

我们-----

要!

回家了!
3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9 23:02:58 | 只看该作者
2013即将成为历史。无论好与坏,这一年的道德事件都将过去。然而,关于道德的迷思并未一一解开——
审丑心态背后的道德焦虑如何化解?
社会道德瑕疵背后有着怎样的文化根由?
下探的道德底线最终靠什么重新树立坐标?
道德构建的先驱又要依赖什么路径与人群?
只有追寻这些迷思的答案,我们才能为中国社会的明天树立起道德的坐标。
道德中国:留给2013的觉悟与迷思
——对话国防大学教授公方彬
《工人日报》记者  李瑾
前 言
像以往一样,每到年终我们都会回顾总结这一年的社会道德领域的热点事件。与以往不同,这一次,我们让新闻事件的盘点作为引子,更多的空间让位于透过现象洞察背后历史、文化、发展的深层解析,站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解读当下热点,为诸多迷思寻找答案,才可能最终树立起明天的道德坐标。
【人物档案】
公方彬,党的十八大宣讲团成员,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团成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军队政治工作教研室副主任,教授。
研究中国社会道德20余年,著述系列丛书《觉悟中国》、《价值中国》、《精神中国》、《决策中国》以及《中华民族的核心价值观》。
信仰共产主义。
普遍的道德焦虑
百姓不敢扶老人与名人找大师
11月,四川达州市民江先生向媒体喊冤,声言自家孩子明明做了好事,看见一太婆上去搀扶,反倒被太婆诬赖说是被撞倒,索要赔偿医药费。媒体报道后,太婆也来喊冤。一出事关老人道德的罗生门讨论成为舆论热点。
8月,马云自曝与大师王林的合影,进而引发外界对这位低调神秘大师的“人肉搜索”。号称可以“隔空取蛇”的王林,被逐一扒出与多位文娱明星的合影,甚至一些官员都与大师有过交往。
一边是老百姓为要不要搀扶路边老太内心纠结,一边是众多名人为暗藏的欲望痴迷于求神拜师,这种几近群体化的躁动不安,显示出内心的焦虑普遍蔓延。
记者:从是否“被撞”到广场舞地盘之争,“大妈问题”在2013年话题不断。出现这样的现象,究竟是“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那些过去习以为常的行事方式,为什么日益受到强烈的挑战?
公方彬:即将过去的这一年里,全国各地确实发生了多起老人讹诈的事件。但是,哪怕还有更多老人道德失范的个案存在,也不能由此把老年人污名化。这就如同尽管罪案比例更高,我们依然不能以个案、群案来污名和否定一代青年。
由于道德价值体系出现紊乱,人们难以找到稳定的价值体系、价值坐标和行为规范,内心的虚无造成行为上的反道德,内心的焦虑需要在现实中找到投射。从历史上看,中国的传统文化或伦理道德的范式中,一直把老人当成道德的标识和引领者。一旦这一群体出现道德堕落的问题,很容易让人们以审丑的心态去炒作放大,并以此作为社会堕落的佐证。
与此同时,审丑的心态已经开始成为这个时代大众心理的一部分。比如郭敬明导演的电影《小时代》,里面呈现的价值观甚至让美国学者都感到难以置信,却在商业上取得巨大成功,连有关郭敬明早年抄袭的异议也被彻底淹没,反而被有的自诩“前卫”的媒体追捧为新一代商业精英。
可以想象,一旦社会都热衷于迎合和满足这种审丑欲望时,原本存在的欺诈和丑恶遭到几何倍数的放大,社会的信任度必然降低。长此下去,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疑——人性中还有美的存在吗?
记者:相对于普通人的这种道德焦虑,很多成功人士的精神世界也并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安逸。比如,“王林大师”的持续发酵,让我们看到像马云、赵薇这样的成功者,似乎同样在热衷寻找“神秘力量”。在所谓的上流圈子里,这种心态和举止已经成为很流行的现象。
公方彬:在精神世界中,其实并不存在名人或草根的区别。能否找到精神归宿,不决定于社会地位高低、知名度大小。就像品德修养,这是一个无限的运动,有始无终。即便是官居高位的掌控权力者,一旦精神缺失,也会发生蜕变。每个阶层的人都有自已的困境,走出困境都需要找到精神与物质的平衡点。一些成功人物热衷追寻某种 “神秘力量”,恰恰说明社会主流或主导精神的缺失。
上升到更高层面看问题,我们党同样也面临着信仰危机的挑战。过去,革命阶段有牺牲,而牺牲带来神圣感,进而形成和强化信仰。当下,党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不需要以生命为代价的牺牲,信仰的强化就成为无法回避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因此,找到真正的精神归宿,建构好符合时代的精神大厦,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最为急迫的重大命题。
记者:为什么人们总体上的感觉是,当下的社会道德低于以往?当下社会的道德焦虑,为何似乎越来越严重?
公方彬:从历史上看,中国社会一直处在打破旧的轮回的过程中。有人可能会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不是有过一个道德高扬的阶段吗?分析起来,当时出现的“道德复兴”基于两大原因,一个是特有的政治支撑着特殊的道德,即政治思维与政治话语系统塑造了一种异于传统,也异于西方道德的“社会主义新道德”。另一个是中国的传统农业经济基础上的伦理道德与当时的社会形态吻合,人们被紧紧拴在一块土地、一个工厂或一个社区,不流动的社会构成了中国的熟人道德——生活在同一个环境中,失信直接影响着生存。
改革开放后,道德体系开始出现紊乱,原因在于构成特有道德的支撑基础瓦解了。世界政治生态因冷战结束而发生巨大变化,由此导致两大价值系统和两大话语系统乃至思维方式并行的状况彻底改变,其中我们的价值体系遭到严重弱化,这必然影响着我们的伦理道德系统。庞大的人口流动和迁徙,更将中国这个熟人社会变为陌生人社会,进而将熟人道德推向陌生人道德。一定程度上,正是由于社会没有适应这种不无紊乱的变化,直接导致价值坐标的紊乱。
守住道德的底线
法官嫖娼与记者受贿
12月,有关湖北法官被指开房嫖娼的监控视频在网上流传。湖北省纪委查实后公开回应,省高院刑三庭庭长张军与一名外单位女子长期保持不正当关系,已提请免去其庭长职务,停止工作,并将依纪作出进一步处理。
10月,新快报记者陈永洲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被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检察院批准逮捕。证据显示,在发表针对中联重科的失实报道期间,陈永洲多次收受他人提供的数千元至数万元人民币不等的“酬劳”。
社会裁判者与监督者的职业操守,从来都是决定社会公平的关键要素。一旦这些从业者的职业操守出现沦陷,道德底线全面崩溃的危险便如影相随。
记者:过去,说起职业道德的败坏,人们首先想到的通常是伪劣产品和食品安全。如今,无论是作为社会法律践行者的法官,还是作为社会良知守望者的媒体人,接连出现侵蚀道德底线甚至触犯法律的恶性事件,您对此又如何解读?
公方彬:在人类文明的演进中,确实区分出一些成为社会标杆和引领者的职业,比如教师、医生和法官。一旦这种被赋予了各种神圣光环的群体中出现道德堕落,人们就会怀疑以致失望。
选择这样一些被公认为高尚的职业,就必然要承担职业本身的要求,就要承担职业的责任,这是规则。然而,这个本来不成为问题的问题,现在似乎变成一个大问题。还是那句古话,倾巢之下无完卵。
国外有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最勤劳,同时也最不敬业。两者之间看似有点矛盾,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勤劳可以是一种价值观,也可能是生活所迫。勤劳在没有职业分工之前就产生了,因为人要糊口。直到工业经济发展后,才有了职业的分工。这时,职业是饭碗,敬业才是价值观。一旦精神世界的价值体系发生了紊乱,用职业去衡量所谓的道德问题意义不大。
记者:在信任感如此缺乏的当下,一个极端的事件,很容易就让人们产生给一群人贴标签的情况。比如,记者受贿案后,社会让对媒体的质疑甚至谩骂;医生收取医药回扣曝光后,医生在医患关系中处境更为尴尬。问题是,一个一个信任的偶像倒掉之后,我们要去信任什么?
公方彬:从本质上说,为某种职业或人群贴标签,与我们前面提到的为老人和青年人贴标签是相同的,都说明我们的道德、价值和精神系统出现了紊乱。
主观上说,我们不希望社会道德全面溃败。但是,世界在变化,旧有道德体系赖以存在的环境在变化,相应的道德体系出现紊乱甚至崩塌亦属正常,这是事物发展的规律,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
中国有句古话:仓禀实而知礼节。在物质生活极大提高的同时,人们更注重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思考,从中发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非常正常。仓促面对金钱冲击形成的功利道德,已经到了应该垮掉的时候。
当然,社会道德不能永远这样紊乱下去,需要改善。改善就需要道德个体的人来引领。落到具体方法论上,总需要走在前面的人。比如,执政党要求了共产党员必须要有担当。
                              厘清道德的边界
                     郭式“打油诗”与北京台封杀
11月,郭德纲微博发出打油诗,“一去残冬晓日红,三杯泪酒奠苍穹。鸡肠曲曲今何在?始信人间报应灵”,同时配了红双喜的图片,被质疑影射刚刚去世的北京电视台台长王晓东。此前,郭德纲曾与北京电视台交恶。
12月,北京电视台呼吁广大电视从业者坚守媒体责任,对违背社会公德的的恶俗行为予以谴责,对缺乏良知的艺人予以抵制。随后,中广协电视文艺工作委员会发出严正声明,强烈谴责郭德纲的过分言行。
如何评价郭德纲的行为,怎么对待具有道德瑕疵的公众人物,其迁出围绕道德边界的纠缠,始终不清。
记者:郭德纲和北京电视台再生“过节”。这一次,网络上的声音似乎更多地站在了郭德纲这一边。暂且不论北京台是否封杀,或有无权利封杀,对存在瑕疵甚至是重大瑕疵的公众人物的这种民间“宽容”,您怎么看?
公方彬:这里面有一个怎么看待封杀的问题。封杀的前提是有没有违背道德。如果确实存在无德事实,主流媒体和官方组织是有责任去抑制甚至封杀违背公序良俗的人和事物的。无论后面的“粉丝”有多少,网络上有多少人支持,这个工作都要去做,否则就是失职。
主流媒体承担引导社会的责任,首先需要区分社会价值观的5个层次——弘扬的、要求的、允许的、抑制的和取缔的。一旦反道德的东西出来了,当然要抑制甚至取缔。在这一过程中,社会出现的反传统、反权威、反政府的态度,不能迎合。既然是主流价值,该坚守的就要去坚守。我们必须建构一整套价值体系、评价系统,及其惩治规则和措施。保证社会组织和个体都有所遵循。
当然,人们一听到“封杀”这个词就反感,其中有反权威心理作祟。主流社会也需要反思,要寻找新的有效办法。毕竟,在当下这个多元社会,复制过去的做法,已经不再有力,也不合时宜。
记者:我们发现一种现象,越来越多的“偶像”走下“神坛”,包括偶像自己也在自我解嘲,甚至个别人对自己的道德瑕疵毫不讳言。这种公众人物对道德感的毫不在意,可能给社会道德带来什么样的潜在风险?
公方彬:公众人物当然应该有所担当。但是,文体明星不是社会道德价值系统的创建者,甚至不是主要承担和建设者。
我们必须分清,哪些人是民族的脊梁,哪些人是在为大众提供生活乐趣。前者或以自己的责任和担当,甚至以牺牲创造一个个精神的高峰,或以思想和文明创造启迪世人,后者只是以自己的某些技能参与社会,丰富生活。对前者可以给予很高的期待,对于后者可以如他们给我们提供快乐一样,一笑了之,无须过多过高地期待。看一下西方国家,脑残式的粉丝也有很多,但并不因为这些人的存在而怀疑社会走向没落。因为他们的主流价值很清晰,且有强大的引导力。
随着思想的禁锢被打破,很多人热衷消解权威、消解崇高,恶搞英雄。这也并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不过是转型期的自然现象。在美国的历史上,也有过所谓“垮掉的一代”,显示出那个时代的思想彷徨和精神虚无。最终,哪一代都不会垮掉,人们不断在打破中寻找真正的价值坐标,直至最终明白什么是不能够被打破的,什么是必须被仰视和敬畏的。
垮掉的过程就是重建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主流引领。既然共产党是执政党,党风就决定了政风,政风进而影响民风。正党风,就是主流做法和主流引导。
谁来引领社会道德
腐败“大老虎” 与 草根人性光辉
1月,习近平在中央纪委会议上强调,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9月,蒋洁敏被免职。12月李东生被免职。2013年,10余个副部级高官落马,成为中国的“打虎之年”。
6月,浙江宁海,8名快递员伸出八双手,接住了从4楼坠落的两岁半女童,爱心与善念瞬时绽放。9月,浙江温州,面对急速撞来的越野车,阿婆沈小平紧紧护住邻居的6岁男孩,用自己的生命延续了年轻的生命。
“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抵抗世俗的诱惑,面对善与恶之间的选择,为官者理应从众多民间榜样身上汲取道德的营养,成为引领社会道德的正能量。
记者:十八大后,一个又一个省部级“大老虎”被查,赢得了民心,也挑战着人们对权力恣意的想象。社会道德的建立,无疑需要拥有更多资源、权利、话语的引领者。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那些来自草根的人性光辉,似乎才是温暖我们的力量。这种对比,您如何看待?
公方彬:官员特别是上升到政治层面的人物,其与普通人的道德评价系统并不完全一致。民重小德,政治人物要有大德。西方有一说——不让政治家说假话,相当于不让狼吃人。人们天然地认为,政客的行为是丑陋和肮脏的,所以要约束权力。
我们的政治观不同于西方社会,但在社会转型期,执政党的政治观也应该有所变化,来适应执政地位和社会发展。目前看,建立执政党的政治伦理非常重要。
政党的政治活动,需要建立与大众道德和社会公德有区别的伦理道德系统,也就是政治伦理或政治道德。因此,一些基本的理念必须进入党的政治伦理。比如,公权力由人民赋予,人民就有权利剥夺;自觉接受监督,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职务越高、权力越大,越要放低身段,不能搞权力崇拜。
草根人物的道德温暖,那是一种自发的最纯真的人性光辉。草根不需要作秀,散发的道德魅力才更能感染人。如果对官员也这样要求,把他们树立成为民众层面的道德典范,那是违背客观规律的。当然,这并意味着官员不道德可以被容忍。
记者:您曾经提出一个概念——观念腐败。人们一边在高骂腐败,一边又戏言有了腐败的机会也不会错过。这种观念的腐败,对腐败渗透到各个领域存在着什么样的影响?
公方彬:最可怕的是观念腐败,最难治愈的也是观念腐败。一个社会中,出现部分人面对诱惑把持不住并不可怕,只要还有道德感在时时影响着行为,腐败问题都能够治愈。一旦腐败进入了观念层面,进入了大众无意识,这时就出现了质变。
中国是人情社会,想想看,现实社会不乏这样三种人——行贿者、受贿者和容忍行贿受贿者。一个贪官没有被抓之前,身边的人怎么评价他?大众怎么评价他?是不是只有在被抓了之后,由媒体、政府、法律给他贴上了标签之后,才开始谴责,才知道了什么是丑?
如果每个人的内心没有对道德的完整理解,更没有化作价值追求和行为规范,腐败的温床注定形成。有了腐败文化的支持,贪官永远抓不完。所以,在制度建设的同时,我们要花大力气改善文化,甚至是重建文化。否则,类似河南四任交通厅长前“腐”后继奔监狱的事件,就会一再重演。
记者: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是通过典型来体现,那些在职业领域表现出更高职业精神的人们,成为一代人的楷模,引领着一代人的价值坐标。但是在道德领域,善行的政治化倾向,对一个社会的道德建设有什么样的影响?对一个社会而言,道德成熟的标志又是什么?
公方彬:热情的服务员,不造“豆腐渣”工程的项目经理,拒贿的廉政干部……这些“事迹”是职业本身要求应该做的,不过是道德理念而已。把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要求的内容盲目升华,从小处讲是一种媚俗行为,从大处讲就是道德问题非道德化,容易在一定程度上扭曲民众的心理,扭曲社会道德价值观的走向。
存在于普通民众中的善行,本来属于人性的光辉。如果总是赋予太多的政治意义,反而容易弱化人们的天性冲动。毕竟,更多的人还是愿意以人性的力量推动自己的善行。所以,民间自发的赞美和崇敬更为可贵,政府只需要为善行者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就可以了。一句话,在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做好事,而天天在做好事时,就是道德的成熟。
重新建立道德共识
党风建设与机制健全
8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2013~2017年工作规划》。11月,《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发布实施。
2013年,中国的民间公益组织在蓬勃发展的同时,面临更多发展的难题和瓶颈。身份缺失的困境,没有财政投入的尴尬,全职参与者缺乏必要的生活保障……
毫无疑问,中央正在致力打造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只有让挥霍者收回私享公共利益奶酪的手,同时为贫弱者打造公平拥有社会福利的通途,中国社会才能真正实现“最大公约数”,重新建立起道德的共识。
记者:以八项规定和反四风为标志,党风政风已经发生了明显好转。不过,同时也有人担心,这是否是一阵风式的“运动”?道德向好的变化,可操作的执行路径又在哪里?
公方彬:现在做的事不会反弹,历史进程也不能允许反弹了。反弹就会带来社会渐变还是剧变的问题,使得政治权力碎片化,那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对执政党来说,党风决定政风,政风影响民风。怎么解决看似乱麻的精神领域问题、信仰问题,就需要扎实思考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变问题。
任何失去制度约束的道德随时都会变异,人们都必须借助制度强化道德。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说:制度不好,好人不能充分做好事。当我们的制度随着党的执政能力得到强化,公开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一个道德充分张扬的时代才会来临。
记者:道德领域看似是个民间话题,您又如何看待政治与道德之间的关系?
公方彬:道德是非功利化的。在这个问题上,政府的作为是为道德向好提供空间和保障,具体的事情则让民间组织去做,让社会的自我调节功能去实现。
中央一再提出发挥社会组织的调节作用,政府管该管的,放掉不该管的。随着社会的开放,社会利益群体的分散与多元,民众的利益诉求也趋向多元,政府不可能依靠权力满足所有需求。这样的背景下,试图以一元(政府)替代多元(需求),几无可能。因为,一个人在没有饭吃的时候只有一件事要做,就是找饭吃,有了饭吃后会生出许多事来,并且无法以物质利益去解读。
记者:目前,中国社会正面临又一次深度改革。历史上,每一次改革、变革,都带来一次思想、道德领域的变化。转型期的中国,道德价值体系将扮演着怎么的角色?
公方彬:道德价值体系反映着人们的精神世界。组成人类世界的三种力量分别是政治、法律和道德。这三者各归其位,才能有一个稳定的社会。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正是当下的问题所在。没有了法律的刚性,其他因素都靠不住。
根本而言,要保证社会科学发展,既要以精神目标和高尚的价值追求引领大众,更要以法的强制力来规范人的行为。实践证明,把每一个人都引向方向性的争论,并不是最有序的社会,甚至会异化为最难管理的社会,因为政治分歧远比物质利益分歧难化解。唯有通过法来规范,社会才会真正走向有序,党的执政能力才会加强。
注:刊于今日《工人日报》。
3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9 20:26:21 | 只看该作者
茅于轼看2013年大事

茅于轼


2013年已经过去。这一年内发生了许多事情,有大有小。到年底让我们回顾一下这一年内的大事情。
首先是中国新一届领导班子上台,开始展现出与过去有所不同的施政方针。这将对未来五年的中国的政治经济有重大影响。在经济上我们维持了比7.5%略高的增长率,而且波动很小,担心持续下滑的顾虑逐渐消退,信心在恢复。在对外关系上中日矛盾不断升温,前景未卜。中美关系平稳良好。中国外交开始向中东和非洲进军。但是中国军费的持续增长,航母的巡视导致周边国家不安。总的国际环境没有向好的发展。
新领导的亮相有几点非常受到欢迎。特别是反腐败极为有力,而且能切实落实。在市场上已经表现出高档餐馆营业量减少,高档烟酒因需求减少而降价。反对奢侈浪费,已经立竿见影,极得民心。
三中全会的决议表现出极大的改革决心。大家盼着进一步落实。比如司法独立,农地产权明晰化,取消劳动教养制,政府和市场的功能划分(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打破市场垄断,改善国企的经营,大家都抱着很大的期望。能不能兑现落实,要看遭遇多大的阻力。前一届政府之所以在这些方面进展不大,我猜想并不是不知道,而是很难推动。所以三中全会的决议能够贯彻到什么程度还要看以后的发展。
近十多年来部门利益快速长大,他们又有制定政策的权力,任何改革如果涉及他们的利益都会碰到阻碍。
从经济方面来看,保持了三十多年的9-10%的高速增长显然已经转入7.5%左右的中高速度的增长模式。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简单模仿的后发优势慢慢地用完了,我们进入到自主创新时代。环境代价过高越来越明显,不得不减速保护环境。国际经济环境的恶化也是原因之一。人口结构的变化,劳动力人口数的减少,使生育红利转变为生育欠债。经济结构越来越不能适应新的形势,调整结构是有代价的,要付出调整的成本。正因为增速降低是多方面造成的,这一趋势不可能用单一的政策去逆转。我们势必去适应这一新的情况。
虽然我们经过三十多年的高增长,人均GDP从世界末位上升到中高收入,但是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只有他们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我们追赶三十年只追了四分之一,其余的四分之三怎么才能赶上去,是不是还要花120年?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看到我们和发达国家比较在哪些地方不如别人,进一步增长的潜力何在。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复杂。在产权结构上发达国家是私有制为主,中国则相反(事实上也不尽然了)。中国的公有制企业大多数效率低下,浪费巨大。土地的公有制也极大地妨碍了土地的最优配置,使地不能尽其用。在一个缺少土地的国家里土地使用的限制极大地阻碍了各行各业的发展。
在经济运行的规则上看,我们还是一个计划和市场混合的运行制度。二者经常发生冲突。权力配置资源还占相当大的比例。比如对金融业价格(利息率,汇率)的限制,对市场进入的限制,对平等竞争的干涉,都导致经济结构的扭曲。现在中央决定调整经济结构,也决定要让市场起决定性的作用。但是权力能不能让位于市场还是一个未知数。
如果解决了所有制和市场化的问题,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有高速增长二三十年的可能。
当局把解决民生问题当成目前最急迫的问题。但是我觉得重点抓得不准确。其实中国最成功的正是解决了民生问题,人均收入翻了十倍。虽然有收入分配不公的现象,但是即使最穷的人也有显著改善。全球脱贫计划的完成80%发生在中国。全球贫困人口得到最大改善是在中国。
依我看,中国最大的问题不在民生,而是权力不受监督。而且就民生而言,收入分配不公的根源也在特权,在特权侵犯了人权。在市场上不是人人机会均等,各种特权占了优先地位,平民百姓很难有通过努力获得收入晋升的机会。在各种社会矛盾中由于收入分配不公的是绝少数。大多数是公权侵犯人权导致的。因此维稳的重点应该是限制政府权力的滥用,也就是宪政。
在胡温执政的前十年里,经济方面的成就非常显著。虽然有极其严重的全球金融危机,但是中国的增长率没有掉到7.5%以下。这10年是1983年以来的30年中增最高的十年(十年平均年增长率为10.5%,前十年是9.7%)。
但是在这段时间里最失败的是法治的松懈,特权的横行。它的爆发则是在今年的薄熙来案。薄熙来从大连到沈阳,又到重庆,不断被人检举告发。但是他是政治局委员,谁也告不倒他。只有王立军跑到成都的美国领事馆去,成为国际事件,再也瞒不住了,事情才被立案侦查。可见法治松懈到了什么地步,或者特权猖狂到了什么程度。
薄熙来案可说是中共自林彪出逃案之后的第一大案。和林彪案一样它暴露了中共内部掩盖得最深的方面。而且它们都是把内部斗争暴露成为国际事件,把中共搞得很狼狈,最狼狈的是那些过去大力支持林彪和薄熙来的人。
但这两件事都有很大的正面作用,都推进了中国走向比较开放的时代,让国内国外的人都更明白中共内部是怎样运作的,它和表面的宣传完全不同。这才是薄熙来案的主要意义。
对薄熙来的审判也开启了司法审判的新场面。虽然没有现场直播,但也足够透明。这让大家知道,司法公开应该是怎样的。但是这种透明和公开也不是普通公民可享受的,还是对待特权者薄熙来的另类做法。他出庭可不穿囚服,不戴手铐,不剃光头。这让大家知道一个文明社会应该如何对待可能犯错误的人。这是人权的一个重要部分。最近最高法院已经宣布今后不允许在审判时叫被告人穿囚服,剃光头。这对于暴戾成性的当今社会是一付很好的清醒剂。
审薄案最大的不足是避重就轻。薄熙来最重要的罪行是利用特权侵犯人权,为了私利破坏法治,用家法代替国法。他在重庆干了一系列侵犯人权的严重罪行,许多企业家,警察,平民百姓受摧残,财产被掠夺,留下一大堆错案冤案,这个烂摊子如何处理?在审薄时这方面的事一字未提。他的罪行的受害者如何平反纠错,至今没有一个合理的政策。
其实薄熙来只是一个典型,全国各地都有大小薄熙来式的人物。他们横行不法,漠视道德和正义,极大地损坏了执政党的信誉,也是社会不安的主要原因。审薄而不解决滥用权力,破坏法治的风气,使得大家对薄熙来结案的期待有点失望。
最后谈一点国际关系方面的看法。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加强,我国的一举一动都会被关注。充分说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邓小平要求韬光养晦,实际上已经很难做到,客观形势已经和二十年前完全不同了。但是在对外关系上保持谦虚谨慎,有远见而负责的态度仍然是必要的,因为这样对人民有利。相反处处强出头,并不有利于百姓的切身利益,对国家和百姓都是不利的。
在外交主导思想和方针上,要注意到国家利益和百姓利益的区别。有利于国家的事未必都有利于百姓。在外交政策上是以国为本,还是以人为本,这二者是有区别的。以中日之间的领土纠纷为例,以国为本,中国的主张是寸土不让。但是这种态度已经伤害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和旅游。我们受了几千年的忠君爱国的教育,认为爱国就是爱民。其实并非如此。现在我们应该对二者的区别有所认识。
这个问题之所以复杂,因为在日本方面也是不惜损害百姓的利益去爱国。全世界有远见卓识的政治家还是少数。所以国际争纷不断。其实大部分都是外交们制造出来的无事生非。更可惜的是大部分百姓还支持这种"爱国行为"。几千年的教育把百姓彻底洗了脑,以至于不知道自己的真正利益是什么。各国百姓之间无冤无仇,怎么会有互相残杀的战争?就是那些喜欢惹是非,制造事端的政治家们挑动的。结果是世界和平依然遥远。说不定还有一场浩劫等着我们。
【茅于轼 天则经济研究所荣誉理事长】
2013年12月24日
3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9 17:42:57 | 只看该作者
知名美刊评全球“百名思想家” 李克强王岐山上榜


2013-12-29
新华网

报道截图
  据外电报道,国际领域知名刊物《外交政策》杂志评出2013年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做出贡献的“全球百名思想家”,今年有包括李克强、王岐山在内的8位中国人上榜。
  根据该杂志的报道,在2013年评出的“全球百名思想家”中有李克强、王岐山、解振华、王健林、贾樟柯等人入围。此外还有一些社会活动人士和律师。今年共有8名中国人上榜,是历年来中国人上榜最多的一次。该媒体对李克强的基本评价是:接受中国国内最大的经济挑战;对王岐山的评价是:坚持中国的精英也没有超越法律的特权。
  此外,斯诺登以敢于揭露美国监听规则为“成绩”,在这个“百人榜”中排名第一。其他上榜的知名人物还包括俄罗斯总统普京、美国国务卿克里、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教皇方济各、Facebook“一把手”扎克伯格等。

-

  《外交政策》杂志近些年来每年年底都会评出的“全球百名思想家”,一般都是在当年比较知名的政经人物和文化符号,入围者通常都是全球媒体关注的焦点人物。美国总统奥巴马、中国小说家韩寒等都曾榜上有名。
  最近几年,该媒体越来越关注中国人。2011年有4位中国人上榜,其中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位列第10,法学学者贺卫方和中国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并列第19。2012年有6位中国人上榜,其中不乏敏感人物。  
 《外交政策》创刊于1970年,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际时事刊物之一,创始人是美国政治学“泰斗”亨廷顿。如今这本以美国首都华盛顿为总部的杂志已经成为了一个云集有深度讨论的论坛和新主张、新观念的信息来源。


31#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9 17:40:53 | 只看该作者
新华社评2013年国内十大新闻 薄熙来案上榜2013-12-29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29日电 新华社评出2013年国内十大新闻(按事件发生时间先后为序)
  一、国家机构换届顺利完成
  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3月在北京召开,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和全国政协领导人。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选举习近平为国家主席,决定李克强为国务院总理,选举张德江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选举俞正声为全国政协主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批准了《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
  二、神十天宫对接嫦娥玉兔奔月
  6月11日至6月26日,我国“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搭载着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三名宇航员在太空与“天宫一号”成功实现了自动和手动对接,还首次开设了“太空-地面”课堂。12月2日1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嫦娥三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嫦娥三号”首次实现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勘察,为我国探月工程开启新的征程。
  三、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展开

-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6月18日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对全党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进行部署。教育实践活动以“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为总要求,聚焦作风建设,集中解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问题。半年多时间里,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四、《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打响呼吸保卫战  
 2013年,中国“雾霾”天气频发,社会广泛关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9月12日,国务院发布《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行动计划确定了十项具体措施,包括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加快调整能源结构,严格投资项目节能环保准入,健全法律法规体系,严格依法监督管理,建立区域协作机制等。  

 五、薄熙来案终审 反腐力度加大  
、 山东省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9月22日对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重庆市委原书记薄熙来受贿、贪污、滥用职权案作出一审判决,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10月25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对薄熙来案二审公开宣判,裁定驳回上诉,维持一审无期徒刑判决的原判。2013年,反腐力度空前,十余名省部级高官因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处;湖南省以贿赂手段当选的56名省人大代表、518名收受钱物的衡阳市人大代表受到查处。  
 六、中国(上海)自贸区成立  
 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启动运行,其主要任务是“力争经过两至三年的改革试验,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投资贸易便利、货币兑换自由、监管高效便捷、法制环境规范的自由贸易试验区”。自贸区积极探索实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将清单以外的投资领域由核准制改为备案制,并实施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等诸多创新举措。  
 七、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全面深化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凝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与共识。  
 八、青岛、德惠发生特大安全事故   
11月22日10时30分许,位于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中石化东黄输油管道发生泄漏爆炸特别重大事故,共造成62人遇难、136人受伤。6月3日,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德惠市的吉林宝源丰禽业有限公司主厂房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共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82亿元。
  九、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强化维权  
 11月23日,中国政府公布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这是中国保卫国家主权和领土领空安全的必要举措,也有利于维护国际空域飞行安全,符合国际法和国际惯例。随后,中国空军识别查证了进入中国东海防空识别区的外国军机,实现了对防空识别区内空中目标的常态化有效监控。中国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方明确表示,划设防空识别区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和目标,不影响东海上空的飞越自由,更不会对任何国家和地区构成威胁。  
 十、中央首次召开城镇化工作会议
  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个城镇化工作会议。会议讨论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明确了推进城镇化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基本原则,提出了城镇化发展的六大重点任务: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建立多元可持续的资金保障机制;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镇建设水平;加强对城镇化的管理。


3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8 12:14:14 | 只看该作者
2O13中华读书报年度图书之1O佳(按书名音序排列)

《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2月25日   05 版)










    这里是由本报编辑部评选的年度十佳图书。选书的范围:2012年12月至2013年11月,在内地首次公开出版发行的图书。评选标准一如往年,着重考量如下因素:人文性,思想性,独创性,品质,趣味。学界和读者口碑亦曾参考。点评文字均由本报编辑部撰写。



2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7 16:51:48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十大文化事件《 中华读书报 》( 2013年12月25日   11 版)
点校本《史记》修订本
《爸爸去哪儿》剧照

    1、“汉字听写”走红荧屏
    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主办的“汉语盘点2013”把年度汉字颁给了“房”,我很替“霾”叫屈。本来嘛,房价固然牵动民心,但呼吸关乎人人。在今年,十面“霾”伏成功取代了过去两年的全国巡回看海运动,让祖国各族人民深切体会了真正的“同呼吸共命运”。不过没办法,环境虽重要,房市价更高。年度汉字,终归了“房”字。
    2013年倒有一档以“汉字”为主题的节目,成功抢滩荧屏,引起强烈的反响与共鸣。央视策划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8月2日首期在科教频道(CCTV-10)推出,首播后6小时,其微博话题上升至电视节目排名的第一位。仅两期后,央视综合频道(CCTVB1)打破惯例,于8月12日晚播出了“听写大会”第一期,此后每期跟进播出,同时,CCTV-10每周五首播时间也提前至黄金时段。随着节目的一期期播出,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围在电视机前,主动拿起纸笔,跟随节目挑战初二考生,进行“听写自检”。从听题时的想当然耳,到落笔后的似是而非,再到揭晓后的恍然大悟,“邋遢”、“龋齿”、“僭越”、“醍醐灌顶”……这些词语让更多观众自嘲“我觉得我就是个文盲”,并对能正确写出这些字的小选手膜拜不已。几乎同期播出的河南卫视的《汉字英雄》,收视成绩也是不俗。可以说,两档节目为充斥着选秀和相亲的电视荧屏送来了一缕清风。
    有评论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宣传语“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道出了近年来中国人对汉字传承的危机感,节目火爆的内在原因正在于此。不能说没道理,不过也不至于这么复杂。我总觉得是成年人那种跟着年龄一起增长起来的自大感,在很大程度上成就了这类节目。汉字听写可谓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个中国人都能划拉两笔,不过就像人人都能说话,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说得漂亮到位一样,看过几期节目之后你会发现,原来每个汉字都不简单,中学生会的,你不一定准就会。
    2、郭敬明电影《小时代》挨批
    郭敬明已经成为一种现象了,只要贴着他的标签的东西出来——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一定是媒体上被大批,而市场上却大卖,这种分裂持续很长时间了,你能清晰感觉出两个年龄层群体间隐隐的对峙。
    郭敬明电影处女秀——《小时代》上映之后,票房很好,据说“该片讲述的是以经济飞速发展的上海这座风光而时尚的城市为背景,四个从高中开始就在一起的女生的生活故事。”听上去相当文艺,不过影片却被骂太过物质,有刻薄的观众甚至表示影片基本就是一个名叫《让奢侈品飞》的PPT。电影我没看过,但我相信这些评价都很有道理。对于影片本身的指摘主要有两点,一是艺术水准很低,二是“放大了商业元素”,“奉消费主义为圭臬”。针对郭敬明的批评主要是说他“躲避了青年偶像的责任担当”。郭敬明就是一个精明的商人,非要拿“艺术家”卡尺去卡他,肯定哪哪都不合适。再则,选择走“德艺双馨”路线还是迎合市场,是个人自由。需要反思的是,青年(乃至少年)群体间普遍存在的“奉消费主义为圭臬”之风,是如何形成的?低头看看,诸位谁还在用诺基亚3210?哪位还在用iPh°″“1代?请问它跟iPh°″“5“有多大区别?您们一天到晚嚷嚷着要跟土豪做朋友,怎么能要求孩子们只盯着文豪呢?您们嘴里成天念叨的,不也是王石、柳传志、马云、李彦宏这些商业领袖吗?他们除了“一碗红烧肉”和“竞价排名”,又提供了哪些价值观呢?董明珠跟雷军打赌,张口就是10亿,姑不论她从哪淘换这10个亿,怎么就不能赌点别的呢?一个社会里若是孩子出了问题,那一定是成人出了问题,或者说是社会大环境出了问题。
   3、人大招生就业处处长被查
    好制度可以让坏人做好事,坏制度可以让好人做坏事。换言之,社会大环境之好坏,对个人之影响同样巨大。
    11月26日晚,一条关于中国人民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蔡荣生的微博热传,微博称其“持假护照从深圳闯关,欲赴加拿大被截获。据称已交待招生等问题涉案金额达数亿元”,该条微博在后来被删除,不过事后媒体证实,蔡荣生确已在接受有关纪检部门调查。12月22日,清华大学牵头的自主招生“华约”联盟,发布了2014年招生的联合公告,中国人民大学未出现在公告名单中,不少人认为这变相印证了人大自主招生确实存在违规操作。
    蔡荣生履历辉煌,不仅出身名校,而且曾在中央机关任职,甚至还在2012年获得了“全国就业先进工作者”。除此,蔡荣生还曾担任或正在担任至少七家公司的独立董事,可以说属于不差钱的那种人。他之被调查,实与“大环境”脱不开干系。
    自主招生即高校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于2003年正式启动,蔡荣生是第一批上船的,但不是第一个落水的。人大倒是成了第一家被暂停自主招生资格的高校。自主招生作为高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被“委以重任”,另一方面也备受争议。教育部门也要求做到公正公开,可没明确公开到何种程度。目前公示项目最多的省市只包括7项,考号、姓名、性别、科类等,这些信息公众根本无从监督,而学业成绩、笔试、面试评价等,反而不在公示之列,权力寻租的想像空间非常巨大。事实上,蔡荣生被调查引发的高招腐败猜想蔓延甚广,坊间关于受贿金额的传闻是否属实,是否还有其他领导涉案,还有多少高校存在类似腐败,都有待权威调查和翔实交代。
    4、《新快报》记者陈永洲事件
    弊案得以披露,媒体居功至伟。然而媒体自身是否独立、客观、公正,有时候也要打个问号。
    媒体圈里的人都清楚,记者这个职业看上去光鲜照人,其实弱势得很。这个行当里有大把的人才,有大把的新闻理想,不过在种种压力之下,一直都远到不了它应该到达的高度。近年来的种种事件,让整个行业的声誉蒙受了重重损失。陈永洲事件,就更令人痛心了。
    陈永洲事件的第一引爆点不是10月18日的记者被抓,而是5天之后《新快报》高调的表态:头版几乎占据了大半个版面的“请放人”三个字,惊动了整个网络,“敝报虽小,穷骨头,还是有那么几根的”,一行颇能让人联想起民国报人风骨的大字,让舆论呈一边倒之势。当日,中联重科A、H股股价双双下跌。中国记协和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同日也罕见地对该事件表态。
    次日,《新快报》继续在头版显要位置刊出“再请放人”的标题。《新快报》所属羊城晚报报业集团负责人也表示,高度关切被拘记者的人身安全和合法权益。之后,陈永洲事件持续发酵,高踞热门话题榜前几位。
    事件在短短两天后出现重大转折,10月26日晨,央视《朝闻天下》播出题为“《新快报》被抓记者承认收钱发失实报道”的新闻,成为该事件的第二引爆点。不到半小时后,新华社发表报道《<新快报>记者陈永洲涉嫌损害商业信誉罪被刑事拘留》,舆论再次大哗。10月27日,《新快报》在头版发表道歉声明。30日,长沙市岳麓区检察院批捕陈永洲。31日,陈永洲被吊销新闻记者证,羊城晚报报业集团对新快报社进行全面整顿。11月1日,《新快报》社长、总编辑和副社长被免职。事件终止。
    围绕陈永洲事件的每个环节似乎都有值得探究的问题,有关此案的完整调查与分析,应该被写成一个翔实的案例,不仅给媒体界看,也给司法界与企业界看,从这个角度讲,该事件的“价值”远没有被挖掘够。
    5、百位翻译家声援马爱农
    跟“环境”有关的还有一桩事件——百位翻译家联名声援《哈利·波特》译者马爱农维权。
    7月1日,马爱农分别以“剽窃”和“不正当竞争”为由将中国妇女出版社和新世界出版社诉至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要求对方停止侵权并赔付损失,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侵权方的恶劣行径,也激起了国内翻译家的集体义愤。一百位翻译家联名通过《中华读书报》声援马爱农维权,讨伐抄袭剽窃歪风,堪称中国翻译界最大规模的维权声援行动。新闻迅速被多家媒体转载、发酵,形成一波舆论热潮。
    马爱农在译坛并不能算是有号召力的人物,此番能激来百位翻译家联名声援,除了在翻译界和出版界均以仗义执言著称的李景端的倡议和热心召集之外,实在是因为国内的出版环境太过糟糕。几乎所有翻译家均曾不同程度地遭受过侵权,感同身受的经历促使他们挺身而出,借声援共同申明态度,讨伐抄袭剽窃歪风,呼吁各界重视。
    以李景端为代表的译界、出版界人士多年来不断撰文揭发和谴责翻译抄袭剽窃现象,媒体界对于侵权行径的揭露、报道、抨击也从不遗余力,翻译家们的维权官司也没少打,遗憾的是并没有引起立法、出版管理、打非治劣等相关部门的足够重视,译者取证难、维权成本高、赔付额低的维权困境依然没有突破,以至抄袭顽疾犹存,甚至呈现出更多更快的趋势。
    五个月维权后,法院判决中国妇女出版社侵权成立,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3万元,此结果距马爱农主张的17万元相去甚远。在著作权领域,打官司怎么看怎么像行为艺术,让人窝火。
    6、北京高考英语降分
    今年一些地方的高考政策调整频密出台,在已经出台的各地方案中,英语成为最集中的调整对象,有的地方考虑取消听力测试,有的地方据报将多次考试。北京的改变最大,出台的方案涵盖小学到高考:小学三年级以下不设英语课,中考英语降低分值,高考英语分值降低,语文为180分,英语100分,且将推行社会化考试。
    我国的高考,自建国以来到1965年,英语是不在考试科目之内的。文革后恢复高考制度直至1979年,英语只是列入高考的参考科目而不计入总分。1980年,英语考试分数按50%计入高考总分,次年就100%计入了。当年的制度设计有其合理性,毕竟是国门新开,要迎头赶上嘛。
    中考、高考是指挥棒,考试考什么,老师就会教什么,学生就得学什么。从本质上讲,英语与汉语的学习并不是彼此对立的,不是要想学好汉语,就得弱化英语,钱锺书、林语堂、胡适……哪个不是学贯中西的文化大家?但实际情况是,学生在校花费时间最多的基本都是英语,课外拿出专门时间补习的,恐怕也多是英语。不单在中学,一名大学生英语没过XX级,那是很大的问题,不但关乎学位,还会关乎毕业。前些年陈丹青从清华美院辞职,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有英语成绩的卡核,他招不到自己心仪的研究生。跳出校园,英语之重要,也非汉语可比。薪水高的职位通常都对英语水平有所要求,而在职称评聘方面,除了中小学老师,英语也有着一票否决权。
    在历史上,英语的地位在这个社会是由一系列制度加以确保的。在经济全球一体化的今天,英语的工具属性日益得到还原,学习英语的主体人群及内在驱动力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高考降低英语的分值,降就降吧。
    7、《爸爸去哪儿》火爆
    几乎是在一夜之间,湖南卫视的《爸爸去哪儿》就基本确立了2013年度最火电视节目的江湖地位。10月11日晚,《爸爸去哪儿》首播夺冠——斩获收视全国第一,近4000万人收看了这档节目。电视台为此安排了周末8次重播。除此,这档节目还收获了零差评高口碑的观众反应。第二期再播,收视率翻番。从此每到周末,“老爸,老爸,我们去哪里呀?”的稚嫩童声就开始响彻千家万户,全国人民都在追看五个爸爸带五个萌娃“人在囧途”。
    节目里是爸爸们唱主角,电视外则是妈妈们在热议。“爸爸去哪儿”,不仅是为了对应“野外综艺”这种新的电视综艺形式,也是对国内育儿领域长期以来父亲角色缺位状况的一声质问。男人的懒和傻在这方面体现得淋漓尽致,他不知道自己到底错过了怎样的精彩和幸福。一直以来,我们的育儿观念在不断地进步,不过仍然有很多误区,老爷们身上表现突出。
    这两年相亲节目的走红不是没有原因的,那批看着电视长大的孩子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生娃娃的年纪了,这是中国电视机普及以来最为庞大的一个收视群体,抓住他们,也就抓住了财富。亲子节目的火爆比之稍晚,但一定是接下来的热点,据说《爸爸去哪儿》第二季的总冠名权已经卖出3个多亿的天价,而明年将上档的亲子节目会有超过20款。
    顺便做个预言,过度的商业开发会是《爸爸去哪儿》以及5对明星父子/女的“终结者”,时间不会很长。
    8、领导人荐书领风潮
    有一种人,其影响力跟家长、老师与作家、导演完全不在一个层级上,他们的名字叫“领导人”。我们只说说他们推荐图书的事儿。
    今年11月,习近平参观孔子研究院,将《孔子家语通解》和《论语诠解》这两本书拿起来翻阅时说:“这两本书我要仔细看看。”该新闻引发媒体与公众的关注与解读,这两本书也“一夜畅销”。
    再往前数,2012年11月30日,中纪委书记王岐山主持召开专家座谈会,结束后,王岐山向与会专家推荐了法国历史学家、思想家托克维尔的《旧制度与大革命》。这本有着150多年历史的历史学著作遂从学术书架转到大众读物的平台,一时间洛阳纸贵,在今年从年头热到岁尾,几度脱销,重读托克维尔和解读法国大革命的文章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王岐山还曾向下属推荐阅读《大清相国》一书,使得该书在一些网购平台上售罄断货。
    在2012年底的新华社人物特稿里,曾经提到李克强常年坚持阅读英文原著,尤其是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所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甫一问世,立刻引起李克强的注意,他马上要求发改委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密切关注”。而在2012年8月,汪洋通过《羊城晚报》,也向公众推荐过此书。汪洋热衷荐书,一直倡导“多一点读书学习,少一点吃喝应酬”。他还推荐过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世界是平的》。
    再之前,2007年11月,在新加坡访问的温家宝,提及古罗马的马可·奥勒留所著《沉思录》,“这本书天天放在我的床头,我可能读了有100遍。天天都在读。”除此以外,温家宝曾数次推荐亚当·斯密的《道德情操论》,称“它的意义不亚于《国富论》”。2008年,中央编译出版社推出了腰封印有温家宝“推荐”的新版《道德情操论》,大为畅销,很快市场上就出现了不下20种的《沉思录》。
    我们虽素有耕读文化传统,有着居世界第一位的阅读人口,但把国民阅读率放到世界上来比较,现实还是比较尴尬的。领导人荐书、政府主导推动全民阅读,在我们国家是相当行之有效的推动阅读的途径。
    9、复旦完成曹操“亲子鉴定”
    不知道该怎么定义这一事件,是2013年学术味最浓的娱乐新闻?还是娱乐味最重的学术新闻?
    报载,2009年,河南省安阳市对外宣称发现曹操墓,引起轰动和争议。随后,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实验室宣布,拟用DNA技术研究曹操家族DNA。经过两年多研究,复旦课题组已基本确认,曹操家族DNA的Y染色体SNP突变类型为O2“BM268,由此推断出曹操父亲并非过去所流传的夏侯氏的后人,更不是西汉第二任相国曹参的后人,而很可能是当时权倾朝野的宦官之首曹腾在自己家族内部过继的。曹腾为了凸显自己身世,才编造出自己是曹参后人的说法。
    这新闻出来当然会有质疑,不过人家课题组的说法也振振有词,之所以要追寻曹操的基因,是因为:首先,曹操家族是帝王家族,家谱记载比较全;其次,曹操这个人由于历史争议性,所以假冒的人不多,客观上保证了其家族后代的相对可靠;其三,曹氏宗族的墓葬集中,保存条件较好,材料丰富,所以帮助课题组很快找到了第一个切入口,确定了检测的古DNA样本。该鉴定的科学性如何,公众无从判断。但很显然,复旦大学人类遗传学实验室找到了科学研究与公众兴趣的结合点,这事多好玩呀!
    说开去,知道iphone、ipad为什么换代这么快吗?因为在苹果、谷歌、微软这些大公司里,养了一大堆“闲人”,他们一天到晚除了吃饭睡觉领工钱之外,就在那异想天开。当然了,他们同时也是大牛人,他们随便开发点技术啊应用啊,就足够颠覆如今的通讯业和IT业了。这当然是夸张的说法,不过我们现在所购买和使用的这些电子设备,的确是人家早些年就研究出来的东西了,只是没有产品化而已。国外常有一些好玩的评奖,比如金酸梅奖,比如搞笑诺贝尔奖等,笑过之后细一琢磨,其实它们的存在也很有价值,要知道后者的评委中有些是真正的诺贝尔奖得主呢。很多事情就是这样,当时看上去毫无意义,但谁也说不好会对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我倒觉得,在行有余力的前提下,要有这样一批无聊的人,在搞一些好玩的事,谁能否认“懒惰”对于发明的重要影响?谁又能否认,“好玩”不是科学研究的原动力之一呢?
    10、中华书局修订点校本《史记》
    10月19日,备受学界关注的点校本《史记》修订本在初版问世54年之后由中华书局推出。
    点校本“二十四史”和《清史稿》,是在毛泽东指示、周恩来亲自部署下,由中华书局组织全国百余位文史专家,全国学术界、出版界通力合作,历时二十年完成的新中国最宏大的古籍整理出版工程,是代表新中国古籍整理出版事业最高成就的标志性成果,也是多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和文史爱好者普遍采用的最好的现代整理本。
    由于当时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等客观条件的制约,加之整理过程时间跨度长达20年,参与点校人员变动等因素的影响,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缺点和遗憾。近半个世纪来,中国史学研究有了很大发展,学术界对于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的校订研究也有了很多积累。中华书局于2006年4月正式启动修订工程。点校本《史记》修订本是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修订工作第一个有典范意义的成果。
    点校本《史记》的本次修订仍然沿用金陵书局本为底本,最大限度保持了与点校本的一致性,但恢复了点校本删削的唐代司马贞《史记索隐·补史记条例》和《三皇本纪》,将《史记索隐·补史记条例》所缺部分补入相应篇目。同时全面系统地校勘北宋至清有代表性的多种《史记》刻本,选用善本之精,校勘规模之全,前所未有。在订补疏误方面,修订组和编辑组对每一条校勘记、每一处改动都进行认真讨论,撰写校勘记。复核点校本对底本所作的全部校改,包括方圆括号改补和暗改。统一撰写校勘记共计三千余条,涉及增删正乙的重要改动都出校说明。修订了点校本破读之处,纠正讹脱衍倒。全面检核三家注相关引文,确立引文的精确起讫和来源。充分利用前贤时彦的校勘、研究成果,适度参考出土文献,约请天文、历法、礼制、中西交流等多个专门领域研究名家参与,也结合海内外数百封来信的意见,无论是纠谬还是提供资料信息,都吸纳其建议,使得一些争议问题有了相对更准确的结论,定稿前又约请三十多位文献学家、史学家审读并反馈详细意见,最大限度地保障修订本的精准度和学术前沿地位。可以说,点校本《史记》修订本是21世纪最新学术成果和学术水准的集中体现。
    这肯定不是件好玩的事,也惟其不好玩,才能真正做好。
(本报记者 韩晓东)



2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6 20:50:08 | 只看该作者
2013台湾网络流行语

文章作者:佚名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鲁蛇”出没
  以大学生为代表的台湾网友出没于PTT网络论坛,以“乡民”自称。善于恶搞并勇于自嘲的“乡民”,在2013年创造出了“鲁蛇”和“水母”。
  鲁蛇——其实就是英文单词loser的音译。台湾青年就业不易,薪资又长期不涨,对现实的不满和失落,催生了“鲁蛇”。其实鲁蛇这个词在大陆网友中也不鲜见,通常除了表达“失败者”这个意义之外,也特指生活态度消极、“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人群。
  水母——“水母”典故则与马英九有关。今年5月,马英九接见外宾时说,“帛琉的水母对观光客十分友善,贵国一定对这些水母下过不少的工夫”,被网友讥为“脑残”,后来发展成人身攻击的名词。
  “爷们”无数
  爷们——“爷们”在大陆是常用语,甚至还衍生了“女汉子”这样的名词。不过在台湾,“爷们”还是拜一位高官所赐,这才一夕爆红。由于台湾经济成长率未达到预期,“立委”们提案要删掉“经建会主委”管中闵的年终奖,对此,管中闵相当豪迈地表示:“我连下台都敢,做爷们还怕这个?”不管管中闵的原意到底有没有被媒体曲解,但“爷们”这个台湾人几乎没听过的词,就这样无厘头地红了。一时间,台湾网络上“爷们”无数。
  “真的好想赢”红了一整年
  真的好想赢——虽然看似平凡没有爆点,但能在台湾网友心目中红一整年,其实也有其内在原因。这句话的出处来自今年世界棒球经典赛的那场“台韩大战”。面对中华台北惨遭逆转,进行赛事解说的体育主播徐展元情绪失控,飙泪痛呼“我真的好想赢韩国”,让面对经济竞争力被韩国超越这一“惨痛现实”的台湾人心有戚戚。
  台媒点评:比起大陆网友的“人艰不拆”(网络用语,表示人生已经如此艰难,有些事情就不要拆穿),台湾网友对生活的不满与调侃表达得更为直接。今年各种流行语,几乎是清一色地直指现实。虽然网络流行语并不能完全代表台湾社会的民意与舆论走向,但对众多“乡民”来说,或许这就是他们的观感。

2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4 21:23:57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十大流行语:汉字逆袭的笑与泪

文章作者:李大超 来源:新京报 

    已经放下身段与民同乐的《咬文嚼字》转瞬间重又回到了“斗士”姿态,宣称自己的标准是“能对语言发展有促进意义”。不由得让人感慨这真是一场最大的逆袭,反倒不如网民们的普大喜奔来得靠谱。
  由《咬文嚼字》杂志发布的2013年十大流行语前日公布,“中国梦”“光盘”“倒逼”“逆袭”“微××”“大V”“女汉子”“土豪”“奇葩”“点赞”名列前十,成为新闻。
  1995年创办的文艺月刊《咬文嚼字》,初衷在于规范汉语言文字,以纠正媒体艺人、名家作品的错别字为己任,自觉担当中国境内汉语文化品质的“捍卫者”。“咬书咬报咬刊,咬天下该咬之错;嚼字嚼词嚼句,嚼世上耐嚼之文”为其名噪一时的口号。在该刊号召全民为名人纠错的过程中,童话大王郑渊洁、收藏家马未都以及当年的博客女王徐静蕾、复旦大学教授钱文忠等都纷纷中招。而其咬嚼茅盾文学奖获得者作品更是引起极大反响,包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在内的作家几乎都被“咬”过。
  2008年以来,《咬文嚼字》开始发布十大流行语,迄今六年。一本自觉规范文字的杂志放下较真认理的身段,乐陶陶地梳理拣择流行语,尽管执行总编每年都以语言文字专家的严肃解说着语词入选与落选的理由,但发布流行语事件却充满着轻松反讽的喜剧性,如同这些流行语本身。
  我们身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平民化时代,反讽和喜剧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态度。“倒逼”这样的经济领域内的专业术语已经普及为一切事物的逆转。换句话说,哪一天老婆端坐在饭桌上等围着围裙的老公上菜也是“逆袭”。而“土豪”早已与“劣绅”剥离,顶多也就是对坐拥财富、缺乏教养的这个群体小小揶揄一下。至于“奇葩”和“点赞”,前者将一朵罕见的鲜花安给了一堆牛粪,带着一种超凡脱俗落入滚滚红尘的且惊且喜;后者则完全是一种网络社交的广结善缘,充满了与人无伤的友善平和。
  当然,十大流行语里也不乏正能量(这个词是去年的流行语),“光盘”传递着环保节约的意识,和打包不浪费连接在一起,已经被普遍认可;“女汉子”虽然有点彪悍,跟传统的女性标准相悖,但在用到具体对象身上的时候,使用者一定会找出对象的女性特征,自动纠偏,表示彪悍只是其磊落、果敢、有魄力、有决断的一个方面。毫无疑问,这是一个打着汉子旗号张扬“女性”的褒义词。
  在看似轻松的背后,《咬文嚼字》编辑部“道德标准”也让人感叹,流行度极高的“人艰不拆” “小伙伴”“大妈”等纷纷落选。而“小伙伴”落选的理由据称是因为所指不雅,不知道这个考证出自何方。难道编辑部不知道最初的小伙伴后面还有个“们”?就这样,已经放下身段与民同乐的《咬文嚼字》转瞬间重又回到了“斗士”姿态,宣称自己的标准是“能对语言发展有促进意义”。不由得让人感慨这真是一场最大的逆袭,反倒不如网民们的普大喜奔来得靠谱。
  不可否认,这些流行语是我们当下生存状态和态度的真实记录,具有成千上万芸芸草根的广泛基础。虽然信息时代的这一切看起来不如漫卷诗书、穷经皓首那么高大上,读起来也不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那么诗意盎然,但不可否认,这些语词里包含着的反讽和轻嘲,也是一种民间的生存智慧。要往深里去想,何尝不能看到穷人的笑与泪这一深刻主题呢。 □李大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21 22:02 , Processed in 0.14444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