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602|回复: 4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年度教育观察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18 10:51: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靠谱——我的2013年度教育观察
浙江省绍兴县职业教育中心  茅卫东


不靠谱的教育QQ群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3D1&_dsign=d3e76ec5



某天,闲着无聊数了一下,自己居然加了五十多个教育QQ群。加入这些教育QQ群的程序基本一致:先是认识或不认识的网友以教育的名义热情相邀——我一直认为,身为教育中人,愿聊教育之事,当以朋友视之,得到这样的邀请,自然不敢拒绝——然后,在群里冒个泡,受到群主和几位认识的好友的欢迎,彼此寒喧几句;然后……然后大多就设置“不接收群消息”了。

不是我清高,也不是真的怕麻烦,实在是不知道在群里该说些什么,也不知道大家在群里忙乎什么。整天“某老师真厉害”“某老师真幸福”“某老师真不容易”……或者“我来了”、“我也来了”、“我走了”、“明天见”、“上班了”、“放学了”……很有意思吗?

有老师说,在群里,我们和名师“零距离”,大家交流教育看法,探讨班级管理和课堂教学。真的如此?有的教育QQ群定期邀请一些名师进行讲座,听说影响非常好。我观摩过几次,无非是名师把一篇文章分段复制粘贴在对话框里,然后得到一阵阵的惊叹、掌声和欢呼声。难得看到商榷,更谈不上交锋了。参加这样的文字讲座,不如直接去人家的博客,追求什么“现场感”呢。

有老师说,这样的氛围我们觉得很温暖、很感动。现实中,校长总是板着个面让人不寒而栗,名师总是高高在上遥不可及。在这里,不管是领导还是名师,我们普通教师都可以很随便地打个招呼,他们也总是很随和地和我们交流,这不很好吗?

我还真不认为这样很好。于是在微博上写了一段话:老师们,让我们减少一点“感动”吧。有的感动,是因为我们一直在仰视,领导或名师的一丝垂青,让我们感激涕零;有的感动,是因为我们被拥戴,普通教师的虔诚和感恩,让我们飘飘然觉得自己任重道远。感动中,可能已经消解了“平等”。其实,咱就是一个老师,别看不起自己,也别太得瑟!

我曾多次说过一句话:“教育,是让人站起来,而不是让人跪下去!”一个站不直甚至跪着教书的老师,何如培养出有个性有尊严的学生?这样的老师建个群抱成团,难道就是为了在网上找到家的感觉,然后自娱自乐一番?



不靠谱的名师们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105

名师们都很勤奋,有过人之处。哪怕是“一课成名”、“一文出名”的,要维持住这份名声,也是需要付出努力的。

但我还是要说,中国的名师太不靠谱。

名师们都在干什么?他们总是很忙,不是在讲座中,就是在赶往讲座的路上。

名师们都在讲什么?他们讲班级管理之道、自我成长之路,他们在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他们告诉老师不用再当蜡烛春蚕铺路石要勇于为自己争名利,哦,不对,名师们不会这般粗俗,他们肯定用的是“实现自我价值”这样的漂亮词汇。他们用实际行动告诉老师,这条路是行得通的。每次讲座完了,他们获得了一批批普通教师的崇拜,也收获了大把大把的银子。

这难道有什么不对吗?是的,如果我们还能把目光转移到另一个方向,或许就能清楚名师们的这些行为是何等不堪。

中国教育已经堕落到何等程度,还有点良知的教育中人不难发现。还有多少学校能够坦然地说,我们从不对学生说谎?还有多少校长能够有底气有胆量对各种干扰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行为说“不”?还有多少教育局长能够为了教育为了学生去和县长市长争论?每年各校的升学率压力,就是教育局长听命于县长市长之后转嫁给学校和老师的。

这一切都是像口号中说的“一切为了学生”?打死我也不信!

在这样的教育现实面前,名师们的那些讲座意义何在?明知大厦将倾,还在鼓励别人粉刷房间,这种行为难道不应该被谴责吗?这样的名师,简直就是教育领域中的传销者。貌似深刻的话语,煽情的演讲,贴心的鼓励,让很多年轻教师迷失了心性,以为不管社会如何变迁,自己可以独立带好学生;以为只要学生认可,毕业后还能拎着烟酒来看自己,就是自己教育的成功。

呜呼哀哉!



不靠谱的减负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77


减负令不知出了多少道,师生还是叫苦不迭。

十月份,多地酝酿高考英语改革的消息再次刺激了人们的神经。据说有的省份可能英语不计入高考总分了,有的省份高考英语总分下调了,还有的说取消高考的英语听力考试。又有人说,这样可以减轻点学生负担了。

我一直对国家如此重视英语教学持怀疑态度。当年小学开始开设英语课程时,我就说过,这将会害了一代农村的孩子。道理很简单,农村小学英语师资力量严重缺乏,勉强开设英语课,最终将让农村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甚至有可能一辈子都赶不上城里的孩子。因为语言不同于其他学科,开始没学好,以后再改是难上加难。

所以,对高考英语改革我举双方赞同,这也算是给了农村孩子一线生机。如果各地都能够把英语学科从高考科目中去掉,那更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不过,这一改革能够减轻学生负担吗?我觉得不靠谱。大家是否还记得当年大学扩张的事。大学刚扩招时,很多人兴奋不已,觉得以后不会再有升学压力了,师生会有好日子过了。事实很快证明这个想法太天真。不争升学率了,开始比重点率了。有的地方甚至不比重点率,就看北大清华有几人。

所以,以为高考英语改革了,学生负担将会减轻,这种想法很不靠谱。在现有的教育格局下,哪怕高考只考一门语文,师生的学习负担也会是沉重的。说到底,如果管、办、评三者不能真正分离,减负将是永远的乌托邦。



不靠谱的家长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mod=forumdisplay&fid=96


大家都在一条船上,看到有人在偷船板我既不阻止也不举报,而是跟着一起偷,还沾沾自喜自鸣得意,被抓到了又觉得委屈得狠,甚至大喊不公迁怒于人。我这是不是我脑残?

很遗憾,这种脑残之人比比皆是。今年湖北钟祥某高考考点,上千人因为孩子作弊不成,围攻监考老师。他们中很多人显得理直气壮:“我们要的是公平,不让作弊就没法公平。”

监考,就是为了防止有考生作弊,是维护公平的一个手段。多年前,我曾在一则小文中这样写道:“当我们坐在考场中,看到监考教师严肃的神态时,应该为我们参加的是一场公平公正的较量而高兴;当我们成为监考老师时,我们不是怀疑着考场中的哪个考生,我们看护的是公正、监督的是人性中的弱点。”

从什么时候起,在有些家长眼里作弊才能保证公平?上网搜了一下,发现新华网2009年也报道过一次类似事件。2009年6月8日,吉林农安县一家长因为孩子高考作弊不成,怒打监考老师。那则报道有一个小标题:“让考生家长打人成为个案。”从这几年揭露出来的相关事件看,这个呼吁显然是落空了。

如果不能克服占小便宜的冲动,如果以为公平就是大家一起占小便宜,如果以为按规则办事是傻瓜,如果以为欺负老实人就是强者……这样的家长是很难培养出心理健全的孩子的。

我知道,这些家长之所以不靠谱,是因为还有更不靠谱的东西存在。逼良为娼,你懂的。可我还是想说,哪怕我们不敢抗争,至少也别主动投怀送抱,至少不要因为偷不着船板而恼怒。因为,这样下去,我们会一起葬身鱼腹的。



不靠谱的站着得高分

又要得罪人了。

好像自从“素质教育”这个词开始流行之后,就有一个观点说:“素质教育搞得好,学生的应试分数也不会差。”然后举出很多的例子。

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出版后,很多老师很兴奋。今年,有媒体报道一位优秀语文教师,标题中就有“看电影、听昆曲,站着也能得高分”这样的表述。然后这位优秀教师在讲座中也使用了“站着拿高分”这样的话。

很不靠谱。

或许有人会说,这是事实啊,难道你连事实都不承认?

我承认事实,但不承认这样的表述,或者说,不认同对事实的这种解释。

素质教育搞得好的学校,学生应试的分数不低,甚至还可能高于兄弟学校。很多人只看到了这个学校素质教育搞得好,却没能从另一个角度去考虑一下:如果其他学校也重视素质教育,也搞得很好,这个分数,会是谁高呢?

素质教育搞得好的学校,你们要感谢不开窍的兄弟学校,你们的高分是得益于他们的愚蠢。你们把兄弟学校叫醒了,以后还怎么拿这句话炫耀?

同理,站着也能拿高分,没错,那是因为很多同行还在跪着教书。一旦大家都知道站起来也不会有子弹迎面飞来,你站着一定能拿高分吗?

如果不能改变现行的教育评价体制,如果不能打消成为“人上人”的冲动,如果还是一面“仰视权威”一面“欺凌弱者”,那么,跪着教书就是明智的选择。建议所有已经站起来的老师们,不要再用“站着拿高分”的话骗自己骗同行了,不如直接说:“我愿意选择站着生,哪怕我已被瞄准。”


42#
 楼主| 发表于 2014-1-26 01:47:25 | 只看该作者
















41#
 楼主| 发表于 2014-1-24 02:07:39 | 只看该作者
从第三代课改再出发

——2013年课改现象观察

              2014-01-07 褚清源 中国教师报

  

  改革从来不属于某个特定年代,它是联结每个年代记忆片段的核心线索。改革之于教育同样是一个历久而弥新的意蕴,每一个人都身处改革之中,都可能是改革或被改革的那一部分。

  对于那些心怀理想并具有行动力的人来说,每一年都可能被定义为关键年份,2013年也是一样。当我们再次站到一个年度的节点,回顾并整理这一年的课改记忆时,往往会习惯性地将那些具有年度意义的概念、事件、成果和现象放置在全国乃至更大的背景下去打量和解读它的意义。

  于是,那些在实践领域已经深度发生的课改图景再一次一一呈现。我们姑且沿着课改的轨迹截取其中的片段加以梳理。

  第三代课改,应该是这一年的一个年度教育概念。这一概念是从实现人的完成成长的角度把课改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代课改是以“改结构”为典型特征的,即通过调整课堂结构、改进课堂教学手段和方式为切入点,实现课堂从低效到有效的跨越;第二代课改是以“改关系”为典型特征的,即在“改结构”的基础上,通过改变“教与学”、“师与生”的关系,实现课堂从“教中心”到“学中心”、从“师中心”到“生中心”的跨越;第三代课改则是以“改意义”为典型特征的,即在“改结构”和“改关系”的基础上升华教学的意义,摆脱知识对教育的束缚,打破课堂边界,实现课堂从关注知识和能力到关注智慧和生命提升的跨越。

  如果说第一代课改和第二代课改是基于课堂改革,把课堂的育人价值加以放大的话,那么第三代课改则是从关注生命的高度切入,把一切资源都整合进学生的学习生活,从而实现学生生命的完整成长。从第三代课改开始,学校教育的改革逐步从课堂走向课程,从教学走向教育,改革目标从“指向能力”走向“指向智慧”。客观地说,这样的划分没有经过学术论证,但是对课改实践具有实际的引领意义。三代课改的厘定就是让课改的路径可视化,它让迷茫者借此看见方向,让行动乏力者因此更加有力,让在课改路上大步前行的路径由此更加清晰。正像失去了方向的航船,任何方向的风都可能是逆风一样,课改也需要不断校正自己的方向,擦亮前行的目标。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以未来的视角和建设者的姿态,深入课改现场,关注意见领袖,洞察课改现象,最终选择如下关键事件和现象作为观察的素材。我们相信,每一年那些勇于探路的基层实践者都会被致以敬意,他们的行动不仅标志着课改进程的不断演进,也预示着一个新的教育秩序的建立。



从课堂跨界到课程跨界



  在过去的一年里,当“第三代课改”被正式提出的时候,“跨界”一词也开始作为第三代课改背景下的一个重要概念引发关注。

  有人这样定义“跨界”,是指不同领域的合作而产生的一个新行业、新领域和新模式,也有艺术界称之为“混搭”,在更多的时候则代表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这样的解释丝毫与教育无关,但今天的学校教育改革同样需要跨界思维来推动。

  在第三代课改背景下,跨界不仅仅指向课堂边界的打破,还指向课程界限的打破,最终让教师具有交叉学科的整合能力,让学生从碎片化学习走向系统化、整体化学习。

  体现在课堂跨界上,就是打破班级、教师、学科之间的界限,充分相信学生,解放教师,强调管理和教学的双重跨界,实现班内“走组”,校内“走班”,实现“1托N”和“N托1”的授课形式,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力,最大限度地优化学校教学资源,增加学生学习的选择性。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的“跨界大课堂”,山西泽州一中的“无界课堂”,湖南株洲景弘中学的“拼教”探索,都在不同程度地打破教师之间、学科之间和班级之间的界限。

  体现在课程跨界上,旨在突破传统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界限,以课程整合为策略,跨越空间和时间维度,比如,以电影或电视片为载体,搭建跨学科的学习平台,同样打通了学科之间的界限。重庆巴蜀小学过去的一年在课程建设上倡导跨界思维和跨界视野。他们从融通学生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三重生活的角度思考课程整合,那些能突破传统课堂的边界的“特供”课程,犹如为孩子们提供了多种营养均衡、风味独具的菜点,正逐渐凝练出学校“创造与个性共生”的课程文化。校长马宏希望全体教师借跨界思维碰撞出跨学科视野下的崭新洞见,呈现出师生成长的新气象。



教室承载未来



  第三代课改的一个重要论断就是,从重建教室开始开启第三代课改,让改革的重心从“改课堂”走向了“改教室”。如果说“改课堂”是通过教和学方式的变革来提高单位时间内的课堂效益的话,那么,“改教室”则是改变教学空间的“社会性、精神性和文化形态”。

  所以,在过去的一年里,“教室重建”成为本报关注的一个重要话题。有人说,教室不应该仅仅是一间HOUSE,更应该成为HOME;有人说,教室是一段旅程、一缕记忆。当我们重新审视教室的时候,在思想深处会遇到N个未知的教室。过去那个叫做教室的地方,可能更多地被作为学生学习的场所,而那些成绩不好的学生,教室对于他们而言,并不是喜欢的去处。教室首先是学习的场所,但同时也是生活的地方,问题是你能不能把学习本身变成生活。

  我们把教室定义为一个可以让孩子们诗意栖居的地方。教室是图书室、展览室,是探究室、操作间,教室是信息资源库,是人格成长室,是师生共同生活所,是生命的栖居地。教室应该是学习场、生活场和精神场的集合。教室应该是一个微社会,这个微社会里要有自己的班本课程、组本课程:随着政府规范办学力度的加大,传统课程的授课时间会大大减少,这为班级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供了可能,新教室的宽松和现代化环境,为班本课程和小组课程提供了可能,为民主生活提供可能。

  一间教室里能给孩子带来什么影响,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我们可以看到,不少学校开始启动“幸福教室”、“最美教室”建设工程,发动学生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其实这样的建设不只是改造环境,环境变化的背后是学校对学生成长需求的深切关注。我们看到,本报战略合作单位“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在全国各地捐建“梦想中心”多媒体教室。在梦想教室,墙壁可以涂上孩子的想象,桌子可以摆出童话的堡垒,图书和互联网是开放的,孩子们在这样的教室里可以探究未知的世界。梦想教室让教室成为点燃孩子梦想的地方。他们的梦想课程主张,问题比答案更重要,方法比知识更重要,信任比帮助更重要。

作为一个全新教育概念的提出,新教室意味着课改“从课堂到教室”的飞跃。重建教室就是重建一种教育秩序,让发生在教室里的改革从碎片化走向整体化;重建的起点是文化,是精神,是交往,是课程,而非知识,教室里不缺知识,缺的恰恰是精神,所以重建教室就是在教室里打捞精神。



高效课堂与高效读写联姻



  在过去的一年里,阅读立法备受关注,阅读一旦立法就意味着要把阅读指数纳入文明城市指标。而作为学校,阅读不仅仅需要环境,更需要机制和方法。给孩子创造阅读的环境和机会,通过改善阅读方式来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让优秀读本成为孩子童年生活的重要影响,让更多的孩子远离网络,爱上阅读,让阅读为他们的成长打下生命的底色,最终让每一所学校都成为充满书香味道的校园。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心灵发育史,一个人的写作史就是一个人的心灵成长史。在过去的一年里,“高效读写”作为一项重要的实践成果与高效课堂正式联姻,为推进第三代课改注入新的活力。

  读写困难是一种最常见的学习困难,很多有读写困难的孩子,都被误以为是懒惰和不专心。读写困难会让学生的其他学习过程极其艰巨,如数理计算能力、反应理解能力、推理想象能力明显不足。除非解决读写问题,不然这些人很有可能会避免所有与阅读、书写或拼字相关的事,疏于开口表达,懒于下笔成文,不能正常与人交流,并逃避交际,远离人群。

  “高效读写”就是专门解决“少慢差费”的读写困难,提高读写效率和品质的教学方法。其独有的“学习成长三原力(感知力、思维力、创造力)”课程体系,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精神成长修建了一条“高速公路”。大量实践证明,在不增加课时负担并保证理解率不低于80%的前提下,一个人一年的读写总量可以达到500万字以上。

  高效课堂领跑学校——河北围场天卉中学、湖南株洲景弘中学先后引入“高效读写”课题成果,学生读写素养明显提高。如果说高效课堂通过放大学生的展示,撬动了学生学习动力系统的话,那么,“高效读写”通过阅读和写作则进一步打通了学生输入和输出的通道,进而实现学生学习的双高效。



慕课:可能带来的结构性影响



  目前,学校教育正面临着一场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变革。2013年8月,华东师范大学“20慕课联盟”的成立,让“慕课”一词成为国内教育领域的热词。“慕课”这一大规模在线课程掀起的风暴始于2011年,被誉为“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最大的革新”。2012年,曾被《纽约时报》称为“慕课元年”。

  互联网已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但对学校教育的影响远不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那么深刻。这一次,“慕课”的到来能否对学校教育产生结构性影响?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慕课”研究中心主任陈玉琨教授认为,“慕课”是继班级授课制以后最大的一次革命,它使教育超越了时空的界限,使得优质学习资源全球共享,全民共享。但也有人认为,“慕课”的出现虽然打破了学校的围墙,但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推进尚待观察和研究。“慕课”最大的威胁在于,学习者学习兴趣的保持以及学习过程的可持续性。翔宇教育集团总校长卢志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人们给予“慕课”的期待,显然远超它所能达到的高度。推动教育进步的力量有三个:一是教育内涵价值的提升,二是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三是教育内外技术的进步,而观念的转变,特别是体制、机制的变革,才是促进先进教育生产力发展的根本。作为第三股力量的慕课,只有和前二者相结合,才能不断涌现并发展壮大,最终汇成巨大的改革洪流,推动教育现实的彻底改变。

且不论“慕课”会对学校教育产生多大的影响,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慕课”来了,它为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实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这本是教育变革的应有之义。



重提“全课程”



  当第三代课改迎面走来的时候,“全课程”再一次被认识并置于一个全新的高度。“全课程”是一种思维,也是一种思想,即用课程意识重新审视与学生成长相关的一切资源,换句话说,就是把一切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资源都当作课程资源来开发和使用,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早在9年前,时任河南省洛阳市洛龙区教育局局长张欣就提出了“全课程教育”思想。按照他的解释,所谓“全课程教育”,即把中小学教育教学的每项活动都视为课程,并像对待学科类课程一样去对待其他课程。这一带有草根智慧的教改命题,一下子把素质教育的实施阵地,从课堂拓展到了校园乃至家庭和社会。

  2013年9月,北京十一学校亦庄实验小学正式开学,校长李振村领衔启动了“全课程”教育改革。在亦庄实验小学,“全课程”教育是针对持续十年的课改都是单学科推进、学科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弊端提出来的概念。它以培养“全人”为目标,覆盖“学校全部生活”,推动学科全面融合,面向与教学相关全部要素(包括教学内容、教与学的方式、评价方式、教学组织形式、行政管理体制、学校环境等)的综合性课程改革。其唯一指向就是培养人格健全、思维活跃、个性鲜明、素质全面的儿童。

  李振村说,“全课程”教育绝对不能演变成一个“大而全”的课程改革,不能成为一个不断做加法的课程改革,恰恰相反,它的特质应该跟它的名字构成“悖论”——“全课程”教育,反倒是一个更加简洁清爽、负担轻效益好的课程体系。于是,他们提出“全课程”的减法思维,让已经构建起的日益丰富的课程体系变得更简洁,更高效。

  今天重提“全课程”,因为背景不同而意义不同。有人把课堂比作药品,把课程比作营养品,想疗救已经生病的学校教育,首先要敢于在课堂上动刀子,想让学校教育走得更好,就要有更丰富的可供多元选择的课程。在迈向第三代课改的进程中,当课堂系统建设好了,无论植入什么样课程,无论是教室重建还是读写工程,都可能产生更大的效应。所以,重提“全课程”意味着课改的换代、行动的升级。
40#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5:47:33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度“中国好教师”
王春易 北京十一学校的生物特级教师
孙国华 常州市武进区漕桥初级中学 2013年江苏省教育厅学习模范
周春梅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老师
赵江华 河南省南阳市十三中老师
蔡曾萍 广西博白县马塘村小学教师
秦兴国 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海洋乡小平乐中心岐教学点老师
卞小娟 重庆市沙坪坝区育英小学教师
孟  敏 山东省章丘市垛庄镇四角城教学点老师
倪颖娟 江苏省海门市能仁小学老师
龚本仁 洪湖湖心岛学校老师
杨小玲 湖北省武汉市第一聋校舞蹈教师
39#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5:46:14 | 只看该作者
“大国教育之声”颁奖榜单:2013基础教育特色学校
    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
    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教育集团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二中学
    陕西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山东省胶州第二实验小学
    陕西省彬县城关小学
    红黄蓝教育机构
38#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5:45:41 | 只看该作者
“大国教育之声”颁奖榜单:2013基础教育创新型校长
    才凤华 辽宁省海城同泽中学校长
    么守岐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实验小学东校区校长
    王立庆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大齐学校校长
    方建奇 河南省濮阳市油田第十中学校长
    左九锋 河南省清丰县马庄桥镇初级中学校长
    白纯舵 北京市大兴区第七小学校长
    孙 然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辉坨中心小学校长
    曲长堪 辽宁省大连长兴岛临港工业区新港小学校长
    周立明 辽宁省抚顺市第四中学校长
    李丽英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东小学校长
    李青青 河南省洛阳市实验小学校长
    李香菊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安景石 辽宁省铁岭市朝鲜族高级中学校长
    张立新 河北省石家庄市机场路小学校长
    张传伟 河南省濮阳县梁庄乡一中校长
    张忍华 河南省濮阳县第二中学校长
    张战雄 陕西省彬县城关小学校长
    金国辉 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田家学校校长
    郑结明 河南省濮阳县渠村乡第一中学校长
    郝国庆 河南省清丰县马村乡中心小学校长
    郭青梅 河南省林州第三小学校长
    姚 晶 山东省济南市天成路小学校长
    高绍山 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区黑沿子小学校长
    崔建社 河南省洛阳国际学校校长
    薄立杰 辽宁省铁岭市第六中学校长
    王法旭 辽宁省沈阳市广全中学校长
    李国新 辽宁省北票市第二小学校长
    国敬华 北京昌平敬华实验学校校长
    张治齐 北京市朝阳区花家地实验小学校长
    庄坤慧 四川省西昌市第二小学校长
    丛莲芳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新区第二小学校长
    付林元 江西省武宁县第六小学校长
    郭军 辽宁省沈阳市第五十六中学校长
    王绍军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解放学校校长
    唐建君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花城学校校长
    窦爱军 辽宁省沈阳市于洪区杨士中心小学校长
    胡承勇 河南省洛阳市东升第二中学校长
    刘桂宾 河南省洛阳市实验中学校长
    李培明 湖北省十堰市第十三中学校长
    刘惠兰 北京市朝阳区安慧北里小学校长
    李 磊 北京市丰台区第五小学校长
    吴国财 北京市高科达科教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总裁
    朱继文 北京市丰台区丰台第一幼儿园园长
    李国良 北京市朝阳区松渝里幼儿园园长
    赵旭莹 北京大兴第七幼儿园园长
    辛瑞华 山东青岛市贝斯特幼儿园园长
37#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5:45:10 | 只看该作者
“大国教育之声”颁奖榜单:2013基础教育突出贡献奖
    苏国华(北京市朝阳区芳草地国际学校富力分校校长)
    宋继东(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校长)
    裴红霞(河北省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党总支书记)
    薛发武(山东省胶州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王其明(江苏省淮安市周恩来红军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张广利(山东省东营市育才学校校长、党委书记)
    张文彬(西山教育集团董事长兼总校长)
    邱运山(湖北省武汉市光谷第三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陈伟安(上海市崇明县堡镇中学校长)
    郭云海(广东省广州开发区第一小学校长)
    李志刚(河南省新乡市第一铁路小学校长)
    元付宏(河南省林州市第一中学校长)
    靳海霞(辽宁省开原市民主小学校长)
    陈 红(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西航三校校长)
    卓东健 浙江省温州市蒲鞋市小学(集团)校长
    石 强(四川省达州市通川区第七小学校长)
    陈金龙(新疆呼图壁县第四中学校长)
36#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5:44:33 | 只看该作者
“大国教育之声”颁奖榜单:2013中国教育功勋人物
    这是一个追求卓越的时代,有这样的一批教育家他们在时代的巨变面前敢为人先,在教育的发展过程中不甘人后,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实践着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他们对中国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陶西平(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总督学顾问)
    刘彭芝(人大附中校长)
    黄藤(西安外事学院董事长)
    王本中(中国教育学会中小学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李锦韬(中国教育学会初中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姚文俊 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35#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15:42:10 | 只看该作者
2013教育年度之声公布 回顾一年教育领域大事

    第一,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做学问不能哗众取宠,不能照搬照抄
    袁贵仁是2013年1月召开的全国教研工作会议上表示,做学问要反对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哗众取宠。反对生吞活剥的照搬照抄。
    第二,教育部副部长鲁昕:要让从孩子嘴里抢食的人身败名裂
    这是2013年5月鲁昕说要加快建立实名制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希望今年把实名制管理要求落实到每所试点学校和每个享受补助的学生,最大限度的保证每一个享受补助的学生不被遗漏,每一笔补助资金不会冒领,任何人都不能打孩子的主意。要让那些从孩子嘴里抢食的人身败名裂。
    第三,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谈毕业生就业难:旗帜鲜明地反对就业歧视
    今年上半年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人社部副部长信长星接受新华网访谈时表示,越是在就业压力比较大的情况下,越是要旗帜鲜明的反对就业歧视。这是因为在供求矛盾比较突出的情况下,必须采取措施加以重视。
    第四,莫言:没有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品也可以如高山矗立
    莫言在分享诺贝尔奖感受的时候说,这个奖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重要,也不是对一个作家的终极评价。得奖的作品也可能默默无闻,没有得奖的作品也可能有如高山般矗立。
    第五,马云:真正的考试毕业才开始
    这是今年6月马云在一家说学院毕业典礼时面对毕业生时说的。今天你们可以说自己毕业了,那只是在学习知识阶段毕业了,真正的考试明天才开始。所以明天的大学是体验的大学,这个体验有点累,有时有点气愤,有点郁闷,有点痛苦。真正的毕业或许是在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如果你能微笑的离开,才算拿到了合格的毕业证书。
    第六,俞敏洪在解读贫困生成才的密码时说,年轻人最重要的不是收获钱,而是收获成长。
    今年11月俞敏洪在为近千名贫困大学生讲述自己的经历时说,成长的意思就是你要多读书,多交朋友,要想办法冲上去,而是要做各种各样的事情。你先去做,最后发现你做的很好,这个岗位自然就是你的,然后你自然就有钱了。他举例说,年轻人千万不能眼高手低,在衡量工作的好坏时不能什么都没有做就新计较钱。
    第七,“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我只怕对不起我所受的苦难。”
    2012年5月8日佳木斯市第19中学语文教师,张丽丽为救学生,被客车碾压和双腿,经过113天的抢救和大小6次手术后,高位截瘫的张丽丽转危为安。面对一场艰苦的康复训练,她说我只怕对不起我所受的苦难,不过现在我想的最多的是活着真好。
    第八,为护学生献身校长杨建一:“教育是我事业的全部,学生是我生命的全部”
    湖南省新化县上维镇百度中心小学,在今年1月15日,这所学校的校长杨建一,为了保护学生,制止歹徒向无辜的学生行凶,英勇的牺牲了。他说教育是我事业的全部,学生是我生命的全部,这是杨建一工作日记中的一段话。他在1月15号这一天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做了最后的诠释。
    第九,乡村教师王勇:“我是教书教得最好的船夫,也是摆渡摆得最棒的老师”
    今年51岁的东北汉子王勇是辽宁省宽甸满族自治县的一个小学教师,鸭绿江的一条支流从村边穿过,村民大过住在南岸,小学却位于北岸,由于缺少桥梁,部分学生上学变得非常的困难和危险。1990年自从担任乡村的代课教师起,王勇就自费造船,义务挑起了摆渡的重任,这么一干就是23年。
    第十,“最励志保安”奋斗经:只要努力去挺,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儿
    段小磊,曾经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前台保安,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站在那里向大家问好。然而他通过不懈的努力,成功的加入了腾讯研究院,成为一名产品经理,他还有一个火爆的网民叫最立志的保安。他说我始终觉得人只要一生下来就会经历困难,只要努力却挺,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
    第十一,耶鲁大学前校长:“创新是一代中国年轻人主要使命”
    他刚刚卸任担任了20年之久的耶鲁大学校长。今年7月他来到了清华,与即将面临人生转折点的毕业生分享自己的心得,他说这将是你们这一代人的主要任务,创新需要有研究开发的基础设施,这些在中国已初具雏形,创新方面的领导力需要对传统的中国教育方法的改变来提高中国重点高校的水平。
    第十二,8岁男孩尿毒症晚期:“把我的器官给别的小朋友”
    八岁的男孩昏迷了九天,因为尿毒症晚期引发了多种并发症,孩子已经无法自主的呼吸了,此时他的父母忍痛做出一个决定,孩子走了就把他的器官捐给更需要的人吧,回报给社会给予他们全家的温情。“如果你的病确实治不好,爸爸妈妈把你的器官捐给别人好不好?”这个懂事的孩子很肯定地说:“好,把我的器官给别的小朋友。”
34#
 楼主| 发表于 2014-1-14 08:27:34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全国教育十大新闻

文章作者:杨碧玉 来源: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电视台联合评选
  2013年全国教育十大新闻
  1.习近平向联合国“教育第一”行动发视频贺词 让13亿中国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教育
  9月25日,联合国“教育第一”全球倡议行动一周年纪念活动在联合国总部举行。活动一开始,与会者观看了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为活动发来的视频贺词。习近平对“教育第一”的倡议表示坚定支持,并提出努力让中国13亿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关于教育工作的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为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指明了方向。
  2.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 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引发关注
  11月9日至12日,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下,明确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并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等做出决策部署。
  3.最新教育经费统计公告发布 4%目标如期实现
  12月23日,教育部、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发布2012年全国教育经费执行情况统计公告。公告显示,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为22236.23亿元,占GDP比例为4.28%,比上年的3.93%增加了0.35个百分点。中国如期实现了《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4%目标,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4.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启动 293个县通过评估认定
  5月17日至18日,教育部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召开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认定现场会,正式启动全国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工作。这标志着中国义务教育进入均衡发展新时期。目前,全国共有22个省份的293个县通过评估认定。
  5.全国统一学籍信息管理制度建立 中小学生“一人一号”终身不变
  9月1日,全国首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实施,中小学生学籍号与身份证绑定,“一人一号,籍随人走,终身不变”。年底,覆盖全国所有中小学生的统一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并实现全国联网运行。电子学籍系统的建成和应用,实现了对学生数据的动态更新和监管,有助于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标志着中小学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
  6.大学章程首批6高校实施 中国高校迈入宪章时代
  11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东南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和华中师范大学等6所高校章程经教育部核准发布实施。这是教育部《高等学校章程制定暂行办法》实施以来的第一批高校章程,标志着我国高校章程建设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7.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 研究生奖助体系全面建立
  2月6日,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部署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2月28日,《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意见》印发,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收取学费,同时设立国家奖学金。7月29日,《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研究生普通奖学金将调整为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设立。这标志着我国研究生教育奖助政策体系的全面建立。
  8.北大首开网络公开课 “慕课”引发在线教育热潮
  9月23日,北京大学首批大规模在线网络开放课程(“慕课”)在edX平台开课,面向全球免费开放,首批4门课程开课后即受到国内外学生的追捧。这是中国内地高校首次在全球网络公开课平台开课,也是在线课程在我国高校课堂的首次应用。清华大学、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等也纷纷加入“慕课”,“慕课”带来高等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冲击波。
  9.《通用规范汉字表》发布 信息化时代汉字有了新规范
  8月19日,国务院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该字表是继1986年国务院批准重新发布《简化字总表》后的又一重大汉字规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汉字规范的总结、继承和提升,也是信息化时代汉字规范的新起点和新发展。字表共收字8105个,其中常用字6500个,比原来的通用字表减少了500个。
  10.首次太空授课成功进行 6000万师生同听一堂课
  6月20日,在距离地面300公里的天宫一号里,神舟十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在太空为全国学生授课,共同完成了质量测量、单摆运动、陀螺运动、水膜和水球等5个实验。这是我国第一次尝试利用航天飞行开展科普教育。放飞科学梦,追逐中国梦,全国8万余所中学6000余万名师生通过电视直播感受了科学的魅力。(易鑫 翁小平/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12 20:32 , Processed in 0.164301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