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楼主: 管季超.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魏明伦与刘正成对话

[复制链接]
11#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9:24:41 | 只看该作者
刘正成:这里所谓的“艺术”,其实是美术。把字形的变化,变形,作为书法的全部目标,其实是把书法混同于一般的视觉艺术。

   朱中原(插话):提出“艺术书法”的概念,他是想,书法艺术已经和文字和文学靠得比较紧,一说书法,都靠在文学上了,就靠“翰”了,他就想把书法独立出来,强调艺术性,让书法和文学、哲学脱离开来。
   
    刘正成:把“墨”和“翰”分开了,就像“墨”不要,光要“粉”,这很好看,恰如魏先生讲的这是“形式大于内容的时代”的产物。
   
    魏明伦:这个究竟是好现象,还是不好的现象?


    朱中原(插话):他的出发点,其实我觉得都是好的,我是担心,这样下去的话,反而会走向一种不好的现象,有“墨”而无“翰”了。
   
    魏明伦:今天我们找到一个很形象的语言,很精炼的语言,就是“翰”和“墨”。重“墨”轻“翰”实际上也是当前书法界的一种倾向,书法艺术不要搞成“艺术书法”,这样不太好懂。
   
    朱中原(插话):书法本来就是艺术呀?
   
    杨现富:我理解,首先是强调艺术。
1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9:25:47 | 只看该作者
魏明伦:也可以这样说,但是不会像翰墨那样准确,现在是图像时代,尽可能跟人文分家。
   
    刘正成:书法的泛化,就是走向纯视觉艺术。
   
    魏明伦:尽可能跟人文拜拜,而跟视觉冲击靠近。
   
    刘正成:是不是提出这种观念的人自己的主观动意就是这样呢?但按常识理解就是重视“图”,重视“墨”而不重视“翰”了。
   
    杨现富:有可能被一些年轻人误读。
   
    魏明伦:而且这种图又不像以前我们所说的具象,有具体形象的,现在都走向抽象了,走向变形了。这是一种倾向了。
   
    刘正成:书法审美价值的取向应该跟传统比:“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王羲之写的,反映了对时空、世事和生命的变化关注。“天下第二行书”《祭侄稿》,是颜真卿哀悼他的哥哥和他的侄儿为国捐躯的悲愤情怀的表现。“天下第三行书”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表达了他“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的悲剧命运,朝廷上为官去不了叫有国难投,归老故乡路也不容许叫有家难归。这些经典作品的审美价值难道是非艺术的?
1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9:26:36 | 只看该作者
魏明伦:王羲之《兰亭序》是一篇非常好的文章,第一流的文章,他自己写的,就是双绝。我现在看有人写,又是一个书法家,又是一个大企业家,也是仿造《兰亭序》的笔墨写的一篇文章,那差远了。还有《满江红》,那哪是《满江红》,完全不是呀!那是满江黑呀!他也写出来,字看着很好,但是那个词,我是“美文丑字”,他恰好是相反,他是“美字丑文”,有很多“美字丑文”,跟我相反的。
   
   刘正成:书法的翰墨里,“翰”少“墨”多的现象,书法界的主流社会似乎还沾沾自喜自行其是,网络上已经给予了严厉批评。我举个例子,你们那个戏剧表演里的评的最高奖是“梅花奖”吧,我们这块是“兰亭奖”,电视是“金鹰奖”。今年“金鹰奖”的表演艺术奖评的是李雪健,我认为还不错,是实至名归。我们书法不是评“兰亭奖”吗,“兰亭奖”什么意思呢?举一个例子,假如我们在北宋,宋徽宗说我们要评“兰亭奖”了,评谁呢?当然是苏、黄、米、蔡了。评他奖的时候,还要文化考试,谁去考苏、黄、米、蔡?我们现在评的“兰亭奖”,一般的得奖人就是30岁上下,对他们不得不加上文化考试。我们最高层级的文人,如苏、黄、米、蔡者还需要文化考试吗?你会想,我们现在“兰亭奖”的得奖者,通过文化考试这一关就得奖了,可见“兰亭奖”的文化价值含金量多低呀!如果70年代评“兰亭奖”,当然郭沫若要得奖了,能考郭沫若吗?你叫他做首唐诗,七绝、七言的,不可想像嘛!你说把郭沫若、林散之、启功叫到一块来,给他文化考试,考不及格,“兰亭奖”得不了,这叫有辱斯文。从这个方面看,我们的“兰亭奖”,作为国家的最高一级艺术奖,文化内涵是多差呀。有人说,现在书法是亚文化,我看不无道理。
1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9:27:35 | 只看该作者
魏明伦:这还是归到我的主题,就是这个时代老是淡化人文,甚至不要人文,其实就是人文是整个时代的特点,这个特点好不好?不太好。当然不可逆转,不是我们可以逆转的。这个变化不一定就是好。
   
    刘正成:所以这个“书法热”照此恶性发展显然不是一件好事。
   
    魏明伦:不一定好,书法跟人文剥离开来了,它没有人文的职能了。为什么它跟意识形态无关,我们也不喜欢这样,慢慢就变成一种形式,没有人文。他那个不必要,因为人家买的就是墨,而不是翰,所以慢慢也就这样了。而且人文当中,最差的是中国人文的积累。对这个时代进行思考,总的原因,产生的一些现象,作为我们搞粉墨的人,还是非常羡慕,羡慕你们能够走红,能够那么热。
   
    杨现富:戏剧梅花奖的具体评比标准。做得完全客观,目前从书画评价系统来说,我觉得有两个东西,很难让我看懂有哪些具体的标准或量化的标准,同一个人,同一件作品,很可能在他这个展览里能得一等奖,然后到下一个展览里可能展览不了。另外从市场的评价体系了,第一是官方渠道几乎是没有,没有说官方渠道引导大家的审美,怎么样判断它的价值。另外在社团方面也是,西方像对于艺术品,基本上是以画廊系统,画廊有话语权,有专门自己的评论,是比较完整,而且是健康的。中国现在的画廊力度不够,或者说也很难引导。还有就是媒体,我是媒体的,媒体有些急功近利,媒体也是作为一种商品进入社会,谁给钱就给谁说,现在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另外老百姓的审美素质,市场的买家,真正买到好的东西,形成对艺术市场的良性循环。现在像收藏家收了很多赝品或者是收了一些劣作,这样也会反过来损害书画市场的发展。
1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9:28:37 | 只看该作者
  杨现富:大家都知道,潘家园现在启先生的字给几十元钱就能买一幅,肯定是假的。
   
    魏明伦:但是有人买,明明是假的买它干吗!
   
    杨现富:刚才我提这个评价或评比的系统,大家不知道什么好或什么不好,就跟我们认识一个企业家,他可能认为这个人有人捧,他要花很多钱来收藏一幅画,但是从艺术角度来说,这幅画根本就不值钱,他觉得很好,容易被一些人误导。
   
    魏明伦:我提一个问题,书法是建立在写字的基础上,由于写字而形成的艺术,最初的功能是写字,现在写字的人越来越少了,人们写不来字了,写字的人越来越少,而且他的书写能力绝大多数一塌糊涂。还是人文的退化,还不是艺术,人文的退化,书法里还是有人文的,虽然是书法普及,写书法的人比以前多得多了,但是会写字的人少了,这事也奇怪。书法的本来意义是写字,是用字来表述他的思想感情,这是它的本能,字的本能是写字,然后才上升为书法。可是它的基础东西不在了,如果你越变越是图,原来的本质就不再了,越来越没有了。书法的人增多了很多,可是写字的人大幅度的减少了,书法已经脱离了原来的本来的意义,本来的职能,是在那个职能上而上升为艺术的,本身是要写字的。字就有内容,哪怕写封信,写个便条,写个奏折,反正是写字,写对联更是了,字就有人文。只要一写字,就是表达他的思想感情,他的喜怒哀乐,他对人生的态度,他的人生观、宇宙观、历史观,由此而上升为一种美,慢慢成了书法艺术,现在书法往图上发展,跟这个完全脱离了。
    因为人性在退化,而人性是由人文来托举的。
1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9:29:23 | 只看该作者
刘正成:好像有这样的反衬,古人的书法艺术是艺术的生活化,在中国六朝的时候,论人用品藻的方法,对人的风格用诗意品评表述。文人书法就起于六朝,你写这封信,这篇短文,是跟人和人的行为联到一块的。古人是艺术的生活化,就在人的行为中间,就像我们从前四川人听围鼓一样,川剧艺术就在人的生活中,我走路的时候边走边唱,结婚,生小孩,满月酒时打围鼓唱戏,没有别的政治宣传功能,它仅仅是一种生活行为,实际上就是艺术的生活化。而今天我们把生活艺术化了,我的艺术充满一种矫饰的倾向。今天我本来不可以写信,但是我要搞书法怎么办呢,就要模拟艺术的生活行为,来完成书法的艺术创作。还讲什么“二王精神”、书卷气,实际上至多不过一个“滕(誊)文公(工)”而已!
   
    魏明伦:现在用书法来写信的可能少了,哪有随便用书法来写封信呢!
   
    刘正成:那天我有事给陈大利先生写了一封信,用毛笔写的,托人递交给他,他说我其实送了他一张字。这种事他也许遇得并不多,但我认为陈先生是深谙书法的艺术精神的,他是能够欣赏这种包含在行为之中的艺术的一个现代高士。
   
   魏明伦:就是啊,以前是很自然的事,现在这样,像要钱似的。他本身也不会有人这样干,你是例外了,可能你也没有计较这个事。
   
    刘正成:我要说的话,我觉得打电话不合适,还是写封信吧,中间也有说别的事情。我就拿了一个很好的笺,给陈先生写的。
   
   魏明伦:它过去没有商品价值。
1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9:30:14 | 只看该作者
刘正成:他说你送我一张字,他马上这样联想,这也许是对艺术商品价值的调侃。
   
    魏明伦:过去不是,本身就是用文字来传达东西。
   
   刘正成:现在我们的书法什么呢,要去办展览,要过评委的眼参展或获奖,是有明确的社会利益功能的。
   
    魏明伦:纯粹是为了创作而创作的。
   
    刘正成:戏剧创作也有这样的问题,以前好的剧,经老百姓几十年几百年淘汰过的,他喜欢。现在你精心制作的剧,反而传不开。我想这里有什么东西呢?就是人物形象,这里有他的政治价值和人文价值的分野。政治评价和人文评价不太一样的,你刚才说那个《拯救大兵瑞恩》,他就有人文理想的好莱坞商业片。
   
    魏明伦:是这样,如果是一个艺术形态,他可能有三个功能:娱乐功能、审美功能、教化功能。肯定有娱乐功能,只不过过去我们完全不管他的娱乐功能和审美功能,单纯的强调教化,走了一个极端,现在过于注重娱乐功能,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这是人文价值在贬值,娱乐价值在飚升。现在叫娱乐,叫娱乐圈,不叫文艺圈。记者叫“娱记”,好低啊,为什么不叫文记、文化记者?文化包括娱乐,文化有娱乐的色彩,有娱乐的属性,但是娱乐不等于是文学艺术,我们洗脚也是娱乐,桑拿也是娱乐,或者是打牌也是娱乐,都是娱乐,那娱乐不是文学艺术,很简单的道理。我们现在的文化是亚文化,不是纯文化,所以现在是反其道而行之,没有审美价值,更没有教化价值,教化是对的,看你什么样的教化,你党派教化,阶级斗争为纲,人性的教化,叫人要做一个好人,有什么不对呢?要做一个善人,以前我们走了另外一个极端,现在是娱乐,而且尽量简单,尽量大众,这样才流行,现在是越方便越行,这就是时代有问题了,不是中国的问题,在我们这个时代,具有中国特色,就是人类的内分泌在发生变化,内分泌混乱了,混乱才会出现男不男,女不女,阴阳颠倒,人像狗,狗像人,这是一种混乱的时代。


    现在很多已经不是道德犯罪的事了,不是道德沦丧,而是人性泯灭的问题了,任何一个意识形态,任何一个制度都不能允许的东西出现,已经不是人了。
1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9:31:01 | 只看该作者
杨现富:现在我们的书法是什么样的倾向呢?要不就是娱乐大众,走市场化。
   
    魏明伦:原来是有人文底蕴的,哪有为书法而书法的东西,他每一篇文章,书法最先是临碑,这就是人文的,哪一个碑不是一个人生观的展示,一个宇宙观的展示,一个道德观的展示,他那个东西绝对不是为字而字。现在就走向读图时代,是读图时代的必然产物,这个必然产物也不可以逆转,但是这个现象并不是一种好的东西,变不一定都好,癌变就糟糕了。
   
刘正成:这位先生(指许宏泉)也在做绘画和戏剧研究,请他来说说。
(魏、刘对话进入讨论阶段)
   
   许宏泉:这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过去语言发达,中国所谓的国粹,京剧、中医、文化,书法为什么能够这样,原因很简单,就是你说的有个商品流通的价值,如果没有这个也完了。
1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9:31:53 | 只看该作者
魏明伦:其实还是一语破的,我们说了很多原因,真正的奥秘在这里,他的商品流动价值太高,它跟中医不一样,中医再怎么样送红包,也送不了那么多。
   
    许宏泉:科技越发展,中医的矛盾就越大,科技越发展,戏剧就越糟糕。很简单,电视的冲击力很大。
   
    杨现富:我们现在的创作跟古代也有不一样的地方,书法家都是当官的,有皇银在那养着,他不需要通过他的字或画来供一家的生存,又不是商品世界。但是目前,我们出现了职业的书法家群体,而且这个群体,目前也是国内书画创作的主流,应该说至少是主流的一部分。古代也有职业的,比如说邓石如就是,但是这样的很少。
   
   刘正成:明代的吴门画家,文徵明、唐伯虎,然后清代扬州八怪,其作品已进入准商品经济时代。
   
   杨现富:而且是一个商品社会,职业书画家群体面临一个生存和发展,自己还要走向富裕,还要生存,所以说他的艺术水准,创作倾向,很可能要跟大众的口味,不能说娱乐大众吧,至少要考虑收藏家和画廊和公众的娱乐,这也是一种矛盾。我想很多艺术家也想纯艺术,或者把翰弄得更多一点,可能是受生存压力。
2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9:32:42 | 只看该作者
杨现富:所以说这个问题怎么样解决。
   
    魏明伦:可能宗教能拯救世界。
   
    冯印强:刚才杨主编说的问题,谈到了那种状况,我听了很长时间了,谈了很多“翰”和“墨”的问题,书画的当代性问题,艺术书法问题,其实就是打一个比方,从一个点切入,就是魏明伦老师写一个中华世纪坛铭文,文词华美,意境深刻,所以在一次展览的时候,我就写了这个文,写了一个十条屏,后面还落了一个款。现在说一个什么问题呢,当时我确实感觉到这个文学版本很好,而且适合当代的展览模式,所以我就写了,完全没有考虑到魏明伦老师是干什么的,我就没有过多的考虑,这是什么魅力呢,这是文学的魅力在里面。书法也是,真正的书法强调艺术性,应该强调艺术的魅力。现在引申这样的一个问题,像刚才杨总监所说的,就是价值的书法和艺术性,现在很多扭曲的,而且是不和谐的,不协调的,重复的东西都在里面,一个根深蒂固的,就是说中国历来是以人论书的。进入新社会以后,进入当代社会背景下之后,还是以人论书的。所以说看一幅作品,书法的抽象性太强了,不是一般老百姓所能理解的,又没有人拿这些东西建立一个审美标准,也不可能传递一些审美信息,这都不可能。所以更多是看这个字是谁写的,刘正成老师写的,值钱!一看落一个冯印强写的,哎呀,不值钱了。


    这是很确切的问题,至于说艺术书法,那是一个美学问题。但是,我认为,王老师提出来的艺术书法,并不是说把墨和翰分开,他强调艺术性,有必要不强调艺术性吗?肯定作为一个艺术家,一个书法家,肯定要强调艺术性,但是强调艺术性的同时,怎么样强调它的人文性,做到身心的融合,当代和历史是不一样的,文化背景完全变了。

    那天看了刘正成老师的《结构与重构》,其实就是强调书法艺术性的同时,灌输它的人文性,应该是这样的主题思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6 01:06 , Processed in 0.07004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