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562|回复: 3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魏明伦与刘正成对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11-30 09:1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翰墨粉墨

      魏明伦与刘正成高峰对话

时间:2006年11月14日下午
地点:北京松竹草堂
主办:《北京晨报-翰墨》
主持:杨现富 (《晨报》翰墨版主编)
对话:魏明伦(剧作家)
     刘正成(书法家)
参与:陈石、崔自默、许宏泉、朱中原、冯应强等
2#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9:17:10 | 只看该作者
杨现富:各位艺术家、各位老师,下午好。我们借中国法在线网站、松竹书院,开坛第二讲。我们有幸地请到了知名人物:一位是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和四川省文联副主席、著名剧作家、作家魏明伦先生。我们表示欢迎!还有刘老师,国际书法家协会首席主席、著名史学家、书法家刘正成先生。我再把各位介绍一下,中国艺术研究院著名画家崔自默博士,青年书法评论家朱中原先生,青年书法家窦西铭先生,三峡画院青年书法评论家冯印强先生,三峡画院赵庆贤老师,国际书协理事、中国书法全集的刘智先老师,还有青年书法家、中国书法全集的编辑孙传宝老师,青年书法家谢权熠先生。

    2002年,魏老师和刘老师做了一个峨眉对话,非常精彩。同年,在岳麓书院,曾经也策划过一次有魏明伦先生、有刘正成先生,还有丰华先生,这三位是文坛的三才。魏明伦先生也是我们书法界的奇才,刘老师老家也是四川,也是作家出身,所以两位老师到一起在哪都能碰出火花。

刘老师您就开个头。

    刘正成:我们谈的题目就是“粉墨与翰墨”。“翰墨”二字,“翰”就是笔翰,“墨”就是书画,戏剧叫粉墨,书画叫翰墨。粉墨、翰墨都跟魏先生有关的。我们三天前已经见过一次面,已经聊过一次,2002年5月我们在峨嵋山也做过一次对话。那时我们也聊过书法很热,戏剧反而是冷,一冷一热,引起了魏先生很大的感慨。三天前,魏先生赠给我一本新书即《巴蜀鬼才——我所知道的魏明伦》这本传记,我很快的读了一下,很有感慨。这本书前面周禄正先生的序言写得很好,概括力很强。他很了解魏先生,对魏先生每一段时间中的戏剧创作、文学创作——作为一个作家、戏剧家—他的人文关怀的要点都凸显出来了。例如:《潘金莲》中一个女人和四个男人的悲剧命运,《巴山秀才》的人性呐喊,还有一系列杂文中对社会消极现象的讽刺与鞭挞,从中思考作家和戏剧作家的文化使命和人文使命,这一点,我觉得值得我们书法家很好地学习。戏剧载负了一个人文使命,我们书法家要向自己发问:你的艺术表现,你的作品中所载负人文使命是什么呢?

    我觉得我们每一个作家,每一个戏剧家,都要问自已的人文使命是什么?没有这个使命感的话,我们的书法也好,绘画也好,戏剧也好,它的艺术价值就要大打折扣。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应该是成正比的。魏先生自己说常琢磨,只是无能于书法。其实,今天我们各行各业的会写的不会写的胡涂乱写的都在进入书法圈子,各界官员、各界头目、各界老板都来参与书法活动,魏先生每每自称“无能于书法”实在是很谦虚。当今书法为什么这么热呢?就是因为各阶层热情且失去常态的参与。而魏先生写的《巴山秀才》也好,或者是《潘金莲》也好,或者是《中国公主图兰朵》也好,也许是在会演的时候很热,但是老百姓不大去剧场买票观看看,他的参与度是有限的。这个问题,一冷一热的话,我觉得是值得我们思考。

    当然了,周先生在这本传记中对魏先生这方面想法的叙述没有,主要还是对戏剧和杂文写作的评述,而这方面我们认为魏先生是非常有想法的,我建议咱们就这一冷一热开个题。

   
魏明伦:我没有准备,刚才这个题:可以叫“翰墨与粉墨”。首先我觉得,我们进入了高科技时代,就是高科技低人文,由此延伸的是高经济低道德。科技非常发达而人文非常低下,两极分化,贫富两极分化。由于贫穷的两极分化,科技与人文两极分化,科而导致而来的高经济与低道德的两极分化,所以也就是说,我们进入了一个读图时代,如果与翰墨结合起来,可以一语破的,他有墨少翰。而中国的书法,恰好是翰墨,与翰相容的结合,是相得益彰的。如果只是墨而不是翰墨的话,那可能就是所谓的没有见地。我实际上不会写字,他有很多技巧,我本人不会写字,有时找我写,我不会拿毛笔,也不会用宣纸,如果让我写,就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或者再写一个鬼画桃符。

    我谈书法完全是离谱的,因为我是门外汉,正是因为门外汉,所以不敢谈什么书法,因为我自己的一手丑字,人家叫我美文丑字,吴祖光就说你这个人美文丑字。
3#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9:18:08 | 只看该作者
杨现富:刚才看到你送刘老师的书上扉页上写的很有韵味。
   
    魏明伦:这个是反着写的,我不会拿毛笔。因为我自己签名,因为是不断地写,一千次、一万次的签名,文盲都会把自己的名字签好,你不断地重复。吴祖光先生能写字,他大概20、30年前,在80年代初期的时候(他知道我的时候),他说我这个人美文丑字。他当时送我一本书,就是书法入门的书,完全是普及性的,这本书现在还在,他上面写的是:“字无百日之功”,意思是督促我练,100天不能练出来。现在他这个书还在,但是我没时间去练。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根本就不能说书法,是外行谈书法,班门弄斧了。但是从另外的意义上看,书法之外的人看书法,我有一定的人文底蕴,我写不好字,但是我对书法可能有独特的看法。我不一定能写,但是不排斥我会有自己的看法。我这个人有很多矛盾的事,在我身上,大家都能做的事,我做不来,最简单的事我做不来,比如说手机我不行,打手机的什么短消息,因为我不知道,我用不来。我也不能发,也不能看,大家都能够做的事,我不能。但是大家都不能做的,我能做,非常矛盾的地方。大家都能上网,我是网盲,但是我对网络的认识,我对网络的概念、观察,可能一般人观察不到。我书法根本不懂,也能说一个意思。

    过去的书法是翰墨,“翰”与“墨”是结合的非常好的,现在的话,是读图时代,就是造型、形体和它的商品价值,书画是一样,这种情况下,就自然吸引了,就是规律性的形成热门,现在应该说是书画的黄金时代,那么多人写,还是非常发达。但他其中也有一个弱点,就是也跟高科技低人文这道理一样,就是“墨”在发达,“翰”在削弱,因为是高科技低人文时代。也就是说,会书法的人,只是作为一种图来做,技能或者是技术,认为是一种图形,视觉构图,更多的是看怎么样漂亮,而不是注入到骨髓里的翰,“翰”是什么呢?就是你自己来写诗,自己写词,而且是标准的诗词,而不是冒充的,以为有韵脚就是诗。前天晚上说起件事情,我们书法界协会的主席,在河南的梨园春,庆祝多少年的台庆,请了一个当地的诗人,自以为写诗很好的,于是就写了一首七律,赞梨园春,写好了一看,不是七律,就是七句唱词,也不是打油诗,还有一定的意境,也有对仗,它不是七律,就是因为他没有七律的声律,他不是七律,而是七言,就发觉这个人不懂七律,不知道七律,以为七律就是八句,七个字,八句,开头、掉尾中间四句要对仗,称为颌联,有几联,他这个知道。但是,他不知道七律,当时是近体诗,他只知道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韵脚是对的,但是他不知道中间也是一样的,难就难在中间也是要每一句每一句也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它要粘连,如果你不粘连,就是失粘。它的技巧很高的,以前的人,是翰墨出生的,从小就受这个教育,完全知道,潜意识里就有,一种本能的,等于你们辨别红黄蓝白,马上就说不对,可是写出来,他就不是七律了。

    又请了两个大家来,书法家协会的主席,让他写出来,也写的是七律,说明了一个问题,他也辨识不了,如果他能辨识,就说这个不能写,不能叫七律,是很简单的道理。他不能辨,他可以写出来,但是你不要叫七律,如果你说是七言律诗,那不对。如果他知道,他不会写七律,这是书法界最大的碗了,不会辨识七律。另外一个,我的一个朋友,也是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更不会辨别。
4#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9:18:53 | 只看该作者
杨现富:河南还是一个文化发祥之地?
   
    魏明伦:这还是比较典型的,按照我们来说,是主席,最大的大腕,都不会辨识律诗与一般的韵文。其他的更多了,下面的书法爱好者只知道学技巧,墨技玩得比较专,学的是墨的技巧,甚至从线条怎么样布局,可他没有翰的韵,没有把翰的韵贯穿在里面,只有墨的技巧,这是比较普遍。我说这么多,其实我也写不来,但是我是比较关注,我是个美食家,不一定是烹调家。但是我可以评述,只是要说你来写,我是写不过。我说的可能有一定道理,甚至不是一般人所说的道理,我在门外看,可能更清楚,因为是共同的,就是高科技低人文,是读图时代,不是读文时代。

    可以说,现在我们写好字的多,也很普遍,也很普及,这都是好的,他们更多普及的是墨技,没有上升到翰韵,这也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就是一个高科技低人文时代必然的产物,也就是说,古代的翰墨是统一的,是融合的,或者是和谐的,而现在翰与墨在分家,是这样的情况,我是外行话。
   
   刘正成:“翰墨和粉墨”,这个题目很好。我是门外看戏了,我觉得刚才魏先生抓得很准,我们弄“翰墨”的,“翰”少了,“墨”很多。我用一个什么话来描述这个历史性现象呢,就是书法在历史上是精英文化,现在走入通俗化。“翰”字本来冠于“翰林院”,翰林们要给皇帝起草诏书,“翰”就是当年的一个文化身份。具有文化身份的士人所从事的艺术,被称为文人艺术,这当然是在精英层面的艺术。这个艺术现在面临着通俗化的进程,因为白话文开始,原来的科举制的瓦解,又赶上一个读图时代,书法通浴化进程不可逆转。刚才魏先生讲的那个关于“七律”“的故事,从诗人、书法家到戏剧家虽然全弄错了,这还算好的,现在的书法作品一般都是抄唐诗宋词,而且抄的时候也有抄错的。这位诗人还写了一首诗,虽然不是七律,是七言,普遍的所谓书法家连七言都没有办法写,仅仅就抄唐诗宋词而已,因为现在流行的书法作品看重的是字形变化。我们书法现在的所谓创新也好,所谓发展也好,很大部分的精力集中在图形构成上,就是“墨”的技巧,“墨”的形态,而没有“翰”的涵蕴。“粉墨”中间,唱戏以前称倡优,是市井里的艺术,书法还是高层的精英艺术,市井艺术是一种普及型大众型艺术,今天为什么会走到一个冷的境地?冷是精英艺术的应有生存状态。魏先生的戏剧剧本,我觉得你有点走错路走错方向了,你以严肃地极富思想性的作家身份,又进入到了理应通俗于市井的戏剧创作里,比如说《潘金莲》的写作,灌输了你的女权主义的人文理想,对妇女悲剧命运的深度思考,你把托尔斯泰《复活》里的玛丝洛娃引进来和潘金莲对话,还引了很多的别的极富思想性的人物进来论辫,你的戏似乎是“墨”—人文成份多,“粉”—逗乐取笑暴力色情少了,你把这样一个最通俗的娱乐艺术,引向一个更高雅的审美层次。这一点,可以从“郭德刚现象”得到启示。郭德刚现在很火,在天桥剧场受到市民追捧,什么原因?相声本来是通俗娱乐的艺术,流行于市井中间,但是现在我们文艺有一个主旋律问题,相声也要起到宣传教育作用,这就难了,雅俗难以“共赏”。像我们戏剧会演,会演评审就要有主流评论家甚至宣传部门官员分析你的剧本,你的主题思想,你的戏剧结构,你的风格,这是是否有得“奖”的资格和标准。是不是该得奖,不是看戏的老百姓说了算!这就是魏先生说的“台上振兴,台下冷清”的根本原因。包括相声,相声都要说明一个社会问题,要赋予思想性,起到教育的作用,几个十几个相声演员慢慢的“地位”上升了,大家就只有在一年一度的春节晚会的电视萤屏上一睹芳容,而老百姓平时就不大容易看到听到了,相声已经离开了市井离开了老百姓的生活。这可以称为市井艺术通俗艺术的宫廷化和精英化。现在四川的老百姓也不大去看川戏了,以前川戏多普及呀!哪一家人红白喜事,往往就在家门口摆起围鼓来唱戏,这才是真正的老百姓喜闻乐见。在我儿时,四川老百姓中间没有几个人说不喜欢看川戏的,他没有钱买票进剧场,但他经常可以在街上听到。那个时候,川戏是属于四川老百姓的通俗文化。而现在,我认为川剧走进宫廷化,而书法作为文人的精英却走入通俗化了,这是一个非常大的错位与反差。

    我觉得这个问题值得研究。我们川剧前辈剧作家有黄吉安川剧四十八种,有很大影响。特别是折子戏《秋江》、《情探》可认说是烩炙人口。后来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出了个李明璋,李明璋写的《和亲记》就有主题,文词典雅,老百姓反响不大。后来他又与钟子琴编了《夫妻桥》,文革中我还参加过研讨,就是当时为了参加会演,这个戏写得特别的文,他的词章确实是川剧中前所未有,但是想表现的东西一下就搞得很复杂了,在会演的时候得到了高度的评价,但是老百姓看不太懂。

    所以,我觉得还是应该研究戏剧和书法的时代性反差与错位,我们应该怎么样平衡中间的人文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关系。
5#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9:19:44 | 只看该作者
杨现富:魏先生有一句话叫做台上振兴,台下冷清,这就是川剧的现状。
   
    魏明伦:我觉得是这样,“翰墨与粉墨”是一个话题,两个都是国粹,我们指的“粉墨”,应该说是专指戏剧,书法和戏剧两个都是中华民族的特产,就是自己独有的两个国粹,虽然日本、韩国也说,但是还是中国化的。两个国粹现在是一个冷,一个热。刚才谈到现在的书法当中的缺陷部分,两个比较起来,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时代,我们进入了读图时代、网络时代,进入到了商品社会,两个看来都是国粹的东西,一个笨重如牛,一个轻盈如燕。一个运作方式太轻盈了,一个太笨重,由于到了读图时代,不是整个戏剧舞台,整个舞台都是这样。西方的百老汇那些,都是个案,不能跟以前的黄金时代比,整个人类社会,以前娱乐的主要方式在高科技之前,主要是看戏。80年代有了电视,90年代有了电脑,在这个之前,人类社会都是一样的,可是高科技改变了,以前人类的娱乐方式是看戏,不但是中国人,全人类都到剧场看戏,到台下,到场内看戏,这是人类,尤其是中国人很重要的娱乐活动,哪怕是到了文化大革命,还有八个样板戏,还是看戏。

    原来中国在政治斗争最厉害的时候,他说过一句名言,“白天出气,晚上看戏”,就是庐山会议,彭德怀提意见,彭德怀出了我的气了,我打你,出了我的气,出完气干什么,就是看戏。晚上没有桑拿,也没有高尔夫球,更没有电视、电脑,由于时代的变化,到剧场看戏,是人类的主要娱乐方式。生活方式改变之后,娱乐方式必然也要改变,就是这个“潘多拉”的盒子太厉害了,一个是电脑,一个是电视。如果专说戏的话,一个盒子里养着几千个剧团,几万个演员,太多了,还到你那看剧。

    如果单就台上而言,戏还是搞得不错,甚至有突破性的发展。台上看确实还是搞得不错的,不是说台上的戏不行,都好。也不是说台上的戏比以前弱,而是各领风骚。可是台下的完全不能比了,时代进入了读图时代。

杨现富:听说你有过一个说法,就是叫居室文娱,斗室文娱。
魏明伦:这是居室文娱和斗室文娱为主的一个时代,也有人到剧场,但是绝大多数人就是在我们的居室,在家看电视,玩电脑,是以这些为主的。再就是广场文化,庆典了,足球了,这个为辅,更多的是居室文化。


杨现富:我们的书法展览,是不是也属于了这种广场文化?

    魏明伦:对对!绝大多数的人,包括农村,绝大多数的人是在居室文娱,和广场文娱为辅的,挤压了戏剧市场,所以是因为这么的一个原因。还有一个原因是商品属性的问题,因为进入到全面的商品时代,书法也是一样的,它商品属性太强了;戏曲也有商品的成分,可是它商品属性不强。商品的秘密,不管是根据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根据什么东西,商品的秘密在于利润,利润是商品的灵魂核心。功夫的练也是十年,练书法的功夫是在十年寒窗,运作的时候是很轻盈的,如果你高兴,就帮我写几个字,他马上就可以写,而且很轻松,很潇洒的就写了,他身轻如燕,它的商品价值含量高。
   
   孙传宝 :最重要的是能流通。
6#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9:20:31 | 只看该作者
魏明伦:还有一个,就不要生气了,你们这个是搞文雅腐败最好的工具。
   
   刘正成 :网络语言叫FB,就是腐败。
   
    魏明伦:他是搞文雅腐败,易中天说的文雅提升,现在是搞风雅腐败,附庸风雅,送这个不怎么显然,价值也是有弹性的,这个流通和这些东西,这是自然的。而演戏不行,戏剧没有再生产能力,是一次性消费,我要演这个戏,即便是迎合市场,大家也爱看,也是满座了,因为现在的各种费用也多,各种税收、场租,现在演戏可不像以前了,都要钱,全部弄完以后,比如说一场能赚个五千,就是不赔。就这个利,你要再赚第二个五千,对不起,你得规规矩矩给我再演一场。在我的解释里,这是一本一利,你那个是一本万利,而一本一利是商品社会的大忌,一本一利谁做这个生意呢?

    因此,这样一来,两个虽然都是国粹,为什么一个热一个冷呢?根本原因就是读图时代,进入网络时代,在普及和经济收入上是两极分化。我说书法家协会是富人协会,但是也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当然我们现在对民族文化,不像对外来那么火,也不能笼统的说,就是对书法火。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民族文化当中看哪一种的商品价值高,哪一种有读图时代的特点,你们的书法翰墨跟商品社会跟网络读图时代是一拍即合。这样的话戏剧怎么也靠不到一起,这是我的一些感慨。

杨现富:魏老师,您刚才谈到这两种艺术,戏剧和书法。一个是笨重如牛,一个是身轻如燕。我也想到,现在的二人转,严格来说不属于严肃的戏剧,也是非常民间化的大众表演形式,二人转我觉得,它现在也在走轻的道路,它本身这种艺术也不需要很好的舞美的配合,戏剧可能是一个纯艺术的,或者说生产成本很高。联系到书法呢,一个人可以练,可能投入是我的精力和时间,是个体发展。书法在居室里传播,走向广场展览,再推出去。我结合您的斗室论,书法是不是也占这方面时代的优势。
   
    刘正成:刚才提的“文雅腐败”的问题,实在是书法界的一大景观。一方面我们书法家以前,文艺作品本该是无世俗功利目的的。你看徐文长,他的字和画是中国历史上超一流的大师,但在他生前,穷愁聊倒,但并不影响他书画的艺术价值。当年,人家送他两个螃蟹,送一壶酒,他就要给人家画几十幅扇面,那个翰墨就不值钱。
   
    魏明伦:那也是没进入商品社会。

7#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9:21:19 | 只看该作者
刘正成:徐文长这个人厉害的,他同时也是一个剧作家。现在我们看徐文长的《四声猿》,他写的花木兰从军,现在还在演这个戏。《女驸马》也是从这里来的。徐文长满腹才华,但那个时候他的字画却不值钱。现在书画界都能把字画论尺卖,三百五百、三千五千,三万五万都是它,这个是一个社会进步,艺术家可以把自已的艺术劳动变换成了钱,有利于扩大艺术再生产。但因之也吸引了更多的人,特别是那些毫无艺术天赋与功力,却大有权力寻租功夫的官员。一般的外行谁知道谁写得好啊!你是主席,你是副主席,你的字就值钱了,这是官本位流毒在书画界尤其是书法界泛滥成灾的原因。所以我们这书法界为什么这么热闹,文雅腐败是一个原因。伪书法家们不仅仅是对翰墨感兴趣,他是对money感兴趣。
   
    魏明伦:因为既进入商品流通,就不可避免的进入腐败。
   
    刘正成:现在好像是当代字画送人不算贿赂。
   
    陈石(插话):自从前年打击的很厉害,就是收钱这个事,现在变了,就送字画。
8#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9:22:09 | 只看该作者
刘正成:当然我们也要看到积极的一方面,送字画还是好一点,还是一种文化传播嘛,总比送钱好。
   
魏明伦:这个文雅腐败,因为以书画为最。送个戏不可能,包括电影也不行,它里面运作的时候,比如说投资上、回扣是另外一回事。但是要搞文雅腐败,应该是书法为最,它太轻盈,而且拿得出手,而且我们的法律都不管这事。这个弹性太大了,就是朋友送的,谁送的,也不知道是什么真东西,我还以为是一般的字。有些东西收藏越久,经济价值越高,我们是经济社会,所以这个实际是促成书画进入黄金时代的一个很重要的动力。


杨现富:文雅腐败,无意中促进了书法的“发展”!

    刘正成:我们分析创作的时候,我们很难说各界人士参与书法,哪些属于真的喜欢书画,哪些是属于腐败的目的。
   
    魏明伦:那个搞不清楚,有时候带来一些负面效应,在负面效应中,有会推动书法的发展。不过真正的原因,之所以热,而且跟它的操作方式轻盈、灵便,还有工作的时候,他在弄的时候,书法在写的时候,难度是在练的时候,可是当成家之后,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你要写一幅书法,跟我写一篇碑文两码事了,我写文章也练,十年寒窗我也练,你写一幅很长的书法,可以说是驾轻就熟,它的难度不像十年寒窗那样的难度,写的时候操作很顺利。同样的话,我要写一篇碑文,其实你自己就会感觉,刘先生你也是作家,能够驾驭高雅语言的作家,写了一篇小说,你写短篇小说,跟你写一幅字的情况,你就感觉到了。


    昨天有人碰见我说:“你的对联,我怎么对了一天对不了”,那应该是2004年的春节晚会前,阿丘就约我写了一幅对联,稍微长了一点,公布我的上联,八个小时之前就公布了,在八个小时之内,向海内征求下联,结果对的多得不得了,后来又找到文老,找到沈鹏,也找到陈中石,他们都对了,而且考虑了半天,才弄出来,这个就不像写字那么轻巧了。最后在字幕上,给了沈鹏先生的下联,文怀沙先生也有,但是没写上去,最后写的还是我自己原来对好的下联。就是说这个难和易,真要写成家以后,我想写起来的时候,当然这个难度,就跟写一个戏,包括做首律诗,对个对联,那肯定都要容易的多了,这是便利多了,他可以普及,可以流通,可以走红的。
   
    刘正成:我又想到一个问题,我觉得魏先生批评“小燕子”批评的也很好,就是这个人物形象家喻户晓,比起阿童木也好,比起韩国的大长今也好,那种正面的印象,中国就写不出来。中国也花大钱搞“五个一工程”,也想起教育作用,但是老百姓就不喜欢,不能深入到民间去,这是一个矛盾。
9#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9:22:59 | 只看该作者
杨现富:这个现象称为痞子文化。
   
    魏明伦:我们概括是淫秽片诲淫、警匪片诲盗,小燕子诲痞。
   
   刘正成 :你想韩国的很多剧,塑造的正面形象非常有力量的,不像中国。,如《英雄》呀,《十面埋伏》呀,内容空洞的,没有振奋人心的崇高的人文精神内涵的,就是徒有其“图”而已。
   
    魏明伦:这个时代就是这样,形式大于内容的时代。
   
    杨现富:共产党提这个寓教于乐是非常对的,但是很难落实,倒是把美国大片都给落实了,美国大片都是寓教于乐。
   
    刘正成:《英雄》就是劝君莫弑秦始皇,这种思想真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魏明伦:就是“劝君少骂秦始皇”的翻版。
   
    刘正成:而且这种思想是一种弱肉强食的腐朽思想,根本不具有普世人文价值。咱们用这样的东西去竞争奥斯卡奖,简直贻笑大方。
   
    魏明伦:就当前来说,没内涵,玩形式。张艺谋、陈凯歌都是这样,《夜宴》这些都是。
10#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0 09:23:48 | 只看该作者
杨现富:他们都是摄影师和美工出身。
   
    刘正成:《夜宴》的思想没有超出《哈姆雷特》,是蹩脚的翻版。
   
    魏明伦:线条、构图、光影上做文章,就是形式美。
   
    杨现富:现在谈到俗书,可能在老百姓中喜欢,有点像小燕子。
   
    魏明伦:书法过去是附属于意识形态的领域,现在慢慢的完全跟意识形态在分,他并不是看你写的什么东西,很难说书法艺术跟意识形态有多大的关系。
   
    杨现富:就是传播对大众的影响,形式美或者是构图,青年书法爱好者,为了尽快的“成功”,可能现在对笔墨上过于关注。
   
    魏明伦:一个出版社的社长,也写了一篇文章,我不懂他的意思,他说“不要把书法艺术搞成艺术书法”,我没看他的文章内容,估计他的意思,也就是不要让书法尽可能图画,变图画,是不是这意思呢?我们所说的文化不是一个意思。
  比如说写水,就有水的流,写火就有火冒出来的意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5-6 04:06 , Processed in 0.082536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